呼和浩特第一家古舊書店 經營31年賣出古舊書40餘萬冊

2020-12-05 人民網

人民網呼和浩特4月20日電 (陳立庚)穀雨時節,青城馬路上的楊樹、柳樹都吐出嫩芽,沿街的桃花爭相開放。早晨不到9點,年近古稀的段存瑞早早便來到文苑書店,整理舊書、開門迎客。而就在4個小時前,他還在自家書房裡修整老舊線裝書。「一修補起線裝書連睡覺也忘了。」一旁的妻子埋怨道。

段存瑞是呼和浩特人,1986年創辦了文苑書店,2003年被內蒙古新聞出版局評選為內蒙古十大藏書家之一。作為呼和浩特第一家古舊書店,文苑書店店內藏書約為10多萬冊,其中不包括段存瑞的個人藏書。創辦31年來,段存瑞銷售出去多少舊書?「按一個月最少賣1000本計算,30多年最少也得賣出40多萬冊古舊書。」段存瑞笑著說。

文苑書店藏身於呼和浩特大學路文化商城的二層小樓,一樓面積大約30多平米。不大的空間內,四堵牆放滿書架,書架頂端的線裝書、書架上的平裝書擺放得錯落有致。除去四堵「書牆」,書店正中用一米多高的書架圍成一個「口」字,方便顧客選購。由於書架過多,過道不足半米,走到窄處只夠一人通行。「北方天氣乾燥便於藏書,主要防蟲鼠啃咬,所以舊書不能堆一起,需要放在書架上,且勤整理。」段存瑞說。

「除了書店裡頭的書,家裡專門有個80多平米的庫房擺放舊書。由於顧客興趣不同,書店的藏書也品類很多,例如古典文學、中醫古籍、世界名著、歷史人文……」段存瑞打趣說,讀書是衣食住行之外的「第五類生活必需品」,能樂在其中是一種享受。

自嘲「藏書成癖」的段存瑞藏書有兩大特點:其一是酷愛中醫古籍,其二是偏好古典小說。「一個和我同齡的老中醫家中醫書也不見得有我多,」段存瑞笑道,中醫古籍分為醫經、方書、醫案、醫話和本草幾大類。在他看來,「傳承發展傳統醫學離不開中醫古籍,所以先要有人做點搶救和保護工作」。而古典文學的古舊書籍藏書不下千冊,其中,四大名著收藏版本最為豐富,《三國演義》有10餘種,《西遊記》有6種,《水滸傳》有5種,《紅樓夢》有5種。

品類繁多的藏書雖然數目驚人,可在書海中隨便挑出一本線裝書,段存瑞就可能給你講一段「淘書」趣事。上個世紀60、70年代,還在運輸公司工作的段存瑞便已經用閒暇時間坐上前往南京、上海、天津、北京、成都的火車去淘換古籍。「當時一本厚厚的《康熙字典》才5毛錢,」段存瑞說,一次在上海,一位老先生提了一捆用報紙包著的書,打開報紙卻是厚厚的一大摞大開本的線裝書,稱斤過後收廢品的只給1元錢。老先生馬上把書打包提走,沒走多遠,段存瑞就追住老先生搭訕。問出價5元賣不賣,沒想到生意一口成交。回到住地他一看,「廢紙」竟然是一套寫刻本的《清詩別裁集》,「字體秀美,刻印也精緻」。

已經運營31年的文苑書店,如今吸引每天來往顧客不下百人,成交量卻差強人意。「一天賣書最多時也就上百本,最少時也就30本左右,」段存瑞說,從理論數據來看,賣舊書是很賺錢的,比如5塊錢收進來的書,能賣到二三十塊,最貴的書可賣上萬元。但是很多時候,收幾十本書才能賣出一本,店裡的書也就越來越多。「人家做30多年的買賣掙下的是錢,我們開舊書店30多年掙下的全是書。」段存瑞的妻子笑著說。

「人這一生應該有所愛好,愛書就是我的愛好。」段存瑞說,20世紀90年代初期自己曾給北大圖書館提供林則徐藏的道光年套印本《蘇東坡詩集》,乾隆版的《巾箱纂》和20多冊手抄孤本《東周列國志故事探源》。除此之外還給內蒙古圖書館提供多冊內蒙古地方志,向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也提供不少古籍。

在段存瑞看來,「淘換」、保存古籍不僅僅是為把「負債經營」的書店做下去。更重要的是在給廣大讀者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精神食糧的同時,搶救和保護一批先人智慧的結晶。穀雨時節的青城,沿街的桃花年年綻放。不過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紛繁,只把手機單純當做電話來用的段存瑞仍端坐在自家文苑書店的書牆下,對於年近70的他而言,藏書這事兒還遠沒到「收手」的時候。

