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首家電影主題書店開業 實體書店"自救圖存"

2020-12-03 東方網

  東方網12月23日消息:實體書店「自救圖存」又出一招:與電影聯姻。日前,大眾書局美羅城門店經裝修後重新亮相,這是上海首家以電影為主題的書店。

  店面裡瀰漫濃濃的電影文化氛圍,老式電影放映機、電影海報、電影名人、電影膠片原片盒隨處可見,長長的通道打破了以往書店使用書架的陳列方式,甚至連圖書分類都打破常規;書店的右側分別為3個獨立包間,而第一個包間就是電影主題包間,其中與電影相關的圖書有2000種,按照奧斯卡主題專櫃、國際國內獲獎作品原著區、經典電影圖書鑑賞區等區域擺放陳列。店方負責人董諶諝稱,不斷創新是實體書店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電影主題書店的誕生是為了給讀者一種全新的文化體驗」。此舉是否能「取悅」讀者,效果有待觀察。

相關焦點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12月30日,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閉店兩年多的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門迎客。零下12攝氏度的低溫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上午10時,封面新聞記者在三聯書店看到已有不少讀者在讀書,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年人。12月30日,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業。
  • 普及國家版圖意識 傳播地圖文化—昆明首家地圖主題書店將於明年建成
    中國網12月3日訊(記者 趙曉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為推進國家版圖意識教育,傳播地圖文化,自然資源部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以下簡稱「中圖集團」)與昆明新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知集團」)將在昆明聯合打造花千谷地圖主題書店,書店將於2021年上半年建成。
  • 上海三聯書店最大實體店北京開業
    上海三聯書店最大實體店昨天在北京開業。這是上海三聯書店第一次把實體店開到首都。新店名為「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READWAY寓意「閱讀之道、成長之路」),坐落於北京朝陽大悅城9層,集文化、藝術、社交於一體,面積近3000平方米。
  • 城西網紅綜合體18號開業!大陸首家蔦屋書店來了
    城西網紅綜合體18號開業!去年,在亞洲享有盛名的日本蔦屋書店選在了還未開業的商業綜合體天目裡。有網友告訴小編:今年最大期待莫過於日本蔦屋書店要在杭州天目裡開出中國大陸首家門店了。   去年,在亞洲享有盛名的日本蔦屋書店確定要在大陸開出第一家店。  這家書店不在北上廣,而是在杭州。  蔦屋書店沒有選址落戶在杭州萬象城、湖濱in77等人流量聚集地,而選在了還未開業的商業綜合體「天目裡」。
  • 線上大求生,值不值得實體書店借鑑?
    困境之下,實體書店開啟了「自救」之路,以維持其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同時,探索商業更多可能性。實體書店在浪潮中負重前行隨著手機、ipad、kindle等移動電子設備的興起,電子書已經成了不少人選擇的閱讀模式。同時,亞馬遜、京東、噹噹等電商平臺的迅猛發展,給線上購書帶來便捷性和價格優勢。在此背景下,實體書店逐漸被邊緣化,甚至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 上海:最美的城市細胞是書店(一城一品)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2013年,鍾書閣書店選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開業。時值實體書店寒冬,它卻迅速獲得了讀者的喜愛。最高峰時,這間幾百平方米的書店一日接待了七八千名讀者。  現在來看,正是從這段時間起,曾經以售賣實體書為主營業務的書店,開始探索起自己發展的另一種形態與可能。  當時,實體書店寒冬已久。
  • 昌平有了首家24小時書店!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行業遭遇困境,但也有書店在逆境中尋找機遇。位於昌平區回龍觀的「一個書店」,4月1日起,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進入這家24小時書店,只見讀者們正在間隔一米的桌子上安靜閱讀,沒有人聲沒有音樂,只有偶爾的翻書聲。「一個書店」是一家書店的名字,是一個新興會員制社區書店。在不能營業的兩個月裡,他們開發和內測了許多新服務。4月1日,升級版的「一個書店」重新回歸。正是從這一天開始,這家書店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
  • 贏盛中國研究:特色實體書店在購物中心生存法則
    隨著網絡資訊時代的到來,網絡書店逐漸興起。噹噹、卓越亞馬遜、京東等國內各大電商紛紛搶灘圖書市場,其巨大的價格優勢對實體書店形成了不小的衝擊。部分實體書店陷入倒閉的尷尬局面。在此背景下,小部分實體書店卻一枝獨秀,在激烈的競爭中穩步發展。
  • 北京地安門雁翅樓24小時書店開業
