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讀書卡片和建立私人書單?

2021-01-09 司馬文君

如何寫讀書卡片和建立私人書單?

讀寫力量百家號主筆:韋海生,原創文章。

我以前選書時總有一些偏見,還有文人相輕的心理,於是在看到別人讀一些貌似沒品位的書時,就不自覺地產生一絲輕蔑和優越感。記得幾年前的一天,我在深圳圖書館裡看到一個民工模樣的中年人坐在館內的石階上讀一本《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這種雞湯書我是一定看不進去的,他卻看得津津有味。我當時臉上絕對沒有絲毫的鄙夷之色,反而感動了起來,我不知道將來的他是什麼樣子,但至少在他捧起書本認真閱讀的那一刻,內心一定泛起陣陣波瀾,似乎找到了在這座城市奮鬥下去的力量。

在一個誘惑如此多的社會裡,還有人抵制住誘惑,尤其在身邊人整日泡吧、K歌時,他們卻把書本當做自己的精神家園,實屬難得。所以當你看到別人在看安意如不知道從哪裡抄來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你不能因為自己剛讀了宇文所安的《迷樓》,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也不要因為自己看了 GEB(即《哥德爾、艾舍爾、巴赫》),就看起不起那些拿著《追時間的人》不放的夥伴。

前段時間有人問我有什麼好的讀書社群或者圈子推薦,是那種既可以認識很多牛人,又容易打造個人品牌的圈子。我說沒有,我不想再加入任何圈子或社群,也不想標榜自己是哪個圈子的人,甚至慢慢淡出所有的圈子,只想一心去打磨自己。不止這位書友,有這種想法的人並不在少數,其實通過社群去讀書,效率很低,尤其是共讀,一群人在一起看起來很熱鬧,也容易讓人心生滿足感,實際上卻影響讀書,只有那些不想正經讀書的人才想去混圈子,表面上看像一個熱心的讀書人,實則想著如何擴大人脈,或者泡妞。

我覺得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應該習慣青燈黃卷的狀態,在能見度極低的路上一個人前行。這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多留一些時間給自己,不能讓自己那顆渴望讀書的心變成了人聲鼎沸的廣場,否則一定讀不進幾頁書。你也可以動腦想一想,有多少個所謂的大牛是每天混社群混出來的?他們都是私下努力,自認為有點本事了才敢出來秀,而這時候他們已經有秀的本錢了。

我的目的卻不一樣,我只想讀書,寫幾行自己喜歡的文字,無它。說到寫作,我喜歡把它和讀書聯繫起來,就如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叫《下笨功夫》,說到的無非是輸出倒逼輸入的問題。因為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看的書不多,輸入不夠,於是就想多看書,多看書沒有錯,可只讀不寫,讀書效率會非常低,也少了很多快感。

倘若你覺得寫長文太費力,那麼可以從讀書卡片寫起,當作最小輸出。一提到寫卡片,不少小夥伴都說自己很久沒寫了,說得輕描淡寫,以至於讓人覺得不寫卡片是一件自然的事情,這可能是由於沒有認識到寫卡片的作用,或者不喜歡寫。我沒有誇大寫讀書卡片的作用,因為不寫讀書卡片卻把書讀得爛透的大有人在,不過錢種書如果不寫一萬多張讀書卡片,就寫不出《管錐編》。

而只寫讀書卡片也不行,還要懂得把現成的卡片拼接成為文章或者作品,就如以下這張圖:

從圖上看到卡片處於第一層級。它既可看作讀書卡片,也可以是日常收集素材的寫作卡片,主要用於原始資料的積累。我的讀書卡片寫法主要分為名人卡、術語卡、反常識卡、金句卡、行動卡、技巧卡和任意卡。

第二層級是文件。這時可以把同一主體或同一本書的所有卡片集中起來,變為更高一級的文件,我在這裡理解為文章。比如我從每天撰寫的卡片中抽取一張擴展為短文,比卡片本身的內容豐富即可,當作多了一次深入思考的機會。到了周末再把一周來的打卡內容拼接為文章。如有拼接文章的想法,在寫打卡內容時就要保持主題的前後一致,最好在一段時間內專注於某一方面的內容。