相關焦點

  • 蔡鍔北路的古舊書店,讀書人的「淘書」聖地
    直到1986年,袁家嶺新華書店開業,才取代成為新的全國第一。長沙新華書店不僅門店多、規模大,還經營靈活。設在蔡鍔北路上的長沙古舊書店,不但收購買賣古籍,也從讀者手中回購舊書。 袁家嶺新華書店。供圖/袁家嶺新華書店。「藏書界的圖書土匪」何光嶽常來「搶」書1993年到1998年,我在長沙新華書店下轄的長沙古舊書店工作,書店位於蔡鍔北路,古舊書店主營古籍和二手舊書。我們是坐商,主要是客戶送書到店,我們收購。有時得到舊書信息,我們也上門收購。
  • 古舊書之城蘇黎世
    蘇黎世有16家古舊書店屬於ILAB的成員。圖/ILAB古舊書之城蘇黎世文/曹然本文首發於總第885期《中國新聞周刊》蘇黎世的名聲常與「平庸」掛鈎,但淘書客們的觀點顯然不同。瑞士人愛古籍和舊書。由西方36個國家的1800餘家古舊書店組成的國際古書商聯盟(ILAB),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蘇黎世擁有16家成員,不僅超過日內瓦和其他瑞士城市的總和,在國際上也僅次於巴黎、倫敦、紐約和柏林這四座人口超過蘇黎世數倍至數十倍的大都會。這使得蘇黎世成為歐洲大陸頂尖古舊書店最多的城市之一,傲視法蘭克福、漢堡、維也納、羅馬、裡昂等環繞周圍的歷史文化名城。
  • 懷念消失的濟南古舊書店
    那家曾經讓筆者為之痴迷的濟南古舊書店,就位於老市局東面的那排灰色二層小樓裡。經三路,早年是濟南商埠區比較繁華的一條街,現在早沒有了當年的景象,除了破敗低矮的舊式房子,存續下來的商鋪也只剩下皇宮照相館,還在孤零零的維繫著歷史的溫度。抗戰前,爺爺在做隆德祥掌柜時,那張穿長袍戴禮帽文質彬彬的照片就是在這家照相館拍的。
  • 鍾芳玲:匹茲堡書店憶舊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結帳時,店主約翰·舒爾曼(John Schulman)知道我遠道而來,並以逛書店為樂,於是好心對我提到,兩個街區外還有另一家經營古舊書的「湯森書店」(Townsend Booksellers),很值得一訪。在我的經驗中,英美古舊書商少有同行相忌的情形,畢竟每家店風格各異、擁有的書種不同,能群聚一起,其實對顧客、對書商都更具吸引力。
  • 三聯書店聯手樊登,直播間賣出3萬冊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7月19日晚,三聯書店邀請「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辦了三聯書店圖書專場直播活動。兩個半小時的直播,樊登向讀者推介、解讀了三聯書店出版的20餘種圖書,觀看人數超過70萬人,圖書銷量突破三萬冊,到活動結束時,為此次預備的340萬碼洋圖書售罄。「滿足於帶貨還是更多?這是我們考慮涉足直播帶貨領域之前反覆斟酌考慮的問題。靠低價甚至賠本,一錘子買賣有意思嗎?直播帶貨除了短期的爆款,它對於企業經營中長期的發展是否有益?」
  • 停業698天,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經歷了什麼?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的三聯韜奮書店總店,在經歷了698天漫長的暫停營業後,將於12月30日上午9點,以全新的面貌開業迎客。2018年1月31日書店宣布暫停營業時,包括書店經理郝大超在內的許多人都沒想到,再次見到書店營業需要等待近兩年。期間有讀者催促:兩年時間樓都能蓋完了!「沒想到讓大家等了這麼長時間。現在大家都希望能早一天開業就早一天。」郝大超感慨,在施工過程中發現難度越來越大,面臨各種管道的改造、切割和騰挪。
  • 中國城僅剩的漢字世界,25年中文書店關門甩賣! 顧客直呼可惜…
    【編者按】2020年10月5日,位於洛杉磯中國城的新長城書店的華裔老闆餘先生在洛杉磯華人資訊網論壇上發布了一個帖子,帖子上面寫道:「受疫情影響,我書店決定在本月底永久結業,數萬冊圖書處理,價格都是一元一磅
  • 中軸線上的「城市書房」 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重張開業
    12月18日,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24小時書店再次面向讀者和市民開放。解文睿攝2015年7月在北京市西城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雁翅樓24小時書店正式開業,它是60餘歲的中國書店與600餘歲的雁翅樓相遇時,一起碰撞出的中軸線上的文化新亮點,吸引了眾多市民讀者和國內外遊客前來體驗古建裡讀書的獨特韻味。
  • 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關門,21年沒斷電今晚卻要熄燈了
    走過31年時光、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自營業起已堅持186000+小時不斷電的臺灣誠品敦南店,將在今晚選擇熄燈關門。 以後,那盞整整亮了21年,曾在臺北敦南街頭溫暖過無數人的書店之燈,將永遠落下了。
  • 三團夥印刷銷售盜版圖書幾十萬冊 涉案金額2億餘元
