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鷓鴣天》: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2020-12-06 史讀書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是在說牡丹,「出淤泥而不染」的是蓮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說的是梅花,「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說的是月季花。「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在我國的文化歷史中,花一直都是被歌頌的對象,如上面提到的牡丹、蓮花、梅花、月季等等,在文壇中,多少詩詞歌賦都與花有關,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詠桂花的詞,那就是李清照的《鷓鴣天》。

圖片來源於網絡

暗淡輕黃體形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桂花顏色輕黃暗淡,體性柔軟,它情懷疏遠,遠跡深山,但醇厚的香氣卻留存在人間。它不需要淺碧輕紅那般豔麗,就已經是世上第一流的花了。

梅花見了它也會妒忌,菊花遇到它也會覺得羞愧,中秋時節,桂花就是花中之冠。屈原也是情思不足,在《離騷》中寫盡名花珍卉,卻把桂花遺忘了。

這是一首詠物詞,前兩句寫了桂花的顏色、光澤、體形、情懷、行跡和香味。桂花雖然顏色暗淡,情懷淡雅,但它的香氣卻遠遠傳來,留存人間。後兩句是拿桂花與其他花來作對比,跟其他花碧綠紅豔的外形比起來,桂花確實是不如,但它的內在品性,毫無疑問使它成為了世上一流的名花。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下片李清照更進一步以梅花、菊花來做對比,「梅需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梅花的香氣也是沁人心脾,見了桂花也會妒忌,「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這是李清照自己筆下的菊花,可是菊花見了桂花也會覺得羞愧。梅花和菊花代表的也是高潔的品格,可是它們見了桂花也會妒忌,也會羞愧,這樣寫更是烘託出了桂花的色淡味香和高潔品性。「畫欄開處」出自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畫欄開處」指的是桂花。最後兩句借用的是屈原的《離騷》,騷人指的是屈原,當年屈原作《離騷》時,遍收名花珍卉,來比喻君子的修身美德。但在《離騷》中,竟然沒有桂花,因此李清照認為屈原是情思不足。屈原也是大詩人,李清照這樣批評他,可見桂花在她心中的地位。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首詞作於北宋末年,當時黨爭激烈,李清照隨丈夫趙明誠隱居鄉裡,擺脫了官場上的勾心鬥角,在歸來堂悉心研究金石書畫。在鄉村寧靜生活下,她寫下了這首詞。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詞作和為人風格。這首詞讚美桂花,先從桂花的顏色體形香味入手,繼而轉入議論,她認為外貌不重要,品格美、內在美才是評判的標準。之後再一次來對比,梅花和菊花都是文人爭相歌詠的對象,而他們在桂花面前,也只有妒忌羞愧,自嘆不如的份。最後,第三層,戰國時期大詩人屈原,著名的愛國詩人,高尚的情操,也是文人爭相歌頌的對象,在李清照看來,屈原也是情思不足,因為他的《離騷》裡面沒有寫到桂花,讓人遺憾。這首詞借桂花的色澤與香氣兩者的矛盾,色澤暗淡又如何,香氣長留在重要。這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太在意外表,內在美才重要,桂花色澤暗淡又何妨,香氣就足以讓它名冠中秋了。

