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的最後一天-虎嗅網

2020-12-02 虎嗅APP


已經記不清最早聽說「誠品敦南店即將熄燈」的消息是多久之前了,只記得每次看到新聞報導給出類似「年底」、「半年後」的模糊時間,就會有臺灣各界人士的聲援,和誠品官方的回應「會努力留住這盞燈」。


直到去年11月,那個模糊的時間突然具象成了2020年5月31日。新冠疫情讓這個世界的很多角落按下暫停鍵,誠品敦南店的閉店倒計時鐘卻如常地走到了這天。


2020年1月6日凌晨 攝於誠品敦南店一樓入口處


我們為什麼捨不得誠品敦南店?


對我來說,在臺灣學習、生活近三年的時間裡,誠品敦南店是最重要的一家書店。除了參加過數不清了的活動,還曾在寒冬的夜裡被它「收容」;也曾在畢業離臺前,認認真真地在這裡通宵過一夜,去看看深夜的誠品敦南店是什麼樣子……在這個日子裡,是時候和更多關注它、喜愛它、或嚮往過它的人分享一些故事。


如果你對於這些個人觀察並不感興趣,依然希望點進標題的你能想一想,我們到底為什麼捨不得誠品敦南店?


最近陸續看到一些營銷號以「誠品撐不住了」、「書店界身陷水逆期」之類的話題帶節奏。但誠品敦南店閉店的主要原因非常簡單:書店所在的敦南金融大樓被賣給了新房東,新房東對這裡的規劃另有改建打算,導致誠品不得不在租約到期後搬離這裡。


實際上,作為「接棒」的誠品信義店也已改裝完畢,並與敦南店無縫銜接地點亮起這盞24小時的燈。


誠品敦南店位於敦南金融大樓的-2F至2F


比「結束」更值得被記住的,是「開始」的那一刻。


回看誠品書店的歷史,這已經不是誠品敦南店第一次「閉店」了。早在1995年9月,誠品敦南店的前身——敦南圓環誠品就曾因租約到期,不得不告別已經營6年的舊址,搬至隔壁的敦南金融大樓,即後來的誠品敦南店。


搬家前,誠品舉辦了一系列的「喜新戀舊·移館別戀」活動,首次嘗試從9月23日上午至9月24日早上長達18小時的通宵營業,期間共計三萬人次湧進書店,凌晨四點進店還要大排長隊。


搬遷時,誠品對讀者進行了一項「每個人心目中的理想書店」調查,發現那次通宵營業的活動深入人心,又經過長時間的評估後,誠品敦南店在1999年成為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


在臺北酒吧分布密度最高的東區,誠品為夜生活提供了「閱讀」這個新選項。每年除了上、下半年盤點和除夕夜的三個晚上,其他日子都是24小時營業,即便是強風暴雨或颱風夜,明知不會有什麼客人會來,這裡也不會關門,因為有很多街友會來敦南店避風雨,誠品創辦人吳清友一直堅持「閱讀是基本人權,書店是眾生平等的場所」


街友們常常在位於大樓入口處的座位上休息


對於不在臺北生活的人來說,誠品敦南店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但如果只是深夜跑去打卡,除了感到新奇和羨慕,不太容易真正地體會到吳清友這句話,直到在六年前的一個深夜裡,我第一次被它「收容」。


2013年12月28日,我到臺北去看跨年演唱會,演出的平均結束時間為凌晨2:30,當時還是窮學生又對熬夜不以為然的我,決定在演出結束後到不遠處的誠品敦南店打發後半夜的時間,既可以省下一晚住宿費和打車到酒店的費用,又體驗了一把聽起來很熱血的書店通宵。


意外的是,由於演出看得過於投入,走出場館時我就已經疲憊不堪,進到書店的瞬間就被舒適氛圍催眠,當晚看了什麼書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店裡的人比想像得多一些,卻少了一絲電影中的浪漫。圍坐在長桌區的人手裡都拿著書,卻已經專注不起來了,我的餘光裡時不時會掃到有人在打瞌睡,那個場景既溫暖又搞笑。