    趙春輝有圖書批發零售的特許經營許可證,一般都是通過物流代收款,也有直接轉帳的,物流運到地方後,買家提貨的時候將錢付給物流公司,趙春輝定期跟物流公司結帳。從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3月4日,趙春輝等共計銷售盜版圖書178.4萬餘冊。
  • 做喜歡的事40年,二手漫畫書店變身藝術出版巨頭
    在向主流書店引入非主流藝術如拜物景象、奇異藝術等工作中,TASCHEN做出了顯著的成績。TASCHEN現如今出版的內容包括藝術攝影、繪畫、設計、時尚、廣告史、電影和建築等方面,將那些非主流藝術帶入更廣闊的公眾視野。▼Tashcen是家裡五個小孩裡面的老么,爸爸媽媽都是醫生。
  • 北京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為何成網紅打卡地?
    在北京,有一家開在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在開業之初,便憑藉古樸的設計、獨具特色的古舊書吸引了一波粉絲讀者。18日,經歷了兩個月緊鑼密鼓的「改造」後,這家24小時書店重新接待讀者了。據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經理孫奕介紹,3.6萬餘新書和3.7萬餘古舊書在這裡分類陳列,包括線裝書櫃、外國文學書櫃、連環畫書臺、書法丹青臺等等。文創產品如今是許多書店的標配之一。在這裡,也特別設立了專門的文創區。只不過,它的文創區很有特色:和文房產品、非遺衍生品相鄰擺放,既有熱門的「故宮文創」,也有中國書店自主監製的文房文創產品。
  • 臺灣首家二十四小時書店月底「熄燈」
    4月底的一天,誠品書店臺北敦南店。賴先生又一次來到這裡。看到店內彩虹色的「熄燈倒計時」裝置,他的心裡五味雜陳。「這是臺灣的第一家24小時營業書店,從童年到中年我在這裡度過了不少時光。現在聽說還有一個月就要關門,實在是有些感慨。」  像賴先生一樣感慨的臺灣民眾還有很多。
  • 北京光合作用直營店停業 網友懷念實體書店文化
    孫池說,近三四年來,「光合作用」的銷售情況直線下滑,房租、水電等成本卻又急劇上漲,「光合作用」的銷售連續4年下滑,今年更是下滑了40%,銷售和成本兩頭夾擊,壓力在不斷增長。目前公司確實遇到資金缺乏,拖欠了一些供應商的款項,但員工的工資沒有拖欠。  昨日,記者用簡訊向孫池求證,他表示正在處理此事,「請給我一些時間,待情況更加明朗,我會給你們較明確的回覆,非常感謝。」
  • 臺灣有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成為了一個熱門旅遊景點
    誠品書店敦南店,作為臺北第一家誠品書店,也是全球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誠品店,即將在2020年關店。曾幾何時,成品書店一度成為文藝青年中最浪漫的一筆色彩。說到青春二字,肯定跟圖書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老品牌破圈,三聯書店聯手樊登直播賣書超三萬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曲鵬2020年7月19日晚,三聯書店邀請「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辦了三聯書店圖書專場直播活動。據了解,這是樊登直播首度首次走進書店做出版社專場。兩個半小時的直播,樊登向讀者推介、解讀了三聯書店出版的二十餘種圖書,觀看人數超過70萬人,在線人數峰值近萬人,圖書銷量突破三萬冊,到活動結束時,為此次預備的340萬碼洋圖書售罄。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經濟影響巨大,尤其是消費領域的產業鏈均受到巨大衝擊,圖書行業也不例外。
  • 新加坡PAGEONE書店內地首家旗艦店落戶三裡屯Village
    PAGEONE書店有一個文縐縐的中文名「葉一堂」,但人們更習慣讀它的英文名,發音清脆朗朗上口。1983年,PAGEONE在新加坡創辦了第一家書店,規模很小,主營美術和設計書籍。它的創始人Mark Tan傾心於傳播有價值的藝術、設計以及文化創意,歷經30年的經營後,如今已在中國北京、杭州、香港、臺灣設立了十幾家門店。
  • 印銷盜版書籍100餘萬冊 淮安破獲特大侵犯著作權案
    以正規公司為掩護 印銷盜版書籍100餘萬冊淮安破獲特大侵犯著作權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為逃避打擊,犯罪嫌疑人以正規圖書公司為掩護,購買盜制的書籍文稿警方輾轉7省市,行程5萬餘公裡,全環節、整鏈條剷除侵犯著作權犯罪團夥。近日,在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江蘇省「掃黃打非」辦公室指揮協調下,江蘇淮安警方破獲一起特大侵犯著作權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查獲印刷、銷售的侵權盜版書籍100餘萬冊,被侵權出版社達2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