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總有一盞燈,會在城市的深夜亮下去

2020-12-02 人民網河南站

原標題: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總有一盞燈,會在城市的深夜亮下去

深夜裡書店點亮的燈火,被讀書人親切地稱為「城市之光」。鄭州的24小時書店現在還有嗎?經營狀況如何?

近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我省《關於促進夜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鼓勵建設24小時書店」。「24小時書店」這一模式開始進入到官方視野。連日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鄭州多家24小時書店已經因成本原因,放棄了24小時營業服務,也有新書店開始謀劃24小時模式。

難道24小時書店,只是聽上去很美?

多家老牌24小時書店放棄24小時營業

2016年4月,位於鄭州杜嶺街的中原圖書大廈回聲館開業,這座3000多平方米的書店綜合體,很快成為「網紅」。除了功能齊全,一二層圖書區24小時開放也是一大賣點。

對於這次業態升級,當時的中原圖書大廈負責人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說:「為讀者提供全新的閱讀空間和文化服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留給讀者最大便利」。

不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8月19日探訪時發現,其24小時的營業時間在堅持三年之後,在2019年調整為營業至第二天凌晨3點。

在回聲館之前,鄭州第一家吃螃蟹的24小時書店是書是生活。2014年,在宋寨南街的這家書店,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的地租全免優勢,試運行周五、周六兩天24小時不打烊。後來,在經營屢陷困境的情況下,書是生活幾易店址,如今在經六路與黃河路交叉口南側。

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負責人富貴向記者搖搖頭,他說,書店最近一次24小時營業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時,書店組織了多場活動,時長持續到了深夜,所以就順勢決定開放24小時。

2016年11月,銳普書房西大街店實行24小時全日制營業。其對外宣傳語充滿溫情:「因為我們發現有好多書友每日辛勤的工作結束後已經晚上9點了,想來書房坐一坐的想法也難以實現。我們考慮到如果僅僅只是延長營業時間,還是會有打烊的時刻,廣大書友還是無法盡興而歸,所以我們決定永不打烊。」

遺憾的是,這家書店「永不打烊」的夢想破滅了,地圖軟體顯示該店為關閉狀態,店內電話也關機。

水電、人力成本高不能刻意為了24小時

回聲館位於二七商圈周邊,緊鄰中原圖書大廈,有長期積累的讀者群。為了降低成本,回聲館還引進了咖啡店合作,豐富晚上經營內容,在一樓半封閉區域提供咖啡酒類等飲品服務,並有駐唱歌手。

為何放棄了24小時營業?

「綜合考慮了經營情況和客戶體驗,雖然很糾結但還是改了。」回聲館孫經理介紹說,書店開業以來,晚上看書的人挺多,但電費、人力成本卻不低,經過長期觀察發現,讀者主要是12點之前在店裡看書,到了凌晨3點確實就沒人了,調整時間後最終也減少了兩個員工成本。

在孫經理看來,不能刻意為了24小時而24小時,要根據具體讀者情況和書店經營情況來確定。為了帶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今年回聲館還對咖啡業態進行了更新,夜晚駐唱以輕音樂為主,保證閱讀氛圍。

書是生活負責人富貴介紹說,6年前決定開24小時,是受到了北京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的影響,「當時鄭州還沒有,所以覺得如果能成為第一家,對書店的發展會有幫助」。

當時書店面積小,成本主要是幾盞燈和一臺空調,最大的人力成本通過招學生兼職來滿足。即使如此,24小時開放也只是斷斷續續堅持了兩年。但如今書店面積較大,水電和人力成本更無法承受。

如今的富貴更為理性,他認為並非所有書店都適合24小時,從經營成本來看,人流量大的車站、高校周邊、繁華商業區具有優勢,而社區書店24小時營業不會有太大客流。

商業區冒出24小時經管圖書館,有書店探索新模式

看著鄭州24小時書店紛紛放棄全天營業,有讀者向記者提供了一個線索:在曼哈頓看到過一個24小時經管圖書館的店牌。

這家圖書館名為「漁社」,今年5月初才正式開業。這家以經管類為主的細分圖書館,不同於書店,盈利點不在圖書銷售,甚至圖書以進價銷售。

漁社創始人劉永的理念是「共享智識」,平時舉辦線下活動分享商業案例,讓創業者與商界大咖面對面諮詢交流,「我們想做一家純正的知識服務機構,希望通過經管圖書館場景,給其他商業經營者帶來借鑑價值」。

