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不打烊書店12時辰:形形色色的過夜人和夜晚溫暖的燈

2020-12-04 澎湃新聞
凌晨兩點,68歲的胡大爺在椅子上已經睡著。 本文圖片 除署名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周琦 圖

10月10日午夜的湖北武漢澳門路,卓爾24小時書店營業員胡鑫雷又看到68歲胡大爺在店內出現。

過去一個多月,胡大爺幾乎每天深夜都會到卓爾書店看書,他時常是在椅子上看著看著就睡著了,直到第二天清晨才離開。

卓爾書店2014年11月從一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中,單獨劃出400平方米,開設了武漢首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2018年,馬雲、陳東升、雷軍等都曾到這家書店打卡。

過去5年,像胡大爺這樣夜不歸家人,在這家不打烊書店還有很多很多:有八十多歲的流浪者、有出走的少年、還有失戀女孩、抑鬱失眠者,或是第二天清早要去趕火車、飛機的外地人……

胡鑫雷說,來書店度過漫漫長夜的人,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他們也不會上前問原因。

書店店長王寧10月17日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24小時書店,就像一個城市的溫度計,反映著一個城市的溫度,作為書店人,他希望24小時書店能成為城市夜晚最溫暖的一盞燈,溫暖所有「不想回家的人」。

一個男孩在書店的樓梯下獨自看書。

「二戰」的考研女生

深夜的書店會有人麼?

書店店長王寧說:「當然有,每天都有。」

他拿出手機,相冊裡一個女孩,坐在書店一樓的角落裡正在認真讀書。女孩幾乎每天下午都來,帶著桌子,有幾個月了。每天下午來,晚上走。

10月10日晚上10點,24小時書店營業員胡鑫雷努了努嘴,眼睛望著二樓說「她來了」。

女孩嬌小可愛、戴著眼鏡,她面前擺著一張可以升降的小桌,桌子上擺著幾本書、一臺iPad、一個水杯和一個略顯童趣的充電寶。

「我是不是太高調了?」化著淡妝的女孩臉上露出淡淡的笑,「有時候有人會偷偷拍我,有點困擾。」

女孩叫王瑩(化名),今年24歲,住在書店附近,她是為了考研深夜到書店看書。

王瑩考研前學的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時有老師建議她去幼兒園,做一名幼師,但她還有夢想——考上武漢音樂學院的研究生,去年她雖然過了國家線B區,但離她心儀的專業還有點差距。

「還是不甘心,後來才知道我考的這個專業學生本科學的是5年。」從今年5月開始,王瑩決定「二戰」,「你知道在家裡是學不下去的,有時候會偷懶」。

王瑩早上就在附近的圖書館複習,下午圖書館關門後,她就會到24小時書店,一直學到晚上11點回家。

保安們都記得,王瑩的媽媽會騎一輛電動車接女兒回家。

「後來我不讓她接了。」王瑩說,媽媽為了照顧她和正在讀高中的弟弟讀書,付出了很多,辭了工作全職陪護,「每天中午給我送飯,晚上來接,太辛苦了,我不讓她來接我了」。

第一次考研壓力太大,落榜後的王瑩很失落,經過一段時間調整,現在心態好了很多,「最近在複習專業課,每兩天寫完一支筆,狂寫狂寫」。

王瑩說,現在她不害怕了,「至少我為了夢想在努力」。

書店的營業員小亮(化名)在24小時書店上夜班一年多了,他也是為了考研才到書店裡工作的。每天上班,他都在看自己的考研資料。除了像王瑩、小亮這樣挑燈夜戰的考研學生,在24小時書店還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就是在書店「秉燭夜讀」留宿的過夜人,他們之中有流浪者、出走少年、失戀女孩、抑鬱失眠者,或是匆匆路過的趕路人……

王瑩(化名)在自帶的小桌邊複習功課。 王寧供圖

書店留宿的過夜人

王瑩認真複習的時候,一位老大爺在一旁的書柜上挑書。

老大爺個頭不高,戴著一副老式眼鏡,頭髮亂糟糟的。連續幾個夜晚,他每晚9點多準時到書店。

老大爺總是帶著玻璃水瓶,有時候帶著自己的書,這幾天都在看《白夜追兇》。有時候看著看著,就在書店輕悠的音樂中,慢慢睡著。只有一次,他拉了一把椅子,搭上腿,想睡得更舒服點,保安上前小聲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為。

