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掀起「文藝復興」,讓實體書店絕處逢生

2020-12-06 天下網商

天貓掀起「文藝復興」,讓實體書店絕處逢生

iwangshang / / 2018-10-28

摘要:在網際網路對人們閱讀方式和消費方式的影響下,有一批書店絕處逢生,用更優美的姿態向新業態進化。

 

 文/天下網商記者 黃淑婷

過去的十幾年裡,實體書店的境遇急轉直下。在網際網路對人們閱讀方式和消費方式的影響下,有一批書店陸續倒下,以近乎壯烈的方式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有一批書店絕處逢生,用更優美的姿態向新業態進化。

10月26日,位於杭州的博庫書城天目店,作為全國最大的天貓新零售體驗書店正式開業,這也是天貓首次攜手新華系實體書店,試圖進一步探究未來智慧書店的可能性。全面升級後的書店裡,智能付款、智能書架、人臉識別等多項創新技術都進入場景應用,消費者在店內購物,即可實現「掃碼進店、自助選書、刷臉支付」,同時上線圖書智能推薦和重力感應喚醒功能,提供人機互動的閱讀新體驗。

 博庫書城天貓新零售體驗店開業當天

博庫書城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姝華表示,未來博庫網絡傳媒集團將通過大數據分析,更精準的對讀者的閱讀偏好、購買類別、關注熱點進行綜合系統分析,為更加精準的圖書推薦和閱讀服務提供支撐。

《書譜序註疏》:工科生的書法情懷

高萬林老先生在書店裡滴溜溜轉了兩圈,店員上前一問,把他帶到中國古文字註疏類書籍的貨架前。老人家想找一本稀罕之書:《書譜序註疏》,唐代書法名家孫過庭的字帖,200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印2900本,一上市就被哄搶一空。

年逾古稀的他本是哈爾濱人,早已退休,現在作為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的客座嘉賓,給同學們開書法講座。他常來書店淘書,一為自己學習,也為給同學們備課。「想要學好書法,必須先好好了解老祖宗創造的漢字背後的涵義。」

他自嘲自己的書法是「半路出家」,學習得頗為坎坷。1966年,他18歲。「當時高考準備考到浙江美院來學書法,因為當時由國家批准,浙江美院是第一所開設書法篆刻專業的學校。」

後來,文革開始了。等再穩定下來是十年以後,老先生準備再次參加高考,可是28歲的他卻因超過了藝術院校招生年齡只得留在當地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領導子女和我換了專業,他們想去學王牌專業焊接,我樂得高興去學沒人學的鑄造,因為對我學書法篆刻有幫助。」

畢業後,他留校成為工科專業的教師,一教就是幾十年。教書之外,他也沒忘記遍拜名師苦練書法。退休後,他曾在哈爾濱辦過書法美術學校。三年前,他突然決定舉家遷往杭州,「杭州是我年輕時夢寐以求想來的城市,名人故居和古蹟都多,能常去參觀對我來說有所裨益。」他說,「我還是來得太晚了,要是早點有『社保一卡通』就好了。」

現在的他,常常要清晨4點多鐘起床,坐2小時的班車去桐廬的校區給學生們上課。雖然辛苦,但他樂此不疲,為此他也經常需要購置新的書法專業書籍。「我兒子老跟我說可以到網上買書,可我嫌麻煩,在實體書店翻翻買了就立馬可以拿回家看,幹嘛要在網上等兩三天呢?再說了,上網弄這個太麻煩,我也學不會。他工作忙,來看我們一趟也不容易,不想總麻煩他。」高萬林說自己是不喜歡麻煩別人的性格。

常被兒子笑話是「老古董」的他不服氣,也想學習網際網路這個「高科技」。他最近新換了一臺華為智慧型手機,從鄰居那學會了和家人打視頻電話。聽說只需要綁定支付寶帳戶開通免密支付,以後買書只要拿著書站在智能支付通道,刷臉就可以進行支付,連掃碼都不用,他欣然讓店員指導自己操作一番。「方便啊,以後買書結帳就可以不麻煩店員了。」高萬林對記者說,「有的時候看他們一邊擺貨卸貨還要招待客人,跑來跑去挺辛苦的。」

《時間簡史》:宇宙那麼大,煩惱那麼小

下午一點左右,徐若洲照常來到了店裡。「(這家店)好像從六七月就開始在改裝了吧,今天裝好了啊。」正讀大三的她在附近的語言機構學託福課,每周兩次,上午的聽力課從10點到12點,下午的閱讀課從2點半到4點半。中午的休息時間裡,她吃好飯便會過來坐坐,有時點杯飲料翻翻書,有時靠在沙發上打個盹兒,因為「這家店不賣教輔書,家長和小孩子少,大家都安安靜靜看書,氛圍比較舒服。」


