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8日,幾位市民走過大望路「光合作用」書房,大門已經上鎖,謝絕顧客進入。本報記者 薛珺 攝 |
![]() |
7月3日,「風入松」書店已關閉一個月。本報資料圖片 |
延伸閱讀:民營書店光合作用倒閉:高端定位抵不過高速擴張
「光合作用」書店被「清倉」追蹤
本報訊 昨日,光合作用書房在北京的兩家直營店關張,多家仍在堅持營業的加盟店稱,與總部失去聯繫後成為受害方,難以要回加盟費,目前只能繼續經營收回成本。「光合作用」北京方面負責採購的人員透露,已接到總部人力部門簡訊「被辭職」。
昨日,廈門媒體報導稱,「光合作用」總經理孫池證實「高層震蕩」傳聞,稱經營遇困難,為防供應商騷擾,建議高管辭職。
兩家直營店人去樓空
昨日,「光合作用」五道口店和現代城店均大門緊閉,無人經營。
在五道口店一樓雜誌區,所有雜誌已被清空,紙屑遍地;二樓圖書區,鐵門大敞。但所有書架圖書一本不剩,書店咖啡屋空留幾個杯盤,「祝願光合作用越來越陽光」等數百張彩色便箋寄語散落一地。
「營業額有時候連支付員工工資都不夠。」店員小閆表示,五道口店幾年來處於虧損狀態,自己工資還沒有拿到,店內多個員工遭遇欠薪,目前處於失業狀態。
SOHO現代城店的門口,空擺幾隻書架,店內一片狼藉。「頭晚供貨商搶完貨,今兒就沒開門。」一名保安稱。
加盟店堅持營業無優惠
雖然「光合作用」兩家直營店人去樓空,但其加盟店仍在繼續營業。
昨日,「光合作用」富力城店員表示,由於屬於付費購買「光合作用」的品牌加盟,進貨、經營較為獨立,所以目前客流量未受影響。但目前北京總公司的電話已經打不通,加盟店也變成受害方,「合同沒到期,加盟費要不回來了。」該店員表示,店內以前「光合作用」統一的系統也已經更換。
昨日,多家加盟店表示,顧客雖然仍可到店購買圖書,但無法享受打折卡和優惠券的服務,「因為不少人是從直營店辦的打折卡,如果從加盟店打折,我們就虧了。」
「高層辭職」員工「被辭職」
昨日,「光合作用」北京方面負責採購的人員透露,前日突然收到總部人力部門簡訊,稱他已經不是「光合作用」的員工。「我是被辭職的,到現在還滿腦子疑惑。」這名人員稱,對於廈門總公司目前情況並不知情。
據昨日《廈門日報》報導,「光合作用」總經理孫池接受電話採訪稱,「高層確實辭職了,是我建議他們辭職的。」孫池表示,之前一些民營供應商來砸過辦公室,鎖過大門,威脅到了員工的人身安全,「所以我就讓他們辭職回家。」
孫池說,近三四年來,「光合作用」的銷售情況直線下滑,房租、水電等成本卻又急劇上漲,「光合作用」的銷售連續4年下滑,今年更是下滑了40%,銷售和成本兩頭夾擊,壓力在不斷增長。目前公司確實遇到資金缺乏,拖欠了一些供應商的款項,但員工的工資沒有拖欠。
昨日,記者用簡訊向孫池求證,他表示正在處理此事,「請給我一些時間,待情況更加明朗,我會給你們較明確的回覆,非常感謝。」
聲音
對於「光合作用」書房瀕臨倒閉,眾多網友表達了對實體書店文化的懷念和挽留。
@艾可卡622:孫池含著淚光的夢想最終成為現代科技發展的祭品。或許你和我都有「光合作用」情結,流連中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人文精神的薰陶。
@五溪蠻:路過五道口,「光合作用」書房已經人去書空。想起那些曾經讓我流連忘返的書架,還有夜晚店裡帕瓦羅蒂吟唱的背景音樂,忍不住懷念。最近幾年,我目睹的關張書店就有第三極、風入松、圓明園單向街、光合作用等,新閱讀方式的更迭、網絡營銷模式的競爭、加上讀者群的萎縮,都使得傳統書店生存環境逼仄。哀。
@真愛廈門:16年的堅持和執著,北京、上海、廈門31家連鎖店,擲地有聲的夢想和對「悅讀延伸世界」的美好願望,依舊無法阻擋五千年文化綠地的荒漠化和電子媒體帶來的淺閱讀時代巨輪,「光合作用」的結果是製造氧氣,但沒有人文的陽光,只有浮躁庸俗的習氣,何以達成?
