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版中國十二時辰,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2020-11-23 澎湃新聞

原創:中國人的一天

        

說起火爆這個夏天的國產劇,

《長安十二時辰》必須擁有姓名!

在劇中,主人公們必須在十二個時辰內,

拯救陷入死局的長安。

大唐形形色色的人、

衣食住行的起居日常,

在一天之內展現得淋漓盡致。

豆瓣評分8.6,身邊朋友都在追。

隨著這部劇的熱播,

#全國十二時辰#也登上熱搜話題,

腦洞清奇的網友開始了刷屏。

好玩的是段子,

但真實的是生活。

真正十二時辰下的中國,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今天,

二更君就帶你去到12座城市,

看看一天12個時辰中,

12個不同但都真實的人間故事。

╱ 子時-新疆:追星星的人 ╱

子時,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此時的天空,像嬰兒的眼眸,黑得純粹。

夜間11點,新疆開始進入黑夜,攝影師老萬和朋友,正前往努爾加大峽谷拍攝唯美的夏季星空。

▲新疆是拍攝星空的最佳根據地。

在老萬心裡,新疆的星星永遠最亮,家鄉的星空好像比別處格外美一些。

為了尋找完美的拍攝地,他們常需要爬上六十度以上的陡坡,或者徒步走在懸崖上。雖然也會害怕,但星空就在那裡,「無限風光在險峰」。

▲老萬和朋友們在子時準時開始追星。

一片星空總要落在熱愛它的人的眼睛裡,才有意義。

雖然內斂的老萬沒在鏡頭前說「我的家鄉最美」,但是透過星空,我們還是看到了這個新疆漢子對家鄉深沉的愛。

╱ 丑時-南京:NICU裡的故事 ╱

凌晨1點,當老萬還在感受祖國的山河壯麗時,遠在包郵地區的江蘇南京,街道上早已人影稀疏。

大多數人已經進入夢鄉。不過,南京市兒童醫院的NICU病房裡,醫生錢愛民仍在抓住每個機會挽救生命。

▲NICU全稱是「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

幾乎每天,錢醫生都會遇到危重病人,剛查完病房也顧不上休息,就要立刻趕到江蘇省婦幼保健院轉運新生兒。

忙碌,成了這裡的主旋律。

▲錢愛民還是一位父親,更能理解每個做家長的心情。

對家屬而言,深夜亮著燈的醫院代表著希望。

雖然每天接診無數人,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但每次看到家長開心地把孩子抱在懷裡,錢愛民覺得一切都值了。

╱ 寅時-廈門:丙洲漁民的新一天╱

當南京的錢醫生在忙著查房無法入睡時,地處福建沿海的廈門丙洲,捕蟹人已經開始了新的一天。

除了颱風天,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漁季裡,陳民每天凌晨3點出海,在海上迎來日出。

▲捕蟹的季節裡,陳民從天黑忙活到天亮。

陳民一家三口分居三地:妻子在島內打工,為留宿孩子做飯;兒子在島內上學;他留守漁村。

雖然日子清苦,但對陳民來說,「體力活總是辛苦,但還是挺自由挺開心的。」

▲陳民希望孩子好好上學,活得開心就好。

活得平凡從來不是失敗,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每天下午,陳民補補漁網,找兄弟們喝喝茶,聊聊天,期待著明天的收穫。明天又是平凡的一天,平凡而快樂。