2019年秋天的一個深夜,劉永無意間走進一家揚州24小時城市書房,驚訝地發現座無虛席,擠滿了閱讀、自習人群。當時的美好印象,讓他這次籌備開圖書館時就決定要做成24小時的。

在他看來,24小時營業對位置要求很高,而曼哈頓處於核心商業區,緊鄰地鐵交通便利,這是確保客流的重要條件。不過,經營三個月以來,漁社並未實行24小時開放。劉永說:「眼下如果開放24小時人力跟不上,考慮到經營成本還未落實,但未來會走向24小時。」

鄭州城市書房「鄭品書舍」今年建成,其能否實現24小時?記者走進經六路法桐綠蔭下的鄭品書舍,店長張先生說:「我們書舍周邊環境安靜,沒有繁華地段的人流量,晚上看書的需求不多,現在運營成本就很緊張,不能單純為了24小時而硬要24小時。」

書是生活並未放棄24小時的嘗試,他們計劃在未來推行讀者預約開放的模式,並探索以活動帶動24小時營業,避免空店的運營成本。前不久,一位前店員「宅女磨嘰編」便嘗試了「睡在書店」的一場直播,這個體驗是未來產品的一次孵化。

24小時書店應找到可持續經營模式

24小時書店作為應對網絡衝擊,實體書店尋求自身轉型的產物,被業內推為標杆的是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與此同時,多地的24小時書店由於長期虧損,不得不選擇取消,原因主要為成本增加,讀者較少而無力繼續承擔。

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的經營密碼是什麼?店長江先生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書店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周邊文化場所和商業配套業態成熟,方便讀者到來,另外也與城市人們的生活閱讀習慣有關,有一定的夜讀群體,而北京市政府也出臺有鼓勵夜經濟發展的政策。據悉,北京市出臺並實施了支持實體書店的一系列政策,此外還重點對24小時書店給予了專項補貼,鼓勵有更多的不打烊書店點亮北京城市的夜空。

對於開辦24小時書店的建議,江先生說:「這個要多方考慮衡量,一定要因地制宜,以市場為主導,我們就在圖書的基礎上,圍繞閱讀開展了咖啡、茶等多方面的功能性服務,儘量讓人們感到舒適,長期經營才有希望。」

深圳中心書城24小時書吧,是國內堅持最久的24小時書店之一。該店相關負責人黃經理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說,書店自負盈虧,結合餐飲和周邊玩具等產品經營,節假日人會較平常夜晚多一些,目前依然是盈不抵虧,還需要繼續探索。他說:「辦24小時書店確實是一種情懷,我們已經創下了十多萬小時不打烊的紀錄,但如果想要堅持下來不能僅僅靠情懷。」

(責編:黃莎、辛靜)

