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天一書店:點亮閱讀之燈,打造文化空間

2020-12-06 記攝人間

近年來,在電商的強烈衝擊下,不少傳統書店經營舉步維艱,面對考驗,天水秦州區各大書店積極謀求轉型,將閱讀與休閒、娛樂融為一體,走複合型道路,其中楊建明的天一書店就成為了實體書店新生代力量的典型代表。

1993年,楊建明從國企下崗,為了生計,經過多次了解考察,他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書店——天一書店。從當初的十幾平方米,到目前的2100多平方米,對楊建明來說,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種商機。近年來,隨著網店的崛起和人們閱讀方式的改變,實體書店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在這種環境下,從2017年6月起,天一書店踏上了轉型的經營之路。

「 給本地的文化閱讀打造了一個我們自己非常滿意的陣地,再通過多元文化的場合,聚集和引領了我們閱讀的風氣,一直保持良好健康的發展。各種形式的閱讀和圖書發布、交流活動,一個星期舉辦一次,每年參加的人數大概在11,000多人。」天一書店創始人楊建明說。

現在的天一書店從舉行各類講座和文化活動到增加水吧、文創產品售賣區、飲食飲料區、留言許願區等等,更多的人在這裡不僅享受閱讀的樂趣,也體驗著忙碌之餘的休閒生活。

「如果所有的書店都辦成這樣子,還是很有情趣的。政治方面,文學方面的書籍隨便翻一翻,隨便走一走。進了書店就像見了一個新人,有豐富內涵的人一樣,像喝了一杯清茶一樣,淡淡的,還很有味道。」天一書店讀者說。

記者了解到,一到雙休日,天一書店經常一座難求。當下的運作方式,對讀者比較自由,書店實質上也已經自主承擔起了社會公共圖書館、閱覽室的功能,社會效益明顯。所以楊建明趁勢爭創了五星級青年活動之家,得到了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

「青年之家就是引領團結帶動廣大青少年讀者在一起進行積極健康的文化交流活動,讓廣大團員青年都知道這個陣地不但存在,而且呈健康良性發展。作為我們書店非常歡迎廣大讀者,有閒時間來走走,來坐坐來看看,不管採取哪種閱讀方式,對紙質圖書和文化的需求,我們永遠是少不了的,缺一不可的。」天一書店創始人楊建明說。

同時,天一書店通過多元經營來轉型,增加了咖啡茶葉文創產品,辦公文體器材等。

「因為在當前這種消費形勢和觀念之下,我們必須要走出一條更能夠滿足讀者多元的文化需求,他不僅僅只是過來看看書,有可能還有其他一些需求,比如說文創產品,辦公學生用品,一站式服務一站式採購。好多理念比較新潮一些的讀者,他會坐下來品一杯茶,然後在書上消磨一兩個小時,感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活習慣。」天一書店創始人楊建明說。

「實體書店最主要的優勢在於讀者可以親臨書店,感受書香的氛圍。」天一書店店員李博文說。

面對一次次的考驗,面對實體書店岌岌可危的地位,楊建明更關心的是,能否給讀者一個舒適、安靜的閱讀環境,能否培養起大家的閱讀習慣。「讀者共同的精神家園」是楊建明給天一書店定下的目標,也自己的追求。

