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12時辰養生指要,每天這樣安排作息可以健康長壽

2021-01-15 養生虎虎

德國有位大哲學家叫康德,他是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思想啟蒙運動倡導者。康德活了80歲。在他所在的那個時代已經算非常高壽。他為人稱道的是,把自己的生活作息,按照天文鐘規律,安排得幾乎分秒不差。

在家鄉小鎮生活15年,街坊鄰居已經習慣拿他出來散步時間,作為對鍾標準。這並不是誇張,因為只有一次,他例外地看到本好書,想一口氣讀完,沒有按時出去散步,讓街坊們懷疑到底是否要以教堂鐘聲為準。

先不要驚嘆或者獻上膝蓋,其實中醫養生在更早的時候,已經總結出了非常細緻完善的,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最佳作息規律,只是很少聽說有人能夠像康德那樣,做到極致中的極致。

古人對於養生講究天人合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話,只是其中最簡單的踐行。其他包括一年四季、24節氣怎麼作息養生;一天早中暮晚、12個時辰如何怎麼作息養生,都有非常具體的操作。

由於篇幅有限,一年四季和24節氣的養生作息先不說,這裡養生虎只帶大家了解下一天之內的養生作息操作。基於「一天如四季」的養生觀,中醫理論裡邊把一天的時間分為晨、日、暮和晚四個時段。

春夏養陽。早晨如春,是陽氣開始生發的時候。這個時候適宜早起活動,這樣能讓人體跟隨自然,升發陽氣。白天如夏,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也處於精神飽滿的狀態,適合全身心投入工作。

秋冬養陰。傍晚如秋,太陽落山,是陽降陰升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應該開始收斂。晚上如冬,陽退陰漲,這個時候就應該「養藏」陽氣,避免運動,不宜吃飯,早早睡覺,避免損耗。

具體到一天的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根據氣血運行到各臟腑流程,每個時辰都有每個時辰對應需要保養的臟腑。