第三層級是作品。比如寫了一年的讀書卡片和文章之後,就可以把同一類型的文章合集為書本,也可以先以電子書的形式發布到 GitBook 或豆瓣網。

再說回讀書。我們發現身邊不少人都喜歡去追求某個人的書單,當對方推薦某一本書時都迫不及待去買,倘若不買心裡就不舒服,好像自己落後別人一大截似的,實際上根本沒有必要。因為很多「他們都說好的書」不一定適合自己,就如有句話叫做「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許多人買書並不一定讀,只是尋求某種安全感罷了,即使真的花時間去讀,也不一定合自己胃口,浪費時間不說,還容易把自己的讀書方向帶偏了。比如說這個月你沒有讀那本書的打算,卻因為某個人推薦了,你就買來讀,好像讀完之後你才有資格跟所謂的同類交流一樣,到頭來你卻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如此盲從讀書,還不如不讀。

不過我們每個人倒是可以建立自己的私人書單。如果你一年讀了五十本書,可以從中選出兩三本加入到私人書單裡,到你六七十歲時就有近一百本書了,這些書是你幾十年來精心挑選出來的 。就算你平時找不到書讀,隨便從裡面抽出一本來,也會常讀常新,而不會浪費時間。很多人覺得這麼做非常簡單,但是能夠做到的畢竟是極少數,你可以試著到大學裡隨便問一個五十歲以上的教授或副教授,讓他當場列出 50 本以上的私人書單,他不一定列得出來,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除了閱讀一般的通俗讀物之外,你也可以經常閱讀論文,每天一篇即可。因為一篇論文的字數在一萬字左右,作者必須在這麼短的文章裡儘可能提供更多的論據,文字也更簡潔,信息密度反而更大,當你讀完一篇論文時,你會感覺比讀同樣字數的通俗讀物累,非常燒腦,這會在無形中提高了你的閱讀理解能力。在讀一篇論文時,你儘量要讀完,讀不懂再讀一遍,而且在讀的過程中注意力必須集中,思想一開小差就得重讀一遍。