相關焦點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多家老牌24小時書店放棄24小時營業2016年4月,位於鄭州杜嶺街的中原圖書大廈回聲館開業,這座3000多平方米的書店綜合體,很快成為「網紅」。除了功能齊全,一二層圖書區24小時開放也是一大賣點。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負責人富貴向記者搖搖頭,他說,書店最近一次24小時營業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時,書店組織了多場活動,時長持續到了深夜,所以就順勢決定開放24小時。2016年11月,銳普書房西大街店實行24小時全日制營業。其對外宣傳語充滿溫情:「因為我們發現有好多書友每日辛勤的工作結束後已經晚上9點了,想來書房坐一坐的想法也難以實現。
  • 深夜中的煙火氣,探探那些繁華都市裡的24小時書店
    我把泡過的24小時書店,分為「遠行中打過卡」的書店和「城市裡不止泡一次」的書店。顯然,誠品敦南店屬於遠行中打過卡的書店,但它不是我去過的第一家24小時書店。早在2013年,我去的第一家深夜書店,是位於成都「東郊記憶」裡面的軒客會格調書店。
  • 武漢不打烊書店12時辰:形形色色的過夜人和夜晚溫暖的燈
    書店店長王寧10月17日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24小時書店,就像一個城市的溫度計,反映著一個城市的溫度,作為書店人,他希望24小時書店能成為城市夜晚最溫暖的一盞燈,溫暖所有「不想回家的人」。一個男孩在書店的樓梯下獨自看書。
  • 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的最後一天-虎嗅網
    搬家前,誠品舉辦了一系列的「喜新戀舊·移館別戀」活動,首次嘗試從9月23日上午至9月24日早上長達18小時的通宵營業,期間共計三萬人次湧進書店,凌晨四點進店還要大排長隊。搬遷時,誠品對讀者進行了一項「每個人心目中的理想書店」調查,發現那次通宵營業的活動深入人心,又經過長時間的評估後,誠品敦南店在1999年成為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在臺北酒吧分布密度最高的東區,誠品為夜生活提供了「閱讀」這個新選項。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代睿攝三聯書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書店營業時間為早上9點至晚上10點,到明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將恢復24小時營業。北京三聯韜奮書店成立於1996年8月,2014年4月8日,三聯書店在將營業時間延長為24小時,成為北京首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
  • 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 熬夜看書的你有了好去處
    當時,武漢這座城內,卓爾是第一家24小時書店。近年,武漢24小時書店新增九丘書館、鉑仕匯城市書房,豐富了武漢的文化夜生活。  24小時書店為夜讀人  提供一片閱讀靜地  「夜晚會有許多有意思的事情發生」,魯納是九丘書館的店長,九丘書館位於武昌區水果湖東三路,2016年1月25日開業,營業至今。  18日,她告訴記者,上夜班最大的感受就是發現真的有好多愛學習的人。
  • 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熬夜看書的人有了好去處
    近年,武漢24小時書店新增九丘書館、鉑仕匯城市書房,豐富了武漢的文化夜生活。24小時書店為夜讀人提供一片閱讀靜地18日,在九丘書店,一位男孩在認真讀書。實習生彭華 記者楊濤 攝18日當天,一個長發年輕女孩正戴著耳機看視頻,面前放著記滿了筆記的資料書,這個在職備考註冊會計師的90後女孩一般下班後過來,說起對這家24小時書店的看法,女孩說:「熬夜很晚的人,很需要這種店,不過如果分區域會更好,對備考的人會有很大幫助。」
  • 上海最美24小時書店,愛書人的深夜可以不打烊
    當城市進入了睡眠,只有這裡燈火通明。有著「上海最美24小時書店」之稱的城市不眠書店,在疫情期間一度取消了夜間運營。兩個月前的今天,這裡重新恢復不打烊營業模式,成了人們尋求精神慰藉的「深夜食堂」。從軌交9號線臺兒莊站2號口出來,向右一直走。
  • 遇見奈目丨24小時書店聲音漫步
    重回書店,發掘城市的精神之光 今年9月上旬,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在北京國際圖書節期間上線,成為一輪京城文化的衝擊波,讓人們找到一種共識:書店是每個人的精神之光。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停業698天,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經歷了什麼?
    2014年4月8日,三聯韜奮書店總店開啟了24小時試運營,成為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引發了全民關注和京城24小時書店熱潮。李克強總理在給時任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的信中鼓勵道:「獲知你們於近日創建24小時不打烊書店,為讀者提供『深夜書房』,這很有創意,是對『全民閱讀』的生動踐行,喻示在快速變革的時代仍需一種內在的定力和沉靜的品格。希望你們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讓不眠燈光陪護守夜讀者潛心前行。」
