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鍔北路的古舊書店,讀書人的「淘書」聖地

2020-12-05 瀟湘晨報

長沙歷史上就有濃厚的讀書氛圍,因此書業發達。清末民初時,黃泥街旁的府正街、玉泉街、南陽街就是長沙書市所在。府正街在民國時期以賣新書為主,玉泉街則以賣舊書為主,被稱為「長沙的琉璃廠」。據統計,民國時期湖南共計有書店500餘家,長沙佔到260餘家,其中100餘家集中在府正街、玉泉街、南陽街及周邊街道。

新中國成立後,新華書店一直是長沙人的文化客廳。步行街開街前,短短幾百米的黃興南路上,就有3家新華書店,其中包括一家工具書店。五一路上的新華書店,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都是全國最大的新華書店。直到1986年,袁家嶺新華書店開業,才取代成為新的全國第一。

長沙新華書店不僅門店多、規模大,還經營靈活。設在蔡鍔北路上的長沙古舊書店,不但收購買賣古籍,也從讀者手中回購舊書。

袁家嶺新華書店。

好多女學生節約早餐錢來買童安格的盒帶

1986年袁家嶺的長沙市新華書店開業,我是開業時進店的,算是開店元老。我們袁家嶺新華書店當時不但是湖南最大的書店,在全國也算是最大的書店。營業面積4000多平方米,三個樓層,設有社科、人文、少兒閱讀等多個分區,經營圖書品種近10萬種。我們店的科技圖書專櫃是長沙其他書店沒有的。

我1986年剛進店時,分配在音像櫃。那時音像市場主要是港臺歌星的天下,除了人們熟悉的張學友、劉德華、譚詠麟、鄧麗君、劉文正、費玉清,還有今天年輕人不太熟悉,但在當年紅透半邊天的潘安邦、楊慶煌、陳憶文、劉秋儀……陳憶文的《午夜香吻》、劉秋儀的《跳舞街》,經常在我們音像櫃單曲循環播放。

那時銷量好的盒帶,幾乎都由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公司和太平洋影音公司出品。那個時候,中國臺灣歌星童安格被稱為「少女殺手」,他的盒帶主要消費者是女中學生。女中學生將父母給的早餐錢省下來,餓得頭昏眼花也要跑來買童安格盒帶。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常有作家出爆款圖書,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王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這些書一上櫃就賣斷貨。後來我調到外文櫃,我們外文櫃的讀者也人滿為患。收銀臺前排隊交款的讀者,長期是排成一條長龍。《英語九百句》《跟我學》是讀者最喜歡購買的兩本外語學習書,讀者買到後,邊聽電臺英語節目邊看書,據說學習效果很好。所以這兩本書常常賣斷,就只好緊急聯繫出版社調貨或加印。

我們書店那時不只是節假日人滿為患,平時工作日一樣是裡三層外三層的讀者。1986年,位於袁家嶺的長沙市新華書店剛開業那會,每天清晨打開書店大門,在外等待已久的讀者,一窩蜂湧進書店,挑選自己心愛的圖書。

書店也會發生偷書現象。在我們書店偷書的人,老中青少各個年齡段都遇到過。營業員也在和偷書賊鬥智鬥勇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記得有一次,一個偷書賊被捉,現場初步訊問後,發現是個老偷書賊。跟民警一起到他家一看,我的天,他像老鼠搬家那樣,每次偷一兩本,在我們店前前後後偷了兩百多本書。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購書的讀者裡三層外三層。供圖/袁家嶺新華書店。

「藏書界的圖書土匪」何光嶽常來「搶」書

1993年到1998年,我在長沙新華書店下轄的長沙古舊書店工作,書店位於蔡鍔北路,古舊書店主營古籍和二手舊書。我們是坐商,主要是客戶送書到店,我們收購。有時得到舊書信息,我們也上門收購。那時我們店裡有一輛人力三輪車,同事個人有輛兩輪摩託車。如果外出收書,分別騎摩託車與三輪車出去。

有兩次外出收書經歷讓我記憶猶新:一次在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收書。少兒圖書館館址是中山路的原湖南圖書館。湖南圖書館搬離時,遺留了一些重複的圖書和殘缺的圖書。那次我們一次性收購了好幾千本。

還一次是去原湖南省政協主席程星齡家收書。那時他過世很多年,家裡的好書被子女拿走,剩餘幾千冊落腳子(長沙方言:差的,不好的)。我們去收書前,他們家老保姆已經送了一批圖書去廢品店。我們的收購價分兩部分計價。太次的圖書,我們以每斤5毛錢收購,比當時廢紙價高2毛錢,不能讓賣書人吃虧,這是行規。剩下的書按行規估價收購。

收到舊書後,古舊書店對古籍和舊書進行定價,定價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就是「短、中、長」。

所謂短,就是大路貨。這樣的書不指望它能賺錢,所以定價很低,微利儘快賣出去,加快資金周轉。所謂中,就是比較好的書。這些書我們不急著賣出去,它們定價合理,我們的心理預期是三五個月把它們賣出去,這個是我們的主要盈利點。所謂長就是好書了,包括孤本、善本、絕本。這類書可遇不可求,一旦收到,標價就會很高。

