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2018年2月25日,本微信號上推出《新加坡把子午時用錯了》一文(參考:新加坡把子午時用錯了,但不背這個鍋~),作者說在寫該文時,同時發現中國把子午時也劃分「錯」了,子時的時段劃分為23--1時,竟然一個時辰跨兩天。

新加坡萬事通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於是特地專訪了該文作者田柏強先生,請他談談,中國的十二時辰劃分「錯」在什麼地方?


十二生肖時辰是傳統的中國記時方法,現在中國對十二時辰劃分的數字對應時間為:子時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目前這樣劃分達到社會上的一致認可,在中國的所有出版物、媒體、網站上,對十二時辰都是這樣劃分的,也一直用了很長時間,至今還沒有人對此劃分提出異議,田柏強先生是全世界第一個對此提出異議的人


問題首先從十二時辰與人們生活中的關係談起。(下新加坡萬事通簡稱「通」,田柏強簡稱「田」)

通:十二生肖時記時已經「過時」了,還談它有什麼意義?

田:這先從生肖說起,許多人認為,十二生肖只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沒有什麼關係,其實不然,十二生肖與現在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首先它也用來記年,如今年就是戊戌年。

中國人一般不說多大歲數,只說屬什麼的。在中國民間有一個謎語,說中國有一個東西只有12個,但是全世界十幾億華人卻每個人都有一個,謎底就是生肖屬相。


其次,十二生肖也用來記時,十二個時辰就是十二個生肖 。雖然現在用24時制了,但是傳統的十二時辰,仍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養生保健等方面密切相關,如在中國傳統醫學上,認為子時與肝臟對應入肝經,這個時候人們必須要睡眠,才能保護肝臟。

午時與心臟對應入心經,所以午睡對保護心臟很有好處。所以準確劃分十二時辰十分重要,如果連子午時時都分不清,或者劃分錯了,怎麼能保護「心肝」?


大的方面,十二時辰與現代人類生活也密切相關,如國際上地球上的經線,又叫子午線,「子午」兩個字就來源於十二時辰中的子午時。國際上的日期變更線,也可以說是是子時線,本初子午線也可以說是午時線。

現在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上午下午,也來源於午時,午時是上下午的分界線,離午時越來越近的是上午;離午時越來越遠的是下午。

通:你憑什麼說這樣劃分「錯」了?

田:現代24時制新的一天的起點是0時,中國現在對十二時辰劃分,一天的起點卻不是「0時」了。子時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一天中的第一個時辰,現在子時時段劃分為(昨天)23時至1時。也就是說,子時一個時段跨兩天。這在理論上說不通,實踐上也是行不通的。

從理論上說,世界上的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是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用數字來說,就是從0開始到0結束,始於0終與0終始為0。如人們經常說的「歸0」。一天24小時,24時是一天的終點,周而復始,從新的一天來說它又是起點,就是0時了,所以新的一天必須從0開始。而子時卻始於23時,是"從有到有",這是不合規律的。


從實踐上說,由於一個時段跨兩天,會產生很多矛盾,如在某日子時發生的事情,究竟應該算成哪一天就成問題了,特別是遇到跨月跨年的日子,甚至跨世紀、跨千年的日子怎麼算?

如哪一個名人出生或者死亡,發生在新千年最早一天的"子時」,是算前一個千年最後一天,還是算新千年的第一天?這就說不清了。所以說一個時辰跨兩天,在實踐中也行不通。

通:為什麼會發生這個「錯誤」?

田: 這主要是對日晷的 「誤讀」。 在日晷上,子時的時段是在23--1時的刻度上,正中心是24時,23時至24時段是「子初」;0時至1時是「子正」。望文生義,人們把23時至24時段「子初」當成「子時」的開始。

我認為,日晷上的「子初」不能理解為「子時」的開始,「子正」才是「子時」真正的開始。「子初」也可以理解為「亥末」,屬於「亥時」時段。「醜初」也可以看成「子末」,還屬於子時時段。


同樣,「午初」也不能看成「午時」的開始,「午正」才是午時的開始,現在把上午11時劃分為「午時」時段,但是上午11時還正在向「午時」接近,可以說還沒有到「午時」

通:怎麼理解時點和時段?

田: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說時間,一般常說幾點不說時段。說時段時,起點也是從「點」開始,如幾點幾分,不能從「點」的前面開始。

如在中國一般單位上午上班時間都是 :上午8--12時。這個時段,都是從8點開始的。大家都不會理解成:7:30--11:30分。

用十二時辰表示,就是從辰時到午時。子時這個點,正處於「0點」的位置上,所以我認為子時時段也應該從這個「點」開始,即從0時開始,到2時結束。


十二時辰是「大時」,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從數字的規律上來說,十二時辰的時段的始終點應該是偶數,也就是0、2、4、6、8等等。

而現在這樣劃分,卻把十二時辰的時段的始終點,都成為奇數 1、3、5、7等等,這也不符合數字規律。

通:實際生活中是不是符合這樣與劃分?

