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為何成網紅打卡地?

2020-12-02 中國青年報

在北京,有一家開在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在開業之初,便憑藉古樸的設計、獨具特色的古舊書吸引了一波粉絲讀者。

18日,經歷了兩個月緊鑼密鼓的「改造」後,這家24小時書店重新接待讀者了。記者在實地探訪中發現,相較之前,書店的功能分區更加完善,「顏值」也比之前提高不少。

雁翅樓24小時書店內,寫著不同字體「書」字的燈吸引了不少讀者的關注。上官雲 攝

走進書店大門,迎面看到的是閱讀引導區,展臺上陳列著主題圖書與傳統文化圖書,背景牆上,正中是對雁翅樓的簡介,還有錯落有致的書架,展示優質圖書,顯得古樸雅致。

進門右手邊,是圖書展陳區。據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經理孫奕介紹,3.6萬餘新書和3.7萬餘古舊書在這裡分類陳列,包括線裝書櫃、外國文學書櫃、連環畫書臺、書法丹青臺等等。

文創產品如今是許多書店的標配之一。在這裡,也特別設立了專門的文創區。只不過,它的文創區很有特色:和文房產品、非遺衍生品相鄰擺放,既有熱門的「故宮文創」,也有中國書店自主監製的文房文創產品。

書店內的文房文創區。上官雲 攝

少兒閱讀區則是一項別出心裁的設置。在這裡,可以看到絕大多數市面上的經典的少兒讀物。孫奕說,該區域相對獨立,書店還會提供蒲團坐墊,孩子們難免蹦蹦跳跳,這裡不容易發生磕碰,也能給親子閱讀提供一定空間。

進入書店大門後往左走的話,就能看到「公益閱讀區」。考慮到不同讀者的需求,這塊區域被屏風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傳統書桌樣式,一部分設計成「吧檯」樣式,總共可以容納約20人同時閱讀。

記者注意到,與公益閱讀區在同一側的飲品服務區,是最新增設的。這裡可以為讀者提供牛奶、咖啡、奶茶、飲料等十幾種冷熱飲品。一名工作人員說,晚上來看書的人難免會口渴,現在提供飲品,是讓文化味更接地氣,也是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公益閱讀區的陳設也有了變化。解文睿 攝

「我們會不定期地舉辦類似講座等的一些文化活動,比如《四合院裡的老北京》,中國書店藏『北京地方史志展』也已經開幕了。」孫奕介紹,上述展覽中的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欽定日下舊聞考》,是清朝記錄京城自然概貌、風土人情最為詳細的一部典籍,對當時的北京城有細緻描繪。

實際上,現在24小時書店已是許多人必去的打卡地。「對我們來說,一般五一小長假、國慶節長假或者周六日,晚上來看書的人比較多,十幾個座位基本都能坐滿,有時候還要加點凳子。」孫奕介紹,在工作日,晚上11點前人也比較多,11點後就少了。

中國書店雁翅樓24小時書店內一角。上官雲 攝

「凌晨也會有幾個讀者進店,但有的是看書,有的是累了來休息一下。」孫奕稱,為了充分保證安全,夜間書店會有一名書店工作人員和一名保安值守。

2014年,北京擁有了一家24小時書店: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之後,越來越多的24小時書店出現了,它們點亮了夜空,也成為北京的文化地標。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即是其中之一。

資料圖:夜色中的中國書店雁翅樓店。解文睿攝

在北京的24小時書店出現時,曾有讀者擔心,這會不會導致書店財力、物力等成本增加?孫奕說,書店夜間開放確實會增加一定成本,但雁翅樓24小時書店更是一個「不打烊」的文化交流、展示場所,「書香」是它的特點,這可能也是所有24小時書店的魅力所在。