23:00一1:00,子時養膽經。膽主一身之陽,膽氣虛則怯。

保養方法:睡覺。

1:00~3:00,丑時養肝經。肝主藏血,臥則血歸於肝。

保養方法:睡覺。

3:00-5:00,寅時養肺經。肺不好的人這時候容易咳嗽、哮喘,老人不宜早起晨練。

保養方法:睡覺。

5:00-7:00,卯時養大腸經。這時基本天亮,天門開,地門即肛門也應開。

保養方法:起床排便,一天輕鬆。

7:00-9:00,辰時養胃經。這時自然太陽升起,人體陽氣上揚,應該補充食物進行平衡。

保養方法:吃飯。

9:00-11:00,巳時養脾經。脾主運化水溼,脾虛則溼氣凝滯。早上吃的早點,這個時候開始由脾輸送全身。

保養方法:工作之餘,稍事休息,揉揉脾胃。

11:00-13:00,午時養心經。午時陽氣最盛,陰氣發生,陰陽交接,適宜靜養。

保養方法:睡覺。不過不宜超過1小時。

13:00-15:00,未時養小腸經。小腸分清濁、主吸收,把水液給膀胱,糟粕給大腸,精華給脾臟。

保養方法:午飯應豐富,13點前吃完。

15:00-17:00,申時養膀胱經。膀胱與腎相表裡,主一身水液通調,不足或過剩都會致病。

保養方法:適當喝水,及時排尿。

17:00-19:00,酉時養腎經。腎藏精,平衡人體陰陽,調和五臟六腑。

保養方法:吃晚飯。若晚飯過了酉時,補養精氣的效果將會不好。

19:00-21:00,戌時養心包經。這時應該讓自己心情愉快,才能更好清除心臟周圍不利健康的物質。

保養方法:放鬆散步,熱水泡腳。

21:00-23:00,亥時養三焦經。亥時三焦可通百脈,在亥時入睡,百脈修養,對健康大有好處。

保養方法:睡覺。

相關焦點

  • 中醫12時辰養生法,提醒:每天這樣安排作息,或有助長壽
    一天中有12個時辰,所謂12個時辰也就是24個小時。那麼中醫養生的12個時辰都要做什麼事情,還需要進一步的了解。這一天中都有哪幾個時辰可以安排養生,養生都有哪些具體的操作和好處,每天怎麼安排作息時間可以讓自己健康長壽。
  •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為你解開健康密碼
    本次直播邀請到東方醫院精準健康管理中心中醫部主任張春燕,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治未病學術帶頭人張振賢為大家解密中醫的健康密碼,並介紹提升健康管理能力的妙法良方。什麼是亞健康狀態?針對不同時辰所對應的臟器病症,如何運用"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改善亞健康?當下年輕人流行的"朋克養生法"又真的有效嗎?
  • 中醫教你如何在對應時間養生:一天之中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講究時間和方法,在古代,一天被分為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辰都有自己的養生方法,下面我們不如來看看在一天當中,什麼時候養什麼生吧。子時(子夜11~凌晨1時),好好睡覺。這段時間正是中醫養生中特別強調的「子覺」時間。
  • 子午流注與中醫養生
    「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即每日的十二個時辰對應人體的十二條經脈的關係,反映人的生活習慣應順應自然規律。臟腑在十二個時辰中的興衰更替、環環相扣而有序。中醫認為「因天之序」,就是東南西北,春夏秋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序而動,以利於身體的生發、生長、收斂、收藏,才能使人健康長壽。
  • 十二時辰養生丑時 深睡 淨化血液
    肝五行屬木,日常養肝要如同養護樹木。要想養好肝,在精神上要保持柔和、舒暢、力戒暴怒和抑鬱,以維持其正常的疏洩功能。當人休息或情緒穩定時,機體的需血量減少,大量血液儲藏於肝;當勞動特別是情緒激動時,機體的需血量增加,肝排出其儲藏的血液,供應機體活動的需要。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十二時辰養生法助您健康養生
    巴馬長壽之鄉的老人一年四季就以太陽的起落為標準,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天天如此,習以為常,自然形成規律的作息。古人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最旺,當令「值班」, 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
  • 全民中醫健康養生報告發布 專家:六大因素影響健康
    中國網財經12月22日訊 今日,中華中醫藥學會與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2015年全國城鎮居民中醫健康狀態與養生狀況調查結果(以下簡稱:全民中醫健康養生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中醫健康養生指數為58.7分。其中,精神緊張、不良情緒、過度勞累、久坐不動、吃飯過飽、熬夜晚睡是影響健康的六大因素。
  • 科學養生 ▏健康小知識;一顆核桃十功效,每天吃三顆,健康養生,預防...
    健康小知識1.頭髮:牛奶、南瓜養發防脫。想擁有健康濃密的秀髮,必須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一杯牛奶提供的蛋白質約為7克,每天兩杯可滿足需要。此外,紐約皮膚學副教授弗蘭西斯卡·福斯克介紹,每天吃把南瓜子,可補足一天所需的鋅,減少脫髮。
  • 子時前睡最養膽 專家教你十二時辰養生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順應十二時辰養生事半功倍,否則罹患疾病、提早衰老&nbsp&nbsp&nbsp&nbsp科學家說,人的壽命至少應有100歲。
  • 中醫養生時辰中卯時是幹什麼的
