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12時辰養生法,提醒:每天這樣安排作息,或有助長壽

2021-01-15 快速問醫生

一天中有12個時辰,所謂12個時辰也就是24個小時。那麼中醫養生的12個時辰都要做什麼事情,還需要進一步的了解。這一天中都有哪幾個時辰可以安排養生,養生都有哪些具體的操作和好處,每天怎麼安排作息時間可以讓自己健康長壽。

半夜11點到凌晨一點的時候,古代稱為子時,根據中醫所說,子時應該養膽經。膽經是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陽氣匯聚所在之地。在11點之前睡覺,保持陽氣的匯聚。

凌晨一點到凌晨三點,這三個時辰是丑時,丑時主要是養肝經,肝的主要部位就是藏血。提供血液,凌晨一點到凌晨三點時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讓身體機能對肝臟進行提供血液。保持第二天不會氣虛體弱。

凌晨三點到凌晨五點,這個時間段是在養肺經。大部分這個時候肺不好的人都會容易咳嗽哮喘發作,老人就不適宜早起進行晨練,過了這個時間段,在進行一天中的鍛鍊。

凌晨五點到凌晨七點這個時間段是卯時,卯時是身體在滋養大腸經。天也基本亮了。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也就是說大腸經需要排洩髒東西了。保持良好的精神和面貌進行一天的工作。

早上七點到九點之間是辰時在養胃經,七點太陽升起的時候,人體陽氣上揚的時候,補充食物進行平衡人體所需的物質,保持人體體能。

早上九點到11點是巳時,這個時間段人體機能在養脾經,所以早上吃的早餐就開始由這個時間段由脾去輸送到全身。進而進行消化。工作之餘也可以進行一點小小的活動,揉揉脾胃進行快速消化。

中午11點到13點之間是午時,午時陽氣最盛,最適宜養心經,這時候進行一場午睡就是最好的心經保養療法。午睡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13點到下午15點之間的未時就是養小腸經的時間段,主要就是吸收中午的午飯還有湯汁,取其精華摒除糟粕。

下午15點到17點之間是申時。主要就是膀胱與腎的相結合了,那麼主要就是水液通調,適當的喝水和排尿就是對身體的養護了。

下午17點到19點之間是酉時,要是在養腎。通常腎就是調節人體營養的。調和五臟六腑,最好的保養方法就是吃晚飯,達到補精氣的效果。

晚上19點到21點之間是戌時,在養心包經,身心健康愉悅,才能更好的清除心臟周圍不利的因素。儘量讓自己在晚飯後放鬆一下,三以下不熱水泡腳,起到保養的作用。

晚上到21點到23點是亥時,亥時在養身體的三焦經,亥時這個時間段可以一通百脈,在亥時的最後一刻入睡是對人體最好的修養也是對健康最大的好處。

根據上述的時間段可以更好地保養自己的身心和身體健康。每天安排作息可以達到健康長壽的效果,長此以往,不僅可以讓自己更加有活力,而且可以讓小病小難不會找上你。在工作中更加的有活力和突出的表現。可以謹記著12個時辰的養生指要。