老大爺微微點了點頭,又閉上了眼睛。

「他看書很認真,每天都是來了就看,看著看著就睡著,醒了繼續看,有時候我下班他還沒有走。」胡鑫雷說,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

老大爺姓胡,68歲,退休3年了,從小就喜歡看書,但以前家裡有事拖住了沒能看書。因為住在附近,在看到報紙上報導這個24小時書店後,就時不時來一下,最喜歡看戰鬥類、懸疑類的書,三天可以看完一本。

10月9日凌晨,24小時書店仍有四個顧客,陳偉(化名)是其中一位。這天晚上他11點半來書店,一直坐在角落看書。

30歲的陳偉是湖北黃岡人,剛失業,正在找工作。他說,以前他就租住在附近,2015年就來過這個書店。「十一」出去散了一段時間的心,現在沒有租房子了,有時候晚上住在旅館,有時候就在書店看書。

陳偉說,他有時候白天到處逛逛,晚上就來書店看下書,過一夜。「有時白天也不想動,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感覺沒什麼動力了,一直拖著拖著。」

陳偉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兩三個月,他有時找個地方洗個澡、換個衣服,「我姐、我媽都在附近租了房子,但不想過去」。

「平時就捧著手機玩,刷視頻刷得頭痛,感覺真是麻木,其實看書的時候,心裡平靜一些。」陳偉說,如果在上班的話,或者有朋友,根本沒想到來看書,自己也不是書迷,有時心裡煩躁,找點書看,心裡安靜一點。

在陳偉身旁,一個臉上稚氣未脫的少年,手裡抱著一本《鬼吹燈》,斜躺在二樓的沙發上睡著了。

凌晨一點多,他突然醒了。少年16歲,他揉了揉眼睛,說這是他第五次到這個書店過夜了。

「讀不下去書了。」這個少年說,自己被父母送到書店附近的汽車修理廠當學徒,每個月有兩三百塊錢的生活費,管吃管住,平時學一下洗車、補胎,修理廠到書店只需步行10分鐘。

為什麼不在修理廠過夜呢?少年不願多談。這天晚上,他凌晨兩點離開了書店,早上七八點又來到了書店,此後幾天再也沒有出現。

深夜裡,24小時書店燈火通明。

曾有人在書店過大年夜

胡鑫雷也是整夜整夜地看書,他說,自己在書店工作的這一個多月已經看了20多本書,這比他以前幾年看的書都要多。

胡鑫雷和小亮輪流值夜班,就像兩根平行線,基本碰不到面。上夜班的時候是不能睡覺的,只有一本本看書,這種節奏比他在英語培訓機構上班時慢很多。

胡鑫雷大學學的英語專業,但他感覺自己並不適合教書。而且培訓機構工作壓力太大,那時候他總是失眠,有一兩個星期整夜睡不著。在網上看到了書店的招聘信息,就來書店了。雖然書店的收入比幹培訓時要少,但他很滿意自己的現狀,他說,自己有兩個白天能夠幹自己的事,也想趁這段時間沉澱一下自己。

57歲的保安曹師傅去年清明節到書店上班,已經一年多了,有夜班保安輪休他就頂班。「我以前種了400畝地啊,還不是為了孩子。」曹師傅是安徽人,在老家是種糧大戶。孫子出生後妻子先來武漢幫忙了,他隨後也來了。

讓曹師傅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一個流浪漢,在書店裡呆了一個多月,不大換衣服,來的時候總背著一個包,拿著一本書在椅子上睡覺。

「對待流浪漢,或者來書店過夜的人,只要不影響其他人就行。」曹師傅說,碰到不文明行為或者讀者打呼嚕了,便會上前提醒。

48歲的何師傅2014年就開始在書店上班,夜班已經三四年了。

何師傅說,有失戀的女孩在書店裡哭,有人為了節約錢在書店裡蹭一晚,有離家出走的,有來打卡的、失眠的……有的人在書店裡一呆就是一兩年,幾百個夜晚,但他和他們幾乎都沒有交流。

