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寫作計劃04 | 蘇州東大書店:何須淺碧深紅色

2020-12-01 澎湃新聞

編者按: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書店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妙空間。在書店裡,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文明一步一步走來的足跡,也可以看到對於未來一點一滴的想像,書架之間,古往今來,無數的思想在這裡聚集,讓過去與未來的連接變得更加自然。透過一家家書店,能夠喚起我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力。

從2016年開始,為了與更多對書店感興趣朋友一起探索書店的秘密,我們開啟了「加油!書店」這樣一趟看似熱鬧卻又充滿了孤獨的未知旅程,一年一季,風雨無阻,今年已是第四季。在今年的活動中,「加油!書店」活動主辦方廣西師大出版社將聯手澎湃新聞·湃客,共同邀約對實體書店發展這一議題較感興趣的作者、學者、讀者等,親身走進書店進行觀察、體驗與訪談,並用文字記錄當下實體書店最真實的一面。

文 | 唐文森

 

東大書店正門,作者供圖

立秋時節,又到姑蘇。這次專來訪書店。蘇州經濟文化發達,市域又大,稱得上書店雲集。大店名頭響亮,如慢書房、誠品等,幾乎成了文青眼中蘇州地標,我在幾年前也曾訪過。察文化之盛,其實更見於尋常,在於街市坊間,絕非可以速成的高樓廣廈。古吳文化根深香遠,無需炫示。如觀前、平江、山塘等舊城景區本就熱鬧,且按下不表。在相城採蓮路上的東大書店,似最能體現蘇州書店業這種尋常巷陌的整體氣質。

早先關注「書萌書店行」,拜識東大店主唐國良先生。活動由資深書店人孫謙、石頭等發起,立意走遍全國,訪店、談書、論道,串聯有益、反響頗佳。唐老師以「糖果」別號參加了第二季行程。見照片,是位沉穩樸實、神採奕奕的清瘦男士。

左二為東大書店唐國良老師

來吳這日晚間,在十全街茶酒樓會面。引入內堂,兩位已在桌前,忙落座相見。原來恰逢佛山先行書店石頭老師也在蘇州,遂成三人,小酌推盞,聊起書店行,談書店的事。元旦跨年,我在佛山先行書店度過,店名之英文Sensing恰中鄙名森字,開年吉利。那一程,是承蒙石頭老師關照。他鄉遇故知,又是愛書同仁,且飲且敘,別有歡喜。

唐國良老師自2008年創立東大書店,迄今已是十年有餘。如許多我所欽佩的書店人一樣,他首先是一位訪店人,走過的書店為數眾多,足跡橫跨歐亞,亦閱歷亦考察,為做書店積累了豐厚見識。行萬裡路不易,在我想來,更難得的是守一城而足,得一書店紮根本土。

關於獨立書店,何為獨立,如何獨立,本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各家書店或以立言、或以踐行,都在回答這些基本問題。答得好,就紅了;答不好,就沒了。這個大周期裡的大邏輯,倒也簡明。東大書店卻避開了這些問題,不作辯手,專取務實:沒想紅,但要做好。於唐先生,是躬耕於吳門,寄託夙願。於我,人在書旅,是覓一套方法,以此見世界,見人生。

說得入港,抬眼時酒樓窗欞已嵌月色。

次日唐老師攜同我拜訪蘇派書房,初見百花,指認文學山房,見過江澄波老先生。細雨中走街串巷於平江,他浸潤本地幾十年,輕車熟路,大小書店一覽無遺。之後便往東大書店去。

蘇州地鐵站口多是建成個樓,半幢商場夾帶公共服務設施、擁著地鐵入口,往往能達三四層高,應付地上地下鐵軌。這給書店、飲品店帶來契機。

東大書店內景,作者供圖

東大書店就位於陽澄湖中路地鐵站樓的二層,乘客人流熙攘,店門大開。店內約近千平,眼見書架齊整,圖書品類以市民、學生之定位應有盡有。選書上不慕虛名,不避教輔。與唐老師邊走邊聊,才知其團隊早期還親編此類書。閱讀區面積看來不小,擺置了許多桌椅,相應坐席和服務還有免費標牌。「糖果讀書會」和人文講座亦得專區。

溯東大過往,不得不提及《闖進童年的書店》一書。它是東大這顆大樹上最奪目的果實。

《闖進童年的書店》,王巨成 著,明天出版社2019年4月版

前些年,作家王巨成到此,有感於東大書店的成長曆程,特採為原型創作此書。所以成書過程本亦佳話。除了多見的書店文集而外,有專著專描的書店,據我所知尚僅三聯、先鋒、誠品寥寥數家。