╱ 卯時-河南:小黛銘的武校生活╱

時間來到早上5點,天邊剛泛起魚肚白,賴床卻不是所有孩子的「特權」。

當廈門的捕蟹人陳民剛開始清點收穫時,位於中原地帶的河南塔溝,9歲的武校學生王黛銘開始起床練功了。

▲這些練武的孩子刷牙間隙也不忘扎著馬步。

因為爺爺對武術的熱愛,5歲時小黛銘第一次踏入了塔溝武校的大門,從衣食住行一點一點學著照顧自己。

想和4歲的弟弟一起玩耍,想吃媽媽做的香香的煎餅……但小黛銘一次也沒哭,9歲的她已經是學校專業女子套路班的成員。

▲在練功房裡,小黛銘儼然一副「大俠」的架勢。

武術是中國的國粹,選擇武術,就是選擇了一種堅韌的生活方式。

媽媽帶著小黛銘去三亞和桂林遊玩的間隙,小黛銘許了三次願,希望自己能拿第一名。

╱ 辰時-廣州:廣州人的早茶時刻 ╱

時光推移,辰時到了。

清晨7點,是大半個中國的「朝食」時刻,廣州長隆香江酒店點心部主管陳美明已經在廚房忙活一陣子了。

▲嘆早茶就是享受早茶,喝早茶話家常,實在悠閒。

一壺普洱配上一籠籠精緻可口的點心,倒茶的時候輕叩桌面表示禮貌,一來一往,有吃有喝才叫嘆早茶。

二十歲開始做點心這一行,陳美明做過雜工、蒸籠、腸粉、煎炸、餡檔、案板,每個崗位花上幾年才摸透。如今,終於成為酒店點心部的頂梁柱。

▲研發新品之餘,他開始傳授下一班的學徒製作點心。

儘管點心的工藝一直在變,廣州人那份吃茶的閒情卻一直沒變。

點心對陳美明來說,不再只是維持生計的手藝活,也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巳時-成都:喝茶採耳慢時光 ╱

廣州人喝罷早茶,早上9點,成都的茶館才剛剛甦醒。

在成都坐茶館,一大樂事便是掏耳朵。

▲成都有千錘百鍊的採耳師傅,在別的地方很少見。

公園茶館裡,經常有手持音叉棉花棒的採耳師傅遊走其中,這是成都街頭的獨特景觀。

彭勇是成都寬窄巷子裡的專業採耳人,他在這裡等著來自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遊客,工作時常常引得外國友人圍觀拍照。

▲他還自創了很多新花樣,幫助客人放鬆。

掏耳朵的時候,時間好像總是過得很慢。

我們大部分人的日子都在五分忙碌、五分平靜之間過去,可這忙碌和平靜之間總要留一些這樣的「閒」,才能讓所有的忙碌,都有了交代。

╱ 午時-上海:本幫菜的老味道 ╱

成都採耳的時光悠閒,然而11點剛過,上海本幫菜館裡已經忙得熱火朝天。

李明福是三林本幫館的老闆,同時是「本幫菜宗師」李伯榮之子。一門五代六廚神,他傳承不僅是美味佳餚,更是一份責任。

▲上海的本幫菜,發源地就是浦東的三林塘。

本幫菜不只是上海人的飲食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寫照,清淡素雅、鮮嫩美觀。

對於李明福來說,祖輩留下來的手藝不能丟,很多優良傳統不能忘。餐館裡的菜,每天都是現買的,吃當季菜是本幫菜的關鍵。

▲視覺和味覺雙豐收,涵蓋了老一輩人的智慧。

吃本幫菜,吃的是回憶,吃的是家的味道。

對李明福而言,每一道菜不僅是廚師和食客間的交流,更像是人生。耐心掌握著火候,總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個味道。

╱ 未時-河北:全世界都在學普通話 ╱

下午1點,軟糯的上海話還迴蕩在本幫菜館中。

而在千裡之外的河北灤平,79歲的白鳳然,正對著剛來中國一個月的北大留學生甘迺迪,進行著普通話教學。

▲灤平是普通話之鄉,灤平話音準分明、字正腔圓。

上個世紀50年代初,專家來到灤平找到還在上小學的白鳳然等同學,他們當時讀課文的吐字和語言,後來推廣成為我們現在說的普通話。

退休後,白鳳然成了灤平普通話推廣的「先鋒」。留學生甘迺迪是他的學生之一,跟著他一起學習普通話。

▲在白鳳然不斷地修正下,甘迺迪順利念完了詩詞。

語言和文字一樣,首先是溝通,普通話讓各個地域的人實現對話。

能用同樣的語言,讀同一首詩,對於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中國人,甚至每個喜歡中文的外國人來說,都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情。

