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裡屯的三聯韜奮書店測評:人流量與銷售量往往不成正比

2021-01-08 澎湃新聞

近日,重新裝修的三聯韜奮書店三裡屯店開張,並舉辦儀式。既偶得消息,遂趁好日,前往三裡屯太古裡一窺究竟。

我對三聯韜奮書店的印象向來極好。位於美術館后街的三聯總店,作為京城首家24小時書店,在讀書圈可謂如雷貫耳。後來又開五道口店,同樣的全天候經營定位。因有三聯書店這個國內一流出版機構作為後盾,書店的選品亦堪稱道。此前兩店都實地看過,確實中意,對於新店預期也就不低。

從寬闊的朝外大街拐進工體南路,鑽過兩條小路,就到太古裡。三聯韜奮新店的選址,恰在太古裡南北兩區之間的短街上。因過去違章開牆打洞、流動商販成災,這裡曾經酒臭交雜,被俗稱「髒街」。現在經過整修,又更因為有了這處新落成的品牌老店,而使人頓覺書香盈庭。

全店只有兩層樓的樣子,外觀平矮樸實。室外臨街的牆面不是牆,而是展櫃與落地窗相間。「三中商」等大社間次擺出「鎮社之寶」,一面牆下走過,就如參觀了一場小型書展。

三聯的書店不止展出三聯書店的書,這是一種毋需多言的大氣。在文化領域,包容融合就隱含了共鳴創新的可能性,是一種極難得的品質。站在這面牆下,根本不會有「文人相輕」的俗念。

這種包容精神,不僅是對文化出版界同行,更是面向一切讀者和社會公眾。在書店門口的醒目位置,鐫示著鄒韜奮先生「竭誠為讀者服務」的七字(鄒家華題寫)理念。

不只是擺幾個字而已。當被問到「預設面向何種讀者群體」時,書店負責人表示,不會以商業價值為首要取向,堅持要永遠為所有讀者開放。談及此,不由想到24小時的全時段經營定位,是否也有「擁抱所有讀者」的深意呢?網上流傳著不少學生、北漂、流浪者在三聯書店各取所需、默度長夜的故事,也似是一種桃李不言、燈火長明的回答。

店內不分樓層,成一個完整的空間。四面的書牆蔚為壯觀,從地面直抵天花板,頂天立地,中間位置有走廊棧道如衣帶橫過,視覺上分割而拉長、增色。就像一位本就不矮的美女穿對了衣裳,尤顯秀頎修長。書牆並走廊以一種周全而獨到的審美分割,突出了上下兩層的構造,完美解決當下各大書店書牆過高、頂層不能有效取閱利用的弊處。

據介紹,為了獲得足夠空間,裝修時全店的地板下挖了75釐米。僅有一層的整個大廳,因此足夠高、大,得以施展布局。

書店設計靈感源自北宋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意境取「知識文化中的蜿蜒之旅——書山行旅」,喻擬店內舒心的閱讀體驗。若從上空俯瞰,則走著曲線的蜿蜒書牆及棧道,是呈一個「8」字形,既似一雙讀書眼,又是一個實體放大的「∞」(正無窮)符號,或許寓意書海無涯無盡罷。

在細節上,美術館總店有一個很受稱道的設計,即所有書架最下一層都成斜坡,為的是把書脊露出,讀者只要一低頭不用蹲下來就能看到最底層的書。竭誠服務讀者,不可謂不盡心。這一設計沒有出現在三裡屯店。受限於三裡屯寸土寸金,加之圖書極多,店內空間就稍嫌窄小,倘若照搬這個設計,會令讀者舉手投足間狹促不便。三裡屯店也汲取了總店書櫃的一個教訓,就是書架板材薄,書本的邊緣和書架只有2-3釐米,這樣薄、淺的書櫃能更有利於突出書,而不是讓書陷入深深的書櫃中。

