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揭內幕高層急澄清 三聯書店發生內亂

2020-12-02 聯商網linkshop

中層揭內幕高層急澄清 三聯書店發生內亂

  昨天下午,位於王府井附近的三聯韜奮書店一層人來人往,整個書店一派紅火景象。而在書店二層的咖啡廳,三聯書店相關負責人正在召開媒體發布會,就前一天該店人事處副處長張學雷在其個人召開的媒體說明會上所說的內容進行澄清。在平靜的背後,三聯韜奮書店的母公司———三聯書店後院正在起火。

  三聯書店後院起火

  昨天下午,三聯書店副總經理汪家明、總經理助理楊進在三聯韜奮書店召開媒體發布會,就前天書店人事處副處長張學雷個人召開的媒體說明會內容進行了澄清。

  4月6日,三聯書店人事處副處長張學雷向幾十家媒體發出邀請函,稱他準備以個人名義在10日下午4時,就三聯書店「內幕」在深圳大廈碧雲廳召開說明會。

  當天下午3時50分許,三聯書店黨辦副主任潘健等3位部門負責人突然出現在碧雲廳,稱她們受書店社委會指派,希望媒體不要對張學雷所反映的內容進行報導,並散發了一份蓋有三聯書店印章的材料。之後,這3人就離開了會場,令在場記者一頭霧水。

  在說明會召開時,張學雷並沒有直接進入主題,而是滿臉無奈地說:「我沒想到向媒體透露一下書店的內幕,會遇到這麼大的阻力。這次向媒體公開說明,主要是因為反映給內部高層無效,希望媒體能夠監督書店的行為。」

  張學雷稱,自從4月6日向媒體發出邀請函後,他受到書店多名領導的阻攔,並被告知「如果召開了說明會,將會受到黨紀、政紀處分」。他說:「雖然向媒體通報內幕後可能會被開除,但我還是決定犧牲自己,向媒體通報書店的真實情況。」

  「張學雷目前還未受到處理。社委會確實表態過他不聽勸阻會受到黨紀、政紀處分,但會謹慎處理此事。」昨天下午,三聯書店副總經理汪家明在澄清會稱。

  爭執雙方針鋒相對

  張學雷冒這麼大風險,到底要反映什麼問題?

  在前天的媒體說明會上,張學雷稱,原書店發行部主任、原書店旗下《愛樂》主編等人在經營業績不佳的情況下,仍受到提拔;三聯韜奮書店自開店以來,連續多年虧損,至2003年底已累計虧損達數百萬元等。同時,作為人事處副處長的他,在向書店高層反映問題後,不但沒有得到重視,「在單位還受到了排擠」。

  昨天,汪家明在澄清會上稱,張學雷反映的內容不完全屬實。比如,張學雷反映的原書店發行部主任、原書店旗下《愛樂》主編等人,在經營業績不佳的情況下得到提拔一事,根本不成立。原發行部主任在此期間被調到另一個同級部門擔任副主任,降了一個級別;而原《愛樂》主編早已調任普通編輯。

  至於三聯韜奮書店的虧損,汪家明說,這是整個圖書市場的現狀。但是三聯韜奮書店因其在讀者中產生的影響力,給三聯帶來了品牌和社會效益,而且去年三聯書店已實現了贏利,今年前三個月效益也不錯。

  汪家明在澄清會上稱,張學雷受到「排擠」一事是無中生有,至今書店仍未降低其職務等。

  同時,汪家明承認,張學雷確實有可能向書店領導反映過相關情況,但張學雷並未在得不到處理的情況下向中國出版集團(系三聯書店母公司)的領導反映。

  鳴不平還是鳴冤

  「張學雷之所以向媒體反映情況,主要與三聯書店原總經理汪季賢被免職有關。」汪家明認為,張學雷向媒體通報情況帶有個人情緒。

  汪家明稱,張學雷原是汪季賢的老部下。汪季賢在中國地圖出版社任社長時,張學雷是辦公室主任。汪季賢調至三聯書店任總經理時,將張學雷調到三聯書店。張學雷反映這些問題,可能是認為汪季賢免職與他提及的人有關。

  據汪家明介紹,2004年9月14日,中國出版集團免去了時任三聯書店總經理兼總編輯汪季賢的職務,這與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相關處理決定不無關係。

  汪家明所說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相關處理決定是,汪季賢任總經理時,出現了《讀書·中國公務員》和《三聯財經競爭力·人才與財富》一號兩刊違規操作。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要求中國出版集團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