相關焦點

  • 北京地安門雁翅樓24小時書店開業
    「中國書店」的牌匾,作為北京中軸線上的文化建設新地標,西城區政府與中國書店聯合打造的「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正式開業。這是中國書店旗下首家「不打烊」書店,也是北京市屬第一家國有24小時書店,以及北京地區第三家24小時書店   【特色】   新書之外還有舊書交易   開在復建古建築裡的這家書店,古香古色、格調雅致,視野開闊。書店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目前開放的雁翅樓書店在馬路西側。
  • 當書店變成網紅打卡地,看書VS拍照誰才是主場?
    近日,「成都一書店似魔法城堡」的話題在網絡上引來眾網友吃瓜。與如山似海的書籍相比,書店因其設計造型獨特似乎更加吸引人。不過,也正是因為書店造型的關注度蓋過了書店本身的功能性,因此在評論區,質疑的聲音也屢屢不斷。「書店到底是幹什麼的?」「想看書的人會被拍照的人打擾吧?」「被網紅救活的書店是顏值大於一切嗎?」……看書VS拍照,誰才是書店主場?
  • 書香西城「不打烊」 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首嘗24小時營業
    北京市民又多了一家晚上可以去的通宵營業書店——位於地安門路口南側、景觀復建的雁翅樓昨晚迎來了一家24小時營業的中國書店,這也是西城區第一家24小時書店。人民網 鮑聰穎攝 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鮑聰穎 通訊員 曹蕾)7月20日晚,位於地安門路口南側、景觀復建的雁翅樓掛上了「中國書店」的牌匾,作為北京中軸線上的文化建設新地標,西城區政府與中國書店聯合打造的「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當天正式對公眾開放,這是中國書店旗下首家「不打烊」的書店
  • 北京雁翅樓變身24小時書店
    復建後的雁翅樓紅柱灰瓦、雕梁畫棟,充滿了「皇城根兒」的韻味。   如今,隨著中國書店的入駐,雁翅樓門楣上高懸起「中國書店」的牌匾,迎接來自京城各處乃至全國的愛書之人。一層是圖書展銷區,陳列了品類豐富的文化類書籍,並提供閱讀休閒的場所。「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來這裡看書啦。」來自陝西省的小劉近幾天和家長一起來京旅遊,但與周圍景點比較後,他對這個偶然發現的書店更有興趣。
  • 中軸線上的「城市書房」 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重張開業
    12月18日上午10時,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的重張開業儀式在店內舉辦。在經歷2個月的店堂升級工程後,雁翅樓24小時店再次面向讀者和市民開放。記者了解到,重新開張後的雁翅樓24小時書店加強了店堂分區的概念,根據服務功能的不同,分設了閱讀引導區、圖書展陳區、文房文創區、少兒閱讀區、公益閱讀區、飲品服務區六大區域,增強對讀者的閱讀引導。
  • 米其林美味、網紅打卡地……收好這份攻略,玩轉廣州→
    都說食在廣州,自然少不了網紅美食,除了好吃的,還有哪些新晉的網紅打卡地呢?廣州人愛喝早茶是出了名的,那麼廣州打卡就從喝早茶開始吧。炳勝公館,是廣州八家米其林一星餐廳中的一家,這家餐廳經營了20多年,有很多受歡迎的茶點和菜品。炳勝餐飲集團行政總廚 曹嗣全:我們公館有一些很創新的(小吃),就好像菠蘿包、沙琪瑪。
  •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南鑼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南鑼書店24小時,漫步北京,遇見一家書店。你好,我是張萬昆,我們約在南鑼書店見。南鑼鼓巷,全長787米,與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已有740多年的歷史。這裡及周邊區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時期更是一處大富大貴之地,擠滿了達官顯貴,王府豪庭數不勝數。關於它的名字,有個很有趣的故事,據說街道建成時,因其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如一駝背老人,故名「羅鍋巷」。到了清朝,人們覺得這名字不雅,乾隆十五年繪製的《京城全圖》就改稱「南鑼鼓巷」了。
  • 金橋這個「網紅」打卡地,今天有點不一樣……【創城進行時】
    金橋這個「網紅」打卡地,今天有點不一樣……【創城進行時】 2020-08-08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多家老牌24小時書店放棄24小時營業2016年4月,位於鄭州杜嶺街的中原圖書大廈回聲館開業,這座3000多平方米的書店綜合體,很快成為「網紅」。除了功能齊全,一二層圖書區24小時開放也是一大賣點。2014年,在宋寨南街的這家書店,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的地租全免優勢,試運行周五、周六兩天24小時不打烊。後來,在經營屢陷困境的情況下,書是生活幾易店址,如今在經六路與黃河路交叉口南側。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負責人富貴向記者搖搖頭,他說,書店最近一次24小時營業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時,書店組織了多場活動,時長持續到了深夜,所以就順勢決定開放24小時。
