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 熬夜看書的你有了好去處

2020-11-27 央視網

市民在24小時書店看書 實習生彭華 記者楊濤 攝

  2014年的11月,卓爾書店啟動了「文化不打烊」的24小時營業機制,在每一個寒冷或炎熱的夜晚裡等待來看書的人。當時,武漢這座城內,卓爾是第一家24小時書店。近年,武漢24小時書店新增九丘書館、鉑仕匯城市書房,豐富了武漢的文化夜生活。

  24小時書店為夜讀人

  提供一片閱讀靜地

  「夜晚會有許多有意思的事情發生」,魯納是九丘書館的店長,九丘書館位於武昌區水果湖東三路,2016年1月25日開業,營業至今。

  18日,她告訴記者,上夜班最大的感受就是發現真的有好多愛學習的人。以前有一個老爺爺每天晚上騎著老式自行車來,早上6點左右回去,他通宵在這裡學英語。這裡經常有一些武大的學生,他還會向他們請教,一個武大的女孩專門給這位老爺爺準備學習資料,第二天來放在這裡讓店員轉交給老爺爺。

  18日當天,一個年輕女孩正戴著耳機看視頻,面前放著記滿了筆記的資料書,這個在職備考註冊會計師的90後女孩一般下班後過來,說起對這家24小時書店的看法,女孩說:「熬夜很晚的人,很需要這種店。」

  無人值守圖書館可「刷臉」借書

  今年7月12日,江岸區鉑仕匯國際廣場一樓的24小時不打烊城市書房開門迎客,它位於三陽路地鐵站附近。館內不設圖書管理員,市民可在任何時間段,「刷臉」進入館內,自助辦證、自助借還書籍。這是武漢首家開在樓宇內的無人值守智能圖書館。自開放以來,成為市民熱門打卡點。

  18日,記者探訪了這家智能圖書館,當天晚上9時左右,樓宇一樓大廳的左側一間落地透明玻璃書房,亮著微黃的燈光。門口設有一個人臉識別門禁系統,首次進館,需要刷身份證入內,管內有一臺自助借還辦證機,可辦理讀者證,並完成人臉註冊和微信綁定。後期再進館,無需帶卡,「刷臉」即可進門,進行自助借還書籍。

  晚上路過這裡的梅女士挑好5本書後,將書籍放在感應處,機器開始人臉識別,不到10秒鐘,屏幕上顯示5本書同時借閱成功。手機上也收到微信提示借閱成功的信息。「很方便。」梅女士說,這家圖書館開後,她每隔約一周會過來一次,如果有時間,還會在這裡看一會兒書。

  24小時書店豐富城市夜功能

  近年,武漢夜生活日漸多元化,夜間除了消費、娛樂外,24小時書店等文化場所的開設,為人們提供了新的選擇,豐富了城市夜功能。

  17日晚上10時左右,家住卓爾書店附近的鄧先生本想著去看電影,但經過書店時,看到店裡燈亮著,還是選擇了走進書店,「看電影更多是社交需求,和朋友一起去會更好,一個人的時候看書更有感覺。」2013年,卓爾書店在武漢開業,注意到很多讀者白天沒有時間,只能晚上來。2014年,卓爾書店啟動「文化不打烊」的24小時營業機制,成為武漢第一家24小時書店。

  17日,談到卓爾書店24小時開放的初衷,店長高女士告訴記者,24小時書店為只有晚上才有時間靜下來讀書的人提供了一個選擇和去處。24小時書店不會帶來多大收益,但是它是一種功能性的存在,總會有人需要,是城市的文化建設的有益補充。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馮桂林認為,文化設施越方便大眾,形式和內容越多種多樣,滿足各種群體的多樣需求,這對於一個城市功能來說不僅是一個提升,更重要的是一種引領,可以讓市民文明素養得到更好的提高。

