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翅樓「深夜書房」24小時不打烊:只要有一位讀者 堅守就有意義

2020-12-08 北晚新視覺網

「只要有一位讀者來,我的堅守就有意義。」支撐起這份意義的不應只有令人感動的情懷,更要有實實在在的舉措。經濟致用,文化致遠。用心呵護那些精神家園的捍衛者、文化場所的堅守者,是做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這篇大文章的必然要求。

中國書店雁翅樓店 資料圖

地安門內大街,中軸線上,24小時不打烊的「深夜書房」——中國書店雁翅樓店,開業兩年來不僅點亮了北京的夜晚,溫暖了徜徉的讀者,最近還意外迎來北京市委書記蔡奇的夜訪。當被問及「如果晚上讀者不多,是否覺得24小時沒意義?」店員的回答讓人動容:「只要有一位讀者來,我的堅守就有意義。」

「堅守」兩字道出了一份情懷,更道出了文化之於城市的意義。作為文物古蹟再利用的雁翅樓書店,六百年前,曾是老北京皇城的守衛哨所;六百年後,則化身當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園。對於住在周邊的居民來說,它更是家門口的文化場所,愉悅精神的休閒去處。

這兩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文化需求愈發空前強烈。《千裡江山圖》再次引發「故宮跑」,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圖書館充實周末,部分書店試水進入24小時模式,可以說,今天的北京需要更多文化空間為市民提供新的精神棲息地。這份精神層面的寄託,凸顯著堅守的價值。

當城市進入夜晚,書店就是燈火。文化地標固然重要,但「浪漫燈光」的背後卻不輕鬆。公共文化場所不同於一般經營機構,提供精神產品的定位使其帶有天然的公益屬性,大多數並不盈利。就拿實體書店來說,租金、人員、管理、運營等開支一直不小。而近幾年,城市房租節節攀升、網絡書店競爭激烈,居民閱讀載體日益轉向數位化,都讓實體書店運營雪上加霜,乃至落寞離場。

即便像中國書店雁翅樓店這樣的,雖有政府免其房租,但其他成本壓力仍然不小。而類似難題,同樣困擾著曾經遍地開花的小劇場、音樂廳。可見,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生存壓力正成為眾多精神家園堅守者不能承受之重。他們的堅守,既難能可貴,更殊為不易。

「只要有一位讀者來,我的堅守就有意義。」支撐起這份意義的不應只有令人感動的情懷,更要有實實在在的舉措。在這方面,政府的作用尤不可缺,正如有論者所言:「大部分普通百姓不會自覺消費嚴肅藝術,他們會去看電視、看電影,會把錢花在購買日用品上,文化繁榮必須靠政府來引導。」

國外也有很多經驗足可借鑑。被譽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的法國,每年在文化上的總體投入預算多達3000億歐元,大多數文化產品的成本都由政府來彌補,確保普通民眾消費得起;英國公共文化投入奉行「一臂之距」,由非政府組織代為管理,既確保扶持資金的穩定性,也對受助藝術項目跟蹤評審。

近些年來,北京也拿出了不少優惠政策。既有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民眾提供精神產品,亦有免徵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等稅收優惠,還有文化產業相關資金對書店、小劇場等進行定點補貼。總之,政府的呵護與扶持不缺位,星星點點的文化場所就能在「水深波浪寬」的市場大潮中倖存下來,乃至形成百花爭豔的大氣候。

經濟致用,文化致遠。城市不能只是經營場所的串聯,商業喧囂的充斥,更應該是一個安放心靈的意義系統,充滿人情味的溫馨家園。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話劇場等眾多散落於大街小巷的文化明珠,既是對整個社會「潤物細無聲」的精神滋養,也是對城市生活品質的根本提升。

有人感慨,為什麼北京相比其他城市讓人如此留戀,是因為在這裡可以滿足一種無法替代的精神需求:既能在家門口觀看文青標配《戀愛的犀牛》,在國家大劇院欣賞歌劇瑰寶《圖蘭朵》,亦能在老舍茶館,嗑著瓜子、品著茶,聽一場地道的老北京相聲……種類繁多的文化場所,讓人們在經濟高速發展中免於沉陷精神荒漠。現代化固然伴隨著都市氣,但城市必須保留住「一縷文氣」,否則再怎樣繁華,也是精神的沙漠。

