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為貫徹落實市委宣傳部「上海書展」和「書香上海」建設的工作要求,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弘揚新時代新思想,虹口以打造「書香虹口」為主線,將書展作為重要文化載體,把書展搬到「家門口」,不斷打造讓群眾滿意的新時代市民閱讀高地。
虹口通過發起「我身邊的書房」新時代虹口市民閱讀分享會、發布虹口新時代市民喜愛的「彩虹書單」,舉辦「詩歌之約·愛在北外灘」詩歌分享會、《江南紀》新書首發活動等,把書展搬到虹口市民家門口,在全區營造建設書香社會的濃鬱氛圍。
同時,通過雲上雲下齊「破圈」,與區內各家實體書店、出版社、社會團體等各類社會單位展開深入合作,打造形式多樣的全民閱讀品牌活動;以虹口文化名人聚集地為背景,以大師名篇為主要內容,推出 「店長說大師」系列短視頻、「彩虹Reader」線上閱讀、「魯迅的七堂語文課」線上講堂等,繼續加強線上雲閱讀品牌影響力,引領群眾開展高質量閱讀。
「書香上海·虹口閱讀生活節」啟動新時代虹口市民閱讀分享會——
身邊的書房,身邊的閱讀故事
8月17日下午,「我身邊的書房」新時代虹口市民閱讀分享會在虹口區嘉興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舉行,分享會由虹口區委宣傳部指導策劃,虹口區文化和旅遊局、虹口區嘉興路街道黨工委主辦,虹口區圖書館承辦。
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如期舉行,「新時代虹口市民閱讀分享會」作為「書香上海·虹口閱讀生活節」的重點活動之一,旨在深入發掘全區市民讀書會和閱讀達人,發現動人閱讀故事,分享讀書感悟,化疫情危機為閱讀契機,倡導全民閱讀。
分享會伊始,虹口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彩虹書單」。「彩虹書單」是虹口區委宣傳部從2018年開始打造的一份兼具文化氣息與思想深度的薦讀書單,每期推薦10本新書。此次推出的最新一期「彩虹書單」包含了「四史學習」和「遇見大家」兩個專題,每個專題分別精選了5本優質新書,其中既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紅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實》等百姓愛讀的紅色書籍,也有《博物館之美》《蕭紅傳:你不熱愛的日子都不是你的》等文學讀物,希望為虹口的幹部群眾開展「四史」教育、解讀名家名作,提供更為豐富和開闊的視角。
在分享會上,來自虹口的7位市民分享人分別從不同的視角講述了身邊的「書房」,潛藏在社區各個角落的「書房」,讓人感受到了虹口市民讀書的樂趣。
居民區書記眼中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在本期「彩虹書單」「四史學習」的專題圖書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統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著作。對於推動廣大幹部群眾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重大意義。閱讀分享人劉苗是虹口嘉興路街道一名普通的居民區書記,也曾在武警上海總隊第一支隊司令部服役16年,曾多次榮獲武警部隊「優秀思想工作骨幹」「優秀技術能手」和通令嘉獎等表彰榮譽。他於2017年6月入職嘉興路街道,現任街道墾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治理一片社區也是「治國理政」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作為一名「小巷書記」,劉苗對於這部著作的閱讀分享,比起普通讀者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與感悟。在他的分享中,人們感受到了虹口黨員讀好書、感悟「四史」學習的熱忱。
小娃娃身邊的閱讀驛站「菜場書屋」
「菜場書屋」是設立在菜場內部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閱讀空間,其建設初衷是在外來人口集聚地搭建文化平臺,通過配送文獻資源和文化活動,讓菜場攤主及其子女就近享受閱讀。閱讀分享人楊滬豫同學,目前就讀於上海塘沽學校,是溧陽菜場書屋的一名普通的小讀者。楊滬豫的父母來自河南,在溧陽菜場經營著一家肉攤,他出生在上海,所以父母給他取名「滬豫」。作為一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菜場書屋」的閱讀資源和閱讀活動充實了他的課餘生活,也令他感受到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
