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在24小時公益圖書館裡看書
□記者劉瑤文圖
核心提示|10萬冊圖書免費看,閱覽室裡安靜舒適有茶水,還24小時不打烊。如果說這樣的「高配置」來自縣城裡一個農民開起來的圖書館,你相信嗎?昨天開幕的寶豐縣首屆讀書節裡,承辦活動的24小時公益圖書館成為最大亮點,而它的背後,是一個普通農民書商不普通的公益「書香夢」。
亮點|公益圖書館,讀者24小時免費看書
昨天上午,「書香寶豐全民閱讀」活動暨首屆讀書節在寶豐縣新世紀廣場開幕。讀書節期間,寶豐縣將向全縣發出讀書倡議書,舉辦「讀書與人生」徵文比賽,舉辦優秀圖書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超市、進農民工兄弟施工現場、進敬老院活動,並由寶豐24小時公益圖書館向農村留守兒童、殘障人士義務捐贈圖書。
讀書節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承辦單位:寶豐24小時公益圖書館。
貫穿全縣東西的玉帶河美麗蜿蜒,24小時公益圖書館坐落在河畔。別看門頭並不華麗,裡面滿滿都是精神食糧。正值暑假,5、6個小朋友結伴而來,提前辦張「讀者卡」(免費借閱,100元押金),登記後在一層圖書區挑選好自己想看的書籍,抱著走上二樓的閱覽區,在這裡渴了有免費的菊花茶喝。
25歲的小夥李登科在縣第六人民醫院上班,閒暇時他最愛來這裡「啃」醫科書,「離我住的地方走路只要4、5分鐘,這裡看書特別安靜。」
圖書館主管馬丹介紹,2014年6月1日正式開業至今,他們為3816位縣城居民辦理了借閱卡,總閱覽人數超過了68000人次。
200平米的兩層圖書館,目前已有10萬冊藏書,能同時容納五六十人看書、學習。以馬丹為首的6人團隊運營圖書館,小小縣城裡蘊含的閱讀力量讓馬丹始料未及。
堅持|帶好公益團隊,實現「書香寶豐」的夢想
馬丹被調來圖書館時,並不太理解老闆的意思。「別人賺錢,他咋還賠錢讓人免費看書呢?」
這時,一個皮膚黝黑、個不高話也不多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他正是馬丹口中「專做賠錢生意」的「怪老闆」婁延召。
婁延召,寶豐縣人,農民出身。兩年前,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婁延召投入38萬元資金開起了這家公益圖書館,而24小時不打烊的概念則來自於他對北京實體書店經營方式的考察。
做公益的錢,全靠婁延召銷售圖書和學習機的生意來提供。「前半年我也很糾結,每天都是幾百塊錢往裡扔。」最讓婁延召難受的,是身邊人的不理解。「親戚和我自己的員工都反對,說還不如把錢給大伙兒分了。就連領導都覺得我作秀,說一個農民做公益,能堅持幾天。」
婁延召偏要堅持給大家看,「從在商場門口擺書攤起,我做圖書18年了,有情結。也是受爺爺為村裡人謀福利的影響,我們這一代也要做力所能及的好事。」他說不只自己要堅持下去,孩子孫子都要堅持下去,把公益團隊帶好,實現「書香寶豐」的夢想。
惠民|圖書進超市,足不出「村」就把書買了
馬丹同時負責的,還有一個叫做「惠民圖書進超市」的項目,就是在全縣的自然村中各選一個超市,設置「惠民書架」,村民們愛看什麼就進什麼,全部半價賣給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讀到或低價買到書。婁延召說,從大營鎮心連心超市的第一個書架開始,一年半來已建起103個示範點,共投資87萬元,而他的目標是200個惠民點,「說實話也沒賺上錢,僅僅持平。」
促成婁延召「惠民圖書進超市」的一個現實誘因是,鄉村農家書屋的流於形式。「政府給了書給了地方,卻沒有管理員,村裡書屋常常鎖著不開。」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是一個政策所能解決,這讓婁延召陷入思考:想讓農民們在自家門口看上書,像買柴米油鹽一樣方便。
「我們提前做了大量調研,選的都是村裡最大的超市,一共98種涉農的,還有文史生活各個種類,都專門進的定價不超20元、村民買到手不超10塊錢,還能免費看。」馬丹說,「農民們普遍愛看養殖類的書,有個老太太一次見了我,再三感謝,說家裡養個菜,生個蟲,去超市一翻書就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