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辰與現代時間的對應 歷史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2021-01-09 澎湃新聞
古代時辰與現代時間的對應 歷史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2019-07-27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古代時辰有哪些

中國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子(zǐ) 、醜(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古代時辰對照表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13時至15時)。

【申時】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來源:中國歷史網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看小說必備知識,一個時辰一盞茶一炷香分別對應現在多長時間?
    看小說,特別的是玄幻修真類小說的小夥伴們,經常會遇到一個時辰,一炷香,一盞茶等等這樣的時間描述,那麼一個時辰,一炷香,一盞茶到底對應現在多長時間了,小囧就帶你來扒一扒換算方式。流傳的古人的時間計算方法有多種,目前大部分比較認可的是: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可以看到古人的一個月有五個周,這一點和現代的計算方式不同。一日有十二時辰,那麼對應的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小時,半個時辰對應現在的一個小時。
  • 也許你知道,自己多大了,但是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時辰的人嗎?
    近日有不少朋友跟我聊十二生肖和時辰的關係,今天我就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叫「時辰」,一個時辰代表兩個小時,即120分鐘,這裡面有一點小知識,為什麼60分鐘要叫「小時」?而不叫「大時」呢?因為它比一個時辰小了一半,因此稱為小時。
  • 中國古代歷史冷知識,都是一些你不知道的!
    各位看官,本場說書內容:中國古代歷史、歷史人物。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我國古代的歷史冷知識,保證都是你不知道的!我們國家是一個有故事的國家,源遠流長五千多年的歷史,這裡面的故事相信你會感情去的!話說那是在齊國的時候,當時有一個人叫名叫:陳不佔,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膽子非常小,用膽小如鼠來形容他毫不為過!他當時聽說自己的國君有難,於是就想著要奔赴前線去救援自己的國君,但是在準備的時候要去的時候,陳不佔吃飯都拿不住飯勺,上車的時候都抓不住扶手,於是他的車夫就對他說:老闆!像你這樣膽小的人,去了有什麼用呢?
  • 天幹地支、時辰屬相,你知道多少?
    每一個民俗的形成都是這一時期文化傳承的表現。本篇我們來講述一下古人的計時方法和十二時辰。我們的先祖們雖然沒有手錶、時鐘、手機等工具,但是他們用智慧創造了很多計時的方法。隨著時間的發展,到了夏商周時期,古人掌握的知識越多,對時間的定義就越多。他們不僅將時間分得很清楚,而且對時間的掌控能力也不差。古人創造的時間詞語有很多,比如我們至今仍在使用的「黃昏」。夏商時期,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段。
  • 古時候的時辰和五更,分別對應的是現在的什麼時間?
    先說一下時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是以幹支來計時的。具體點說,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每個地支配一個月,一共是十二地支配十二個月。同時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也分別與每個地支相對應。和我們現在計時的時間對比,其分別對應的是:子時,23:00到01:00,又稱夜半。
  • 你知道古代的十二時辰是怎麼換算成24小時的嗎?
    按照古人計算時間的方法.1個時辰為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半個時辰為1個小時,1柱香則為半小時,半柱香則是15分鐘一盞茶:約20分鐘 一頓飯:約1小時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 常識積累:中國古代時辰
    這樣,每個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如巳時相當於9時到11時。那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在這以前,俗稱所反映的情況就是中國古人藉助一些自然特徵和生物特徵來計時的。「雞鳴」、「人定」,藉助於半夜雞叫和人入夜睡覺的特徵。「食時」、「晡時」,藉助吃飯時刻表示時間。
  • 《長安十二時辰》,沒有鐘錶、手機,古人如何知道時間?
    日升月落,我們每天都經歷著時間的流逝,在古代,人類是用什麼方法計量時間?通過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劇中向人們展現的那些古人計時的智慧。《長安十二時辰》劇照擊鼓聲落,畫面出現了日晷上書「大荒落,巳正」,《長安十二時辰》與時間賽跑拯救長安安危的故事由此展開。
  • 古代怎麼計時的?一天到底是十個時辰還是十二個?了解古代的時間
    現在時間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一個數字,或者說它記錄了我們一天天的過程,代表了秒針,時針,分針不停的轉動,但是對於古代的人們來說,時間不僅僅代表了時間,它還是很多種不同寓意的集合體,還代表了陰陽時刻等等。接下來我們就說說古代那些個特殊的時刻的含義。
  • 下午5點是什麼時辰 下午5點是什麼時辰啊
    在古代,人類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的是如今的兩個小時,那麼你知道下午5點對應的是什麼時辰嗎?下午5點是酉時。酉時:17:00-19:00。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雞於傍晚開始歸巢。
  • 十二生肖時辰對照表 十二生肖時辰對照表是什麼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把一天分為24個小時。而在古代,我們的計時是按照十二地支來劃分,古人把一個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而每一個時段對應著一個生肖。那你知道十二生肖時辰對照表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古代一刻是現在的15分鐘嗎?