    十二時辰中卯時對應的我們現在的時間是早晨5點到7點了,這個時間段,大家一般都在起床洗漱,準備新的一天。而這個時間段呢,也是我們排毒最重要的時刻。那就是排便。我們經常在一些電視中的養生節目中很多專家都告訴我們早晨起來要喝一杯溫開水,這是什麼道理呢?其實呀,喝一杯水的作用是促進我們大腸進行排便。我們知道大腸中的細菌要在人體細菌的50%,如果不及時排出的話,會對人體造成一些傷害。所以古人也曾說「早晨一水,健康活到老」。尤其對於一些便秘的朋友來說,如果早晨起床先喝一杯水,那麼排便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 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才是大智慧,12個時辰對應的最佳養生方法匯總
    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才是大智慧,12個時辰對應的最佳養生方法匯總什麼事情都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養生也不例外。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時候做,效果也不一樣。比如吃東西,早上7到9點的時候吃早飯是養生養胃,如果你在晚上九點鐘吃東西,不但不養生,而是對身體有害了。所以說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是大智慧,會讓事情事半功倍。
  • 省二院健康講座 專家教你冬季中醫養生膏方
    」12月20日舉辦,國家級知名專家及省內名老中醫參與活動,針對到場聽眾進行「一對一」現場膏方養生諮詢,指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養生觀念。流傳千年的中醫養生膏方,由此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在此次膏方調理治療疾病講座上,著名中醫專家李學武主任醫師,許建秦主任醫師,王香蘭主任醫師,韓世榮主任醫師、黃斌強、胡元奎、詹道琛、王新美、王世傑等到場為現場百姓講解了中醫用膏方巧治胃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兒童發育不良、婦科病等專業知識,讓在場聽眾進一步了解中藥膏方、認識中醫膏方、應用中醫膏方,體驗中醫膏方在醫療預防保健中的獨特功效。
  • 什麼是經絡養生?就是將這12個穴位用到「極致」
    經絡養生可以幫助我們疏通經絡、強筋健骨、除勞去煩、祛病延年。那麼到底什麼是經絡養生呢?大眾微健康的中醫專家告訴我們,經絡養生就是這12個穴位用到「極致」,快來看看吧!1、太淵穴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屬手太陰肺經,位掌後腕橫紋橈側端,橈動脈側凹陷處。而肺又調節一身之氣,它的原穴必定氣血充足。
  • 畲醫畲藥傳統療法、十二時辰養生法……這場講座乾貨滿滿!
    畲醫畲藥傳統療法、十二時辰養生法……這場講座乾貨滿滿!供稿:陳麗晶5月23日,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即將到來之際,區科協特邀高級中醫康復理療師為全區科技工作者們帶來了一場「乾貨滿滿」的科學養生知識講座。
  • 十二時辰經絡養生之道(下篇),讀懂才知道該如何養生,益壽延年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報時官,可算是火了一把,別人在為了生活忙忙碌碌,他依舊淡定的報時。「巳正,大荒落——」、「戌,萬物滅盡——」。十二時辰早在漢代時,古人就將其取了十二個好聽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的23:00-1:00子時,1:00-3:00為丑時,3:00-5:00為寅時,依次進行遞推。 而《黃帝內經》又將十二時辰與中醫的十二經脈相結合,每一個時辰對應著一個經脈,達到傳遞養生的效果。
  • 陽化氣、陰成形,中醫的陰與陽到底是什麼?健康和陰陽有關嗎?
    很熟悉的生活經驗吧,但是你知道這些生活經驗的背後有個叫「子午流注」的中醫知識嗎?中國古代的時辰跟現在的時間概念不太一樣,古代的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一天共計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都有中醫十二經脈中的一經與之對應。寅時:晚上3-5點 手太陰肺經當令我們都知道咳嗽與肺部有很大關係。咳嗽時,我們能感覺到氣體在上升,這是一種疾病。
  • 長壽的人,身上會有6個特徵,如果全都有,恭喜健康長壽
    長壽的人,身上會有6個特徵,如果全都有,恭喜您健康長壽。 首先提一個問題:您認為現代人心中最渴望的是什麼呢? 相信,有很大一部分朋友的答案,就是健康長壽。
  • 藥師佛法門的十二時辰養生法
    女以肝為本,更要惜己身。  丑時養生 最好臥著  丑時是指凌晨1點到凌晨3點,是肝經最旺的時候。肝五行屬木,所以日常養肝要如同養護樹木一樣,在精神上要保持柔和、舒暢,力戒暴怒和抑鬱,以維持其正常的疏洩功能。  《素問·五臟生成論》:「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 第二屆華夏中醫藥養生旅遊節總體方案
    第二屆華夏中醫藥養生旅遊節文化論壇活動內容:舉辦第四屆「之江中醫藥論壇」、「頤居富春論壇」、「江南論道—健康養生文化講壇」等三場論壇活動,圍繞「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健康養生文化」等主題開展演講和學術交流,並發表《桐廬宣言》。
  • 老中醫:三個時間段養生很重要
    如果睡眠時間過長,這樣不僅會對我們的健康沒有任何作用,而且會影響我們的生物鐘運轉,增加肥胖的風險,甚至可能會使患上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增加。晚上幾點睡覺,第二天才精力充沛?老中醫:三個時間段養生很重要第一個時間段:子時子時指的是晚上11點到次日1點。如果在子時熬夜,就會消耗掉剛生發起來的陽氣,對人體極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