    「中國書店」的牌匾,作為北京中軸線上的文化建設新地標,西城區政府與中國書店聯合打造的「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正式開業。這是中國書店旗下首家「不打烊」書店,也是北京市屬第一家國有24小時書店,以及北京地區第三家24小時書店   【特色】   新書之外還有舊書交易   開在復建古建築裡的這家書店,古香古色、格調雅致,視野開闊。書店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目前開放的雁翅樓書店在馬路西側。
  • 天貓掀起「文藝復興」,讓實體書店絕處逢生
    天貓掀起「文藝復興」,讓實體書店絕處逢生 iwangshang / / 2018-10-28 摘要:在網際網路對人們閱讀方式和消費方式的影響下,有一批書店絕處逢生,用更優美的姿態向新業態進化
  • 臺灣首家二十四小時書店月底「熄燈」
    對大家來說,誠品是書店,但又早已不只是書店,它是一個美好的文化空間,是臺灣地區地圖上的一個地標、一枚記號。  誠品敦南店的資深員工這樣形容自己工作的地方:「無數個深夜裡,不論是剛剛下班的店鋪職員、餐廳廚師,還是拖著行李箱匆匆抵達的旅人,都有一盞燈為他們徹夜點亮,讓他們感覺到溫暖。」
  • 安徽首家複合式校園書店在安醫大建成開放
    央廣網合肥1月8日消息(記者王利 通訊員程焱)兩米多高的實木書架上擺滿了圖書,明亮的玻璃臺裡擺放著各式的文創產品,還有舒適整潔的閱讀區,空氣中瀰漫著書墨和咖啡混合的香味……1月8日,由安徽醫科大學和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共同打造的合肥首家高校「書店+文創+咖啡」綜合書店——新華書店·東南書屋正式建成開放
  • 讓電影可閱讀:徐匯新推電影主題書店
    >     位於老洋房內的電影主題書店特設半露天咖啡休閒區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  在老一輩上海人記憶中集中放映電影資料片的「永樂宮」,如今新開設一家「FILM電影時光」主題書店。  上海不僅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也是電影相關休閒方式逐步向全國廣泛傳播的時尚地標。
  • 書店+影院:新華系深入挖掘文化消費潛力
    隨著打造文化綜合體成為各地新華發行集團主要的轉型探索方向,後發者借鑑先行者的經驗,更能實現"好鋼用在刀刃上"。江西新華文化廣場於2013年9月底開業,以書城為紐帶,將影院、休閒娛樂、培訓、藝術品展示交易等多種業態融為一體。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節目以實體書店扶持與城市文化之間的有機聯繫為索引,結合首都文化定位、城市公共服務、城市經濟、城市文旅、全民閱讀等多種背景和角度,延伸挖掘書店價值,著重宣傳實體書店的特色和文化創新聯結,突出創新性、示範性和可複製性的內容精品。
  • 城西網紅綜合體18號開業,直通螞蟻金服總部!大陸首家蔦屋書店來了
    去年,在亞洲享有盛名的日本蔦屋書店確定要在大陸開出第一家店
  • 亞馬遜證實年底前在貝爾維尤開設第 10 家實體書店
    當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在 2015 年 11 月開設售價實體書店的時候,很多人都感到震驚不已。
  • 三聯韜奮書店總店重裝開業 2020年4月23日起恢復24小時營業
    應妮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有著地標意義的三聯韜奮書店總店在停業近兩年後,30日在京重裝開業。讀者在三聯韜奮書店 主辦方供圖  他指出,全民閱讀現已成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年均圖書閱讀量與圖書購買率均穩步上升。實體書店作為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在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精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市出臺並實施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意見等一系列專項政策,2019年共計有839家實體書店獲得了市委市政府的專項扶持,扶持資金近1個億。
  • 遇見奈目丨24小時書店聲音漫步
    作為城市文化名片,實體書店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三空間」,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不再是「是否還需要書店」,而是「我們需要怎樣的書店」。 節目以實體書店扶持與城市文化之間的有機聯繫為索引,結合首都文化定位、城市公共服務、城市經濟、城市文旅、全民閱讀等多種背景和角度,延伸挖掘書店價值,著重宣傳實體書店的特色和文化創新聯結,突出創新性、示範性和可複製性的內容精品。
  • 5000平米的上海三聯書店要來了,但開在北京
    READWAY將在月底開業。這家上海的出版社把最大實體書店開在北京而非自己的家鄉,雖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因為,在國內,北京有著最適合人文型書店的土壤。  根據《2017年全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北京有6719家書店,幾乎是上海實體店數量的三倍,而同為一線城市的廣州也領先於上海。如果按照每萬人擁有的書店量來計算,則上海排在全國第十一位,落後於鄭州和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