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是上海金山正在踐行的一條產業轉型之道。
金山區委書記胡衛國在9月10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打響「製造品牌」的動力。
除了加快推動上海灣區科創中心建設,金山也在大力推進華東無人機基地建設。「包括探索建立了『1基地+7中心』的無人機產業生態圈,已籤約飛行單位65家,服務無人機單位212家,飛行總架次32293次,成為華東地區首個涵蓋多場景空域的無人機運行基地。」胡衛國說。
打造無人機產業高地
金山地處上海西南門戶,與長三角半數以上城市都處於1小時經濟圈內;如何利用好天然地理優勢成為其戰略考量。
早在2018年3月27日,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上海市交通委、金山區委區政府就組織成立了無人機運行安全領導小組,明確了華東無人機基地落地在金山的任務目標、功能定位。
2018年5月7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調研金山時提出了「兩區一堡」戰略定位,要求金山區努力成為打響「上海製造」品牌的重要承載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區和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
2018年8月30日,華東無人機基地正式在上海金山揭牌使用,面向長三角、乃至全國航空航天企業開展飛行管理、飛行服務、管制調配和運行保障等工作,並逐步向高精尖的無人機研發、製造等方向升級。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該基地服務單位總數量212家,接待總批次1399批次,飛行總架次32293次,飛行總時長6113小時。
華東無人機基地副經理唐偉賓告訴記者,該基地啟用近2年來,共引進峰飛、東庭自動化、柯易航空、艾弗萊飛機等各類研發製造型、平臺應用型無人機企業共20家,計劃總投資8.5億元。
「下一階段,我基地還要紮實要素創新鏈,比如進行一些無人機科技創新項目的孵化,涉及無人機飛行控制、圖像傳輸、氣動結構、氫燃料以及發動機等多個環節。」唐偉賓說,「我們也要加快打造無人機配套產業鏈,包括一些工業原材料、工業塗料和汽車基礎零部件的製造。」
目前,華東無人機基地已獲批陸地空域58平方公裡,海上空域200平方公裡,1平方公裡試飛起降點,擁有縱橫兩條800米長、30米寬十字型無人機起降帶,配套近10000平方米綜合服務區以及約20萬平方米的無人系統產業園。
記者在「無人機產業研發製造聚集地」規劃方案中看到,除了目前已建的12.9萬平方米的華平(金山)無人機產業園、華東無人機基地產業園外,擬建設9.4萬平方米的萬科(金山)無人機產業園。
唐偉賓也向記者表示,「十四五」時期將以無人機適航審定技術研究試點作為重點,此外還有無人機低空智能物流商業化驗證試點、區域通航運行管理服務一體化試點等。
無人機探索商業物流
除了試飛與測試,無人機還在長三角實現了跨海運郵領域的突破。
「去年6月,這架U650大型水陸兩用無人機就首次完成了從金山起飛、舟山嵊泗降落的郵政運輸任務,載貨物重量為120公斤,原來船運需要2~3小時間的路程,現在約50分鐘就能完成。」在華東無人機基地一樓展廳內,唐偉賓告訴記者。
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首飛成功,也意味著更多無人機跨海運輸將在長三角範圍實現,也將有更多市民可以享受到物流速度的提升。
2019年9月,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加強包括通用航空器、民用飛行器等新型運載工具的研發及積極發展無人機(車)物流遞送等內容。
今年6月24日,峰飛航空科技也在華東無人機基的海上空域進行了V50大白鯊無人機海上智能物流驗證試飛。
金山工業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V50大白鯊無人機的設計航速是每小時120公裡,可以一次充電飛行5小時,也就是半徑600公裡,這個距離可以覆蓋長三角區域各個縣級市。
如何推進「無人機低空智能物流商業化驗證試點」這一工作?唐偉賓告訴記者,將依託上海地區通航機場、起降點集中分布的特點,在金山-杭州灣-舟山群島間打造無人機低空智能物流運輸體系。
除了物流運輸,無人機的應用場景還包括城市規劃、公安執法、影視拍攝、消防救災、海事搜救等。今年,華東無人機基地持續與金山區城市運營中心合作,率先在金山區開展農林植保、應急救援、警用消防、巡檢巡線等領域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