真的體驗過了才會知道,在書店裡專注地看一整夜的書基本是不可能的,桌邊的大家陸續向困意投降,雖然店內有禁止睡覺的提示牌,但並沒有人真的來制止,直到早上六點多,我們才被店員溫柔地拍醒了。後來聽說是因為七點前後書店的人流量會變大,店員會在那之前叫醒顧客,以免他們的個人物品遺失或遭竊。


後來每每想起那一晚,都會因為自己沒怎麼看書又沒忍住困意而感到抱歉,直到很久之後在《誠品時光》中讀到:「吳清友最初對誠品的期待,並不是一個單純賣書的書店,而是一個『款待書、款待人、款待心情』的場所」時,我才因為「款待」這個包容度極高的詞,放下了內心的負罪感。


夜訪誠品敦南店


2015~2018年我在臺灣讀書,因為交通便利,到敦南店參加講座、看展覽、聽演出成為生活日常的一部分,但再去通宵一次一直是願望清單上頗具儀式感的事。


有了幾年前的經驗後,我已經確定了深夜書店並不是充滿浪漫和熱血的地方,但我更加好奇它究竟是什麼樣子?會去的都是些什麼人?再加很擔心下次再回到臺灣時,誠品敦南店很有可能就不在了,也趁畢業之前,以這樣的方式和它道別。


在畢業論文答辯後的空檔,我提前倒了幾天時差,搭配好方便穿脫的衣服,在一個普通的周四夜晚,開啟了這趟深夜書店的觀察之旅。預設的時間是以公共運輸的運行時間作為參照,從捷運末班車之前半小時到捷運首班車之後的半小時。


23:30



進入誠品敦南店所在的敦南金融大樓入口時十分安靜,書店隔壁的銀行門口,還專門放了一個寫著「休息囉」的牌子,玻璃門倒映出誠品書店閃亮的燈牌,對比鮮明。上樓到書店區,明顯感受到店內音樂聲夾雜著聊天的聲音,像是晚上七八點鐘的樣子。


我站在書店入口的樓梯旁,觀察了一會兒客流量,23:00~23:30這半小時左右的時間裡,共有四十幾個人離開,三十幾個人進來,穿著打扮的差異比較明顯:離開的人大多穿著更精緻,拎著小包或環保袋,女生數量明顯多於男生;進店的人穿得更休閒,背雙肩書包或大託特包的比例很高。


有趣的是,這期間,從另一邊的餐廳區走出了一位有點北方口音的女士,向書店區望了一眼,一邊下樓一邊問身邊的同伴:「這咋還這麼多人呢?他們都沒有對象嗎?」便和同伴一起大笑了起來。


00:00



在店裡逛的人明顯變少了,看書的人都已經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最受歡迎的是有三個面的角落和樓梯上。經過他們身邊找書的時候,我會開始在意腳下地板發出的吱吱聲,好像破壞了那個他們用身體和書架搭建起的寧靜小宇宙。


平時四人編制的服務臺只剩下兩位店員,結帳櫃檯也是。忙的人在瘋狂移動著滑鼠,雙眼緊盯著屏幕,沒在忙的人低頭認真地玩著指甲。因為適逢新年前後,收銀櫃檯前擺放著一本新年星座運勢書,我想湊上去看看,原本低著頭的店員就突然直起了身體,我有點尷尬地笑一下,不好意思地走開了。


1:00



誠品cafe打烊了,整個二樓變得越來越安靜,冷氣也顯得比剛來的時候足了很多。我在找位置準備坐下時,第一次發現了睡著的人,他盤腿坐在書架前的地板上,左手還扶著書,頭卻抵在右膝上睡了過去。