在選書方面,三裡屯店的特點是副本少而品種多。目前店裡有4萬冊書、2萬個品種,之後預計達到5萬冊書、2.5萬個品種。如筆者所見,的確是新店開業、許多書櫃中還有空餘位置。這樣的定位安排,也是基於三裡屯店的顧客特點而定,他們大多是在三裡屯的商場等處消遣,乘興順便而來,因此逛書的需求遠高於買書,所求者就是豐富性為先了。

據三聯書店的經驗,人流量與銷售量往往不成正比。這個現象的凸顯,與三聯韜奮的24小時經營定位有關。以三裡屯店為例,人流量每從下午14時開始漸漸上升,晚間人流量甚至比白天大;周末的人流量更顯著大於工作日。然而,三裡屯店儘管人流量遠遠高於總店,銷售量卻反而較總店為低。因為三裡屯店常被客人當做景點看,走馬觀花,買書與否無可無不可,買一本在手甚至影響繼續逛街。而美術館總店在設計上比較傳統樸素,觀賞性較弱些,顧客多抱有明確買書目的而來,因此在零售角度而言,人均購買成交量較大。海澱店也曾是24小時經營,在外名聲也好,夜間人流量也大。可是,該店周邊以學生群體為主,他們到店裡更多是為了自習,若要買書則更傾向於網購。從經營角度說,看似買書大戶的這一群體,倒反而成為店裡「往來之白丁」。少為人們所注意的是,24小時書店成本頗高,人工、水電都不便宜,這都要日夜供應。而在夜間時段,來店看書的人多、買書的人少,五道口店有時一夜的銷售量只有幾筆、僅幾百元,經營上入不敷出,故從去年年底開始,也就不再作24小時書店經營。

三聯書店三裡屯店開業至今,日均銷售額約為3萬元。峰值出現在五一假期,日均約5萬元。綜觀三聯韜奮3家書店的盈利模塊,書籍銷售仍佔優勢。咖啡飲品服務的部分全部外包,三裡屯店也不例外。書店負責人自謙是因三聯自家做咖啡的水準有限,筆者以為不無專注圖書之嘉意。店內的文創產品則更像是錦上綴花,只佔很小的盈利份額,約有5%。據此看來,相較營銷形式層出不窮的其他新式書店,三聯書店在經營上仍持傳統,即以售書為主。

舉辦相關線下活動,也是以書為主心骨。如開業當天首場活動,安意如《再見故宮》分享會,擺明捧出的就是實體書,而非其他噱頭。又如茅盾文學獎得主、《塵埃落定》作者阿來的分享會,就是圍繞他的新書《機村史詩》而開展。

我不知道最好的書店應該是什麼樣子,但想來終究不能離了一個「書」字。或許還應帶上一點難以描述、但真切在心的文化氣。繁華如三裡屯的夜色從來光影閃爍,恰如這裡熙攘往來的都市男女。但在這裡,掘地二尺餘而新起傳統書店,也終於算尋回一點故北平應有的城市底色。我想,倘無此焚膏繼晷的所在,屯裡朝外就再熱鬧也只如長夜黯淡。