╱ 申時-青島:乘風破浪的船長 ╱

午後3點,玻璃窗外的陽光開始變得柔和,坐在寫字樓裡的人們有點昏昏欲睡。

此時,海上陽光正好,青島琅琊船長李本剛正在大海上與風浪博弈。

▲琅琊漁民打小在船上長大,世世代代以捕魚為生。

李本剛打小在大海裡討生活,天天風吹日曬,風裡來浪裡去。過了休漁期一開海,船長李大哥就帶著船員沒日沒夜地忙碌起來。

李大哥的船上有五六個夥計,拖帶著五六個家庭,所以他從不拖欠工人們的工資。即使收入欠佳時,他貸款也會把工資發出去。

▲在他窮困潦倒的時候,妻子一直陪在他身邊。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

兩口子你顧著我,我顧著你,這種平淡的感情總是給人帶來希望。

╱ 酉時-武漢:二號地鐵的女司機 ╱

正當青島的船長李本剛在海上掌舵之時,地鐵女司機吳亞,駕駛著列車經過了我國中部重鎮武漢商圈的各個站點。

下午5點,夕陽西下,武漢地鐵站迎來了下班晚高峰。

▲晚高峰,武漢城區也逐漸開始變得熙攘熱鬧。

光谷廣場是武漢地鐵交通2號線的始發站,每天都有許多人,從這裡去往自己的目的地。

作為武漢地鐵千裡挑一的女司機,吳亞開地鐵已經整整六年。每一項檢查,每一段線路駕駛她都慎之又慎。

▲她的丈夫也是地鐵司機,常兩三天才能聚在一起。

看起來輕鬆光鮮的背後,是不為人知默默堅持的辛苦。

作為一名地鐵司機,吳亞是這座城市發展的見證者。雖然辛苦,但每一天,她都覺得滿足又榮幸。

╱ 戌時-濟南:串都一夜 ╱

晚上7點,暮色四合,下了班的人們,肚子咕咕作響。

這個時候,最適合約上三五好友,在美食當中消解一天的疲乏。在山東濟南,人們手裡的串,也正剛剛擼起來。

▲黑夜裡,山東濟南美食街成了最為絢爛的地方。

每晚7點到9點是老金燒烤的黃金時段,整個大廳坐滿了人。父親做了30多年牛羊肉生意,兄弟倆早已耳濡目染。

畢了業的人來這裡哭一場就是對青春的揮別,談生意的人來這裡觥籌交錯一番自然就能喜提合約,一根串、一杯啤酒,人生百態都蘊含在這裡了。

▲那些發生在燒烤店的故事,從來沒有畫下過句點。

夜已深,人未眠,無酒不盡歡,無串不人生。

滋滋作響的烤肉裡,有柴米油鹽,有市井人情,也有每個人最真實的樸素人生。

╱ 亥時-杭州:二更時間 ╱

亥時,夜闌人靜,又到了二更時間。

人們奔波忙碌了一整天,整個中國又奔騰向前了十二時辰,二更,依然溫暖陪伴著每一個人。

▲仍有小夥伴在努力工作,用光影文字記錄世界。

在二更,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著世界,把感動和真實拍成視頻分享給所有人。二更導演張少華就是其中一位。