  見習記者李慧紫

相關焦點

  • 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熬夜看書的人有了好去處
    18日晚 ,一位讀者在鉑仕匯城市書房看書。 記者楊濤 實習生彭華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24日訊(見習記者李慧紫)2014年的11月,卓爾書店啟動了「文化不打烊」的24小時營業機制,在每一個寒冷或炎熱的夜晚裡等待來看書的人。當時,武漢這座城內,卓爾是第一家24小時書店。
  • 北京雁翅樓變身24小時書店
    如今,隨著中國書店的入駐,雁翅樓門楣上高懸起「中國書店」的牌匾,迎接來自京城各處乃至全國的愛書之人。一層是圖書展銷區,陳列了品類豐富的文化類書籍,並提供閱讀休閒的場所。「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來這裡看書啦。」來自陝西省的小劉近幾天和家長一起來京旅遊,但與周圍景點比較後,他對這個偶然發現的書店更有興趣。「這裡環境安靜,古色古香,最重要的是24小時營業。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負責人富貴向記者搖搖頭,他說,書店最近一次24小時營業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時,書店組織了多場活動,時長持續到了深夜,所以就順勢決定開放24小時。2016年11月,銳普書房西大街店實行24小時全日制營業。其對外宣傳語充滿溫情:「因為我們發現有好多書友每日辛勤的工作結束後已經晚上9點了,想來書房坐一坐的想法也難以實現。
  • 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的最後一天-虎嗅網
    實際上,作為「接棒」的誠品信義店也已改裝完畢,並與敦南店無縫銜接地點亮起這盞24小時的燈。搬家前,誠品舉辦了一系列的「喜新戀舊·移館別戀」活動,首次嘗試從9月23日上午至9月24日早上長達18小時的通宵營業,期間共計三萬人次湧進書店,凌晨四點進店還要大排長隊。
  • 武漢不打烊書店12時辰:形形色色的過夜人和夜晚溫暖的燈
    卓爾書店2014年11月從一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中,單獨劃出400平方米,開設了武漢首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2018年,馬雲、陳東升、雷軍等都曾到這家書店打卡。除了像王瑩、小亮這樣挑燈夜戰的考研學生,在24小時書店還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就是在書店「秉燭夜讀」留宿的過夜人,他們之中有流浪者、出走少年、失戀女孩、抑鬱失眠者,或是匆匆路過的趕路人……王瑩(化名)在自帶的小桌邊複習功課。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總有一盞燈,會在城市的深夜亮下去
    在回聲館之前,鄭州第一家吃螃蟹的24小時書店是書是生活。2014年,在宋寨南街的這家書店,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的地租全免優勢,試運行周五、周六兩天24小時不打烊。後來,在經營屢陷困境的情況下,書是生活幾易店址,如今在經六路與黃河路交叉口南側。 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負責人富貴向記者搖搖頭,他說,書店最近一次24小時營業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 逆勢新增,北京再添一家24小時書店
    4月1日,北京西二旗回龍觀「一個書店」復工開業,並正式改為24小時營業。北京又迎來一家24小時書店,同時也是昌平區的首家24小時書店。書店營運長王文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伴隨著書店自主研發的刷臉門禁系統的上線,不管加班到何時,「碼農」都可以進來歇歇腳,讀讀想看的書。 「自4月1日開始24小時運營以來,每天都有2—3個人整夜待在店裡看書,一直到早上五六點才離開。」王文海向記者介紹自己輪值夜班守店的情況。
  •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南鑼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南鑼書店24小時,漫步北京,遇見一家書店。你好,我是張萬昆,我們約在南鑼書店見。關於它的名字,有個很有趣的故事,據說街道建成時,因其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如一駝背老人,故名「羅鍋巷」。到了清朝,人們覺得這名字不雅,乾隆十五年繪製的《京城全圖》就改稱「南鑼鼓巷」了。這裡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也是最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南鑼書店,正在這裡。
  • 昌平有了首家24小時書店!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行業遭遇困境,但也有書店在逆境中尋找機遇。位於昌平區回龍觀的「一個書店」,4月1日起,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進入這家24小時書店,只見讀者們正在間隔一米的桌子上安靜閱讀,沒有人聲沒有音樂,只有偶爾的翻書聲。「一個書店」是一家書店的名字,是一個新興會員制社區書店。在不能營業的兩個月裡,他們開發和內測了許多新服務。4月1日,升級版的「一個書店」重新回歸。正是從這一天開始,這家書店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代睿攝三聯書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書店營業時間為早上9點至晚上10點,到明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將恢復24小時營業。北京三聯韜奮書店成立於1996年8月,2014年4月8日,三聯書店在將營業時間延長為24小時,成為北京首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