給何師傅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一個女孩,一個男孩。

「那個女孩長得挺漂亮。」何師傅說,女孩20多歲,一年多時間,從夏天到冬天,女孩幾乎每天晚上都在書店度過,女孩每次來就帶著兩個大包,放在椅子旁就開始看書,「總是很安靜,是挺認真看的那種」,冬天就從包裡拿出一件大衣,蓋在身上。

何師傅有時候很疑惑,女孩怎麼吃飯,看起來乾乾淨淨的,是在哪裡洗漱的,她白天在哪裡,哪裡來的錢生活,他猜測女孩是不是受了什麼刺激。

有一天何師傅在網上看到了武漢青山區一個母親在找自己離家出走的孩子,看起來和這個女孩很像,他打電話報了警,警察來核實後,並不是青山區出走的這個女孩。他問這個女孩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女孩什麼都不願說。幾個月後,女孩再也沒來。

還有一個不到二十歲的男孩,前年10月開始,整天呆在書店裡,從來不看書,就在那裡玩手機。他實在看不下去了,勸男孩找份工作,但男孩不願意。

男孩有時候就到對面醫院的衛生間衝洗一下,一開始家裡人給他寄錢,經常去附近買肯德基吃,到後來就沒怎麼看到他吃正經的飯菜,再後來還找營業員借錢買東西吃。

大年三十那天,男孩也沒有回家。何師傅勸男孩回去,男孩說不願回家。直到去年四五月份,男孩再也沒有出現在書店。

24小時書店的夜讀者。

店長:「就算夜晚再黑,書店也會為你留一盞燈」

深夜裡的不打烊書店,故事很多。

有八十多歲的流浪者、有出走的少年、還有失戀的人、失眠的人、抑鬱的人,或者第二天清早要去趕火車趕飛機的外地人……到24小時書店過夜的並不一定都是為了來看書的人,無論是流浪漢、拾荒者,還是大學生、上班族,王寧說,正如他們願意選擇來書店過夜一樣,書店也很願意收留每一個「失意者」和「不歸人」。

王寧說,提到24小時書店,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深夜讀書」,大多數人白天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忙碌,無暇讀書,「夜讀」成了他們放慢腳步,提升自我,追求生活品質的一種新生活方式。讓喜愛閱讀的人不用擔心夜晚十點的打烊鐘聲,也不用擔心必須割捨正在看的故事,更不用擔心午夜的清冷與孤獨,「就算夜晚再黑,書店也會為你留一盞燈」。

在王寧看來,「24小時」也是一種承諾和追求,是書店人的一種「堅持」,希望引導人們把讀書融入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使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成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使得讀書、思考,就像吃飯、呼吸一樣讓人習以為常。

「夜晚總是特別容易讓人感受到孤單和無助,黑色讓人放下所有的偽裝,卻也讓他們敢於直面自己的模樣,他們想要暫時遠離人群,靜靜思考,卻又害怕真的被人遺忘。」王寧說,因為在這裡他們都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讀者」,哪怕他不是真的來看書的,但在這裡所有人都一樣,大家素不相識卻又禮貌相待,大家互不打擾卻能和平相處,沒有人輕視你的失敗,沒有人嘲笑你的貧窮,也沒有人去探究你「為什麼不回家」。