因為片子沒有達到理想效果熬通宵,因為創作沒有達到內心要求而輾轉反側。他的工作並不神秘,但正是二更團隊的真實寫照。

▲為了呈現更好的畫面,他們每一幀都要細細斟酌。

沒有誰的人生一帆風順,都需要尋找各自的治癒方式。

對於導演來說,鏡頭就是良藥,治癒人生。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

短暫的十二時辰裡,

每一刻都有故事,正在發生。

人生從來都有喜怒哀樂,

永遠五味雜陳。

哪怕生活不易,

每個人卻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前行。

有人為了理想努力奔跑,

有人為了生存爭分奪秒,

有人享受小城裡的慢時光,

有人為了一份傳承默默堅守……

這是中國人的十二時辰,

平凡卻不普通。

這就是二更的十二時辰,

記錄更有力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哈哈哈…太真實了!「全國十二時辰」出爐 你是哪個時辰的呢?
    周末,「全國十二時辰」這個話題突然衝上熱搜榜!【連喝都喝不起】 小宇的阿宙QAQ:太真實了吧,看看我的十二時辰——玩手機玩手機玩手機赫明陽2017: 看我們東北人多和諧,燒烤沒毛病 轅下一駒:福建十二時辰 躲避廣東人限於篇幅好多地方沒有收進來,有網友已經補充了:江蘇的十二時辰是做試卷,四川是吃火鍋,還有呢...?
  • 《長安十二時辰》動畫脫離歷史,網友:你這是王者榮耀版長安吧?
    這一對比,動畫版的《長安十二時辰》就讓IP粉絲失望不已。若說動畫版《長安十二時辰》無關歷史背景,直接是一個架空世界中的故事,那或許還能合格。有觀眾甚至直言:整得跟王者榮耀的長安城似的。加上《長安十二時辰》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部雙男主作品,而大家從不盡人意的PV也能看出,幕後資本方更在意的似乎不是十二時辰的動畫,而是該IP所能夠帶來的利益。基於這點猜測,動畫版往基情向改編也不是不可能。
  • 職場人十二時辰,你在哪個時辰裡最扎心?
    就在眾人就《長安十二時辰》最終BOSS是誰而眾說風雲之時,似乎沒有人意識到「時辰」才是這個故事最大的「幕後推手」。無論是月薪數萬的企業高管還是勤勤懇懇的業務人員,都難逃「職場十二時辰」的統治。這些職場趣聞,或許能為你提供一些精妙的「合作夥伴」,讓你的「十二時辰」變得不那麼繁雜枯燥。  巳時(9時-11時):辦公桌精靈上線,開工不急!
  • 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
    2018年2月25日,本微信號上推出《新加坡把子午時用錯了》一文(參考:新加坡把子午時用錯了,但不背這個鍋~),作者說在寫該文時,同時發現中國把子午時也劃分「錯」了,子時的時段劃分為23--1時,竟然一個時辰跨兩天。 新加坡萬事通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於是特地專訪了該文作者田柏強先生,請他談談,中國的十二時辰劃分「錯」在什麼地方?
  • 《長安十二時辰》戲中有「戲」 何家村尋寶曾上演真實版
    《長安十二時辰》戲中有「戲」 何家村尋寶曾上演真實版 原標題:   本報記者 唐 婷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從開播到現在已然營造了無數話題,其中讓劇中人物林小乙丟了性命的何家村寶藏讓廣大網友頗感興趣
  • 你知道嗎,用藥也講「十二時辰」
    《長安十二時辰》暑期爆紅,著實給全民普及了一下「時辰」這個中國傳統計時單位。但是你知道嗎?關於合理用藥也有一個「時辰藥理學」。同一種藥物,相同的生產廠家和批號,相同的規格劑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服用,其療效和副作用可能相差好幾倍。
  • 考研十二時辰:我見過凌晨5點的太陽
    (原標題:考研十二時辰:還記得你當年被考試支配的恐懼嗎?)現代二十四小時與中國古代十二時辰對應表製圖:韓章雲隨著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映,網友們也紛紛開始調侃起全國各地的「十二時辰」。
  • 長安十二時辰,古時候十二時辰分別是現在的什麼時候?
    最近熱播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長安十二時辰劇情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沒有鐘錶、手機,古人如何知道時間?
    通過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劇中向人們展現的那些古人計時的智慧。《長安十二時辰》劇照擊鼓聲落,畫面出現了日晷上書「大荒落,巳正」,《長安十二時辰》與時間賽跑拯救長安安危的故事由此展開。