曹慧陽:女,1986年參加工作,進入袁家嶺的長沙市新華書店,分配在音像櫃,2016年退休。

我們古舊書店顧客主要是文化人。譬如湖南史學家、藏書家何光嶽,金石書畫家李立等都是我們店的常客。

某天清晨,通宵寫作後的何光嶽無法入睡,在烈士公園溜達兩圈後,徑直來到我們古舊書店。他進門時,與出門去收書的我們相遇。也許是他的第六感覺發達,猜測我們是出去收書,所以他也返身走出店堂,在外面逛一段時間,估計我們收書回店了,他又再次來到我們店。這時我們正好收書回來,我們收購的舊書還沒來得及點數、核價,就被他一股腦攏到自己身邊,他邊攏邊笑,自嘲自已是「藏書界的圖書土匪」。還有一次,何光嶽一次性「搶」走二十多包圖書。何光嶽雖然在全國淘書,但我估計,他家裡十幾萬冊圖書,至少三分之一是在我們古舊書店購買的。

我有個同學也是超級無敵的書蟲,家裡藏書有好幾萬冊。他說他的鼻子每天聞不到圖書的味道,眼睛看不見圖書,他就心神不安。他每天要來我們店兩次,他對我們圖書擺放位置,比我們還清楚。有時顧客拿亂了,他幫我們歸原。有次他去北京淘書,臨走前拿了我一盒名片。在中國書店跟他們的業務員聊天,談論古籍版本時,刻本、寫本、稿本、拓本,張口就來。對方用崇拜的目光看著他,還請他吃飯。因為他用的是我的名片,是假冒我的名號,所以那之後全國古舊書業很多人知道長沙有個陳英虎,業務那是槓槓的。

陳英虎:男,1987年進入五一路新華書店,分配在二樓科技櫃。1993年調到蔡鍔北路的長沙古舊書店。2004年調到袁家嶺的長沙市新書書店,工作至今。

直到今天,我雖然工作兢兢業業,但只是把賣書當作職業。但我同學不同,圖書是他的命。

我們古舊書店的讀者忠誠度高,都是多年的熟客。每年大年初一,熟客都會來店裡給我拜年。哪怕以前扯過皮的讀者,這天也會來店裡轉一圈,問聲:今天初一還上班!發一支煙,轉身就走。這一天,我可以接到二十多支煙,收到煙是讀者對我的認可,這種感覺讓我很開心。

