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聯書店將開進武漢,讓年輕人恢復對生活的熱情

2020-12-02 澎湃新聞

上海三聯書店將開進武漢,讓年輕人恢復對生活的熱情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2020-04-09 18:24 來源:澎湃新聞

4月9日,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在武漢會有兩大書店項目——分別坐落於武漢江漢路步行街與光谷步行街。兩大書店項目爭取在今年10月與11月先後開業。

「江漢路步行街和光谷步行街都是武漢本地年輕人愛去的地方,武漢本身又是中國年輕人特別多的城市。」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書店,讓更多年輕人恢復對生活的熱情與信心。

生活方式品牌和內容發聲平臺READWAY由上海三聯書店創立,意為「閱讀之道、成長之路」,並先後落戶於寧波、北京、上海、西安等核心城市,成為這些城市的文化生活新地標。

3月28日,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第四家店在上海淮海中路新天地廣場啟幕。 澎湃新聞記者 程千千 圖

在武漢最核心的步行街,打造青年文化生活新地標

「READWAY一直堅持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地段塑造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中心。」該負責人說,春節之前,武漢市江漢區政府在滬與上海三聯書店、上海悅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將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華中首店引入落戶武漢,成為江漢路升級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有十條核心步行街,華中僅有一條,就是江漢路步行街。」他介紹,READWAY武漢項目之一就落在江漢路地鐵站上蓋、江漢路步行街核心人流節點,一期面積4000平方米,「希望以此打造步行街上青年文化生活的新地標。」

此外,在武漢第二大步行街「光谷步行街」的多莫大教堂,也將落實READWAY的第二個武漢項目,總面積達8000平方米。多莫大教堂旁邊多是高校與科技企業,因而這裡的READWAY想做成類似於「奇幻圖書館」這樣的富有創意的地方。

探索書店新的盈利模式,為城市文化注入更多力量

在某種程度上,上海三聯在書店倒閉潮中的「逆勢開店」,也能給行業帶來新的信心。

實體書店的具體盈利模式一直是書店人頭疼的問題。上海三聯書店副總經理陳逸凌表示,此次READWAY首次引入武漢,也希望在盈利模式上有新的探索,「武漢把江漢路步行街上最核心的地標建築給我們,由三聯參與招商、運營。改造前這個建築有保底租金,通過我們對這棟建築文化業態的共同改造、內容調整,我們可參與租金溢價的分成。在這樣的盈利模式下,我們也可以為書店運營投入更大精力。」

在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負責人看來,把一個城市的中心地段,一個地段最具人氣的地標建築給到文化,具有特別的意義。三聯也會從內容生產方和運營方的角度,為城市文化注入更多力量。