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厚重的文化底蘊、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均不可少。拿出種樹的情懷,用心呵護那些精神家園的捍衛者、文化場所的堅守者,充分激活首都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這是做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這篇大文章的必然要求。我們相信多措並舉之下,北京這片文化綠洲勢必愈發濃鬱,城市的姿態也將越來越有魅力,城市的空間更會擁有足夠的溫情與人對話。

來源: 北京日報公道 範榮 新華社供圖

相關焦點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總有一盞燈,會在城市的深夜亮下去
    原標題: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總有一盞燈,會在城市的深夜亮下去 深夜裡書店點亮的燈火,被讀書人親切地稱為「城市之光」。鄭州的24小時書店現在還有嗎?經營狀況如何? 近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我省《關於促進夜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鼓勵建設24小時書店」。「24小時書店」這一模式開始進入到官方視野。
  • 北京雁翅樓變身24小時書店
    本報記者 徐 燁攝   近日,首個建在古建築中的24小時書店——中國書店雁翅樓店正式對公眾開放。   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的雁翅樓坐落在地安門附近,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地安門地區道路整修,雁翅樓被拆。2013年6月,雁翅樓景觀復建工程開工,並於翌年竣工。
  • 北京地安門雁翅樓24小時書店開業
    這是中國書店旗下首家「不打烊」書店,也是北京市屬第一家國有24小時書店,以及北京地區第三家24小時書店   【特色】   新書之外還有舊書交易   開在復建古建築裡的這家書店,古香古色、格調雅致,視野開闊。書店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目前開放的雁翅樓書店在馬路西側。
  • 書香西城「不打烊」 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首嘗24小時營業
    書香西城「不打烊」 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首嘗24小時營業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2015年07月21日11:48 北京市民又多了一家晚上可以去的通宵營業書店——位於地安門路口南側、景觀復建的雁翅樓昨晚迎來了一家24小時營業的中國書店,這也是西城區第一家24小時書店。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2014年,在宋寨南街的這家書店,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的地租全免優勢,試運行周五、周六兩天24小時不打烊。後來,在經營屢陷困境的情況下,書是生活幾易店址,如今在經六路與黃河路交叉口南側。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負責人富貴向記者搖搖頭,他說,書店最近一次24小時營業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時,書店組織了多場活動,時長持續到了深夜,所以就順勢決定開放24小時。
  • 中軸線上的「城市書房」 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重張開業
    在經歷2個月的店堂升級工程後,雁翅樓24小時店再次面向讀者和市民開放。記者了解到,重新開張後的雁翅樓24小時書店加強了店堂分區的概念,根據服務功能的不同,分設了閱讀引導區、圖書展陳區、文房文創區、少兒閱讀區、公益閱讀區、飲品服務區六大區域,增強對讀者的閱讀引導。12月18日,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24小時書店再次面向讀者和市民開放。
  • 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熬夜看書的人有了好去處
    18日晚 ,一位讀者在鉑仕匯城市書房看書。 記者楊濤 實習生彭華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24日訊(見習記者李慧紫)2014年的11月,卓爾書店啟動了「文化不打烊」的24小時營業機制,在每一個寒冷或炎熱的夜晚裡等待來看書的人。當時,武漢這座城內,卓爾是第一家24小時書店。
  • 高新區這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開業了
    近日,一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時光遇見·漁書書吧在高新區尚中心正式開業,為這座城市的冬日增添一份溫馨。  時光遇見·漁書書吧位於高新路與科技路口的尚中心一樓。目前陳列有兒童繪本、社會生活、人文歷史等綜合性圖書。相比傳統書店,時光遇見·漁書書吧24小時不打烊,同時著力打造不同的閱讀互動體驗。
  • 北京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為何成網紅打卡地?