 智能導購書架的電子屏上能掃描顯示書評

路過書架前嶄新的電子屛時,她停了下來。這是店裡的新裝備——「智能導購書架」,貨架上的屏幕會自動顯示圖書的信息簡介,還有來自線上的一些購書者的讀書評論。

「閱讀霍金,懂與不懂,都是收穫。」

「作者筆下的宇宙,是按照光年計算的宇宙,他描述的時間,是以億萬年來度量的時間。以這個尺度看宇宙,連太陽系都只是匆匆過客,更別說如螻蟻般生活在一顆藍色星球上的芸芸眾生。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無邊無際時間中的一瞬。」

屏幕上顯示的是上一位客人掃描過的《時間簡史》的書評。徐若洲拿起一本,摩挲著封皮。「這也是我小時候的科普讀物、枕邊書,每天睡前都讓我爸媽給我講幾頁。」冥冥之中,這個小女孩與「宇宙大爆炸」「黑洞」「夸克」結下緣分。 

「初高中時就喜歡這些,所以讀了理科,大學又選了物理專業,畢業了也還想去國外繼續學理論物理。」她半喜半憂地說道「但是來自周圍人的意見都是讓我好好考慮,理論物理的研究很難做,而且還要做好沒有經濟回報的思想準備。」在她們專業,同學們戲稱「物理本科生轉行是一件比不轉行要正常的多的事」。 

「決心是早就下了。」徐若洲翻看著這些評論,有人說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看沒看懂,有人如醍醐灌頂將它奉為啟蒙,讓她回想起初讀時那種「仿佛離這個浩瀚宇宙的運行中心近了一步的興奮感」。她沉思了一會兒:「我家裡那本好像已經找不到了。」說完,又拿起一本出門去了。

做一家「有溫度」的書店,陪著讀者長大

其實,這並不是天貓第一次做新零售書店。在國資背景的博庫書店之前,鄒斌和妻子羅紅經營的志達書店早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就已經開始了與天貓的合作探索。

 改裝完工的志達書店

這家位於上海復旦大學南門外,至今已經歷了14個春秋的老書店,在新零售解決方案的改造下變得煥然一新。無感支付的「黑科技」吸引了更多的關注度,羅紅說:「以前是周邊的老師學生和居民來得多,現在也會有讀者專門從浦東、徐匯那邊過來,還有專門從杭州來的。」

「一樓的書店裡現在就只留一兩個店員值守打理,更多的人力從收銀工作裡解放了出來,大家有更多的時間一起策劃二樓悅悅書苑的活動了。」在鄒斌夫婦看來,無感支付的書店只是將消費者們購買和閱讀書籍這件事極簡化,還原書店最本身的功能。而悅悅書苑依託書店,作為承辦講座、學會、沙龍的場所,為讀者們提供「深閱讀、深交流、深分享」的專業知識服務,並保持常態性社區化互動,這是作為一家「有溫度」的實體書店更需要去關注的事。

 志達書店內

隨著這次作為天貓未來店翻新的宣傳,志達書店再一次成為話題,連名人們也找上門來。「電影《一齣好戲》的宣傳期那會兒,黃渤也發售了他的導演手記《有點意思:我的電影日記》。他在我們悅悅書苑辦了幾場新書首發見面會,就希望能在這樣一個距離親密的文化空間裡,讓讀者和觀眾們更加了解他和他的作品。 

鄒斌和羅紅熱愛書店這一行,在他們還只是復旦大學的大四學生時,就租賃了書報亭的一個書架開始賣書,畢業後也壓根沒有去想找工作的事,直接就把開書店當成了事業。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喜歡。」

 黃渤在悅悅書苑舉辦見面會

熱愛這個行業,就是不但要做,還要把它做好。鄒斌和羅紅一有空就經常去聽書店經營管理相關的講座,在圖書電商行業一路高歌猛進的年代,他們不是抱怨變化,而是主動適應和接受,敏銳「觸網」。2006年,他們在淘寶上開設網上書店,以同年出生的女兒悅悅命名。2009年,又上線天貓平臺。羅紅笑說:「從那以後,我們就有兩個寶貝要疼了。」

