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積累:中國古代時辰

2021-01-13 騰訊網

時辰是古代人用來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晝夜時辰,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晝夜的劃分方法,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這樣,每個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如巳時相當於9時到11時。那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在這以前,俗稱所反映的情況就是中國古人藉助一些自然特徵和生物特徵來計時的。「雞鳴」、「人定」,藉助於半夜雞叫和人入夜睡覺的特徵。「食時」、「晡時」,藉助吃飯時刻表示時間。古人一日兩餐,早飯在日出以後,隅中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食時」;晚飯在「日昳(太陽偏西)以後,日入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晡時」。其餘八個時間以太陽位置為主要特徵來命名的。由於季節的不同,具體的時間差竟達兩小時,因此後來被十二地支計時所替代。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夜間11點至次日凌晨1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故稱「子鼠」。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凌晨1點至3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餵牛,故稱「醜牛」。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凌晨3點至5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清晨5點至7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稱「卯兔」。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早晨7點至9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上午9點至11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豔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稱「巳蛇」。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中午11點至午後1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午後1點至3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下午3點至5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稱「申猴」。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下午5點至7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傍晚7點至9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稱「戌狗」。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夜間9點至11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故稱「亥豬」。

時辰進一步劃分,古人會以初和正來表示。比如子時對應23-1時,初意為開始,子初指代23時;而正有中間、不偏斜的意思,比如我們常會說正午、正中,所以用子正表示子時的中間,即代表0時。

古時子初、子正、醜初、醜正、寅初、寅正、卯初、卯正、辰初、辰正、巳初、巳正,對應今時:23時、0時、1時、2時、3時、4時、5時、6時、7時、8時、9時、10時。

午初、午正、未初、未正、申初、申正、酉初、酉正、戌初、戌正、亥初、亥正,對應今時:11時、12時、13時、14時、15時、16時、17時、18時、19時、20時、21時、22時。

另外,中國古代還有報更(又叫打更)的計時法。把夜間分為五更:相當於現代的晚上7點到9點為一更,9點到11點為二更,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凌晨1點到3點為四更,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

時辰循環使用,一周期為12個。經常與天幹配合使用,60個為一周期。可用於記錄年、月、日、時辰。所謂」生辰八字「即出生時刻年月日和時辰的幹支,共8個字,因以得名。紀年時,每個地支對應一個屬相,也叫生肖。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紀時時,每個地支對應固定的一段時間(時辰)。

【真題鞏固】

(2013·吉林)《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的第一節是:」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這兒的」雞鳴「和」昧旦「是古代的兩個時段。其中的」雞鳴「相當於現在的( )

A.23點至1點

B.1點至3點

C.3點至5點

D.5點至7點

正確選項:B

【答案解析】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丑時,相當於凌晨1點至3點,與四更、四鼓、丁夜相對應。雞鳴和昧旦是夜半以後先後相繼的兩個時段,昧旦又叫昧爽,指天將亮的時間。故本題答案選B。