王寧說,24小時書店,就像一個城市的溫度計,反映著一個城市的溫度,作為書店人,他希望24小時書店能成為城市夜晚最溫暖的一盞燈,溫暖所有「不想回家的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 熬夜看書的你有了好去處
    實習生彭華 記者楊濤 攝  2014年的11月,卓爾書店啟動了「文化不打烊」的24小時營業機制,在每一個寒冷或炎熱的夜晚裡等待來看書的人。當時,武漢這座城內,卓爾是第一家24小時書店。近年,武漢24小時書店新增九丘書館、鉑仕匯城市書房,豐富了武漢的文化夜生活。
  • 高新區這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開業了
    當城市進入午夜,書店就是燈火。近日,一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時光遇見·漁書書吧在高新區尚中心正式開業,為這座城市的冬日增添一份溫馨。  時光遇見·漁書書吧位於高新路與科技路口的尚中心一樓。目前陳列有兒童繪本、社會生活、人文歷史等綜合性圖書。相比傳統書店,時光遇見·漁書書吧24小時不打烊,同時著力打造不同的閱讀互動體驗。
  • 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熬夜看書的人有了好去處
    記者楊濤 實習生彭華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24日訊(見習記者李慧紫)2014年的11月,卓爾書店啟動了「文化不打烊」的24小時營業機制,在每一個寒冷或炎熱的夜晚裡等待來看書的人。當時,武漢這座城內,卓爾是第一家24小時書店。近年,武漢24小時書店新增九丘書館、鉑仕匯城市書房,豐富了武漢的文化夜生活。
  • 真有人在這裡過夜嗎?上海最美24小時書店,愛書人的深夜可以不打烊
    有著「上海最美24小時書店」之稱的城市不眠書店,在疫情期間一度取消了夜間運營。兩個月前的今天,這裡重新恢復不打烊營業模式,成了人們尋求精神慰藉的「深夜食堂」。從軌交9號線臺兒莊站2號口出來,向右一直走。十分鐘後,一個混著水泥和鋼管的工業風創意園區緩緩映入視線。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在回聲館之前,鄭州第一家吃螃蟹的24小時書店是書是生活。2014年,在宋寨南街的這家書店,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的地租全免優勢,試運行周五、周六兩天24小時不打烊。後來,在經營屢陷困境的情況下,書是生活幾易店址,如今在經六路與黃河路交叉口南側。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負責人富貴向記者搖搖頭,他說,書店最近一次24小時營業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 臺灣有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成為了一個熱門旅遊景點
    誠品書店敦南店,作為臺北第一家誠品書店,也是全球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誠品店,即將在2020年關店。曾幾何時,成品書店一度成為文藝青年中最浪漫的一筆色彩。說到青春二字,肯定跟圖書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武漢十二時辰·亥時丨夜跑族:我已想念車水馬龍的武漢夜晚
    從1月23日「封城」76天至今日「解封」,在武漢的人們在十二時辰的不同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武漢抗疫史的歷史切片。亥時,即21時至23時,是十二時辰中的第十二個時辰,又稱人定或夤夜,意味著等待新生。武漢重啟,劉怡思也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已想念車水馬龍的武漢夜晚」。亮燈時的古田橋武漢的夜在武漢生活了三十年,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劉怡思對武漢的夜晚情有獨鍾。
  • 書香西城「不打烊」 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首嘗24小時營業
    書香西城「不打烊」 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首嘗24小時營業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2015年07月21日11:48 人民網 鮑聰穎攝 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鮑聰穎 通訊員 曹蕾)7月20日晚,位於地安門路口南側、景觀復建的雁翅樓掛上了「中國書店」的牌匾,作為北京中軸線上的文化建設新地標,西城區政府與中國書店聯合打造的「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當天正式對公眾開放,這是中國書店旗下首家「不打烊」的書店
  • 24小時不打烊,48位名家帶你換一種方式逛書店
    該項目遴選48家北京特色書店和最美書店,聯動不同領域名人,講述漫步書店故事,將於9月上旬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聽聽FM、喜馬拉雅FM、有書等平臺同期上線。,音樂人魏小石等48位名家,講述他們的書店故事,用具有「在場感」和「臨境感」的內容,讓大眾「聲臨其境」,體驗一場不打烊的書店漫步。
  • 華來小方智能聯動感應夜燈,溫暖每一個漆黑的夜晚