田: 在實際上生活中,對生肖時的理解也是與現在十二時辰的劃分是不一樣的。中國過去很貧窮,老百姓沒有鐘錶,記時主要靠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記得我小時候家裡沒有鍾,長輩還在用生肖記時,以太陽光為準。父母親一般不說幾點,只是說生肖時,如早上兔子出來了說卯時,其實就是上午6時;下午雞進籠了說酉時,就是下午6時。沒有聽說過卯時從上午5點開始的情況。

還有,到了午時怎麼還不吃午飯,午時就是特指中午12時,太陽光直射在地球上。從來沒有把午時理解為11時。到子時了,怎麼還不睡覺,子時就是夜裡12時,也沒有理解為其他時間。


在中國的古文中,雖然我沒有看到與十二時辰對應的數字時間,但是從一些文學作品中,還是能看出午時是特指中午12時的。

如午時推出午門外斬首等,作品中經常描寫執行死刑時,必須看不到一點人影,只有在午時太陽光直射在地球上,犯人和陽光成為一條直線,才沒有影子。(日晷上午時的影子是日晷的角度形成的),在犯人還有一絲人影,死刑就不能執行,所以還出現刀下留人情節等等。

人命關天,這樣的大事,對時間要求必須十分準確,沒有影子時才能開始執行死刑,可見古時候午時也不是從上午11開始,而是從中午12開始的。

通:假如真是古人把「23時」當作一天的起點怎麼辦?


田:即使出現這種情況,今人應該對它進行「修正」。一天從0開始是必須遵循的規律,現在新加坡用的法定時間是東8區,比標準時間東7區增加了一個小時。

從標準時間的角度來說,新加坡每天也是從23時開始的,但是在使用時,必須在每一個小時上再加一個小時,23時改為24開始,使它符合規律。順便說一下,現在新加坡的子午時,分別是1和13點。

同樣,即使古人在生肖時辰上的位置標註錯了,把子時就是標註在23時的位置上,在轉為現代24時制時,也要把它「修正」過來,應該在子時起點上再加一個小時,改為24時。


並且加上一句話:中國的生肖記時與現在對24時制存在一個小時時差。而不能認可古人的錯誤,就把子時起點就解釋為「23時」,這就等於跟著錯了。

因為標準時區不能改變,法定時區可以改變;古人在子時的位置不能改變,今人在表述上可以改變 ,一天從0開始的規律不能破壞。不論古人把一天中的第一個時辰放在什麼位置,它的起點都只能是「0」。

但是實際上,古人對生肖時間的位置標註並沒有錯,生肖時在日晷上的位置和現在鐘錶上的12時位置完全一樣。只要把現在鐘錶上的12時各個乘以2,就是十二生肖時了。

在日晷上,子時正對12點的位置,沒有一點偏差,而是今人把子時的起點理解錯了。一個時辰範圍搞錯了,所有的時辰都跟著錯,所以說「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


田柏強認為,十二時辰時段正確的劃分的時間應該為:子時0〜2點,丑時2〜4點,寅時4〜6點,卯時6〜8點,辰時8〜10點,巳時10〜12點,午時12〜14點,未時14〜16點,申時16〜18點,酉時18〜20點,戌時20〜22點,亥時22〜24點。平常說的生肖時,是特指起點時,如子時就是0時,午時就是12時等等。

當然,田柏強說「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是否正確,還望對此感興趣「高手」們批評指正,各抒己見。