  • 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關門,21年沒斷電今晚卻要熄燈了
    走過31年時光、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自營業起已堅持186000+小時不斷電的臺灣誠品敦南店,將在今晚選擇熄燈關門。 以後,那盞整整亮了21年,曾在臺北敦南街頭溫暖過無數人的書店之燈,將永遠落下了。
  • 雁翅樓「深夜書房」24小時不打烊:只要有一位讀者 堅守就有意義
    中國書店雁翅樓店 資料圖地安門內大街,中軸線上,24小時不打烊的「深夜書房」——中國書店雁翅樓店,開業兩年來不僅點亮了北京的夜晚,溫暖了徜徉的讀者當被問及「如果晚上讀者不多,是否覺得24小時沒意義?」店員的回答讓人動容:「只要有一位讀者來,我的堅守就有意義。」「堅守」兩字道出了一份情懷,更道出了文化之於城市的意義。作為文物古蹟再利用的雁翅樓書店,六百年前,曾是老北京皇城的守衛哨所;六百年後,則化身當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園。對於住在周邊的居民來說,它更是家門口的文化場所,愉悅精神的休閒去處。
  • 北京地安門雁翅樓24小時書店開業
    步入中國書店雁翅樓西側店,會看到和其他24小時書店截然不同的特色,除擺放了一萬種新書外,還有2000種舊書。中國書店總經理於華剛介紹,這些舊書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文史哲等各類圖書,都是書蟲們的最愛。
  • 臺灣首家二十四小時書店月底「熄燈」
    對大家來說,誠品是書店,但又早已不只是書店,它是一個美好的文化空間,是臺灣地區地圖上的一個地標、一枚記號。  誠品敦南店的資深員工這樣形容自己工作的地方:「無數個深夜裡,不論是剛剛下班的店鋪職員、餐廳廚師,還是拖著行李箱匆匆抵達的旅人,都有一盞燈為他們徹夜點亮,讓他們感覺到溫暖。」
  • 逆勢新增,北京再添一家24小時書店
    4月1日,北京西二旗回龍觀「一個書店」復工開業,並正式改為24小時營業。北京又迎來一家24小時書店,同時也是昌平區的首家24小時書店。書店營運長王文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伴隨著書店自主研發的刷臉門禁系統的上線,不管加班到何時,「碼農」都可以進來歇歇腳,讀讀想看的書。 「自4月1日開始24小時運營以來,每天都有2—3個人整夜待在店裡看書,一直到早上五六點才離開。」王文海向記者介紹自己輪值夜班守店的情況。
  • 高新區這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開業了
    當城市進入午夜,書店就是燈火。近日,一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時光遇見·漁書書吧在高新區尚中心正式開業,為這座城市的冬日增添一份溫馨。  時光遇見·漁書書吧位於高新路與科技路口的尚中心一樓。目前陳列有兒童繪本、社會生活、人文歷史等綜合性圖書。相比傳統書店,時光遇見·漁書書吧24小時不打烊,同時著力打造不同的閱讀互動體驗。
  • 混跡在24小時書店徹夜通宵的人,都是什麼樣子?
    位於三裡屯的24小時書店一般來說,每座城市都有那麼一個地方。24小時燈火通明,但是白天和黑夜裡容納的人卻像來自兩個世界,截然不同。北京的三裡屯尤其如此,讓它遠近聞名的,是酒精與荷爾蒙浸泡的夜晚。但是,這裡有一座24小時的書店——三聯·韜奮書店,突兀落座於喧鬧和音樂中。每當過了12點,這座24小時通宵營業的書店就更像有了一層結界,把屋裡屋外的世界劃分開。雖然,一開始還人來人往的書架旁便漸漸沒有了人。靠窗的讀書區人們依舊滿滿當當,大多數人依舊在閱讀,但有些人已經伏在桌上做起睡前準備。
  • 昌平有了首家24小時書店!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行業遭遇困境,但也有書店在逆境中尋找機遇。位於昌平區回龍觀的「一個書店」,4月1日起,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進入這家24小時書店,只見讀者們正在間隔一米的桌子上安靜閱讀,沒有人聲沒有音樂,只有偶爾的翻書聲。「一個書店」是一家書店的名字,是一個新興會員制社區書店。在不能營業的兩個月裡,他們開發和內測了許多新服務。4月1日,升級版的「一個書店」重新回歸。正是從這一天開始,這家書店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
  • 三聯書店的成功說明什麼?
    」開始試水「24小時營業」。一年過去了,三聯書店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4年營業額接近翻番,實現盈利,並計劃開第二家24小時分店。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既凝聚著全體員工的心血,也寄託著政府對實體書店生存發展的殷殷關切。實際上,三聯書店是全國上百家獲得政府財政補貼的書店中的一員。沒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暗夜裡不滅的書店燈光,恐怕難以支撐24小時。從這個角度看,三聯書店的成功不代表實體書店的危機已經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