這是一部兒童文學,四個獨立故事前後相連。主人公名為「唐先生」,成長於蘇州鄉下,勤勉好讀,志存高遠。他與青梅竹馬的阿芳合買新華字典,引得全村羨慕。母親為書資而斷長辮,阿芳為讀享而竟手抄全本字典,又間接促成姐姐與姐夫渺茫的異地愛情。多年後,唐先生與阿芳成婚,後辭職開起東大書店,志在填補本鎮書店空白,傳播文化,服務鄉民。子侄既成長於書店,不負所望都成材。此後順理成章,書店照耀鄉裡鄉親,也留住了過往文人。一位智力障礙青年阿亞,從尷尬讀者而成為員工。真是天才在左,他記得住所有書的位置。至此已有小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作品高度還原,九成情節直接照搬,不止人名店名,連字典、夫人從醫等細節都吻合。只是唐先生寫成落榜,又安排了一次失火,情節安排上刁難挫折,也恰當推動了主線發展,唐先生如現實原型一樣實現了理想。故事最後,妻姐阿香已由半文盲而成為童書作家,她作為旁白言道,唐先生是不斷創造奇蹟的男人。

作家專於兒童文學,敘述簡白,如此文筆寫書店很相宜。書店把人們帶回童真。恰成映襯,唐老師鍾愛《小王子》,店內闢有專區,掛牌「人人都是小王子」,匯集了國內幾乎所有版本的《小王子》及文創周邊。據說,在他家中還收藏了來自各國180多種版本。欲充分享受書店之樂趣,應先回歸純粹。

小王子專區,作者供圖

理想的書店正應如此,它要成為書與書、書與人、人與人的連結,最終是要影響到人。《闖》一書中,以阿亞為縮影,也喻示書店應反哺社會,承擔一定的公共服務職能。版權頁上,敲了東大書店的章: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背後多少艱辛。十年,東大如何挺過了實體書店寒冬,我尚未細知,而書店屹立不倒,本身就完成了一種宣示。

就我在京所見聞,東大知名度不如慢書房、誠品;若論「市民化」程度則恐怕最深。它不佔蘇州新舊兩中心地利,在城市偏隅耕耘不輟,書聲不息,深深紮根當地、造福一方。與同城熱鬧相隔,訥於言而敏於行。忽記起李清照一句「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說是桂花應季而開,行跡自遠,而「只香留」。

畢竟身在繁華蘇州,完全有條件向一線都市看齊,然而東大書店的招牌及內飾,至今略顯傳統落時,不加矯飾,似是九十年代的樣式。色彩單一,僅以藍白主調貫穿;形制簡易,一般街頭圖片社皆能承接。