探訪
北京多家民營書店關門
去年1月,中關村第三極大廈內的第三極書局,歷經了打折、搬遷、更名後,仍難逃關門厄運,號稱「3年虧損7800萬元。」
今年7月,北京大學南門、被譽為「北京三大民營書店」之一的「風入松」書店,經營十餘年後也關門停業,但經營者一再強調「只是因房租問題等待搬遷」。
昨日,記者前往就幾家知名民營書店原址探訪。
「風入松」原址仍關閉
昨日下午,名噪一時的「風入松」依然保留書店「蹤跡」。書店原在一樓地下室,在通向地下室的走廊櫥櫃裡,擺放著多個古典名著紙箱。一樓地下室大門緊閉。一片漆黑。
大樓保安範先生稱,「風入松」書店關門後,地下一樓圖書區一直關閉至今。「這幾個月裡,每天都有書友前來問詢,我告訴他們書店關張,已經說了無數次了。」範先生說。
「淘書公社」原址成倉庫
昔日的「淘書公社」已然成為一個圖書倉庫。
昨日下午,海澱圖書城昊海樓地下一層,數萬本圖書被牛皮紙被包裹一包包堆放在各個地方。工作人員在忙碌地工作。偶有散客來訪,被告知已經不是「淘書公社」,目前是一家公司的圖書庫房。
昨日,該公司楊經理稱,「淘書公社」撤出後,他們今年1月進駐該地下一層。
「我們公司只從圖書出版社批書,然後批量銷售給淘寶網等百餘家圖書網店網商。」楊經理稱,由於不對外零售,只針對網店批量銷售,「一直處於盈利狀態」。
民營書店員工擺地攤
昨日,海澱圖書城昊海樓附近,擺著多個書攤。書攤圖書為社科、人文類書籍。圖書2-5折低價銷售。圖書現場,鮮有書友問津。
「十個人來看書,不足一個人買書」,多名地攤商稱,他們是附近民營書店員工,因書店經營每況愈下,每逢周末,只能以擺地攤的形式賺取營業額。「生意很難做,風吹日曬的,擺地攤時每天營業額不足300元。」
說法
民營書店要提供人性化服務
今年7月,「風入松」因房屋問題歇業後,董事長王洪彬接受採訪說:「房租、水電、員工工資、經營管理,各方面的費用加起來,我們只有以8個百分點的差價把書賣出去,才能基本實現保本。」王洪彬說,網絡經銷商紛紛低價售書,對零售業務造成巨大衝擊,不少人先來書店選書,再到網上採購。
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黎波認同王洪彬的說法,對於民營書店在傳統書業經營中面臨的困境,他認為與其自身經營、大環境影響和讀者閱讀習慣都存在關係。「中國在沒有完成獨立書店向連鎖書店過渡時,就出現了網絡書店。」黎波說,這給民營書店規模化發展形成了阻礙和衝擊。其次,民營書店堅持小眾化定向供給某一類讀者的特色又不明確,也是經營定位上的失誤。
黎波認為,民營書店發展需要政府支持,「比如設立社區書店,採取招標經營,實現市場化。」在與網絡書店競爭方面,傳統書業需要利用實體店人性化的特點,提高對讀者的信息、情感和產品服務,「及時對讀者發布圖書信息,送貨上門。」在黎波看來,把服務做細做精是傳統書店的出路之一,「50平米的小書店照樣可以做得很好,沒有必要盲目地擴大規模、增加成本。」
本版採寫/本報記者 劉珍妮 申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