    國學晚自習◆ ◆ ◆ ◆ ◆國學知識古代一個時辰等於現在2個小時,但古代的一刻是現在的15分鐘嗎?「三更夜半」是現在的幾點?「彈指」、「瞬息」、「一念」、「剎那」,它們之間如何換算?來,漲知識,收藏吧!時辰古人最常用的計時用語是「辰」,也稱「時辰」。
  • 你知道在古代的七尺男兒都有多高嗎
    在古代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吾乃堂堂七尺男兒……」,但是在古代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按照我們現在的換算方式,一尺等於33釐米,而七尺的話,算下來都得有2.31米了。諸如像項羽這種「八尺男兒」與孔子這種「九尺男兒」豈不是太可怕了。
  • 【胡小鬧分享】古裝劇裡的十二時辰都是幾點?快來漲知識!
    原標題:【胡小鬧分享】古裝劇裡的十二時辰都是幾點?快來漲知識! 神馬,看了這麼多年電視 你竟然連古裝劇裡面的十二時辰都不造 你大概看的是假電視吧 十二時辰,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日常的生產活動,而獨創於世的計時方法。
  • 2019年教師考編的「考點預測」「長安十二時辰」,都是幾點?
    最近熱播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深受大家的喜歡,話題不斷。其中關於十二時辰,更是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大部分人都知道12時辰,就是我們現在的24小時。那到底如何區分十二時辰,教師資格和教師編制又會涉及到哪些考點?
  • 「半夜三更」最初是指兩個人,你知道嗎?
    「半夜三更」最初是指兩個人,你知道嗎?古時候,城鎮一般都設的鐘鼓樓,早上起來要撞鐘報時,所以白天一般都稱為「幾點鐘」。到了夜晚,有專門的巡夜人員,定時打擊梆子,以點數來報時,所以夜晚時間就叫「更」;有的地方是用擊鼓的方式報時,所以夜晚的時間又稱為「鼓」。所謂「幾更天」或「幾鼓天」就是這個意思。成語「暮鼓晨鐘」也是這樣來的。
  • 古代行刑總要說午時已到,午時是什麼時候?為啥都要選這個時間
    目前,現代社會上的時間系統是「24小時制」,每天24小時,從0: 00到24: 00。在古代,古人使用的計時方法是「十二分計時法」。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時辰。時辰不同於小時。古時候的一個時辰大約為現在的兩個小時。
  • 《長安十二時辰》又名《西安24小時》,大家都看了嗎?看懂了嗎?
    暑期檔來臨,各大網站都拿出了自己的王牌劇目,其中不泛精品劇目,尤其是優酷推出的《長安十二時辰》網友戲稱之為西安24小時的古裝懸疑劇,此劇服化考究,臺詞更是精良,廣受好評。然而西安24小時好懂,這長安十二時辰就不是那麼好懂,我就看了一集,就看的懵懵懂懂,看時一點都不敢分心,一不小心就看不懂了,尤其是你還得懂點歷史,要不然這個大唐大背景就不好理解了。此劇一開頭就是上元佳節,上元節就是如今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個節日自隋朝起就一直是民間習俗,而到了唐朝就更為盛大,此時已不是僅僅流行於民間,已然有了頗具規模的官方燈會,燈會之時皇帝也會前來與民同樂,共賞花燈。
  • 你知道嗎,用藥也講「十二時辰」
    《長安十二時辰》暑期爆紅,著實給全民普及了一下「時辰」這個中國傳統計時單位。但是你知道嗎?關於合理用藥也有一個「時辰藥理學」。同一種藥物,相同的生產廠家和批號,相同的規格劑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服用,其療效和副作用可能相差好幾倍。
  • 你真的了解十二時辰嗎?漢字告訴你,如何優雅地過好每一天
    就顯得逼格很高十二時辰的漢字之美亦穿越時空,盡展眼前現代計時都用「小時」其實是為了區分「大時」也就是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1時辰卻是牛常吃潮汕牛肉火鍋的朋友應該知道牛有三個胃可以通過反哺一飯三吃丑時是老牛的宵夜時間正吧唧吧唧把草料從一個胃倒騰到另一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