相關焦點

  • 九月桂花飄香,桂花最高評價,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很喜愛桂花,專門為其寫了一首詞,給了桂花古往今來最高的評價」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的詞名為《鷓鴣天·桂花》。鷓鴣天·桂花宋代:李清照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這首詞作於李清照和丈夫居住在家鄉青州時所作,此時兩人琴瑟和鳴,沒有俗務擾身,沉迷於書石古玩字畫之中,悠遊自在,一切自有美好之意。
  • 李清照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詞,盛讚此花為:自是花中第一流
    下面這首詞作,是千古第一次才女李清照的作品,這首詞,據考證,是寫於她和丈夫趙明誠居住在青州的時候。當時由於黨爭的牽連,李清照和丈夫曾經在鄉下居住了一年多的時間。擺脫了都市的喧囂和紛爭,李清照和丈夫得以對著古玩書畫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在這種美好、平靜的環境下,自然是每天都充滿了樂趣和生機的。
  •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更有李清照傳誦千古的詞句:「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性,也不只是文學作品的常客,更是孕育出了豐富多樣的飲食文化。人們用桂花做出各種各樣美味的食物,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酒、桂花茶......
  •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4首桂花古詩詞,暗香浮動
    說回桂花,李清照的這篇桂花無論是從桂花的形態還是它的品性都大加讚譽。《鷓鴣天·桂花》宋代:李清照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桂花的花朵小小的,淡淡的,一點都不起眼。
  • 金秋桂子,自是花中第一流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把酒臨風,品味醉美桂花古詩詞
    詠桂詩詞中,最有名的當屬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何須」二字,把各種名花一筆蕩開,突出了色淡香濃、跡遠品高的桂花,認為她是「花中第一流」。好一個「梅定妒,菊應羞。」梅花和菊花這兩種名花,兼具內在和外在之美,但她們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嘆不如,都產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經過這樣的比較之後作者論定:桂花是眾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 18歲的李清照遇到什麼事情,讓她專門寫詞來吐槽自己的偶像屈原?
    年僅18歲的李清照對未來充滿憧憬,她除了吟詩作賦還博覽群書,特別喜歡屈原的《離騷》,一直把屈原當成自己的偶像。但當她看到屈原在《離騷》中歌頌盡世間所有名花,卻唯獨不提桂花半句時,忍不住地為桂花打抱不平。
  • 李清照唯一一首推崇某花為第一流的詞,寫花也是寫自己,收藏了!
    李清照也寫過很多花,寫海棠,「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寫菊花,「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還有梅花,「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這些都是李清照自己抒發感情的寫照,但是有一種花在李清照這裡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桂花。為什麼這樣說,我們一起來看看李清照的這首詞就知道了。《鷓鴣天·桂花》宋·李清照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 《中國詩詞大會》陳更: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關於本文話題:《中國詩詞大會》陳更: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你喜歡詩詞嗎?喜歡用詩句來為自己描繪嗎?那時候我會覺得這句詩詞簡直就是在形容她啊!「詩詞是用來感受的,而不是用來比賽的!」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女孩的赤子之心!
  • 李清照的這首詞,略顯稚氣,甚至忘情地批評屈原
    李清照在文壇的地位非常高,被譽為「詞國皇后」、「千古第一才女」。人們對她的熟悉,更多的還是因為在南渡之後的作品,詞風轉為悽婉動人,內容以悲嘆身世,情調感傷為主。其實,李清照能取得如此成就,並非完全因為經歷坎坷,而是有著非常深厚的家學淵源。
  • 李清照在青州隱居和晚年病中寫的兩首桂花詞,婉約動人,各有千秋
    桂花「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有著淺碧輕紅顏色的牡丹、蘭花、梅花之類,雖然名貴,但它們卻沒有桂花色淡香濃、低調高潔的品格。據說,桂花樹木獨自成林,林中沒有雜樹。它們生長在高山上,開白花的叫做銀桂,開黃花的叫做金桂,開紅色花的為丹桂。桂花不在春天與百花爭奇鬥豔,在秋天默默開放,花香特別。
  • 李清照詞中藏著的名字,氣質清冷、風姿綽約,美到心窩裡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溪亭,蜿蜒小溪旁偶遇雅亭,一句「沉醉不知歸路」就可知這景色的迤邐,和生活的愜意。如果寶寶姓常就再妙不過了,連名帶姓都出自同一句詩。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全》: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知意二字組合有知書達理、意蘊深遠的意義,若寶寶姓許那就更加絕妙了。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這句詞是詩人遊玩賞景之作,所以,語言清新詩意,有一種別致之感。同時,「晚」字有女孩的溫柔賢淑。「舟」字寓意著做事專心致志。晚舟二字組合清爽又灑脫。
  • 國破家亡後,李清照惆悵寂寞,寫了一首傷感詞,成就了桂花的美名
    一首《鷓鴣天 桂花》是北宋時期李清照所作,她所寫的詩詞以婉約著稱,詞風含蓄委婉卻又不失優雅,是中國古代史中不可多得的文學才女。今天讓我們認真解讀一下《鷓鴣天·桂花》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 蔣勤勤: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書店寫作計劃04 | 蘇州東大書店:何須淺碧深紅色
    唐國良老師自2008年創立東大書店,迄今已是十年有餘。如許多我所欽佩的書店人一樣,他首先是一位訪店人,走過的書店為數眾多,足跡橫跨歐亞,亦閱歷亦考察,為做書店積累了豐厚見識。行萬裡路不易,在我想來,更難得的是守一城而足,得一書店紮根本土。關於獨立書店,何為獨立,如何獨立,本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各家書店或以立言、或以踐行,都在回答這些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