2:30



書店廣播漸強地響起:「親愛的讀者晚安,現在將進行消毒作業,作業時間大概十分鐘,請至前方雜誌區等待。」幾位店員分管不同的區域,輕聲地和在睡夢中錯過廣播的讀者溝通,確認所有讀者集合在雜誌區後,戴著面罩的消毒人員才從衛生間的方向走出來,開始進行消毒,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規模的書籍消毒,機器的嗡嗡聲有點像在除草。


轉過頭,此時的雜誌區有15人,其中有5位是女生,11人背了雙肩包。消毒結束後,店員說現在換雜誌區消毒了,可以回到自己喜歡的位置上,有幾位讀者甚至是一路小跑了回去。


3:30


回到原位後的一個多小時,是我周圍比較穩定的時刻。我所在的長桌區都沒有人起身走動,每個人的面前都有四五本書,大家的腳步開始變懶。直到坐在我對面的男生,把桌上的電腦收進書包並起身背上,我以為他是要走了,卻在幾分鐘後發現他手捧著幾本書回到原位,畫面倒放一般地卸下書包並打開、取出電腦、擺回桌上——才想起很多書架上都貼著「注意隨身物品」的標語。



4:30


像是到了固定的工作時段,店員們陸續離開了櫃檯的位置,開始在書架前做整理,機械地將每個書架上的每一本沒放好的書,整整齊齊地推進書架裡。有點刺耳的「咔」、「咔」聲,變得特別明顯,直到店員們一邊推書一邊聊起天,整個聲音氛圍才緩和了一些。今天店員的夜聊話題是「吸菸」:


年輕戴著黑框眼鏡的店員,聽說旁邊的同事每天要抽將近一包的量,帶著驚訝的語氣小聲試探性地發問「那……你會後悔你吸菸嗎?」


「其實也不會耶!」那位中年店員以標準的臺灣偶像劇句式開啟了回答。「我覺得只要不在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吸菸,就還好。像我都不會在室內吸菸,我都在外面的啊!有人說汙染空氣什麼的,可是你看外面的廢氣又不只有抽菸而已!」


「對啊!每天騎機車就吸入一大堆了!」年輕店員邊說邊走向另一邊的書架繼續整理。



5:30


長桌邊和坐在階梯上的人一個個走掉了,書店裡前一夜熟悉的身影只剩下一位,公車已經開始運作,首班捷運也即將發車,那些被「困」在書店的人終於可以自由地回到床上補個覺。


在我以為這趟夜訪誠品之旅,即將以平淡無奇告終的時候,竟然發現了一位坐在臺階上抄書的爺爺。他身著黑色運動服,腳上是中國風的黑布鞋,寫字的紙薄得跟那種粉色的收據紙差不多,尺寸也不大。


他就把紙夾在書裡,借著書的厚度當做墊板,左手固定著書本以便形成既看得到內容又方便書寫的最佳角度,右手奮筆疾書著,工整的原子筆字跡已經蓋滿大半張紙,也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我看了他一會兒,並沒有按下快門,如果要選一個屬於這一夜的畫面,我想就是此刻了。


6:30



窗外的天亮了,臺北也突然醒來。店裡一下子湧入了背著書包的學生、抱著孩子來的母親,還有一個幾十人的旅行團。收銀臺裡還沒下班的夜班店員坐直了身體,最忙的時段好像才剛要開始。我朝樓下走去準備離開,打掃阿姨正要開工,昨夜在門口排隊的計程車也已經散去,停車位變成了旅遊大巴的主場。



這就是某個普通的冬夜,誠品敦南店的樣子,其實沒有那麼特別。後來我想了想,哪有人會天天半夜不睡覺來逛書店的呢?但總會有人在某個時刻需要它,在過去20年裡的幾乎每一個夜晚,它都是這樣為這座城市裡無數陌生的、安靜的、孤獨的漫遊者敞開大門。