相關焦點

  • 2020國考常識積累:100道古代文化常識判斷題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常識積累:100道古代文化常識判斷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行測涉及的知識點包羅萬象,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更好的應對2020國考,今天寧夏華圖小編幫你們整理了
  •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積累:中國古代科學家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積累:中國古代科學家,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範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考生們平時不斷的積累
  • 2020寧夏省考常識積累:中國食品的四大發明
    行測中常識判斷要求公務員必須具備相對較廣的知識範圍,在這類試題中,所選素材從古到今,從無機物到人類,從自然界到社會……包羅萬象,這就需要考生在平時多學習、觀察、思考和積累。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食品的四大發明」。
  • 中國古代十二時辰是怎樣確定的?其與格林尼治時間有什麼關係?
    中國歷史上曾使用的「十二時辰」時間制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在更早的時候,上古人民一直使用十進位來進行時間計量,時、日、月、年,因此誤差很大。《左傳·昭五年》記載,【日元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從那以後,中國古人便有了「十二時辰」的概念,並一直沿用了數千年。說出來也是嚇人一跳,古代使用的「十二時辰」時間計量法,準確度竟然相當高,還超級穩定。古代在「春分」和「秋分」這兩天調校時間,也就是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和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觀測啟明星,也就是金星,在天空東方出現的時間作為五更。
  • 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關於月相變化考點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關於月相變化考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常識判斷是公務員考試中的必考知識點,離不開考生對常識的積累,常識涉及的內容包羅萬象,考生要善於總結,今天寧夏
  • 2020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月相變化
    公務員考試行測中的常識判斷是考查考生平時知識積累的重要部分,這部分知識範圍廣泛包羅萬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考生不僅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更要注意總結才能便於記憶。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總結了月相變化相關常識,希望能對各位考生帶來幫助。
  • 卯時是幾點 古代時辰的介紹
    古代時辰是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種計時方法,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那麼對於古代時辰的介紹都有哪些呢?相信對於這個問題大家也很想知道答案,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卯時是幾點,通過對於古代時辰的學習使我們更好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古代時辰的介紹都有哪些吧。
  • 行測:常識判斷積累之中國之最
    行測分五個部分,即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在平時,小夥伴們更多的是關注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資料分析的備考,而常常忽略了常識判斷的部分,總認為常識判斷並沒有那麼多技巧。其實大家應該意識到常識判斷不是沒有辦法,咱們可以利用平時的碎片時間來積累一些常考的知識點,來做到「有備無患」。那麼今天彼岸就給大家總結了一部分常識判斷中常考的「中國之最」。
  • 古代怎麼計時的?一天到底是十個時辰還是十二個?了解古代的時間
    古代是沒有手錶的,所以他們的計時方法也是和我們不一樣的,古代對於一天的時刻有很多不同的計時方法,我們先來說說古代用的時辰制,有十二時辰,有十時辰,有二十四時辰,還有五時辰制。
  • 高考狀元複習方法:生物常識積累法
    北京理科狀元陳秀野  畢業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高考總分:687分  單科成績:語文122分、數學137分、英語140分、理綜288分  考入:香港科技大學生化專業  生物常識積累法  對於高二或將上高二的學生
  • 古代時辰與現代時間的對應 歷史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古代時辰與現代時間的對應 歷史小知識你都知道嗎?07-27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
  • 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中國三大丘陵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中國三大丘陵,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行測涉及的知識點包羅萬象,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更好的應對2020國考,今天寧夏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 中國古代紀時奧秘
    每天分為12個時辰,從黑夜到白天按照子、醜、寅、卯的地支順序周而復始……即便是在紀時體系西化的今天,我們依然對這些知識並不陌生,能夠根據天上的月相判斷是農曆何時,或者在生活中隨口說出驚蟄、清明和立秋等節氣月份。當我們試圖進一步了解古人探究先民的時間觀念時,面對古代文獻中種種難解的紀時詞語,卻也難免喟嘆:我們對於古人所知甚少。
  •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盤點2020中國黑科技新成就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盤點2020中國黑科技新成就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範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夥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
  • 2021國考常識積累之中國近代史上的各種「行業之父」
    2021國考常識積累之中國近代史上的各種「行業之父」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考,常識積累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如何給孩子解釋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
    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從西周起,人們就為每個時辰取了優雅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 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5食時食時就是古代中國人民「朝食」(吃早飯)之時,即每天的7:9晡時古代中國人民進餐習慣,吃第二頓飯是在晡時。古代中國人民用地支稱這一時段為「酉時」。它指每日的17:00~19:00。雞在此時開始歸巢。古時,人們又將「日出」和「日入」分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誌。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積累: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涉及的內容較多,早複習早佔先機,積累可謂說是必不可少,今天寧夏公務員考試網整理了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考生可以收藏。   1、《周髀算經》   《周髀算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約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記錄著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對話,商高說:「故折矩,勾廣三,股修四,經隅五。」意思就是說:當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短邊)和4(長邊)時,徑隅(就是弦)則為5,後人簡單地把這個事實說成勾三股四弦五。
  •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天眼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範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夥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天眼。
  • 古代十二時辰排序說
    在古代,人們將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而不是今天的24小時,如此每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順次下去分別為以下:子時:深夜11點到凌晨1點,夜深人靜,是老鼠活動最頻繁的時間段,故鼠配子,稱子鼠;丑時:凌晨1點到3點,是牛反芻的時間,炳耀開始一天的耕地,是牛活動的時間,故稱為醜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