相關焦點

  • 中醫12時辰養生指要,每天這樣安排作息可以健康長壽
    他為人稱道的是,把自己的生活作息,按照天文鐘規律,安排得幾乎分秒不差。在家鄉小鎮生活15年,街坊鄰居已經習慣拿他出來散步時間,作為對鍾標準。這並不是誇張,因為只有一次,他例外地看到本好書,想一口氣讀完,沒有按時出去散步,讓街坊們懷疑到底是否要以教堂鐘聲為準。
  • 十二時辰養生法的依據
    中醫上提得較多的十二時辰養生法,其實很早就運用在針灸上了。在針灸上,這個方法被稱作「子午流注」,是針灸按時取穴的一種操作方法。 用通俗的意思來解釋,就是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一條經脈,每條經脈又聯繫著相應的臟腑。
  •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為你解開健康密碼
    本次直播邀請到東方醫院精準健康管理中心中醫部主任張春燕,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治未病學術帶頭人張振賢為大家解密中醫的健康密碼,並介紹提升健康管理能力的妙法良方。什麼是亞健康狀態?針對不同時辰所對應的臟器病症,如何運用"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改善亞健康?當下年輕人流行的"朋克養生法"又真的有效嗎?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十二時辰養生法助您健康養生
    《內經》指出一天陽氣的變化規律,要求人們按照這個規律作息。早晨陽氣冉冉升起的時候 , 人們應立即起床活動,以助陽氣的生發;日暮陽氣收藏的時候,就應及時休息安睡,以利陽氣蓄積。如果違背陽氣運行的規律而任意作息,身體就會困頓而衰敗。
  • 順天時而為,接地氣而活,十二時辰養生法,這樣才是最好的解讀
    導語:十二時辰養生法是我們歷史醫藥傳統文化流傳下來的,直到今天,它的存在仍有其積極價值和傳承的意義。我們了解養生,學習養生,但是也只有持之以恆的堅持正確的養生,才是難做到的。晝夜二十四小時,與之對應的是十二地支,一天當中的某個時段,都對應著人體相應的經絡,經絡對應氣血運行。
  • 畲醫畲藥傳統療法、十二時辰養生法……這場講座乾貨滿滿!
    畲醫畲藥傳統療法、十二時辰養生法……這場講座乾貨滿滿!供稿:陳麗晶5月23日,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即將到來之際,區科協特邀高級中醫康復理療師為全區科技工作者們帶來了一場「乾貨滿滿」的科學養生知識講座。
  • 長壽的男人身上有哪些表現
    長壽的男人與先天的遺傳基因有一定的關係,飲食合理、生活有規律,保持良好的心態、合理的鍛鍊身體,一樣可以延長壽命。長壽的男人一般會有以下幾種外在特徵。1皮膚面色紅潤有光澤長壽的男人外在表現皮膚紅潤有光澤,皮膚有彈性。
  • 子午流注與中醫養生
    「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即每日的十二個時辰對應人體的十二條經脈的關係,反映人的生活習慣應順應自然規律。臟腑在十二個時辰中的興衰更替、環環相扣而有序。中醫認為「因天之序」,就是東南西北,春夏秋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序而動,以利於身體的生發、生長、收斂、收藏,才能使人健康長壽。
  • 長壽的人,身上會有6個特徵,如果全都有,恭喜健康長壽
    物質匱乏的年代,當飢餓成為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時,長壽這個目標似乎有點奢侈,甚至可能只是「有錢人」的追求。 那麼,在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今天,我們完全已經擺脫了食物的桎梏。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有可能讓自己更長壽呢?
  • 中醫教你如何在對應時間養生:一天之中如何養生
    2008年中國十大壽星在江蘇如皋市揭曉,年齡最長的壽星是喀什的薩迪克薩伍提,維吾爾族人,生於1887年8月9日,今年121歲,十大壽星帶有共性的長壽秘訣有五條:一是心態平和,喜歡勞動,定時作息;二是生活規律,順其自然,不苛求,不攀比,不埋怨;三是心地善良,待人寬厚,樂於助人;四是家庭和睦,子女孝順;五是遠離喧囂,環境幽雅,居室簡單。
  • 什麼樣的人能夠長壽?身上有4個特質的人,也許與長壽比較有緣
    長壽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古有帝王修仙制仙丹,今有土豪重金求秘方,都是為了求得長壽的秘訣。而我們常常也會在晚間電視報導或者報紙上看到,關於某某地區一位老人年齡高達百歲,或是世界長壽記錄被某位老人打破,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新聞。
  • 十二時辰養生法,子時到辰時,了解你的一天,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
    導語:我們一天有二十四小時,而一天的二十四小時對應著中醫的十二個時辰,這十二個時辰與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以及與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都有著重要的聯繫。一、子時子時是足少陽膽經盛行的時候,在這個時辰,我們最好已經躺在床上休息了。若是這個是時辰不入睡的話,則容易越來越睡不著,且容易引起心情鬱悶、煩躁等與膽經相關的症狀。若是在這個時辰進食食物的話,則不容易消化,膽經在這個時候需要休養,可飲用少量牛奶輔助睡眠等,其他可影響睡眠的食物都應避免食用,故應注意。同時,這個時辰陽氣開始逐漸升發,我們要保護自己的陽氣。
  • 提醒:想長壽,這三件事更重要,切莫忽略
    無論對於男性還是女性來說,長壽都是大家所渴望的,但是根據相關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壽命更短一些。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85歲以上的老人中,女性遠比男性要高出太多。100歲這個長壽的常見標準很少會有男性能夠達到。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男性體內雄性激素多,才有助於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而雄性激素旺盛,鬍子長得也會比較快。刮鬍子會決定男性的壽命,真的是這樣嗎?
  • 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在我國,居然經歷了4個朝代,活了400多歲!
    其實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是我們國家人,他活了400多歲,經歷了4個朝代。他是我國福建的永泰縣人,他出生於公元881年,到了1324年才去世。這樣算起來活了443歲,他是歷史上記載的活得最久的人類了。他一共經歷了唐宋元明四個朝代,他死的時候體重還不到10斤。很多人可能不會相信人居然可以活這麼久,但是這個的確的存在,這個老人叫陳俊,他被記載在了官方編撰的歷史中。
  • 想長壽,多走路?平均壽命較長的人,每天都走了多少步?
    每天堅持一定的步數,對保持我們身體的活力和健康是有好處的,這是不是就意味著走路步數越多,一個人就越能活得更健康和長壽呢?就在去年,全球著名的醫學雜誌《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就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在分析了1.8萬名老年女性每日的行走行為之後,得出了這樣一些的結論: 1、走路確確實實能夠提高她們的身體健康程度,每天的行走每增加1000步,全因死亡率就會降低15%。
  • 海慈名中醫在線「排雷」 警惕這些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誤區
    這些關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誤區,海慈名中醫在線闢謠啦!1月7日下午3點,由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青島新聞網推出的大型系列科普欄目《國醫在線》準時與廣大網友見面,首期節目邀請到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國家級重點專科心血管內科學術帶頭人、主任醫師、山東省中醫藥名家吉中強教授,在青島新聞網直播間在線解答眾多網友提出的健康問題。心腦血管疾病不遺傳!
  • 這樣安排!
    此時的大家的生理、心理和複習方式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生活作息是否調節到高考模式?是否能調節好臨考的壓力?學習計劃能否正按部就班進行?這裡最為恰當的做法是, 一門科目考完後,不翻書,不對答案,完全丟開對這門課的全部印象,全面轉入下一門科目,多看書多思考,這樣到考試開始時,思維就可以處於活躍期。今天,我們為大家分享的是:考前7天安排表,希望能幫助大家調整好生理、心理狀態和複習節奏,用最好的姿態迎接高考!
  • 70至79歲是壽命危險期,中醫教您五秘訣穩步跨過去,回到60歲!
    順應四時,就是按照年齡、四季、晝夜的特點作息、運動、吐納。中醫理論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人應該順應自然的四時變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中醫認為陰氣盛則寐(入眠),陽氣盛則寤(醒來)。而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祖國傳統養生學講究 「順四時而適寒暑」,對於老年朋友來說,如能順應時節做好養生,不僅能夠順利度日,還能增進健康、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