相關焦點

  •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
    北京,東城區,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2014年,北京三聯韜奮書店開始嘗試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運營模式,成為北京第一家「深夜書房」。2018年1月,三聯書店的美術館店開始整修改造。去年十二月,三聯美術館店總算重新開門,不過目前美術館店還未恢復二十四小時運營。
  • 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12月30日重張
    新京報訊(記者 餘華尊)新京報記者獲悉,經過近兩年的改造升級,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將於12月30日重新開張。2017年底,三聯書店在政府部門支持下,啟動三聯韜奮書店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該項工程以保持傳統,「回歸初心」為立足點,保留三聯書店獨有的圖書分類格局、書架構造和導購路線,儘量刪繁就簡,在充分保證書店空間舒適度的同時,擴大圖書的陳列空間,讓讀者能夠看到儘可能多的優質圖書。書店重張後,地下一層將新增活動空間。新京報記者 韓舒雯 攝重張後的三聯書店將有四大變化。
  • 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計劃明年春季恢復24小時營業
    新京報訊(記者 餘華尊)12月30日,裝修改造近兩年的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將重新開門營業。12月26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探店時獲悉,原有的24小時營業,計劃從2020年春季的「世界讀書日」開始。新京報記者 韓舒雯 攝重新開張的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圖書分類格局、書架構造和導購路線遵循三聯獨有的設計。在三層樓宇內,10萬種、30萬冊書籍被整齊有序地擺放在高架、矮架和書臺三種書架上。
  • 三聯韜奮書店總店重裝開業 2020年4月23日起恢復24小時營業
    應妮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有著地標意義的三聯韜奮書店總店在停業近兩年後,30日在京重裝開業。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表示,三聯韜奮書店自開業以來,始終秉持鄒韜奮先生確定的竭誠為讀者服務的宗旨,堅守主業、逆勢發展,成為北京重要的文化地標,在廣大讀者中享有盛譽。特別是全國首開的24小時書店,點亮了京城的也經濟,為廣大讀者亮起一盞溫暖的燈光,成為京城讀書人書香縈繞,求知文學的寧靜港灣。
  • 不再擔任黑龍江省人大代表的李三秋已任三聯書店黨委書記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李三秋已於今年早些時候調任三聯書店黨委書記一職。據三聯書店官網消息:2019年6月22日,北京市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拉練式檢查,在三裡屯商圈考察期間,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央第二指導組組長陳際瓦,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市政協主席吉林,中央指導組副組長龍新南,以及十六區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來到三聯韜奮書店三裡屯店進行調研。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12月30日,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閉店兩年多的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門迎客。零下12攝氏度的低溫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上午10時,封面新聞記者在三聯書店看到已有不少讀者在讀書,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年人。12月30日,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業。
  • 停業698天,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經歷了什麼?
    2014年4月8日,三聯韜奮書店總店開啟了24小時試運營,成為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引發了全民關注和京城24小時書店熱潮。李克強總理在給時任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的信中鼓勵道:「獲知你們於近日創建24小時不打烊書店,為讀者提供『深夜書房』,這很有創意,是對『全民閱讀』的生動踐行,喻示在快速變革的時代仍需一種內在的定力和沉靜的品格。希望你們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讓不眠燈光陪護守夜讀者潛心前行。」
  • 三聯書店新變: 走進寬窄巷子的三聯,靠什麼觸動年輕一代?
    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1月21日,三聯韜奮書店在成都開業。這是三聯第一次把書店開到北京以外的城市。10天以前,1月11日,在北京召開的書店行業權威盛會上,成都剛剛被評為「2017中國書店之都」。2017年成都書店數量已達到3463家,繼北京後位居全國第二。
  • 中層揭內幕高層急澄清 三聯書店發生內亂