可若是考究初心,唐先生也不過想做一家鎮裡書店而已。

作者簡介:唐文森,90後書評人、訪店人,走訪全國書店百家以上。個人公眾號「文森書事觀察」。

相關焦點

  •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性,也不只是文學作品的常客,更是孕育出了豐富多樣的飲食文化。人們用桂花做出各種各樣美味的食物,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酒、桂花茶......甜蜜的食物裡,藏著屬於秋天的獨特香氣。"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
  • 九月桂花飄香,桂花最高評價,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這首詞作於李清照和丈夫居住在家鄉青州時所作,此時兩人琴瑟和鳴,沒有俗務擾身,沉迷於書石古玩字畫之中,悠遊自在,一切自有美好之意。
  •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把酒臨風,品味醉美桂花古詩詞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桂花與很多名花相比,外表並不出色。並沒有得到什麼榮耀和寵幸,但是她的體性溫柔,香留天地之間。花一般都是以紅為美,但是桂花並不具備的。作者認為,內在美比外在美更為重要。
  • 《中國詩詞大會》陳更: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關於本文話題:《中國詩詞大會》陳更: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你喜歡詩詞嗎?喜歡用詩句來為自己描繪嗎?那時候我會覺得這句詩詞簡直就是在形容她啊!「詩詞是用來感受的,而不是用來比賽的!」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女孩的赤子之心!
  • 李清照《鷓鴣天》: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桂花顏色輕黃暗淡,體性柔軟,它情懷疏遠,遠跡深山,但醇厚的香氣卻留存在人間。它不需要淺碧輕紅那般豔麗,就已經是世上第一流的花了。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盤活書店私域流量實現銷售轉化,「陪伴計劃」第30期來了
    一起近距離了解可愛萌動的海洋動物本期直播青年科普作家項太陽將帶領大家進入「海洋學校」認識一群「稀奇古怪」的海洋動物探究這些動物的特徵與個性最重要的是他將以自己的個人創作經歷分享如何創作一本好玩又有料的「海洋百科」帶孩子推開「創作科普故事」的大門掌握「寫身邊故事」的寫作訣竅
  •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4首桂花古詩詞,暗香浮動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桂花的花朵小小的,淡淡的,一點都不起眼。
  • 懷念消失的濟南古舊書店
    濟南古舊書店始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是建國後山東省第一家公私合營的古舊書店,它最初是在泉城路上,後來遷移到經三路與皇宮照相館毗鄰。書店除了經營外,還有收售古籍舊書的業務,鼎盛時期大約有十幾年光景。2003年,因為舊書業貨源緊張,加之書店人員變動,濟南這家唯一的古舊書店不得不關門歇業了。
  • 十餘位知名作家加盟書店「燃燈計劃」 音頻專輯上線喜馬拉雅
    近日,浦發銀行攜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發起書店「燃燈計劃」,邀請知名作家進行線上分享,並聯合全國200家書店,傳播閱讀之美,在線為書店和閱讀燃燈。目前,書店「燃燈計劃」音頻節目已上線喜馬拉雅。書店「燃燈計劃」秉承「為閱讀守望,為書店燃燈」的理念,以線上「雲分享」形式,邀請李浩、顧湘、韓浩月、計文君、賈志剛、駱降喜、吳鉤、蕭易、周雲蓬、走走等知名作家分享新書,閱讀見解和旅行見聞,為聽眾講述迷人歷史和智慧生活之道。在第一期書店「燃燈計劃」直播中,河北作家李浩將帶來題為「閱讀,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的分享,全國近4萬名書友、數百名書店人參與,聽眾反響熱烈。
  • 臺灣首家二十四小時書店月底「熄燈」
    1989年,誠品書店敦南店在臺北市的仁愛圓環附近開業,6年後搬至目前所在的敦南金融大廈。1999年,敦南店領時代風氣之先,開始實行24小時營業制,迄今已有20年。由於租約即將到期,誠品敦南店即將「熄燈」。  為了讓24小時書店繼續辦下去,誠品方面前不久宣布,誠品信義店將從6月1日起接棒成為新的24小時書店。
  • 三聯書店的成功說明什麼?
    一年過去了,三聯書店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4年營業額接近翻番,實現盈利,並計劃開第二家24小時分店。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既凝聚著全體員工的心血,也寄託著政府對實體書店生存發展的殷殷關切。實際上,三聯書店是全國上百家獲得政府財政補貼的書店中的一員。沒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暗夜裡不滅的書店燈光,恐怕難以支撐24小時。從這個角度看,三聯書店的成功不代表實體書店的危機已經過去。
  • 上海三聯書店攜手光明,「稻田裡的書店...
    8月28日,上海三聯書店與光明地產在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新天地店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主導的「光明·稻田裡的書店」將落地崇明東平光明特色小鎮,打造文化跨界合作平臺,開發戲劇演藝、沉浸式展演、文化民宿、研學旅行、大型文化展會等特色文旅書店業態。
  • 三聯書店終於開到成都,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書店.
    」稱號;1月21日,成都的「三聯韜奮書店」開業。三聯書店最早1932年由鄒韜奮先生創辦,《錢鍾書集》、《傅雷家書》、《我們仨》還有蔡志忠的漫畫都是三聯出版社的經典;《讀書》、《三聯生活周刊》也被稱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這是三聯韜奮書店首次在北京以外開書店。
  • 日本最美書店「蔦屋書店」來了 年底前落腳臺北信義區
    代官山蔦屋書店(需求面積:1500-3000平方米)以森林中的圖書館為設計理念,獨特的編織感流動白色立體牆面,和透視感佳的落地窗,設計感獨特。(盧美杏攝)   被譽為日本最美書店的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也被選為全球最美20家書店之一,來臺布局2年,是各百貨積極爭取合作對象。
  • 北大書店:未名湖畔 安然若素
    在圖書的內容選擇上,北大書店既要滿足校園市場的需求,又要兼顧北大出版社讀者服務部的特性。  從師生的需求出發,是北大書店的立身之本。作為校園書店,北大書店首先要解決師生對教材的剛性需求。在北大的課堂上,很多課程並沒有指定教材,老師羅列的參考書目數量多,更新快,為教材供應增加了難度。跟上北大人治學的腳步,一直是北大書店不斷努力的方向。
  •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
    北京,東城區,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2014年,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始嘗試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運營模式,成為北京第一家「深夜書房」。2018年1月,三聯書店的美術館店開始整修改造。去年十二月,三聯美術館店總算重新開門,不過目前美術館店還未恢復二十四小時運營。
  • 「世界最美書店20家」:蒲蒲蘭老書蟲榜上有名
    因此有人形容電子書如「朝陽初起」,網絡書店正「如日中天」,而實體書店卻「日薄西山」。  然而,在實體書店數量急劇減少的情況下,仍然有一批書店依靠獨特的風格獲得生存的空間。不久前,美國的Flavorwi re.com網站評選出「世界最美的20家書店」,這些書店大多隱於深巷之中,以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鬱取勝。
  • 天貓掀起「文藝復興」,讓實體書店絕處逢生
    在網際網路對人們閱讀方式和消費方式的影響下,有一批書店陸續倒下,以近乎壯烈的方式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有一批書店絕處逢生,用更優美的姿態向新業態進化。10月26日,位於杭州的博庫書城天目店,作為全國最大的天貓新零售體驗書店正式開業,這也是天貓首次攜手新華系實體書店,試圖進一步探究未來智慧書店的可能性。
  •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南鑼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南鑼書店24小時,漫步北京,遇見一家書店。你好,我是張萬昆,我們約在南鑼書店見。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南鑼書店,正在這裡。南鑼書店創始人付建軍和溫京博是兩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們對南鑼有著複雜的情感,少年時,他們曾穿過這條胡同去上學、玩耍,以及迎接新鮮的一切——這裡就像是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