現在的悅悅圖書天貓店,已經擁有超過70000個圖書品種的庫存,擁有線上粉絲18.9萬,成為一家日漸成熟的天貓店。而今年13歲的悅悅,也出落成一個書卷氣十足,亭亭玉立的少女。羅紅說,悅悅閱讀範圍廣,既喜歡讀《紅樓夢》《古文觀止》這些中國古典文學,也喜歡讀《動物莊園》之類的外文原版小說。課餘時間,她也常常參與店裡的活動。「店裡改裝完重開業那會兒,她幫忙向同學宣傳,還會拉著朋友們一起來聽沙龍和講座。」

十四年間,這條路上的書店來來去去,有不少羅紅學生時代的書店也不在了。志達書店卻成為悅悅這代人的成長記憶。羅紅說,書店當然還要開下去,「想守住自己的青春回憶,也希望能陪伴著一批批讀者長大吧。」

相關焦點

  • 滬上首家電影主題書店開業 實體書店"自救圖存"
    東方網12月23日消息:實體書店「自救圖存」又出一招:與電影聯姻。日前,大眾書局美羅城門店經裝修後重新亮相,這是上海首家以電影為主題的書店。  店面裡瀰漫濃濃的電影文化氛圍,老式電影放映機、電影海報、電影名人、電影膠片原片盒隨處可見,長長的通道打破了以往書店使用書架的陳列方式,甚至連圖書分類都打破常規;書店的右側分別為3個獨立包間,而第一個包間就是電影主題包間,其中與電影相關的圖書有2000種,按照奧斯卡主題專櫃、國際國內獲獎作品原著區、經典電影圖書鑑賞區等區域擺放陳列。
  • 線上大求生,值不值得實體書店借鑑?
    據全國中小書店聯盟「書萌」發布的《疫情當前,書店現狀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近87%的實體書店已經暫停營業且幾乎沒有收入來源,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書店群體是中小獨立書店;如果疫情持續,超77%的實體書店堅持不到三個月;同時,有近80%的書店對未來的形勢並不看好,其中42.21%表示營業額最多可達原來的一半;房租、人員、貨款可能成為壓垮實體書店最重的負擔。
  • 贏盛中國研究:特色實體書店在購物中心生存法則
    隨著網絡資訊時代的到來,網絡書店逐漸興起。噹噹、卓越亞馬遜、京東等國內各大電商紛紛搶灘圖書市場,其巨大的價格優勢對實體書店形成了不小的衝擊。部分實體書店陷入倒閉的尷尬局面。在此背景下,小部分實體書店卻一枝獨秀,在激烈的競爭中穩步發展。
  • 亞馬遜證實年底前在貝爾維尤開設第 10 家實體書店
    當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在 2015 年 11 月開設售價實體書店的時候,很多人都感到震驚不已。
  • 上海:最美的城市細胞是書店(一城一品)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2013年,鍾書閣書店選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開業。時值實體書店寒冬,它卻迅速獲得了讀者的喜愛。最高峰時,這間幾百平方米的書店一日接待了七八千名讀者。  現在來看,正是從這段時間起,曾經以售賣實體書為主營業務的書店,開始探索起自己發展的另一種形態與可能。  當時,實體書店寒冬已久。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作為城市文化名片,實體書店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三空間」,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不再是「是否還需要書店」,而是「我們需要怎樣的書店」。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哲學家在想些啥--「文藝復興時期」
    他不僅在維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門上張貼出了「歡迎辯論」的《九十五條論綱》,還把整個《新約》翻譯成德文,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伴隨當時的文藝復興),最後基督教被分為三大塊天主教(羅馬)、新教(德國)、東正教(東羅馬-土耳其)。「宗教改革」應該說也是「文藝復興」的組成部分。二、哲學發展:數學哲學宗教一旦穩定後,就開始排斥哲學。
  • 北京光合作用直營店停業 網友懷念實體書店文化
    聲音  對於「光合作用」書房瀕臨倒閉,眾多網友表達了對實體書店文化的懷念和挽留。  @艾可卡622:孫池含著淚光的夢想最終成為現代科技發展的祭品。或許你和我都有「光合作用」情結,流連中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人文精神的薰陶。  @五溪蠻:路過五道口,「光合作用」書房已經人去書空。
  • 民營書店老總2021年該怎麼做?這是個問題?!
    未來,慧源書城將以實體書店為主要發展載體,「圖書+」思維,實現 「書為媒、人為介」,三百六十行,行行進書房。鎖定主要業態、鎖定消費群體,加強交流、吸引人流、創造潮流、刺激物流。用文化活動擴大影響力,用多點銷售創造新業績,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 三聯書店的成功說明什麼?
    一年過去了,三聯書店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4年營業額接近翻番,實現盈利,並計劃開第二家24小時分店。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既凝聚著全體員工的心血,也寄託著政府對實體書店生存發展的殷殷關切。實際上,三聯書店是全國上百家獲得政府財政補貼的書店中的一員。沒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暗夜裡不滅的書店燈光,恐怕難以支撐24小時。從這個角度看,三聯書店的成功不代表實體書店的危機已經過去。