    中層揭內幕高層急澄清 三聯書店發生內亂  昨天下午,位於王府井附近的三聯韜奮書店一層人來人往,整個書店一派紅火景象。而在書店二層的咖啡廳,三聯書店相關負責人正在召開媒體發布會,就前一天該店人事處副處長張學雷在其個人召開的媒體說明會上所說的內容進行澄清。在平靜的背後,三聯韜奮書店的母公司———三聯書店後院正在起火。
  • 王蒙:三聯書店「有盜火的傳統」
    ,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一個中國讀書人的書架上都會有三聯書店的書,這麼多年來,沒有哪一家出版社能對國人的閱讀產生如此巨大和深遠的影響,也沒有哪一家出版社能像三聯書店那樣,集結不同時代文化知識界的名人大家,被譽為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 對談丨三聯書店與進步出版傳統
    董秀玉他不像領導,更像是師長,特別溫暖,特別細緻。以後幾十年編輯生涯,是範用先生給我開啟的,他領著我走,手把手教,我很幸運。_「論壇題目是『三聯書店與進步出版傳統』,我覺得就是講『範用與三聯書店的進步出版傳統』。」
  • 三聯書店的成功說明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去年此時,北京文化地標、愛書人心目中的聖地「三聯韜奮書店一年過去了,三聯書店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4年營業額接近翻番,實現盈利,並計劃開第二家24小時分店。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既凝聚著全體員工的心血,也寄託著政府對實體書店生存發展的殷殷關切。實際上,三聯書店是全國上百家獲得政府財政補貼的書店中的一員。沒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暗夜裡不滅的書店燈光,恐怕難以支撐24小時。從這個角度看,三聯書店的成功不代表實體書店的危機已經過去。
  • 5000平米的上海三聯書店要來了,但開在北京
    北京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  「北京確實比上海更有文化積澱,人群的閱讀習慣也更好,這也是我們的最大實體店選址在北京而非上海的理由。」上海三聯書店副總經理陳逸凌說,「書店的定位是基於城市氣質和受眾偏好的。」  READWAY北京店領銜設計團隊中有亞洲頂級設計師王之綱,臺灣誠品書店資深設計師宋契德以及LV、Dior御用花藝師凌宗湧。
  • 三聯書店終於開到成都,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書店.
    」稱號;1月21日,成都的「三聯韜奮書店」開業。三聯書店最早1932年由鄒韜奮先生創辦,《錢鍾書集》、《傅雷家書》、《我們仨》還有蔡志忠的漫畫都是三聯出版社的經典;《讀書》、《三聯生活周刊》也被稱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這是三聯韜奮書店首次在北京以外開書店。
  • 在書店的你從未留意過的BGM,收藏著每家店的靈魂
    Gibert Jeune在St-Michel店鋪Gibert Jeune可以算是巴黎最大連鎖書店,經營百年之久。還記得在巴黎上學的時候,幾乎每周會都會去個三四次,算是巴黎人潮聚集的書店之一,但還是沒有扛過這一次次的大風大浪。這麼大的書店都將面臨著關閉,那些不被新聞關注的小書店想必早已自生自滅了一批。
  • 老品牌「破圈」:三聯書店聯手樊登打造出版社直播專場
    7月19日晚,「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獲邀在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舉辦圖書專場直播活動。據了解,這是樊登直播首度走進實體書店,亦是首次推出一家出版社(三聯書店)的圖書專場。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巖,三聯書店總編輯肖啟明等也參與了直播。
  • 《走進美術館東街22號》:親歷者講述三聯書店的改革與發展
    所謂前店,就是一層、二層一部分和地下一層為三聯韜奮書店,作為服務廣大讀者的文化場所。二至四層為社領導、編輯部、發行部、行政部等部門辦公的地方。整個建築當時三家共有,除三聯書店之外,還有中國版協、中國印刷總公司下屬的原字模廠,「三家分晉」,三聯書店佔絕對大頭。
  • 回憶鄒韜奮:棕色鏡片下的那雙眼睛
    他棕色圓鏡片下的那雙眼睛,好像總是溫和、深沉、銳利地凝視著我,讓我常常不敢直視。  我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在上海三聯做總編輯時兼任紀念館館長的。組織上主要考慮三聯在歷史上與韜奮先生的關係(解放後,韜奮先生創辦的生活書店併入了三聯書店)。記得第一次去紀念館時,是辦公室主任李東華陪我參觀的。這時才知道,萬宜坊53號這棟小樓其實就是韜奮先生的故居。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書是生活負責人富貴介紹說,6年前決定開24小時,是受到了北京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的影響,「當時鄭州還沒有,所以覺得如果能成為第一家,對書店的發展會有幫助」。當時書店面積小,成本主要是幾盞燈和一臺空調,最大的人力成本通過招學生兼職來滿足。即使如此,24小時開放也只是斷斷續續堅持了兩年。但如今書店面積較大,水電和人力成本更無法承受。
  • 三聯書店聯手樊登,直播間賣出3萬冊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7月19日晚,三聯書店邀請「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辦了三聯書店圖書專場直播活動。三聯書店執行董事肖啟明表示,對於三聯書店這樣歷史悠久的知名出版品牌,每一次「破圈」的嘗試都會引發企業上下乃至外部的關注和討論,「因此在外面很熱鬧的時候,我們要做的首先是冷思考。」從去年開始,三聯書店就在謀劃以視頻直播形式擴展圖書營銷宣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