「謝謝敦南誠品拖到我們長大」


因為敦南誠品定於5月31日結束營業的關係,臺灣出現了很多相關的紀念策劃,有誠品官方的「敦南人回家計劃」、魏如萱在她的電臺節目《Oh夜DJ》中的「敦南留聲機」等等。無論是到訪過這裡的旅行者,還是一直生活在臺北的人,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關於誠品敦南店的回憶。


我特別喜歡「敦南留聲機」裡,邀請到樂團TizzyBac的那期提到了一句「謝謝敦南誠品一路拖到我們長大」。他們開玩笑地解釋說,因為他們這一代被誠品敦南店陪伴過的人,已經慢慢長大到可以比較坦然地面對「結束」了,而自己的身體也已經長大到沒辦法再熬夜了。


這個說法有點搞笑,但對於經聽說過相關新聞的人來說,一定也深有體會。在臺灣讀書的那段時間,誠品敦南店即將熄燈的消息從入學拖到了畢業,再一路拖到我今年年初到臺灣旅行,在行程最後一天的凌晨兩點,我最後一次來到誠品敦南店。


除了大樓入口處的倒計時和由3000冊書堆砌成的「時光之冊」藝術裝置,值得一提的還有通往書籍區的樓梯上方的「光譜漫遊」:垂掛著用紙片剪裁成年份數字的,從誠品創立的1989年到2020年,其中還隱藏著一個「品」字。



讓我有些意外的是,除了入口處的藝術裝置,和收銀臺開展了滿額送「典藏敦南藏書票」活動外,店內完全沒有任何即將閉店的感覺,一切都如常地進行著,當你真正進入到書區,就不再會有那種告別的傷感,而是安心地專注在眼前這個熟悉的空間。


當時適逢「2020年臺北國際書展」的宣傳期,誠品敦南店裡的主題選書區,是我幾天下來走過的近十家書店中,分類最全、品類最多的一家。



挑好書準備結帳時,店員耐心地用計算器幫我算了三四種不同的優惠方案,敲定後又等我去選明信片回來湊單,最後還提醒我別忘了在店裡直接退稅。最後這場和誠品敦南店的漫長告別,終於在貼心店員講出「拜拜喔!」的笑容裡結束了。


這幾天陸續在新聞中了解到,接棒24小時書店的誠品信義店三層,佔地面積是敦南店的2.5倍,書籍選物也是敦南店的1.8倍。還不知道店裡的氛圍會因為地段的改變而改變嗎?在那裡夜讀是什麼樣的體驗?有哪些人會去?敦南的街友們是否還有處可棲?願這些問題會在時間裡得到更好的答案。