  • 看電影、逛書店……白銀「夜文化」初長成
    看電影、逛書店……白銀「夜文化」初長成 2020-09-28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混跡在24小時書店徹夜通宵的人,都是什麼樣子?
    位於三裡屯的24小時書店一般來說,每座城市都有那麼一個地方。24小時燈火通明,但是白天和黑夜裡容納的人卻像來自兩個世界,截然不同。北京的三裡屯尤其如此,讓它遠近聞名的,是酒精與荷爾蒙浸泡的夜晚。但是,這裡有一座24小時的書店——三聯·韜奮書店,突兀落座於喧鬧和音樂中。每當過了12點,這座24小時通宵營業的書店就更像有了一層結界,把屋裡屋外的世界劃分開。雖然,一開始還人來人往的書架旁便漸漸沒有了人。靠窗的讀書區人們依舊滿滿當當,大多數人依舊在閱讀,但有些人已經伏在桌上做起睡前準備。
  • 北京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為何成網紅打卡地?
    在北京,有一家開在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在開業之初,便憑藉古樸的設計、獨具特色的古舊書吸引了一波粉絲讀者。18日,經歷了兩個月緊鑼密鼓的「改造」後,這家24小時書店重新接待讀者了。孫奕介紹,上述展覽中的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欽定日下舊聞考》,是清朝記錄京城自然概貌、風土人情最為詳細的一部典籍,對當時的北京城有細緻描繪。實際上,現在24小時書店已是許多人必去的打卡地。「對我們來說,一般五一小長假、國慶節長假或者周六日,晚上來看書的人比較多,十幾個座位基本都能坐滿,有時候還要加點凳子。」
  • 深夜中的煙火氣,探探那些繁華都市裡的24小時書店
    我把泡過的24小時書店,分為「遠行中打過卡」的書店和「城市裡不止泡一次」的書店。顯然,誠品敦南店屬於遠行中打過卡的書店,但它不是我去過的第一家24小時書店。早在2013年,我去的第一家深夜書店,是位於成都「東郊記憶」裡面的軒客會格調書店。
  • 遇見奈目丨24小時書店聲音漫步
    作為城市文化名片,實體書店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三空間」,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不再是「是否還需要書店」,而是「我們需要怎樣的書店」。 重回書店,發掘城市的精神之光 今年9月上旬,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在北京國際圖書節期間上線,成為一輪京城文化的衝擊波,讓人們找到一種共識:書店是每個人的精神之光。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作為城市文化名片,實體書店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三空間」,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不再是「是否還需要書店」,而是「我們需要怎樣的書店」。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你見過凌晨三點的北京嗎?來看看零點後的城市書房
    三聯書店內的夜讀者 攝影/實習生 於正心  開欄語:你見過凌晨三點的北京嗎?  為了充分利用起假期時間,避免在家學習分心,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成了趙蒙的最佳選擇。三裡屯的三聯書店24小時開門,距離趙蒙家也不遠,他白天睡覺,晚上六七點起來,後半夜便帶上複習材料跑到書店自習,一直坐到次日中午。  來自山東濱州的鐸誠也是三聯書店的一位「夜」讀者,他鍾愛的座位與趙蒙一桌之隔。鐸誠為考取註冊會計師證書做著努力,「5年內過6門,我很快就成功了。」
  • 「24小時」打造夜消費新場景
    、服務周到、各具特色的24小時便利店、24小時藥店和無人售貨機等業態門店。不僅為城市中的「夜行人」提供了夜間消費的好去處,也極大地提升了夜間消費的便利性,助推了城市「夜經濟」的發展。    鄭州24小時便利店點燃夜間消費新活力    晚上8點,下班後的市民小劉和同事來到鄭東新區商務外環路的每一天便利店,這家店面不足80平方米,商品擺得滿滿當當。櫃檯旁邊還供應關東煮、包子、粥等熱乎乎的食品,讓奔忙了一天的都市白領在夜色中感受到一絲慰藉。
  • 上海三聯書店將開進武漢,讓年輕人恢復對生活的熱情
    上海三聯書店將開進武漢,讓年輕人恢復對生活的熱情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2020-04-09 18:24 來源:澎湃新聞
  • 高新區這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開業了
    當城市進入午夜,書店就是燈火。近日,一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時光遇見·漁書書吧在高新區尚中心正式開業,為這座城市的冬日增添一份溫馨。  時光遇見·漁書書吧位於高新路與科技路口的尚中心一樓。目前陳列有兒童繪本、社會生活、人文歷史等綜合性圖書。相比傳統書店,時光遇見·漁書書吧24小時不打烊,同時著力打造不同的閱讀互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