在「特藏書房」裡日積月累,學以致用
閱讀分享人李果是原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虹口區圖書館曲陽分館)館長、研究館員。虹口區圖書館曲陽分館成立於1987年,在落成之初就致力於影視文獻的收藏與利用,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已成為滬上獨具特色的影視主題圖書館,在高校影視專業人士中享有廣泛聲譽,成為他們開展學術研究的「特藏書房」。李果研究員在擔任館長期間,參與並見證了影視特色主題館的建設與發展。同時,作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及上海電影家協會會員、上海影視戲劇理論研究會理事,他又是影視專題文獻的一名忠實用戶,在分享中,他講述了自己在圖書館員的職業生涯中從事影視研究與影視文獻建設的耕耘與收穫。
對二手書中轉站「洄遊書屋」的「路轉粉」
閱讀分享人安晨霞是一位四升五孩子的媽媽,就職於虹口區醫療保險事務中心,也是虹口區文化館戲劇編劇社的在讀學員。在現場,她講述了自己與洄遊書屋的不解之緣——喜歡帶著女兒去大大小小圖書館的她,某天從鄰居處得知了虹口區圖書館的「洄遊書屋」,之後每年帶孩子在書屋置換圖書上百冊,成了這裡的「超級粉」。據悉,區圖書館日常會收到大量的讀者捐書,為了讓這部分圖書資源得到有效再利用,區圖書館總館於2016年設立了「洄遊書屋」,採用「以書易書、等冊交換」的新模式,讓讀者家中的閒置書籍如魚群在大海洄遊般,交互流轉、煥發新生。「洄遊書屋」的「分享圖書,共享閱讀」運營理念,不僅實現了圖書漂流的可持續性,更是搭建起一個「以書易書、以書會友」的平臺,讓讀者在圖書置換、文化接力的過程中收穫新知、結識書友,充分體會到了閱讀、分享、交友的樂趣。
情系裡弄裡的書房「開卷書屋」
「書店」是大家經常光顧的閱讀場所,尤其是坐落在居民區內、各具特色的民營書店,成為了承載社區精神文化生活的獨特的公共空間。開卷書屋位於虹口區嘉興路237號瑞康裡小區內,存有文史哲、藝術收藏等各類圖書5000餘冊。書屋的主人樊東偉從小生活在嘉興路的石庫門裡弄,對這片城區感情深厚,他潛心收集、整理各類上海地方文獻,藏品有數萬件之多,因此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書友和同行。在多位藏書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下,開卷書屋長期致力於社區公益文化活動,策劃攝影、繪畫等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為社區編印《瑞康裡》小報等,受到周邊居民的一致好評。分享會上,他的摯友、同為書店經營者的羅奇來到現場,分享了他與「開卷書屋」的因緣際會。
在書房裡做知識傳播者
醫學博士李明哲醫生是上海嶽陽醫院針灸經絡研究所的一位高年資主治醫師。她堅持公益初心,長期擔任虹口區圖書館「科普知音」讀書會的志願講師,多年來走進基層社區、深入群眾服務一線,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致力於中醫藥科普和優質保健養生書籍的推介,成為了公共圖書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優秀文化的「編外」力量。今年,她帶著自己的新書《捏捏按按享年輕態健康生活》為讀書會的成員和圖書館的讀者作了線上直播分享,鼓勵大家善用身邊的書房——公共圖書館,共同開展科普閱讀,增長科學知識。在現場,她以富有感染力的互動方式講述了她在「科普知音」讀書會做講師的難忘經歷。
在社區書房裡感悟閱讀與傳承
分布在虹口區域內的8家街道圖書館,是市民百姓最親近的「身邊的書房」,這些書房在提供家門口的公共文化服務的同時,也為我們這座城區歷史人文的傳承培育了一批有文化使命和責任擔當的讀書組織。誕生於江灣鎮街道的「江灣源·書友會」就是其中的代表。分享人朱放是「江灣源·書友會」會長,退休前是一名高級會計師,業餘愛好詩詞寫作、攝影、旅遊,熱心社會公益活動。在江灣鎮街道圖書館的扶持下,書友會會員們創作熱情高漲,先後推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等原創文學作品主題巡展,並為釐清江灣鎮的前世今生搜集資料、積極撰文;寒暑假期間義務為街道圖書館的少兒讀者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講座,積極助力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正如朱放的分享主題,他同書友會的會員們在「江灣源」攜手閱讀,傳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