作者:田柏強,原中國安徽工人日報高級記者,現旅居新加坡。

相關焦點

  • 再談時辰劃分,子時從「0」開始早有人提過~
    前段時間,萬事通推出《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一文後(參考: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立即在網上引起強烈反響,新浪、搜狐、網易、鳳凰等網站紛紛進行轉發! 一些網友也對此各抒己見議論紛紛,大部分網友認同田柏強先生的觀點,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同看法。
  • 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十二時辰制,我國西周時就已開始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 長安十二時辰,古時候十二時辰分別是現在的什麼時候?
    最近熱播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長安十二時辰劇情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古人為何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
    「水鍾」通常由播水壺、受水壺和分水壺三部分組成,使用時,需在受水壺的中央插入一把銅尺,銅尺上刻有十二個時辰的刻度,銅尺的前面插入一根木刻浮箭,下面是浮舟,隨著受水壺內水量的增多,浮舟也隨之上升,浮箭就能在銅尺上指示出刻度時間。有關滴漏的記載,也常見於古代詩人的詩文中,唐代詩人李益在《宮怨》一詩中寫道:「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
  • 為何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
    比如,為何古人會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我們的先祖們是如何在沒有精確測量儀器的情況下,給生活加上了這些有效又奇妙的"標尺"的呢?早在殷商時代,我們的先祖就有了明確的時間意識和時間觀念。此時的時間觀念,正反映著當時的人們對存在或世界統一性的理解。因為對世界的認識有限,殷商時期的人們在生活中大事小事都要佔卜,非常依賴神明。
  • 江蘇宿遷十二時辰,「美」時「美」刻
    江蘇宿遷十二時辰,「美」時「美」刻 2019年11月20日 16:44:12 | 來源:中國金融商報網
  • 軍訓十二時辰
    軍訓十二時辰 軍訓十二時辰 「鳥道一千裡,猿啼十二時。」
  • 《銅仁稅務十二時辰》第一期
    第一期 《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口碑炸裂的古裝劇在火樹銀花的上元佳節向我們徐徐展開。盛世下的暗藏危機,執著裡的抽絲剝繭,篤定中的轉危為安……在這十二時辰裡,給我們留下的是困境中的不言放棄,是危難中的忠肝義膽,在堅定文化自信的今天,這,就是愛國精神的傳承!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時間細節:計時官、計時法以及計時工具
    後來,我國古代計時系統統一,紀年、紀月、紀時都用幹支法,幹支歷中以十二支進行紀時,把一天分為十二時辰,零點從「子正」開始。十二時辰和五更準確地說,古人是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間段,每一個時間段為一個「時辰」,每個時辰就大約等同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 「全國十二時辰」出爐 你是哪個時辰的呢?
    周末,「全國十二時辰」這個話題突然衝上熱搜榜!【連喝都喝不起】 小宇的阿宙QAQ:太真實了吧,看看我的十二時辰——玩手機玩手機玩手機赫明陽2017: 看我們東北人多和諧,燒烤沒毛病 轅下一駒:福建十二時辰 躲避廣東人限於篇幅好多地方沒有收進來,有網友已經補充了:江蘇的十二時辰是做試卷,四川是吃火鍋,還有呢...?
  • 十二時辰的一生,一生中的十二時辰
    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飽含著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讀,指導著子孫後代過好每一刻當下。 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此時夜已深,千家萬戶早已經入眠。 但在一千多年前,落榜的張繼怎麼也睡不著,寒山寺的鐘聲響起,重重地撞入他心坎裡,撞出超越時空的永恆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如果你沒有張繼的詩情,還是早點入睡吧。
  •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十二時辰,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以此類推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 十二時辰有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這是漢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
  • 常識積累:中國古代時辰
    時辰是古代人用來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晝夜時辰,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晝夜的劃分方法,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
  • 寺院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 辰 子、醜、寅、卯 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一天·十二時辰
  • 罪犯入監教育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約始於西周時期,是中國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 雖然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熱度已過,但小編還是忍不住以此引出話題......
  • 十二時辰養生法的依據
    中醫上提得較多的十二時辰養生法,其實很早就運用在針灸上了。在針灸上,這個方法被稱作「子午流注」,是針灸按時取穴的一種操作方法。 用通俗的意思來解釋,就是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一條經脈,每條經脈又聯繫著相應的臟腑。
  • 【胡小鬧分享】古裝劇裡的十二時辰都是幾點?快來漲知識!
    原標題:【胡小鬧分享】古裝劇裡的十二時辰都是幾點?快來漲知識! 十二時辰,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日常的生產活動,而獨創於世的計時方法。
  • 胡風、和風、西風各歸其位,《長安十二時辰》擺正了大國文化心態
    可以說,高密度的文化信息幹擾了《長安十二時辰》的敘事,這是它的缺點,也是它的優點。中國不缺一部波雲詭譎的權謀劇,也不缺一部節奏緊湊的懸疑劇,但是像《長安十二時辰》這樣一部「活化」了出土文物、再現大唐獨有的時代氣象、喚起中國人文化自豪感的劇集卻很少見。
  • 如何給孩子解釋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
    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從西周起,人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優雅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 2019年教師考編的「考點預測」「長安十二時辰」,都是幾點?
    最近熱播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深受大家的喜歡,話題不斷。其中關於十二時辰,更是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大部分人都知道12時辰,就是我們現在的24小時。那到底如何區分十二時辰,教師資格和教師編制又會涉及到哪些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