就在關於敦南記憶即將封存的此刻,再對它說一句:「敦南誠品,多謝款待!」


相關焦點

  • 昌平有了首家24小時書店!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行業遭遇困境,但也有書店在逆境中尋找機遇。位於昌平區回龍觀的「一個書店」,4月1日起,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進入這家24小時書店,只見讀者們正在間隔一米的桌子上安靜閱讀,沒有人聲沒有音樂,只有偶爾的翻書聲。「一個書店」是一家書店的名字,是一個新興會員制社區書店。在不能營業的兩個月裡,他們開發和內測了許多新服務。4月1日,升級版的「一個書店」重新回歸。正是從這一天開始,這家書店升級為24小時模式,成為昌平區首家24小時書店。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12月30日,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閉店兩年多的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門迎客。零下12攝氏度的低溫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上午10時,封面新聞記者在三聯書店看到已有不少讀者在讀書,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年人。12月30日,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業。
  • 逆勢新增,北京再添一家24小時書店
    4月1日,北京西二旗回龍觀「一個書店」復工開業,並正式改為24小時營業。北京又迎來一家24小時書店,同時也是昌平區的首家24小時書店。書店營運長王文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伴隨著書店自主研發的刷臉門禁系統的上線,不管加班到何時,「碼農」都可以進來歇歇腳,讀讀想看的書。 「自4月1日開始24小時運營以來,每天都有2—3個人整夜待在店裡看書,一直到早上五六點才離開。」王文海向記者介紹自己輪值夜班守店的情況。
  • 臺灣首家二十四小時書店月底「熄燈」
    4月底的一天,誠品書店臺北敦南店。賴先生又一次來到這裡。看到店內彩虹色的「熄燈倒計時」裝置,他的心裡五味雜陳。「這是臺灣的第一家24小時營業書店,從童年到中年我在這裡度過了不少時光。現在聽說還有一個月就要關門,實在是有些感慨。」  像賴先生一樣感慨的臺灣民眾還有很多。
  • 北京地安門雁翅樓24小時書店開業
    這是中國書店旗下首家「不打烊」書店,也是北京市屬第一家國有24小時書店,以及北京地區第三家24小時書店   【特色】   新書之外還有舊書交易   開在復建古建築裡的這家書店,古香古色、格調雅致,視野開闊。書店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目前開放的雁翅樓書店在馬路西側。
  • 停業698天,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經歷了什麼?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的三聯韜奮書店總店,在經歷了698天漫長的暫停營業後,將於12月30日上午9點,以全新的面貌開業迎客。今天下午,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記者趕到書店現場,看到書店已重新裝修一新,局部仍在施工,書店員工們忙著將書從箱子裡擺上書架,書店上上下下都在為書店重張做最後衝刺。
  • 遇見奈目丨24小時書店聲音漫步
    重回書店,發掘城市的精神之光 今年9月上旬,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一季在北京國際圖書節期間上線,成為一輪京城文化的衝擊波,讓人們找到一種共識:書店是每個人的精神之光。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二季於11月23日在北京實體書店公眾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喜馬拉雅、有書上線,該節目旨在挖掘北京優質特色書店空間,立體化、沉浸式講述書店故事,讓聽眾和讀者能在一天時間,探訪不同區域的書店空間,體驗不一樣的書店之旅。
  • 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 熬夜看書的你有了好去處
    小時書店看書 實習生彭華 記者楊濤 攝  2014年的11月,卓爾書店啟動了「文化不打烊」的24小時營業機制,在每一個寒冷或炎熱的夜晚裡等待來看書的人。當時,武漢這座城內,卓爾是第一家24小時書店。近年,武漢24小時書店新增九丘書館、鉑仕匯城市書房,豐富了武漢的文化夜生活。
  • 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關門,21年沒斷電今晚卻要熄燈了
    走過31年時光、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自營業起已堅持186000+小時不斷電的臺灣誠品敦南店,將在今晚選擇熄燈關門。 以後,那盞整整亮了21年,曾在臺北敦南街頭溫暖過無數人的書店之燈,將永遠落下了。
  • 北京雁翅樓變身24小時書店
    本報記者 徐 燁攝   近日,首個建在古建築中的24小時書店——中國書店雁翅樓店正式對公眾開放。   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的雁翅樓坐落在地安門附近,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地安門地區道路整修,雁翅樓被拆。2013年6月,雁翅樓景觀復建工程開工,並於翌年竣工。