    後來照顧小baby,每天晚上都要起夜很多次,要衝奶餵奶,要換紙尿褲,要拿東拿西…插電小夜燈被華來小方智能聯動感應夜燈代替,更是在夜晚來臨之時幫我了大忙。那一點點微光,照亮的是迎接新生的喜悅和幸福,溫暖的是一家三口的心。華來小方智能聯動感應夜燈的入手可以說毫不猶豫,主要是兩點:一是設計小巧,美觀大方;二是可以智能聯動,小東西大智能在華來小方智能聯動感應夜燈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 12時辰的最準確劃定方法(建議收藏)
    在中國古代古人就已經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現代人也大多能了解12個時辰分別為: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但真正的12時辰劃分方法,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為什麼說大家不了解呢?
  • 雁翅樓「深夜書房」24小時不打烊:只要有一位讀者 堅守就有意義
    中國書店雁翅樓店 資料圖地安門內大街,中軸線上,24小時不打烊的「深夜書房」——中國書店雁翅樓店,開業兩年來不僅點亮了北京的夜晚,溫暖了徜徉的讀者當被問及「如果晚上讀者不多,是否覺得24小時沒意義?」店員的回答讓人動容:「只要有一位讀者來,我的堅守就有意義。」「堅守」兩字道出了一份情懷,更道出了文化之於城市的意義。作為文物古蹟再利用的雁翅樓書店,六百年前,曾是老北京皇城的守衛哨所;六百年後,則化身當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園。對於住在周邊的居民來說,它更是家門口的文化場所,愉悅精神的休閒去處。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總有一盞燈,會在城市的深夜亮下去
    在回聲館之前,鄭州第一家吃螃蟹的24小時書店是書是生活。2014年,在宋寨南街的這家書店,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的地租全免優勢,試運行周五、周六兩天24小時不打烊。後來,在經營屢陷困境的情況下,書是生活幾易店址,如今在經六路與黃河路交叉口南側。 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負責人富貴向記者搖搖頭,他說,書店最近一次24小時營業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 真實版中國十二時辰,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大唐形形色色的人、衣食住行的起居日常,在一天之內展現得淋漓盡致。豆瓣評分8.6,身邊朋友都在追。隨著這部劇的熱播,#全國十二時辰#也登上熱搜話題,腦洞清奇的網友開始了刷屏。真正十二時辰下的中國,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今天,二更君就帶你去到12座城市,看看一天12個時辰中,12個不同但都真實的人間故事。
  • 不打烊!昌平有了首家24小時書店!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行業遭遇困境,但也有書店在逆境中尋找機遇。位於昌平區回龍觀的「一個書店」,4月1日起,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進入這家24小時書店,只見讀者們正在間隔一米的桌子上安靜閱讀,沒有人聲沒有音樂,只有偶爾的翻書聲。「一個書店」是一家書店的名字,是一個新興會員制社區書店。在不能營業的兩個月裡,他們開發和內測了許多新服務。4月1日,升級版的「一個書店」重新回歸。正是從這一天開始,這家書店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
  • 走進​24小時不打烊的山西「膠囊」
    走進​24小時不打烊的山西「膠囊」 2021-01-08 2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關門,21年沒斷電今晚卻要熄燈了
    走過31年時光、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自營業起已堅持186000+小時不斷電的臺灣誠品敦南店,將在今晚選擇熄燈關門。 以後,那盞整整亮了21年,曾在臺北敦南街頭溫暖過無數人的書店之燈,將永遠落下了。
  • 今年春節武漢快遞不打烊 快遞郵件可正常收發
    1月12日,記者從武漢市快遞行業協會了解到,武漢地區的主要品牌快遞企業,今年春節期間快遞服務不打烊。多家快遞公司表示:春節期間不停運湖北順豐公共事務部負責人何向軍介紹,順豐為消費者提供「365天無休」服務已持續多年,今年春節期間也會正常提供快遞服務。
  • 西西弗書店武漢第二店落戶珞珈創意體驗城
    7月8日,國內知名連鎖書店——西西弗書店落戶武漢。據了解,這是西西弗繼宜家薈聚店後登陸武漢的第二家店,門店位於珞珈創意體驗城B1層,同時開業的還有其旗下咖啡品牌矢量咖啡。開業之初,西西弗將開展「讀書快閃」、「店員體驗」和「咖啡拉花體驗」三大活動,旨在為廣大閱讀愛好者打造一個「翻閱·仲夏頁之夢」。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30日,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閉店兩年多的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門迎客。零下12攝氏度的低溫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上午10時,封面新聞記者在三聯書店看到已有不少讀者在讀書,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年人。12月30日,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