他說:「我們現在有兩個路徑。一是對外,希望以上海為中介聯結世界,把世界優秀的青年文化項目引入上海。二是在內,希望對武漢的當地老字號進行文化再梳理。三聯和其他書店最大的不同在於它還是內容生產方,所以我們還是努力從內容源頭的角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三聯書店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落戶武漢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落戶武漢 文化推動城市發展——文化創新和文創產業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 逆勢開店,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華中首店將落戶武漢
    贏商網獲悉,今年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需求面積:1000-3000平方米)將在武漢落地兩個書店項目——分別坐落於武漢江漢路步行街與光谷步行街,兩大書店項目預計在今年10月與11月先後開業。READWAY作為上海三聯的精緻生活方式品牌,依託上海三聯的優秀出版資源,整合線上線下的內容資源優勢,以「大國青年的精神家園、都市潮流文化策源地」的核心理念和打造目標,先後落戶於寧波、北京、上海、西安等核心城市。
  • 5000平米的上海三聯書店要來了,但開在北京
    這家上海的出版社把最大實體書店開在北京而非自己的家鄉,雖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因為,在國內,北京有著最適合人文型書店的土壤。  根據《2017年全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榜》,北京有6719家書店,幾乎是上海實體店數量的三倍,而同為一線城市的廣州也領先於上海。如果按照每萬人擁有的書店量來計算,則上海排在全國第十一位,落後於鄭州和武漢。
  • 上海三聯書店攜手光明,「稻田裡的書店...
    8月28日,上海三聯書店與光明地產在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新天地店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主導的「光明·稻田裡的書店」將落地崇明東平光明特色小鎮,打造文化跨界合作平臺,開發戲劇演藝、沉浸式展演、文化民宿、研學旅行、大型文化展會等特色文旅書店業態。
  • 上海三聯書店最大實體店北京開業
    上海三聯書店最大實體店昨天在北京開業。這是上海三聯書店第一次把實體店開到首都。新店名為「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READWAY寓意「閱讀之道、成長之路」),坐落於北京朝陽大悅城9層,集文化、藝術、社交於一體,面積近3000平方米。
  • 口述|我所親歷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聯書店從封閉到合作
    1948 年 10 月 26 日,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召開全體人員大會,宣布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成立。胡繩、徐伯昕、黃洛峰、沈靜芷在會上講話 。會後派陳亞為專程赴滬,傳達三店合併的決定 。這次成立大會也是三聯同人開赴解放區的誓師大會。會後大批同人分批奔赴解放區,或潛返上海,迎接上海的解放。
  • 上海三聯書店西北首家店落戶西安
    本報訊 (記者孫海悅)新年伊始,上海三聯書店首次進入西北,落戶陝西省西安市南大街中大國際5樓。    秉承「永遠年輕之地」的理念,上海三聯書店帶來了青年文化品牌READWAY,寓意為「閱讀之道、成長之路」。
  • 對談丨三聯書店與進步出版傳統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王為松主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老領導、著名出版人董秀玉、汪家明作為嘉賓,回憶和講述了他們所熟悉的範用先生,及他為書籍的一生,並探討「進步的出版傳統」如何推動社會進步、倡導社會昌明。
  • 三聯書店新變: 走進寬窄巷子的三聯,靠什麼觸動年輕一代?
    汪丁丁在的《守望家園》裡寫道,「三聯書店的使命在於,借了書籍的出版與傳播使中國人對各自生活的零碎的思考得以匯合交流,從而相互理解。三聯的精神,是基於現實生活的大眾啟蒙,這精神的現代意義,就是基於生活、讀書和新知的思想自由。」三聯韜奮書店·北京「基於現實生活的大眾啟蒙」也被書店負責人提起。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12月30日,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閉店兩年多的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門迎客。零下12攝氏度的低溫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上午10時,封面新聞記者在三聯書店看到已有不少讀者在讀書,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年人。12月30日,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業。
  •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
    北京,東城區,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2014年,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始嘗試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運營模式,成為北京第一家「深夜書房」。2018年1月,三聯書店的美術館店開始整修改造。去年十二月,三聯美術館店總算重新開門,不過目前美術館店還未恢復二十四小時運營。
  • 三聯書店終於開到成都,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書店.
    」稱號;1月21日,成都的「三聯韜奮書店」開業。對,是《三聯生活周刊》的那個「三聯」。"三聯"兩個字代表著中國知識先鋒,是中國讀書人心裡的一座豐碑。三聯書店最早1932年由鄒韜奮先生創辦,《錢鍾書集》、《傅雷家書》、《我們仨》還有蔡志忠的漫畫都是三聯出版社的經典;《讀書》、《三聯生活周刊》也被稱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這是三聯韜奮書店首次在北京以外開書店。
  • 《走進美術館東街22號》:親歷者講述三聯書店的改革與發展
    編者按:《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書店改革發展親歷記(2005-2014) 》於2018年8月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作者樊希安曾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三聯書店1951年奉命和人民出版社合併(發行部分併入新華書店),長期作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社存在,在人民社內設一個「三聯書店編輯部」從事業務活動。粉碎「四人幫」之後,三聯書店老前輩為恢復三聯書店強烈呼籲、積極奔走,請求黨中央批准恢復獨立建制。和恢復獨立建制相關聯的還有一件事,就是確認三聯書店革命歷史定位、落實三聯書店員工革命工齡問題。
  • 範景翔呂文彬《愛語錄》攜手上海三聯書店 致敬ME/CFS慢性疲勞
    >   中新網上海新聞
  • 太古集團攜手上海三聯書店於北京發布新書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 為慶祝進入中國一百五十周年以及集團成立二百周年的重要裡程碑,太古集團攜手上海三聯書店策劃了《太古之道—太古在華一百五十年》紀念圖書,並於今天在北京舉行了新書發布會。
  • 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計劃明年春季恢復24小時營業
    新京報訊(記者 餘華尊)12月30日,裝修改造近兩年的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將重新開門營業。12月26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探店時獲悉,原有的24小時營業,計劃從2020年春季的「世界讀書日」開始。新京報記者 韓舒雯 攝重新開張的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圖書分類格局、書架構造和導購路線遵循三聯獨有的設計。在三層樓宇內,10萬種、30萬冊書籍被整齊有序地擺放在高架、矮架和書臺三種書架上。
  • 王蒙:三聯書店「有盜火的傳統」
    央視網消息:今天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八十歲生日
  • 三聯韜奮書店總店重裝開業 2020年4月23日起恢復24小時營業
    三聯韜奮書店總店重裝開業 2020年4月23日起恢復24小時營業 2019-12-30 15:33:07讀者在三聯韜奮書店 主辦方供圖  他指出,全民閱讀現已成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年均圖書閱讀量與圖書購買率均穩步上升。實體書店作為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在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精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市出臺並實施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意見等一系列專項政策,2019年共計有839家實體書店獲得了市委市政府的專項扶持,扶持資金近1個億。
  • 三聯生活書店「獨立日」系列第三部上市
    《獨立日》 陳宇慧@田螺姑娘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三聯生活書店的生活品牌「獨立日」已經迎來了第三輯,在前兩輯《獨立日:用一間書房抵抗全世界》和《獨立日:用電影延長三倍生命》熱銷之後,「日出之食」的新概念,也隨著早餐達人陳宇慧@田螺姑娘的第一本書而推出。
  • 三聯書店的成功說明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去年此時,北京文化地標、愛書人心目中的聖地「三聯韜奮書店一年過去了,三聯書店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4年營業額接近翻番,實現盈利,並計劃開第二家24小時分店。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既凝聚著全體員工的心血,也寄託著政府對實體書店生存發展的殷殷關切。實際上,三聯書店是全國上百家獲得政府財政補貼的書店中的一員。沒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暗夜裡不滅的書店燈光,恐怕難以支撐24小時。從這個角度看,三聯書店的成功不代表實體書店的危機已經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