  • 十二時辰之辰時詩詞
    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一年分四季,一日別日月,時辰,區別於小時、時刻,是中國古人對於時間的完美刻畫,而翩翩詩意對應分時別辰,異常有味兒?借著《長安十二時辰》的大熱,讀著先賢望著時辰而來的興嘆,你或許也應該詩一把了!辰時:又叫食時、早食。
  • 胡風、和風、西風各歸其位,《長安十二時辰》擺正了大國文化心態
    另一方面,長安作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它的地位功能、人口構成、社會結構、安防系統,某種程度上和今天的紐約十分相似,「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客觀來講,《長安十二時辰》在戲劇性方面有不少問題,不管是權謀還是反恐,經常會因為多線敘事的轉場而受到幹擾。事實上,這部劇已經對原著進行了不少改編,使得人物行為動機和邏輯更加合理化。
  • 《長安十二時辰》已過子時,剩下十幾集該怎麼拖?
    我們回顧一下,《長安十二時辰》自6月27號開播至今已經過去整整一個月了,如果我不在這裡說這部劇是6月份開播的,你可能都感覺不到,就好像感覺《長安十二時辰》才剛開播沒多久一樣,這說明了什麼問題,說明觀眾對這部劇的時間概念很模糊。觀眾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最直觀的感受中是沒有時間這個概念的,不信?
  • 對話《長安十二時辰》導演:如何避免拍成「美劇24小時」|鈦度專訪
    以前的劇組可能就一二百人兩三百人,《海上牧雲記》的時候是800人,《長安十二時辰》的時候不算群眾員,峰值的時候是一千多人。那麼怎麼讓這麼一個團隊來合理有效的工作,這也是一個需要經驗才能完成的事,這個經驗肯定是來自於《海上牧雲記》。沒有做過那個實驗,現在突然給你一千人,你都不知道該怎麼使,別說別的。第二,《海上牧雲記》有些嘗試,後來觀眾對我提出了批評說節奏過於緩慢等。
  • 江蘇宿遷十二時辰,「美」時「美」刻
    江蘇宿遷十二時辰,「美」時「美」刻 2019年11月20日 16:44:12 | 來源:中國金融商報網
  • 「什邡十二時辰」精彩上演,從子時到亥時,你喜歡哪一幀?
    最近超高口碑的國產劇《長安十二時辰》你有在追嗎?這些都給了我們關於彼時世界中心長安的想像優異的製作讓《長安十二時辰》廣受好評而關於十二時辰的話題也接連登上熱搜由此引發了全國十二時辰的話題討論>你想知道什邡十二時辰是怎樣的嗎?
  • 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文化君說:「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那麼「夜半」,到底是幾點?十二時辰制,我國西周時就已開始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 《長安十二時辰》:講述「大唐反恐二十四小時」
    隨著劇集的播出,《長安十二時辰》原著小說亦再次受到讀者的熱烈回應。 據該書出版方介紹,馬伯庸以每半個時辰為一章,一共二十四章,即一天時間、十二時辰,創作出了這本《長安十二時辰》。在小說中,作者精準描摹了唐天寶年間長安城的生活細節,突破真實與虛構的界限,揭秘不為人知的「十二時辰」,打造令人窒息的歷史懸疑巨著。
  • 如何分清十二時辰?這些詩詞告訴你!
    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 寺院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五堂功課、供水、供燈、禮拜、繞塔、誦經、坐香、出坡勞作、法堂聽法。這個時辰天地間明相還未現出,湧動著的都是純陽之氣。我們佛教徒的早課就在這個時間段進行。 打板聲一響,起身、洗漱、略坐、禪定,心裡清淨了,穿上海青,披上袈裟,入殿隨鍾禮拜。一起一伏,恭敬安定,拜到大殿裡人越來越多,最後鼓聲集眾,一個人的清淨擴展為一個大殿的莊嚴——這個鏡頭會深深地印刻在你心裡。
  • 700元一人闖關《長安十二時辰》密室,值嗎?
    新京報記者 吳龍珍 攝小A來到位於北京某《長安十二時辰》主題密室,再次花了近700元體驗了三個小時的大唐生活,這裡的老百姓們正在享受著熱鬧的節日氛圍,但他知道,未來「十二個時辰」他將背負拯救長安城的任務……這就是近兩年在年輕人裡流行的沉浸式密室逃脫。隨著IP成為影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沉浸式密室與影視IP的聯動也愈發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