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
FAST的反射面面積與大約30個標準足球場相當,是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巨大的反射面能根據天體的位置實時地主動調節形狀。
2020年1月11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 。
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2倍;累計發現脈衝星超過240顆;基於觀測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建成以來取得的成績。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其中,「中國天眼」的快速射電暴研究成果近日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中國天眼」的順利運行,使得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的核心研究力量。
其實,「中國天眼」的先進測量技術遠不止於望遠鏡本身,在其他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例如在高精度地礦勘探方面,可以利用慣性組件與衛星導航融合技術,為重力測量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方位姿態基準;在海洋測繪中,採用慣性組件與聲吶等測量技術融合,實現海底測繪,為勘探區作業的機器設備建立高精度的時空和姿態基準。
為了發揮更大的科學價值,計劃明年將FAST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
刷題鞏固
1、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的FAST工程,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被稱為天眼工程。FAST意為( )
A.感光快
B.建設快
C.現代金融
D.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解析】D。FAST是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的英文簡稱,其意思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