    在北京,有一家開在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在開業之初,便憑藉古樸的設計、獨具特色的古舊書吸引了一波粉絲讀者。18日,經歷了兩個月緊鑼密鼓的「改造」後,這家24小時書店重新接待讀者了。雁翅樓24小時書店內,寫著不同字體「書」字的燈吸引了不少讀者的關注。上官雲 攝走進書店大門,迎面看到的是閱讀引導區,展臺上陳列著主題圖書與傳統文化圖書,背景牆上,正中是對雁翅樓的簡介,還有錯落有致的書架,展示優質圖書,顯得古樸雅致。進門右手邊,是圖書展陳區。
  • 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 熬夜看書的你有了好去處
    小時書店看書 實習生彭華 記者楊濤 攝  2014年的11月,卓爾書店啟動了「文化不打烊」的24小時營業機制,在每一個寒冷或炎熱的夜晚裡等待來看書的人。當時,武漢這座城內,卓爾是第一家24小時書店。近年,武漢24小時書店新增九丘書館、鉑仕匯城市書房,豐富了武漢的文化夜生活。
  • 書免費看水免費喝 24小時不打烊
    讀者在24小時公益圖書館裡看書    □記者劉瑤文圖    核心提示|10萬冊圖書免費看,閱覽室裡安靜舒適有茶水,還24小時不打烊。昨天開幕的寶豐縣首屆讀書節裡,承辦活動的24小時公益圖書館成為最大亮點,而它的背後,是一個普通農民書商不普通的公益「書香夢」。    亮點|公益圖書館,讀者24小時免費看書    昨天上午,「書香寶豐全民閱讀」活動暨首屆讀書節在寶豐縣新世紀廣場開幕。
  • 上海最美24小時書店,愛書人的深夜可以不打烊
    有著「上海最美24小時書店」之稱的城市不眠書店,在疫情期間一度取消了夜間運營。兩個月前的今天,這裡重新恢復不打烊營業模式,成了人們尋求精神慰藉的「深夜食堂」。從軌交9號線臺兒莊站2號口出來,向右一直走。十分鐘後,一個混著水泥和鋼管的工業風創意園區緩緩映入視線。
  • 不打烊!昌平有了首家24小時書店!
    位於昌平區回龍觀的「一個書店」,4月1日起,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進入這家24小時書店,只見讀者們正在間隔一米的桌子上安靜閱讀,沒有人聲沒有音樂,只有偶爾的翻書聲。「一個書店」是一家書店的名字,是一個新興會員制社區書店。在不能營業的兩個月裡,他們開發和內測了許多新服務。
  • 深夜中的煙火氣,探探那些繁華都市裡的24小時書店
    但是,在它結業的時候,我想回顧一下,這些年我泡過的24小時書店。我把泡過的24小時書店,分為「遠行中打過卡」的書店和「城市裡不止泡一次」的書店。顯然,誠品敦南店屬於遠行中打過卡的書店,但它不是我去過的第一家24小時書店。早在2013年,我去的第一家深夜書店,是位於成都「東郊記憶」裡面的軒客會格調書店。
  • 來看看零點後的城市書房
    凌晨的北京,多數人已經進入夢鄉,但也有一些人,他們的工作、學習才剛剛開始——夜班公交車的司機師傅,載著乘客欣賞著斑斕的夜北京;騎著摩託穿梭在大街小巷裡的外賣小哥,讓熬夜的人們能及時吃上一頓暖心餐;急診室裡的醫護人員,在監護儀滴滴聲中,守護著每一位患者;夜間圖書館裡給自己「充電」的夜讀者……翻過白天的喧嚷,來到夜曲時間,這些平凡的身影努力堅守每一個不眠之夜,為了夢想,積聚破曉的力量。
  • 走進​24小時不打烊的山西「膠囊」
    走進​24小時不打烊的山西「膠囊」 2021-01-08 2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臺灣有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成為了一個熱門旅遊景點
    誠品書店敦南店,作為臺北第一家誠品書店,也是全球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誠品店,即將在2020年關店。曾幾何時,成品書店一度成為文藝青年中最浪漫的一筆色彩。說到青春二字,肯定跟圖書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600歲雁翅樓將開24小時書店 盤點在古建中的閱讀場所
    素有「淘書聖地」之稱的中國書店將於7月底8月初,在雁翅樓開辦24小時古籍書店。   據了解,雁翅樓建於1420年,與地安門城樓同時修建,是城樓的哨所,距今已600年。當讀者置身於百年歷史的古建,選一本中意的書,讓時間在白紙黑字間緩緩流走,這樣的體驗可謂「行走於古今之間」。
  •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
    2014年,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始嘗試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運營模式,成為北京第一家「深夜書房」。2018年1月,三聯書店的美術館店開始整修改造。去年十二月,三聯美術館店總算重新開門,不過目前美術館店還未恢復二十四小時運營。北京,東城區,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北京,東城區,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北京,東城區,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
  • 停業698天,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經歷了什麼?
    2014年4月8日,三聯韜奮書店總店開啟了24小時試運營,成為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引發了全民關注和京城24小時書店熱潮。李克強總理在給時任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的信中鼓勵道:「獲知你們於近日創建24小時不打烊書店,為讀者提供『深夜書房』,這很有創意,是對『全民閱讀』的生動踐行,喻示在快速變革的時代仍需一種內在的定力和沉靜的品格。希望你們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讓不眠燈光陪護守夜讀者潛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