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一年分四季,一日別日月,時辰,區別於小時、時刻,是中國古人對於時間的完美刻畫,而翩翩詩意對應分時別辰,異常有味兒?借著《長安十二時辰》的大熱,讀著先賢望著時辰而來的興嘆,你或許也應該詩一把了!
申時:又叫夕時、哺時、日晡、夕食等。
古人進餐習慣,吃第二頓飯是在晡時,因此,「晡時」之義即「第二次進餐之時」,(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對應生肖:猴,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
《資治通鑑·唐紀》裡有使用「晡時」的例子:「晡時,門壞。無濟於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古代漢族人民還常常以「晡」這個字來代替「晡時」而寫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將晚,寧愁日漸晡。」
唐:
1、《十二時行孝文》
[唐] 白居易
晡時申,父母堂前莫動塵。
縱月些些不稱意,向前小語善諮聞。
2、《贈侯喜》
[唐] 韓愈
吾黨侯生字叔í,呼我持竿釣溫水。平明鞭馬出都門,盡日行行荊棘裡。
溫水微茫絕又流,深如車轍闊容輈。蝦蟆跳過雀兒浴,此縱有魚何足求。
我為侯生不能已,盤針擘粒投泥滓。晡時堅坐到黃昏,手倦目勞方一起。
暫動還休未可期,蝦行蛭渡似皆疑。舉竿引線忽有得,一寸才分鱗與鬐。
是日侯生與韓子,良久嘆息相看悲。我今行事盡如此,此事正好為吾規。
半世遑遑就舉選,一名始得紅顏衰。人間事勢豈不見,徒自辛苦終何為。
便當提攜妻與子,南入箕潁無還時。叔í君今氣方銳,我言至切君勿嗤。
君欲釣魚須遠去,大魚豈肯居沮洳。
宋:
1、《六曹長貳觀潮予以入直不預晡時大雷雨走筆戲》
[宋] 周必大
雷轟萬鼓勒潮回,無復亭前雪作堆。
應為尚書慳且澀,盲風怪雨一時來。
2、《夜歸》
[宋] 陸遊
晡時捩柂離西興,錢清夜渡見月升。浮橋沽酒市嘈囋,江口過埭牛凌兢。
寒齏煮餅坐茆店,小鮮供饌尋魚罾。偶逢估客問姓字,歡笑便足為交朋。
須臾一飽各散去,帆席健快如超騰。雲門戍樓鼓坎坎,山尾佛塔燈層層。
夜分到家趨篝火,樨子驚起頭鬅鬙。道途辛苦未暇說,一尊且復驅嚴凝。
3、《夜過魯墟》
[宋] 陸遊
晡時發柯橋,申夜過魯墟。燈出籬落間,七世有故廬。
門低不容駟,壁壞亡遺書。高樹宿羈鳥,廢沼跳驚魚。
移船過古埭,水面涵星疏。安得病良已,畢世澆春蔬?
4、《宿北錢清》
[宋] 陸遊
晡時理舟橶,甲夜泊錢清。齏餅依然美,漁燈特地明。
酒旗闌道出,風浪拍船鳴。未說鄉閭喜,江山亦有情。
5、《秋近頗有涼意》
[宋] 陸遊
平旦面數箸,晡時飯一杯。
枝梧長日過,悵望早秋來。
團扇尋詩寫,緇巾借樣裁。
惟應水邊坐,待得市船回。
6、《往復無間》
[宋] 釋重顯
晡時申,急急逃生路上人。
草鞋踏盡家鄉遠,頂罩燒鍾一萬斤。
7、《十二時頌》
[宋] 釋文準
晡時申,由來大道絕疏親。
陽和九月百花發,須信壺中別有春。
8、《十二時歌》
[宋] 釋印肅
晡時申,衙鼓冬冬妙意新。
括地該天人不會,如飄野馬入迷津。
不敢相,勿疏親,
露體堂堂絕翳塵。屠兒一念無諸業,
龍女逡巡作佛身。
9、《官捕虎行》
[宋] 滕岑
世無壯士力扼虎,群虎食人人莫御。上官付之無奈何,懸賞謾令招獵戶。
獵戶徒腎逐麕麂,初非法中虎匠比。心膽既怯賞又輕,誰肯向前判一死。
官遣弓兵相助佐,獵戶見之氣先挫。心憂得賞為所分,眼見有虎容渠過。
弓兵散在村落中,村民雞犬為一空。四足之虎未可捕,兩足之人與虎同。
真虎為患時一出,人虎為患朝連久。東鄉聞虎在西鄰,人虎又向西鄉集。
野外晡時即掩關。椎蘇不復更登山。人虎難避愈真虎,縱為虎食不聞官。
10、《北京水後往棣州試進士》
[宋] 晁補之
