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晚 ,一位讀者在鉑仕匯城市書房看書。 記者楊濤 實習生彭華 攝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24日訊(見習記者李慧紫)2014年的11月,卓爾書店啟動了「文化不打烊」的24小時營業機制,在每一個寒冷或炎熱的夜晚裡等待來看書的人。當時,武漢這座城內,卓爾是第一家24小時書店。近年,武漢24小時書店新增九丘書館、鉑仕匯城市書房,豐富了武漢的文化夜生活。
24小時書店為夜讀人提供一片閱讀靜地
18日,在九丘書店,一位男孩在認真讀書。 實習生彭華 記者楊濤 攝
「夜晚會有許多有意思的事情發生」,魯納是九丘書館的第二任店長,九丘書館位於武昌區水果湖東三路,2016年1月25日開業,營業至今。18日,她告訴成江日報-長江網記者,上夜班最大的感受就是發現真的有好多愛學習的人。以前有一個老爺爺每天晚上騎著老式自行車來,早上6點左右回去,他通宵在這裡學英語,這裡經常有一些武大的學生,他還會向他們請教,一個武大的女孩專門給這位老爺爺準備學習資料,第二天來放在這裡讓店員轉交給老爺爺。「挺讓人感動的」。
18日,九丘書店,王師傅在看書。 實習生彭華 記者楊濤 攝
18日當天,一個長發年輕女孩正戴著耳機看視頻,面前放著記滿了筆記的資料書,這個在職備考註冊會計師的90後女孩一般下班後過來,說起對這家24小時書店的看法,女孩說:「熬夜很晚的人,很需要這種店,不過如果分區域會更好,對備考的人會有很大幫助。」
在社科類書架旁,聶先生正在選書,他經常晚上過來買書,他覺得24小時書店是城市的文化地標,就算不來看書,但知道有個地方24小時開著,心裡會感覺有個去處。「雖然這個地方很小,但書可以幫助你的思維無限延伸。」
武漢有了無人值守圖書館
可「刷臉」自助借還書籍
18日晚 ,一位讀者刷身份證進入鉑仕匯城市書房看書。 記者楊濤 實習生彭華 攝
今年7月12日,江岸區鉑仕匯國際廣場一樓的24小時不打烊城市書房開門迎客,它位於三陽路地鐵站附近。館內不設圖書管理員,市民可在任何時間段,「刷臉」進入館內,自助辦證、自助借還書籍。這是武漢首家開在樓宇內的無人值守智能圖書館。自開放以來,成為市民熱門打卡點。
18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探訪了這家智能圖書館,當天晚上9時左右,樓宇一樓大廳的左側一間落地透明玻璃書房,亮著微黃的燈光。門口設有一個人臉識別門禁系統,首次進館,需要刷身份證入內,管內有一臺自助借還辦證機,可辦理讀者證,並完成人臉註冊和微信綁定。後期再進館,無需帶卡,「刷臉」即可進門,進行自助借還書籍。
晚上路過這裡的梅女士挑好5本書後,將書籍放在感應處,機器開始人臉識別,不到10秒鐘,屏幕上顯示5本書同時借閱成功。手機上也收到微信提示借閱成功的信息。「很方便。」梅女士說,這家圖書館開後,她每隔約一周會過來一次,如果有時間,還會在這裡看一會兒書。
據悉,該館書籍可實現在武漢市所有公共圖書館內通借通還,每人每月可免費借閱5本書籍。同時藉助智能分析技術,後臺系統可對讀者借閱情況進行智能化分析,並根據讀者興趣,定期推送類似書籍和上新書籍,滿足讀者多樣化閱讀需求。
24小時書店豐富城市夜功能
18日晚9點,一位母親帶著兒子來到卓爾書店澳門路店買書。 記者楊濤 實習生彭華 攝
近年,武漢夜生活日漸多元化,夜間除了消費、娛樂外,24小時書店等文化場所的開設,為人們提供了新的選擇,豐富了城市夜功能。
17日晚上10時左右,家住卓爾書店附近的鄧先生本想著去看電影,但經過書店時,看到店裡燈亮著,還是選擇了走進書店,「看電影更多是社交需求,和朋友一起去會更好,一個人的時候看書更有感覺。」
2013年,卓爾書店在武漢開業,注意到很多讀者白天沒有時間,只能晚上來。2014年,卓爾書店啟動「文化不打烊」的24小時營業機制,成為武漢第一家24小時書店。
17日,談到卓爾書店24小時開放的初衷,店長高女士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24小時書店為只有晚上才有時間靜下來讀書的人提供了一個選擇和去處,24小時書店不會帶來多大收益,但是它是一種功能性的存在,總會有人需要,是城市的文化建設的有益補充。
「書店的發展或者利用程度標誌著一個城市的文明水平,對於城市來說,方便購買和借閱的程度越高,人們就越願意去這些地方,這樣可以改變人們業餘的生活習慣,24小時書店增加了人們可供選取的休閒方式,培養人們閱讀的興趣」,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馮桂林認為,文化設施越方便大眾,形式和內容越多種多樣,滿足各種群體的多樣需求,這對於一個城市功能來說不僅是一個提升,更重要的是一種引領,可以讓市民文明素養得到更好的提升。
【編輯:符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