  • 臺灣有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成為了一個熱門旅遊景點
    誠品書店敦南店,作為臺北第一家誠品書店,也是全球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誠品店,即將在2020年關店。曾幾何時,成品書店一度成為文藝青年中最浪漫的一筆色彩。說到青春二字,肯定跟圖書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24小時書店豐富武漢夜生活,熬夜看書的人有了好去處
    記者楊濤 實習生彭華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24日訊(見習記者李慧紫)2014年的11月,卓爾書店啟動了「文化不打烊」的24小時營業機制,在每一個寒冷或炎熱的夜晚裡等待來看書的人。當時,武漢這座城內,卓爾是第一家24小時書店。近年,武漢24小時書店新增九丘書館、鉑仕匯城市書房,豐富了武漢的文化夜生活。
  • 書香西城「不打烊」 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首嘗24小時營業
    北京市民又多了一家晚上可以去的通宵營業書店——位於地安門路口南側、景觀復建的雁翅樓昨晚迎來了一家24小時營業的中國書店,這也是西城區第一家24小時書店。人民網 鮑聰穎攝 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鮑聰穎 通訊員 曹蕾)7月20日晚,位於地安門路口南側、景觀復建的雁翅樓掛上了「中國書店」的牌匾,作為北京中軸線上的文化建設新地標,西城區政府與中國書店聯合打造的「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當天正式對公眾開放,這是中國書店旗下首家「不打烊」的書店
  • 高新區這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開業了
    當城市進入午夜,書店就是燈火。近日,一家24小時不打烊書店——時光遇見·漁書書吧在高新區尚中心正式開業,為這座城市的冬日增添一份溫馨。  時光遇見·漁書書吧位於高新路與科技路口的尚中心一樓。目前陳列有兒童繪本、社會生活、人文歷史等綜合性圖書。相比傳統書店,時光遇見·漁書書吧24小時不打烊,同時著力打造不同的閱讀互動體驗。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多家老牌24小時書店放棄24小時營業2016年4月,位於鄭州杜嶺街的中原圖書大廈回聲館開業,這座3000多平方米的書店綜合體,很快成為「網紅」。除了功能齊全,一二層圖書區24小時開放也是一大賣點。在孫經理看來,不能刻意為了24小時而24小時,要根據具體讀者情況和書店經營情況來確定。為了帶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今年回聲館還對咖啡業態進行了更新,夜晚駐唱以輕音樂為主,保證閱讀氛圍。書是生活負責人富貴介紹說,6年前決定開24小時,是受到了北京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的影響,「當時鄭州還沒有,所以覺得如果能成為第一家,對書店的發展會有幫助」。
  •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南鑼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南鑼書店24小時,漫步北京,遇見一家書店。你好,我是張萬昆,我們約在南鑼書店見。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南鑼書店,正在這裡。南鑼書店創始人付建軍和溫京博是兩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們對南鑼有著複雜的情感,少年時,他們曾穿過這條胡同去上學、玩耍,以及迎接新鮮的一切——這裡就像是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
  • 「文軒雲圖24小時智能書店」進京 開啟異地通借通還模式
    人民網成都4月23日電(王波)4月初,家住北京石景山區的郝小姐到成都出差,在位於成都某購物中心的 「文軒雲圖24小時智能書店」借了一本《刺殺騎士團長》,利用旅途的閒暇看完後,回到北京,將這本書歸還到了剛在自家社區裡開始運行的「文軒雲圖24小時智能書店」裡。
  • 深夜中的煙火氣,探探那些繁華都市裡的24小時書店
    那時候,李欣頻筆下的誠品書店,都是我無比羨慕的空間。我第一次走進誠品敦南店,是在2015年的春節期間。沒有拍照,只記得拿了一本手作書,坐在靠牆的書架前,看了一小會兒。也許是因為這些年網絡上關於誠品書店的報導太多了,也或許是我自己去的書店太多了,總的來說,我並沒有愛上誠品敦南店。但是,在它結業的時候,我想回顧一下,這些年我泡過的24小時書店。
  • 北京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為何成網紅打卡地?
    在北京,有一家開在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在開業之初,便憑藉古樸的設計、獨具特色的古舊書吸引了一波粉絲讀者。18日,經歷了兩個月緊鑼密鼓的「改造」後,這家24小時書店重新接待讀者了。記者在實地探訪中發現,相較之前,書店的功能分區更加完善,「顏值」也比之前提高不少。雁翅樓24小時書店內,寫著不同字體「書」字的燈吸引了不少讀者的關注。上官雲 攝走進書店大門,迎面看到的是閱讀引導區,展臺上陳列著主題圖書與傳統文化圖書,背景牆上,正中是對雁翅樓的簡介,還有錯落有致的書架,展示優質圖書,顯得古樸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