  汪家明還稱,汪季賢被免職也與三聯書店內部不平穩有關。去年3月25日,14位三聯書店員工在網際網路上公布了他們寫給全體三聯人的公開信。信中指出,三聯書店出現了不符合正常程序的人事變動;一年多來其出版方向和經營手段也出現令人不安的跡象。同年4月30日,42家民營書店聯名遞呈了「致北京三聯書店暨中國出版集團的公開信」,表達他們對三聯書店的憂慮。

  張學雷在媒體說明會上承認,他是汪季賢的老部下,也承認了汪季賢將其調入三聯書店的事。但同時強調:他反映這些問題並不是帶有個人情緒,也不是為汪季賢「鳴冤」。

  不過,在當天的媒體說明會上,張學雷把「汪季賢在任時出現一號兩刊違規操作等事」給忘記了。在媒體提問時,他也表示自己不清楚這一事件。湊巧的是,當天,張學雷手頭拿有一份當時報導這一事件的報紙複印件。(消息來源:京華時報)

歡迎關注聯商網,掃一掃關注【聯商網微信訂閱號】

我們只為您推送最真實,最有價值的行業資訊

發表評論

相關焦點

  • 不再擔任黑龍江省人大代表的李三秋已任三聯書店黨委書記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李三秋已於今年早些時候調任三聯書店黨委書記一職。據三聯書店官網消息:2019年6月22日,北京市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拉練式檢查,在三裡屯商圈考察期間,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央第二指導組組長陳際瓦,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市政協主席吉林,中央指導組副組長龍新南,以及十六區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來到三聯韜奮書店三裡屯店進行調研。
  • 三聯書店旗下新媒體品牌聯合舉辦「新知大會」
    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4月22日,世界閱讀日前夕,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在東城區的77文創園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閱讀與知識分享活動——「三聯·新知大會」。 三聯書店一向將學者的這些研究看作寶貴的資源。「我們認為,知識永遠承諾開放,而不是封閉。分享、交流與體驗是破除習見與定見最好的方式。知識的可靠性不僅來自權威,更來自開放的對話。
  • 口述|我所親歷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聯書店從封閉到合作
    2010年10月26日,在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合併成立三聯書店62 周年之際,「2010京滬港三聯書店高層年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年會是三家高層首次聚會,會議交流了各自經營發展的情況和經驗,圍繞如何加大交流合作力度進行了深入研討,達成了諸多共識,發表了《京滬港三聯書店關於弘揚光大三聯品牌堅守文化使命的共同宣言》。
  • 三聯書店的成功說明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去年此時,北京文化地標、愛書人心目中的聖地「三聯韜奮書店一年過去了,三聯書店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4年營業額接近翻番,實現盈利,並計劃開第二家24小時分店。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既凝聚著全體員工的心血,也寄託著政府對實體書店生存發展的殷殷關切。實際上,三聯書店是全國上百家獲得政府財政補貼的書店中的一員。沒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暗夜裡不滅的書店燈光,恐怕難以支撐24小時。從這個角度看,三聯書店的成功不代表實體書店的危機已經過去。
  •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
    北京,東城區,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2014年,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始嘗試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運營模式,成為北京第一家「深夜書房」。2018年1月,三聯書店的美術館店開始整修改造。去年十二月,三聯美術館店總算重新開門,不過目前美術館店還未恢復二十四小時運營。
  • 王蒙:三聯書店「有盜火的傳統」
    ,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一個中國讀書人的書架上都會有三聯書店的書,這麼多年來,沒有哪一家出版社能對國人的閱讀產生如此巨大和深遠的影響,也沒有哪一家出版社能像三聯書店那樣,集結不同時代文化知識界的名人大家,被譽為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 上海三聯書店最大實體店北京開業
    上海三聯書店最大實體店昨天在北京開業。這是上海三聯書店第一次把實體店開到首都。新店名為「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READWAY寓意「閱讀之道、成長之路」),坐落於北京朝陽大悅城9層,集文化、藝術、社交於一體,面積近3000平方米。
  • 三聯書店新變: 走進寬窄巷子的三聯,靠什麼觸動年輕一代?
    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1月21日,三聯韜奮書店在成都開業。這是三聯第一次把書店開到北京以外的城市。10天以前,1月11日,在北京召開的書店行業權威盛會上,成都剛剛被評為「2017中國書店之都」。2017年成都書店數量已達到3463家,繼北京後位居全國第二。
  •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落戶武漢
    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落戶武漢 文化推動城市發展——文化創新和文創產業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 三聯書店終於開到成都,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書店.
