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十二時辰養生法是我們歷史醫藥傳統文化流傳下來的,直到今天,它的存在仍有其積極價值和傳承的意義。我們了解養生,學習養生,但是也只有持之以恆的堅持正確的養生,才是難做到的。
晝夜二十四小時,與之對應的是十二地支,一天當中的某個時段,都對應著人體相應的經絡,經絡對應氣血運行。氣血運行周流不息,身體才能各司其職正常運轉著。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從申時到亥時,即下班後至睡前這段時間的養生小建議吧。
一、酉時(17-19時)
酉時是足少陰腎經當令。腎者,先天之本,主水,主生殖,主二便。腎是我們生命活動基礎所在,五臟六腑的精氣都靠腎的化生,而腎臟所藏精氣,能推動五臟六腑的功能。
這個時辰,大多數人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要避免情緒的高亢或者低落,保持情緒的穩定,儘量不要處理過於複雜或者棘手的問題,以免過於擔心或者害怕而傷「腎精」。給自己情緒鬆綁,讓自己得到適當的休息和放鬆。
晚餐我們常說吃少,要求晚餐飲食半飽或者七八分,因為人體陰氣已經開始上升,過飽不利於身體的吸收和消化。晚餐選擇蔬菜、水果、穀類等,儘量好消化,且熱量低、脂肪低的最好。現在很多人講究下班好要吃好玩好,其實是非常不利於身體健康的。高油高熱量容易讓身體存儲過多的脂肪,容易患上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
若是腎臟功能出現異常,精神容易衰弱,做事缺乏動力,皮膚可能會出現失去光澤,下眼瞼水腫、發黑等,身體易感疲勞無力,四肢發涼,腰酸腰痛等不適。雖然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們的腎臟功能會不斷減退,但是我們了解養生就是提前做好準備,改善自己生命的質量。
我們可以選擇睡前溫水泡腳半小時,或者臨睡前按摩自己的腳,特別是湧泉穴的位置,搓腳心使之發熱,可以補益腎氣,溫補陽氣,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
二、戌時(19-21時)
戌時是手厥陰心包經當令的時候。心包經,起於胸中,顧名思義,就是包圍著心,護衛心臟,養護心包經,可以使心臟血液循環得到加強,最後達到充養全身血液的作用。
心包經主洩,按摩心胸,可以起到排解胸悶、憂鬱的作用。正是晚餐後的時間,可以與朋友談心、看電影、聽聽歌,或者去空氣流通好的地方散散步,幫助整理心中思緒,告別苦悶,更能促進飯後食物消化,告別一天的勞累和煩躁,保持好心情。
我們常說拍打心包經,可以選擇兩側肢體內側進行拍打,可以改善心包經的氣血流通,預防局部瘀滯。
三、亥時(21-23時)
亥時是三焦經當令,三焦經通行百脈,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停止了一天的活動,單純的洗個熱水澡,溫暖了身體,然後去休息,才能更好的養生,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在床上是若沒有睡意,可以選擇幾個瑜伽動作進行,拉伸肢體或者放鬆關節,促進下肢的血液回流,然後關燈休息。休息時間要足夠,至少6-8小時,恢復一天消耗的精力。
現代人的一些疾病,正是因為沒有順應時辰養生才造成,如:熬夜、吃宵夜、過飢、過飽、飲食無節制、過量飲酒等等。「順天時而為,接地氣而活」,或許是對十二時辰養生法最好的解讀,也是我們要用心去體會的。
結語:十二時辰防治疾病,有其積極意義,但是也不能過分拘泥於時辰,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自己在日常生活多探索,多發現,多思考,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也能真正學會做一個養生小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