晡時北京城,行李上客槎。二更無人聲,騎馬黃河沙。
誤緣柳灘中,尋炬知田家。道有轉徙人,襁負依丘麻。
雞鳴不安枕,彷佛墟裡斜。秋瓜抱子母,蕎麥亦已華。
賴茲野物登,爾輩生有涯。夜宿冠氏驛,旅衾魂夢嘉。
明發縈長版,晚開堂邑衙。秋陽此方熾,流汗沾巾紗。
處陰甘吾願,聊逸豈在多。有風東北來,慘慘飛雨加。
頃時異晦明,稍矚天表霞。僕夫為我言,塗梗絕行車。
且還解吾褚,中林侶群鴉。詩書維永夕,蚤作從復賒。
豈不有王事,奈此僕夫何。
11、《五月二十三日雷電大作》
[宋] 汪炎昶
午熱蒸崖嶂,晡時驟雨來。仍年頻見寬,中夏始聞雷。
山撼山疑壓,林昏鳥誤回。吾寧識天意,吟苦自生衰。
12、《題城南書院三十四詠》
[宋] 張栻
莫道閒中一事無,閒中事業有工夫。
閉門清晝讀書罷,掃地焚香到日晡。
13、《題平江府靈巖寺》
[宋] 白玉蟾
萬松挾嶺壯招提,上有琴臺與墨池。
佛殿尚存今智積,姓宮曾館古西館。
太湖遠水如奩鏡,木瀆平田似局棋。
策杖訪回無際塔,日晡聊看草書碑。
14、《居厚弟示和詩複課十首》
[宋] 劉克莊
自與浮名了不關,騰空豈若抱珠蟠。
浪雲史學三劉後,敢道詩名二宋間。
青帝縱然回暖律,蒼官安得有韻顏。
日晡坐客俱辭去,鹽酪城中買未還。
15、《次韻子瞻遊孤山訪惠懃惠思》
[宋] 蘇轍
鳥依山,魚依湖,但有所有無所無。輕舟沿泝窮遠近,肩輿上下更傳呼。
翩然獨往不攜孥,兼擅魚鳥兩所娛。困依巖石坐巉絕,行牽翠蔓隨纏紆。
道逢懃思訪其廬,誦詩清切秋蟬孤。隱居羞踏陌上土,何人起愛輪下蒲。
水南巷中羅百夫,雞鳴朝謁至日晡。人生變化安可料,憐汝久遁終無圖。
鳧鷖不足鶴有餘,一俯一仰戚與蘧。嗟我久欲從逃逋,方圓不敢左右摹。
16、《雨中夕食戲作》
[宋] 陸遊
粗飯寒菹到手空,屬饜也與八珍同。
家人見慣渾閒事,笑殺新來兩髻童。
17、《謝玉泉君黃伯厚和韻》
[宋] 鄭清之
卯飲貪引卮,夕食不厭腹。松醪灩玉池,鬱尊傲黃目。
歸閒喜攜幼,欣榮對夏木。頗笑屈原醒,寧甘馬周獨。
詩筒發豪思,江月欲戲漉。每賡北海詠,未羨西鄰足。
槽規長吉紅,蚊玩杜陵綠。醉鄉擬續記,書眼瞭可讀。
時康萬戶春,興到七賢竹。筵虛豔姬舞,面想宮嬪沃。
別腸驅藥使,健筆命騷僕。居然得良朋,清辭瀉壺玉。
習池可聯乘,步兵有餘斛。誰能酒限拘,強效八州督。
今年小麥好,豈屑官廩麴。嘉節迫蒲艾,早計數萸菊。
客中真有佳,眼前喜無俗。賦殷金石聲,光粲牛鬥屬。
句到後三三,人誰賽六六。試編諸賢詩,第以伯仲叔。
共成杜康傳,更聚山中族。萬事付亡何,乾坤一杯醁。
元:
1、《漁家傲·七月都城爭乞巧》
[元] 歐陽玄
七月都城爭乞巧。荷花旖旎新棚笊。籠袖嬌民兒女狡。偏相攪。穿針月下濃汝佼。碧玉蓮房和柄拗。晡時飲酒醒時卯。淋罷麻秸秋雨飽。新涼稍。夜燈叫賣雞頭。
明:
1、《和陶移居》
[明] 陳憲章
留連晡時酒,吟詠古人詩。
夕陽傍秋菊,採之復採之。
採之欲遺誰,將以贈所思。
所思在何許,千古不同時。
四海倘不逢,吾寧獨去茲。
願言秉孤貞,勿為時所欺。
2、《入昌平學舍》
[明] 吳寬
繞簷蒼翠數峰齊,倦坐空堂意已躋。
高處川原渾歷歷,晡時風日稍悽悽。
行來假館先思睡,詩就還家各有齎。
苜蓿滿盤供飯足,坡翁休愛搗香齏。
3、《吳山秋望呈張侍御》
[明] 玉芝和尚
子胥廟前江日晡,越王城頭雲有無。
故宮臺榭幾黃葉,南度寢園今綠蕪。
長笛關山瞻北固,清樽魚鳥傍西湖。
蕭蕭落木蒼郊外,幾處寒煙破屋孤。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的周而復始,你可聽到那一聲聲、一句句?
來時路漫漫,去日苦不多,都言江湖險,踏馬就紅塵!
喧囂至此上,恬靜下凡塵,泊舟駕浮駭,幾聲頌吟襯!
我道世間多疾苦,看不破,歸塵土。
直向書牘問長生,卻不見,三千煩惱絲,盡斷鴻鵠!
往來天地不丈夫,難別離,在路途!
我向寰宇尋迷逐,堪低頭,忘憂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