文/陳波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懷念消失的濟南古舊書店
    隨著年齡增加,越來越喜歡獨自平心靜氣安坐在書房一角,翻弄日積月累,排列整齊的陳年故紙,然後在故紙書香裡,去追溯那些淘書覓珍的光陰歲月。(經三路濟南古舊書店舊址)遷居東城後,不單是中山公園書市,就連公園北門那條濃蔭密植的經三路也很久沒有走過了
  • 呼和浩特第一家古舊書店 經營31年賣出古舊書40餘萬冊
    早晨不到9點,年近古稀的段存瑞早早便來到文苑書店,整理舊書、開門迎客。而就在4個小時前,他還在自家書房裡修整老舊線裝書。「一修補起線裝書連睡覺也忘了。」一旁的妻子埋怨道。 段存瑞是呼和浩特人,1986年創辦了文苑書店,2003年被內蒙古新聞出版局評選為內蒙古十大藏書家之一。作為呼和浩特第一家古舊書店,文苑書店店內藏書約為10多萬冊,其中不包括段存瑞的個人藏書。
  • 在高雄臺南淘書,行李重了,收穫滿了
    這次赴高雄、臺南、嘉義旅行,在行程中並沒有安排參觀書店的節目,我因上次逛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印象特好,所以我一到高雄,便忙中偷閒去逛當地書店,並找到了一家茉莉二手書店。還有一本《俗文學概論》,厚厚一本,800多頁,因二手書才賣80臺幣,對於中國俗文學中的歌謠、神話、變文、小說、彈詞、民間文學、流行於民間而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各種文學形式,這本書講得詳盡而具體,資料豐富。但書如磚頭一塊,猶豫再三,還是沒有買,在書店裡做了半小時摘抄。
  • 周末去哪|世界讀書日將至 京城網紅書店了解下
    走進書店,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種語言、不同年代和類別的原版書,讓人感覺跨入了知識海洋。單向空間書店以高品質書籍推薦和免費文化沙龍聞名,它不只是書店,更是一處理想主義者營造的烏託邦。  地址   愛琴海店:朝陽區 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樓3025室  朝陽大悅城店:朝陽區 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4樓  花家地店:朝陽區 望京中環南路1號 社科院研究生院 尚8人文創意園 D座1層
  • 蔡鍔:我為湖南代言
    不過,蔡鍔的父母比仲永的父母聰明,懂得加以教育。如今,去到邵陽,坊間不難聽到蔡鍔孩童時期所作的對聯。小蔡鍔下河洗澡,名士樊雉調侃他「千年柳樹作衣架」,蔡鍔回曰:「萬裡山河當澡盆。」如果說,古代兵書有武經七書,孫武的《孫子兵法》打頭陣。那麼,近代兵書,以《曾胡治兵語錄》的影響力,那也必須有姓名。由此可見,蔡鍔的聰穎並不只是繡花枕頭一包草,是真材實料的。
  • 鍾芳玲:匹茲堡書店憶舊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結帳時,店主約翰·舒爾曼(John Schulman)知道我遠道而來,並以逛書店為樂,於是好心對我提到,兩個街區外還有另一家經營古舊書的「湯森書店」(Townsend Booksellers),很值得一訪。在我的經驗中,英美古舊書商少有同行相忌的情形,畢竟每家店風格各異、擁有的書種不同,能群聚一起,其實對顧客、對書商都更具吸引力。
  • 600歲雁翅樓將開24小時書店 盤點在古建中的閱讀場所
    素有「淘書聖地」之稱的中國書店將於7月底8月初,在雁翅樓開辦24小時古籍書店。   據了解,雁翅樓建於1420年,與地安門城樓同時修建,是城樓的哨所,距今已600年。當讀者置身於百年歷史的古建,選一本中意的書,讓時間在白紙黑字間緩緩流走,這樣的體驗可謂「行走於古今之間」。
  • 三聯書店終於開到成都,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書店.
    "三聯"兩個字代表著中國知識先鋒,是中國讀書人心裡的一座豐碑。三聯書店最早1932年由鄒韜奮先生創辦,《錢鍾書集》、《傅雷家書》、《我們仨》還有蔡志忠的漫畫都是三聯出版社的經典;《讀書》、《三聯生活周刊》也被稱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這是三聯韜奮書店首次在北京以外開書店。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上海福州路要拆了」?假的!竟有人信以為真?對不起,你低估福州路...
    1998年12月30日上海書城福州路店開業時,一時風光無限:營業面積超一萬平方米、大手筆的七層零售空間,開張初期要花三元錢買進場票,讀者仍爭先恐後探店嘗鮮。很多上海80後、90後當時在開學前都必來福州路上的上海書城買教輔補習書。
  • 北京光合作用直營店停業 網友懷念實體書店文化
    「淘書公社」原址成倉庫  昔日的「淘書公社」已然成為一個圖書倉庫。  昨日下午,海澱圖書城昊海樓地下一層,數萬本圖書被牛皮紙被包裹一包包堆放在各個地方。工作人員在忙碌地工作。偶有散客來訪,被告知已經不是「淘書公社」,目前是一家公司的圖書庫房。
  • 臺灣有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成為了一個熱門旅遊景點
    誠品書店敦南店,作為臺北第一家誠品書店,也是全球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誠品店,即將在2020年關店。曾幾何時,成品書店一度成為文藝青年中最浪漫的一筆色彩。說到青春二字,肯定跟圖書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三聯書店聯手樊登,直播間賣出3萬冊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7月19日晚,三聯書店邀請「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辦了三聯書店圖書專場直播活動。兩個半小時的直播,樊登向讀者推介、解讀了三聯書店出版的20餘種圖書,觀看人數超過70萬人,圖書銷量突破三萬冊,到活動結束時,為此次預備的340萬碼洋圖書售罄。「滿足於帶貨還是更多?這是我們考慮涉足直播帶貨領域之前反覆斟酌考慮的問題。靠低價甚至賠本,一錘子買賣有意思嗎?直播帶貨除了短期的爆款,它對於企業經營中長期的發展是否有益?」
  • 三聯書店新變: 走進寬窄巷子的三聯,靠什麼觸動年輕一代?
    另外,王亥本身是藏書量和閱讀量非常龐大的讀書人,「做方案那段時間,他每天背包裡只有一本書,就是寫三聯的《守望家園》」。書店不足500平米的空間,王亥運用了大量空間上的減法,在保留大量木窗、屋頂、柱子原有結構的基礎上,留有大量桌椅佔地用於閱讀。這樣的設計保證了書店裡「人」的落腳,「書店是一個書和人合二為一的空間。
  • 王蒙:三聯書店「有盜火的傳統」
    ,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一個中國讀書人的書架上都會有三聯書店的書,這麼多年來,沒有哪一家出版社能對國人的閱讀產生如此巨大和深遠的影響,也沒有哪一家出版社能像三聯書店那樣,集結不同時代文化知識界的名人大家,被譽為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 2020年第46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注意查收
    2020年第46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注意查收 2020-11-20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共四大為什麼在北四川路召開?
    四川北路,原名「北四川路」,位於上海市區蘇州河以北,南起北蘇州路、北至東江灣路,全長約3.8公裡。歷史上的北四川路,不僅是著名的商業街,也是紅色印記和海派風情交織輝映的文化街。尤其是從今武進路至東江灣路、方圓約2平方公裡的區域,亦即歷史上所謂? 「北四川路越界築路區」,在中國革命和中共黨史上、在先進思想的傳播和左翼文化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