相關焦點

  • 天一書房萬科店昨開業 或將成為寧波文化新地標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一書房萬科店,小朋友在兒童區閱讀。記者賈東流 攝&nbsp&nbsp&nbsp&nbsp室內大量的航海元素裝飾品,高低錯落的書架設置,瓷器、茶具等緊扣海上絲綢之路主題的文創產品與書籍的完美搭配,置身其中,愈發有細讀東方文明的興致......昨日,以海上絲綢之路為文化背景的主題品牌書店——天一書房萬科店正式開業。
  • 石景山區探索新型文化空間 打造有活力的全民閱讀樣本
    這個空間不僅有我們的心血,更是會員自己建起來的家。」在全民暢讀(特鋼店),專家們一邊聽著工作人員介紹,一邊像探寶一樣發現著一個個新奇的閱讀小空間。原來,這個由老廠房改造成的空間,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實驗」。全民暢讀創始人趙傑說,我們在創造一個城市文化生活空間,這裡出售的是文化生活體驗。
  • 「有文化的米」什麼味道?上海三聯書店攜手光明,「稻田裡的書店...
    8月28日,上海三聯書店與光明地產在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新天地店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主導的「光明·稻田裡的書店」將落地崇明東平光明特色小鎮,打造文化跨界合作平臺,開發戲劇演藝、沉浸式展演、文化民宿、研學旅行、大型文化展會等特色文旅書店業態。
  • 從售賣場所到文化空間,從單一跨界到細分多元 帶你讀懂蘭州書店的...
    從售賣場所到文化空間,從單一跨界到細分多元 帶你讀懂蘭州書店的「新定義」或許,和多年前相比,今天的書店似乎沒有什麼不同。店員們仍然每天早上準時開門迎客,為讀者找書、為書找讀者。好的書店,仍然是普通讀者心中的聖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然而,這些年來,書店似乎不再是人們心目中以前的那個書店。
  • 探秘「上海之巔」朵雲書院 漂浮在雲端的書店
    以「山水·秘境」為設計理念的朵雲書院,成為一間漂浮在雲端的書店。穿過半透明的園林,讀者抵達黑色的秘境。一個個圓形的空間組成了書的迷宮。如果山水是中式園林的靈感,那迷宮則可以代表西式園林。今天(8月12日),備受關注的「上海之巔」朵雲書院上海中心旗艦店正式開業,這是繼「上海之根」的朵雲書院松江廣富林店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傾力打造的面向世界的城市文化新地標。
  • 大眾閱讀如何點亮「精神燈塔」?
    方艙醫院「讀書哥」在病床上專心看書的照片走紅網絡,「每天讀首詩」等閱讀打卡群遍地開花打造「詩意棲居地」……疫情之下,閱讀,如同一股清流,慰藉了無數恐懼緊張疲憊的心靈,帶來溫暖、振奮和感動。疫情難阻書香,閱讀潤澤心田。在這段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選擇「雲生活」的日子裡,越來越多的人重拾書本,汲取知識的力量,點亮「精神燈塔」。
  • 書店+影院:新華系深入挖掘文化消費潛力
    2009年新華文軒與四川太平洋院線採用"租金+保底"方式合作,將成都購書中心打造成綜合性文化書城,集合圖書、文化相關延伸產品、電影等經營內容。  面對傳統書業增長速度放緩的現狀,各地新華發行集團應業態升級創新之需而建設影院。在此背景下,發行集團充分利用書城或文化廣場已有空間,改造並建設影院。2012年8月,由深圳出版發行集團旗下深圳書城南山城打造的華夏星光國際影城對外開放。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對於這次業態升級,當時的中原圖書大廈負責人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說:「為讀者提供全新的閱讀空間和文化服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留給讀者最大便利」。不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8月19日探訪時發現,其24小時的營業時間在堅持三年之後,在2019年調整為營業至第二天凌晨3點。在回聲館之前,鄭州第一家吃螃蟹的24小時書店是書是生活。
  • 北京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為何成網紅打卡地?
    在北京,有一家開在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在開業之初,便憑藉古樸的設計、獨具特色的古舊書吸引了一波粉絲讀者。18日,經歷了兩個月緊鑼密鼓的「改造」後,這家24小時書店重新接待讀者了。記者在實地探訪中發現,相較之前,書店的功能分區更加完善,「顏值」也比之前提高不少。雁翅樓24小時書店內,寫著不同字體「書」字的燈吸引了不少讀者的關注。上官雲 攝走進書店大門,迎面看到的是閱讀引導區,展臺上陳列著主題圖書與傳統文化圖書,背景牆上,正中是對雁翅樓的簡介,還有錯落有致的書架,展示優質圖書,顯得古樸雅致。
  • 新閱讀空間成鄉村風景線