  • 這家「網紅點」居然要求客人「打卡」必須消費?評論區吵翻天了!
    在重慶市渝中區,有這麼一家舊書店:只有十多平米的店面塞滿了各類書籍,既文藝又「懷舊」,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前來打卡,變成了一間「網紅店」。 最近,有報導稱,這家書店添了一條新規矩:打卡拍照的人必須買一本書。這條規定立刻引發了一眾網友的討論:書店對拍照打卡的人做這樣的約束合理嗎?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新晉網紅打卡地!海澱這個「地下運動城」,酷炫來襲!
    新晉網紅打卡地!海澱這個「地下運動城」,酷炫來襲!北京海澱在海澱有這麼一個地方國慶假期剛開街就迅速成為了網紅打卡新地標收穫了網友的一眾好評(小編玩爆炸屋的時候,還是沒撐到最後,在氣球爆炸前跑了出來)KALCITY能量城市以沉浸式的運動生活方式為主題匯聚運動、娛樂、藝術、科普休閒、餐飲等多功能於一體打造8小時外的社交生活新領地
  • 西安新增四處網紅打卡地
    (記者 李欣 攝)記者日前從市文旅局了解到,我市又新添四處文旅網紅打卡地,涵蓋相聲、書店、花鳥市場等方面。青曲社多年來一直活躍於西安,並逐漸成長為極具人氣的陝派相聲演出團體。1月9日,青曲社的升級版相聲江湖——青曲茶館入駐大雁塔北廣場,為曲江又增添了一處好去處。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12月30日,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閉店兩年多的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門迎客。零下12攝氏度的低溫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上午10時,封面新聞記者在三聯書店看到已有不少讀者在讀書,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年人。12月30日,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業。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總有一盞燈,會在城市的深夜亮下去
    原標題: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總有一盞燈,會在城市的深夜亮下去 深夜裡書店點亮的燈火,被讀書人親切地稱為「城市之光」。鄭州的24小時書店現在還有嗎?經營狀況如何? 近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我省《關於促進夜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鼓勵建設24小時書店」。「24小時書店」這一模式開始進入到官方視野。
  • 逆勢新增,北京再添一家24小時書店
    4月1日,北京西二旗回龍觀「一個書店」復工開業,並正式改為24小時營業。北京又迎來一家24小時書店,同時也是昌平區的首家24小時書店。書店營運長王文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伴隨著書店自主研發的刷臉門禁系統的上線,不管加班到何時,「碼農」都可以進來歇歇腳,讀讀想看的書。 「自4月1日開始24小時運營以來,每天都有2—3個人整夜待在店裡看書,一直到早上五六點才離開。」王文海向記者介紹自己輪值夜班守店的情況。
  • 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熬夜看書的人有了好去處
    記者楊濤 實習生彭華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24日訊(見習記者李慧紫)2014年的11月,卓爾書店啟動了「文化不打烊」的24小時營業機制,在每一個寒冷或炎熱的夜晚裡等待來看書的人。當時,武漢這座城內,卓爾是第一家24小時書店。近年,武漢24小時書店新增九丘書館、鉑仕匯城市書房,豐富了武漢的文化夜生活。
  •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
    北京,東城區,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2014年,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始嘗試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運營模式,成為北京第一家「深夜書房」。2018年1月,三聯書店的美術館店開始整修改造。去年十二月,三聯美術館店總算重新開門,不過目前美術館店還未恢復二十四小時運營。
  • 深夜中的煙火氣,探探那些繁華都市裡的24小時書店
    那時候,李欣頻筆下的誠品書店,都是我無比羨慕的空間。我第一次走進誠品敦南店,是在2015年的春節期間。沒有拍照,只記得拿了一本手作書,坐在靠牆的書架前,看了一小會兒。也許是因為這些年網絡上關於誠品書店的報導太多了,也或許是我自己去的書店太多了,總的來說,我並沒有愛上誠品敦南店。但是,在它結業的時候,我想回顧一下,這些年我泡過的24小時書店。
  • 遇見奈目丨24小時書店聲音漫步
    重回書店,發掘城市的精神之光 今年9月上旬,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在北京國際圖書節期間上線,成為一輪京城文化的衝擊波,讓人們找到一種共識:書店是每個人的精神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