    」稱號;1月21日,成都的「三聯韜奮書店」開業。對,是《三聯生活周刊》的那個「三聯」。"三聯"兩個字代表著中國知識先鋒,是中國讀書人心裡的一座豐碑。三聯書店最早1932年由鄒韜奮先生創辦,《錢鍾書集》、《傅雷家書》、《我們仨》還有蔡志忠的漫畫都是三聯出版社的經典;《讀書》、《三聯生活周刊》也被稱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這是三聯韜奮書店首次在北京以外開書店。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12月30日,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閉店兩年多的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門迎客。零下12攝氏度的低溫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上午10時,封面新聞記者在三聯書店看到已有不少讀者在讀書,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年人。12月30日,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業。
  • 對談丨三聯書店與進步出版傳統
    _「論壇題目是『三聯書店與進步出版傳統』,我覺得就是講『範用與三聯書店的進步出版傳統』。」開場白中,王為松先請與範用先生有過交往的董秀玉與汪家明,從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來介紹範用。在汪家明看來,為範用先生定一個位的話,第一首先是三聯書店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第二他代表了1949年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三聯書店。
  • 上海三聯書店攜手光明,「稻田裡的書店...
    剛剛結束的2019上海書展上,以「稻田裡的書店」為概念的上海三聯書店展位受到讀者矚目。8月28日,上海三聯書店與光明地產在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新天地店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主導的「光明·稻田裡的書店」將落地崇明東平光明特色小鎮,打造文化跨界合作平臺,開發戲劇演藝、沉浸式展演、文化民宿、研學旅行、大型文化展會等特色文旅書店業態。
  • 5000平米的上海三聯書店要來了,但開在北京
    這家書店面積近5000平米,相當於兩個七人制足球場,主要面向25-35歲的人群,涵蓋圖書、文創、教育和運動等領域。READWAY上海三聯書店(北京店)效果圖  不過,這家店沒開在上海,而是開在北京朝陽大悅城。  上海三聯書店於1986年復社,歸屬於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主打中外人文社會科學著譯和高品位文化類讀物(京滬港三聯書店的關係,詳見文末)。
  • 上海三聯書店西北首家店落戶西安
    本報訊 (記者孫海悅)新年伊始,上海三聯書店首次進入西北,落戶陝西省西安市南大街中大國際5樓。    秉承「永遠年輕之地」的理念,上海三聯書店帶來了青年文化品牌READWAY,寓意為「閱讀之道、成長之路」。
  • 上海三聯書店將開進武漢,讓年輕人恢復對生活的熱情
    兩大書店項目爭取在今年10月與11月先後開業。「江漢路步行街和光谷步行街都是武漢本地年輕人愛去的地方,武漢本身又是中國年輕人特別多的城市。」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書店,讓更多年輕人恢復對生活的熱情與信心。
  • 《走進美術館東街22號》:親歷者講述三聯書店的改革與發展
    編者按:《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書店改革發展親歷記(2005-2014) 》於2018年8月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作者樊希安曾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三聯書店1951年奉命和人民出版社合併(發行部分併入新華書店),長期作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社存在,在人民社內設一個「三聯書店編輯部」從事業務活動。粉碎「四人幫」之後,三聯書店老前輩為恢復三聯書店強烈呼籲、積極奔走,請求黨中央批准恢復獨立建制。和恢復獨立建制相關聯的還有一件事,就是確認三聯書店革命歷史定位、落實三聯書店員工革命工齡問題。
  • 三聯書店已故出版家範用的兩本回憶錄《泥土腳印》
    作者 | 萬葉堂主(孔網店鋪:萬葉堂)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這兩天看了三聯書店已故出版家範用的兩本回憶錄《泥土腳印》(正續編),範公是三聯書店的元老,在解放前就在三聯書店的前身讀書生活出版社工作
  • 三裡屯的三聯韜奮書店測評:人流量與銷售量往往不成正比
    近日,重新裝修的三聯韜奮書店三裡屯店開張,並舉辦儀式。既偶得消息,遂趁好日,前往三裡屯太古裡一窺究竟。我對三聯韜奮書店的印象向來極好。位於美術館后街的三聯總店,作為京城首家24小時書店,在讀書圈可謂如雷貫耳。後來又開五道口店,同樣的全天候經營定位。因有三聯書店這個國內一流出版機構作為後盾,書店的選品亦堪稱道。
  • 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12月30日重張
    新京報訊(記者 餘華尊)新京報記者獲悉,經過近兩年的改造升級,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將於12月30日重新開張。2017年底,三聯書店在政府部門支持下,啟動三聯韜奮書店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該項工程以保持傳統,「回歸初心」為立足點,保留三聯書店獨有的圖書分類格局、書架構造和導購路線,儘量刪繁就簡,在充分保證書店空間舒適度的同時,擴大圖書的陳列空間,讓讀者能夠看到儘可能多的優質圖書。書店重張後,地下一層將新增活動空間。新京報記者 韓舒雯 攝重張後的三聯書店將有四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