    近日,由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專家學者、媒體記者等組成的北京全民閱讀「一區一品」調研組走進各區。調研組實地走訪中驚喜不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閱讀空間開進鄉村,為村民遊客傳遞書香、播撒文化,已成為京郊鄉村文化一道風景線。
  • 看電影、逛書店……白銀「夜文化」初長成
    除了「擼串、喝酒、吃飯、買買買……」,向深夜延伸的文化消費,也是白銀夜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看電影、逛書店……在市區,銅城市民的夜間生活越來越豐富,文化生活的點綴讓城市更有品位。近年來,推動文化、體育、旅遊等業態消費成為消費時尚,使文化消費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撐點。如今的白銀,文化夜經濟正在蓄勢「起飛」。
  • 臺灣首家二十四小時書店月底「熄燈」
    對大家來說,誠品是書店,但又早已不只是書店,它是一個美好的文化空間,是臺灣地區地圖上的一個地標、一枚記號。  誠品敦南店的資深員工這樣形容自己工作的地方:「無數個深夜裡,不論是剛剛下班的店鋪職員、餐廳廚師,還是拖著行李箱匆匆抵達的旅人,都有一盞燈為他們徹夜點亮,讓他們感覺到溫暖。」
  • 讓閱讀之風吹遍甬城每一個角落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每天讀書一小時,每月閱讀一本書,使讀書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長多帶孩子去書店、圖書館;各行各業結合各自實際,緊緊圍繞推進全民閱讀,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閱讀之風吹遍甬城的每一個角落。」昨日上午9時半,寧波軌道交通和寧波圖書館聯合主辦的地鐵圖書漂流活動,向市民發出了閱讀倡議書。
  • 三聯書店新變: 走進寬窄巷子的三聯,靠什麼觸動年輕一代?
    在記者採訪三聯成都店中,負責人胡曉燕反覆提到成都的文化氛圍,從三聯打造文化高地上來說,成都似乎是三聯的不二之選,「作為歷史上兩個從未改過都城名字的城市之一,成都的文化底蘊符合三聯精神。」大概很少有書店會如此頻繁地把「精神」一詞掛在嘴邊。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作為城市文化名片,實體書店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三空間」,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不再是「是否還需要書店」,而是「我們需要怎樣的書店」。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西西弗書店武漢第二店落戶珞珈創意體驗城
    7月8日,國內知名連鎖書店——西西弗書店落戶武漢。據了解,這是西西弗繼宜家薈聚店後登陸武漢的第二家店,門店位於珞珈創意體驗城B1層,同時開業的還有其旗下咖啡品牌矢量咖啡。開業之初,西西弗將開展「讀書快閃」、「店員體驗」和「咖啡拉花體驗」三大活動,旨在為廣大閱讀愛好者打造一個「翻閱·仲夏頁之夢」。
  • 北京地安門雁翅樓24小時書店開業
    」的牌匾,作為北京中軸線上的文化建設新地標,西城區政府與中國書店聯合打造的「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正式開業。二層的閱讀區設置為開架閱讀形式,按組分有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圖書,既有精選新書供讀者翻閱,也有線裝古籍供讀者欣賞。據了解,除閱讀區外,二層還設有小型講座區、籤名售書區、傳統文化教學區等,並將在這裡開辦古籍展覽、文化講堂、讀書會、研討會等文化活動。此外,為宣傳、恢復老北京文化傳統,店內還將利用空間合理布局,配合老照片、舊地圖、名人手跡等,著重展示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
  • 三聯韜奮書店總店重裝開業 2020年4月23日起恢復24小時營業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表示,三聯韜奮書店自開業以來,始終秉持鄒韜奮先生確定的竭誠為讀者服務的宗旨,堅守主業、逆勢發展,成為北京重要的文化地標,在廣大讀者中享有盛譽。特別是全國首開的24小時書店,點亮了京城的也經濟,為廣大讀者亮起一盞溫暖的燈光,成為京城讀書人書香縈繞,求知文學的寧靜港灣。
  • 2020民營書店發展動向,23位老總說啥了?
    2020年,Page One書店將著力為讀者提供更加舒適的閱讀空間、多元的文化活動和優質的內容,更好地讓閱讀回到生活,讓知識回到生活,讓藝術回到生活,幫助讀者養成經常讀書和思考的習慣,並且學會享受閱讀的樂趣。 拓新店提升會員服務
  • 上海虹口全力打造新時代市民閱讀高地
    為貫徹落實市委宣傳部「上海書展」和「書香上海」建設的工作要求,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弘揚新時代新思想,虹口以打造「書香虹口」為主線,將書展作為重要文化載體,把書展搬到「家門口」,不斷打造讓群眾滿意的新時代市民閱讀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