  • 上海三聯書店攜手光明,「稻田裡的書店...
    8月28日,上海三聯書店與光明地產在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新天地店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主導的「光明·稻田裡的書店」將落地崇明東平光明特色小鎮,打造文化跨界合作平臺,開發戲劇演藝、沉浸式展演、文化民宿、研學旅行、大型文化展會等特色文旅書店業態。
  • 2020年第46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注意查收
    2020年第46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注意查收 2020-11-20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天貓小店和天貓超市有什麼區別?
    11#天貓平臺除了線上的網店之外,還有一些線下的實體店可以加盟入駐,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天貓小店,天貓小店主要是通過出售商品來賺取利潤,那麼有一些朋友很好奇這個天貓小店和天貓超市有什麼區別?天貓校園店主要解決的是便利店店主原本沒有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也不知該如何改造的那些問題,比如店內照明、貨架間距、商品品類等等,後者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不知道有沒有返利? 目前天貓還沒有公布校園店的改造成本。但以天貓小店為例,店主的投入是一萬元的保證金,同時店面的裝修和設備費用需要由店主自付,由阿里巴巴統一對接服務商承建,每平米 800 元。
  • 上海三聯書店最大實體店北京開業
    上海三聯書店最大實體店昨天在北京開業。這是上海三聯書店第一次把實體店開到首都。新店名為「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READWAY寓意「閱讀之道、成長之路」),坐落於北京朝陽大悅城9層,集文化、藝術、社交於一體,面積近3000平方米。
  • 書店寫作計劃04 | 蘇州東大書店:何須淺碧深紅色
    從2016年開始,為了與更多對書店感興趣朋友一起探索書店的秘密,我們開啟了「加油!書店」這樣一趟看似熱鬧卻又充滿了孤獨的未知旅程,一年一季,風雨無阻,今年已是第四季。在今年的活動中,「加油!書店」活動主辦方廣西師大出版社將聯手澎湃新聞·湃客,共同邀約對實體書店發展這一議題較感興趣的作者、學者、讀者等,親身走進書店進行觀察、體驗與訪談,並用文字記錄當下實體書店最真實的一面。
  • 遇見奈目丨24小時書店聲音漫步
    作為城市文化名片,實體書店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三空間」,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不再是「是否還需要書店」,而是「我們需要怎樣的書店」。 節目以實體書店扶持與城市文化之間的有機聯繫為索引,結合首都文化定位、城市公共服務、城市經濟、城市文旅、全民閱讀等多種背景和角度,延伸挖掘書店價值,著重宣傳實體書店的特色和文化創新聯結,突出創新性、示範性和可複製性的內容精品。
  •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5日上線 48位名家帶你雲遊書店
    第18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進行跨界合作,聯合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雲圖有聲,將在9月5日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該項目遴選48家北京特色書店和最美書店,聯動不同領域,如導演、演員、作家、學者、主持人等跨界名人,講述漫步書店故事。
  • 牡蠣書店:90後店主的神秘小珍珠
    據中宣部印刷發行局的行業調查,43.7%的書店表示上半年營業收入將下降50%以上;讀者到實體書店消費的心理恢復期至少要2—3個月;經營困難的書店將面臨裁撤人員、壓縮成本的現實考量,收入降低等因素也會對員工心態造成影響,可能導致優秀員工流失……這種打亂,或許是偶爾走了岔路,馬上能回來,又或許會徹底改變一些人甚至整個行業。
  • 我們的新元年-無鋒不起浪 Levi’s®攜手天貓超品日掀起全網先鋒...
    我們的新元年-無鋒不起浪 Levi’s®攜手天貓超品日掀起全網先鋒浪潮,邀你共慶牛仔新元年
  • ASCHEN首登上海藝博會 同時開設官方微信、微博與天貓旗艦店
    TASCHEN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盛況 讀者正在翻閱《David Bailey》SUMO巨形畫冊工作人員正在為讀者介紹TASCHEN書籍TASCHEN董事總經理Marlene Taschen表達品牌對亞太地區的重視:「繼去年成功於香港開設TASCHEN實體書店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