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一年分四季,一日別日月,時辰,區別於小時、時刻,是中國古人對於時間的完美刻畫,而翩翩詩意對應分時別辰,異常有味兒?借著《長安十二時辰》的大熱,讀著先賢望著時辰而來的興嘆,你或許也應該詩一把了!
辰時:又叫食時、早食。
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對應生肖:龍,相傳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
「食時」一詞,早在《禮記》中就出現了。例如:「故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漁,食時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禮記·坊記》)另外,《管子·弟子職》裡也有運用「食時」的句子。如:「至於食時,先生將食。」還有,《文選》中任昉的《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一文說:「淮南取貴於食時。」劉良註:「漢淮南王安好書,天子為使《離騷傳》,朝受詔,至食時進之。」
唐:
1、《十二時行孝文》
[唐] 白居易
食時辰,居家治務最須懃。
無事等閒莫外宿,歸來勞費父嫌憎。
2、《神弦》
[唐] 李賀
女巫澆酒雲滿空,玉爐炭火香咚咚。
海神山鬼來座中,紙錢窸窣鳴旋風。
相思木貼金舞鸞,攢蛾一啑重一彈。
呼星召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
終南日色低平灣,神兮長在有無間。
神嗔神喜師更顏,送神萬騎還青山。
宋:
1、《慈湖中流遇大風舟危甚食時風止遊靈巖寺》
[宋] 張耒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閒。
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
2、《早食鐵佛寺》
[宋] 孔武仲
破壁題名滿,往還如置郵。
山河萬裡道,車馬片時休。
白日初騰曉,涼蟬已喚秋。
便添山野興,咫尺帝王州。
3、《宮詞一百首》
[宋] 嶽珂
黎明新火下龍墀,御柳青煙冷食時。
別殿焚香催賜宴,傳宣教進謝恩詩。
4、《近承琮上人問訊甚勤老懶不能作書以偈答之》
[宋] 晁公溯
食時持缽乞諸隣,不用毗耶遣化身。
想見堂中慚此老,法累未轉轉飢輪。
5、《小扶》
[宋] 範成大
食時方了大扶扶,前逢仄徑仍崎嶇。
懸崖破棧不可玩,輿丁挾我如騰狙。
平生行路險艱足,如今雪鬢應難綠。
卻憐苔發鎮長青,千古毿毿掛高木。
6、《東流道中》
[宋] 王質
山高樹多日出遲,食時霧露且分霏。
馬蹄已踏兩郵舍,人家漸開雙竹扉。
冬青匝路野蜂亂,蕎麥滿園山雀飛。
明朝大江送吾去,萬裡天風吹客衣。
明:
1、《至羅紋橋賣酒家作早食所止與少華相對》
[明] 王履
二華兄弟行,弟能如乃兄。
與兄金蘭採,見弟寧無情。
今將總相背,欲說誰解聽。
僕夫往晨炊,孤立難自勝。
高樹方掩冉,幽泉亦瓏玲。
攜之以西還,雲盡秋冥冥。
2、《關南上橋寺候黃觀察善卿殯不至漫佔催裝詩奉》
[明] 湯顯祖
薤露將晞早食前,如何報說五更天。
因風寄與雞鳴枕,則為長眠廢短眠。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的周而復始,你可聽到那一聲聲、一句句?
來時路漫漫,去日苦不多,都言江湖險,踏馬就紅塵!
喧囂至此上,恬靜下凡塵,泊舟駕浮駭,幾聲頌吟襯!
我道世間多疾苦,看不破,歸塵土。
直向書牘問長生,卻不見,三千煩惱絲,盡斷鴻鵠!
往來天地不丈夫,難別離,在路途!
我向寰宇尋迷逐,堪低頭,忘憂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