對了,如果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會在第一時間答覆,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產品分析報告 | 微信讀書的閱讀創新與發展
    有一次下載了「微信讀書」APP想來探索探索它,發現微信好友之間也能交流讀書想法,可以在讀到某頁時就寫下想法進行分享,也可以瀏覽其他小夥伴的熱門想法和熱門劃詞,感覺體驗很棒,有時自己寫的想法被許多人點讚,感覺非常有成就感。
  • 人生必讀99本經典好書:不讀書的人輸在這
    1天1本書養成你的學習力,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卡片,悄悄變聰明↓↓據說,讀過這些書的人全部都……「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 這個「寶藏」書單,你肯定需要!
    ♢ 吳文俊《幾何定理的數學證明》按:這是第一屆國家科學大獎獲得者吳文俊院士寫的一本科普書,適合數學和物理專業的同學課外閱讀。♢ 亞伯拉罕·派斯《愛因斯坦傳》(上、下)按:這是與愛因斯坦有過多年合作關係的物理學家的作品,是專業人士所寫最好的愛因斯坦傳記。
  • 掌握六個步驟,做好讀書筆記
    在做讀書筆記時,許多人都是書上有什麼,就摘抄什麼,其讀書筆記充其量只是一個摘抄本。有的人雖然記著讀書筆記,但只是在讀書時記下了,之後再也沒有翻過,更談不上去整理和複習,去應用了。這樣的讀書筆記絲毫沒有什麼用處,最終使讀書筆記成了一種形式和一種浪費。把書上的內容變成自己的知識,才能體現讀書筆記真正的價值和作用。那麼,如何記讀書筆記?
  • 產品分析報告丨微信讀書,閱讀社區如何留住用戶?
    用戶為了提高自己或者緩解焦慮,正在建立一個巨大的市場,而讀書是實現這種目標的一個非常可行的行為。「微信讀書」在這方面有著巨大的機會。三、用戶分析產品定位「微信讀書」的產品定位是和書相關的興趣社區。通過與好友的交流,發現好書並交流閱讀感想。Slogan為「讓閱讀不再孤獨」,旨在為用戶建立一個良好的閱讀社區。「微信讀書」主要有閱讀、聽書、優質公眾號三塊業務。服務於喜歡看書的用戶,並通過優質的想法與好友關係去進行社交上的互動。用戶畫像微信讀書的用戶男性用戶遠高於女性用戶。
  • 2019年讀書清單
    219讀書清單2017年,我訂了一個目標,每年要閱讀完100本書,沒讀完的書都不能列入這個名單。2017年完成了109本。2018年讀完了126本,感興趣之前書單的讀者請參閱文末連結。2019年目前讀完了100本。書單如下。
  • 牛聽聽讀書牛體驗
    兒童早教,在早些年似乎只有條件好的家庭孩子才能享有的私人教育。如今在社會需求進步下已經進階成為成長燻教體系。當年花大價錢大時間才能享有的面對面私人早教,如今逐漸演變成在家就能人人擁有的大眾社會資源,只不過很容易讓你在家中不知不覺養了一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機器人們。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奧野宣之,就是一個非常會做筆記的人。他把「做筆記」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多年來奧野宣之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用筆記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和TBS兩個電臺播出後,引起了熱烈反響。
  • 如何讀好一本書?「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樊登解讀過近200本圖書,也出版過與讀書相關的作品。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中,樊登從解讀圖書的角度出發,向讀者傳授了他對於內容解讀的科學方法論。一、如何選擇有價值的書?書和知識講究的是價值。什麼樣的書是有價值的?根據什麼標準來選擇要讀什麼書呢?
  • 私人書單推薦:小王子有個小狐狸,你應該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籍
    私人書單推薦:小王子有個小狐狸,你應該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籍從前車很慢、馬也很慢、生活節奏慢,可是畢業後的我們走向了社會,走向了這個快節奏的人群,突然發現似乎什麼都加快了,人群忙著上班下班,忙著趕汽車,忙著沒空談戀愛,忙著攢錢買房子,大家卻都忘了閒下來
  • 書單| 如果不能去踏春,就在家讀書吧!
    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曾說,「我自十餘歲起,就開始讀書;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讀書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對待生活和未來的態度。在面對疫情危機的當下,開學時間延遲、企業復工受影響,這正是一個讀書和思考未來的時機。希望大家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困境與機遇,從以下書單中獲益。
  • 六月書單 | 你想不到的精彩
    哭唧唧,讀書群的flag倒了一個。每周領讀一本書的領讀人計劃宣告失敗。嘗試的過程中發現大家讀書的口味不一,領讀的書可能不是大家喜歡的,共讀的小夥伴很少。文章風趣幽默卻不乏專業知識,帶你看看大腦如何通過神經系統一步步成為身體的終極大佬,一起來看看何為真正的自由~4推薦人:好好學習推薦書目:《在群中-數字媒體時代的大眾心理學》作者:韓炳哲推薦理由:數位化信息交流和網絡社交平臺佔領了我們的生活
  • 世界讀書日系列策劃之你敢挑戰孩子的書單麼:《三體》《人類簡史...
    鄭東新區聚源路小學學生的閱讀書目  閱讀提示:多讀書,多讀書,這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盼。孩子們的閱讀量到底如何?經常看手機的大人們可曾了解。另外,如今關於看書的人少了這種說法甚囂塵上。真的是這樣麼?
  • 比爾·蓋茨公布夏季書單:「沒有什麼事情比讀書更美好」
    當然,與此前的書單不同,進入今年以來,比爾·蓋茨大部分時間忙於參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會議和討論,在談論人們應該如何遏制疫情之餘,他也經常被問及正在閱讀什麼書——「原因要麼是人們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於大流行病的知識,要麼是人們希望藉此轉移注意力。」
  • 您有一份價值2000元的主題書單寫作法,請查收(寫作成長第十天)
    錢鍾書在《圍城》裡說:「我們常把自己的寫作衝動誤認為自己的寫作才能,自以為要寫就意味著會寫。」也可以銘記來驚醒自己,創作衝動和創作才能是兩碼事,評論能力和創作能力就更是兩碼事。在創作輸出的路上首先要觀察外物,其次由作者構思出主題、結構和意境,最後表達,寫成文章。
  • 「盧曼的卡片盒」:一種最聰明的做筆記方式
    寫筆記的魔力不在於筆記上,而是在回顧筆記和建立聯繫的過程中。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記筆記方式,筆記內容相互關聯,他的筆記是他創意的源泉。本文譯自Medium,作者Herbert Lui,原標題為" The Key to My Creativity Is This Weird Note-Taking System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 不如試試多讀書、「多吵架」
    他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關注者,在那裡,他幾乎每周都在分享與學生的溝通日常,有時會聊如何和學生寫論文,有時會開玩笑又發現哪位同學關注他了。在下文,他要聊的是開始教書這一年多是如何和學生相處的,從學生怎樣緩解壓力談到學生怎樣閱讀。有意思的是,從他的講述中可以看到,無論是緩解壓力還是做研究,不少最有效且最持續的努力都來自於日常的互動,即便是「吵架」或「散步」。
  • 《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D10|我的讀書方法——「陀螺式」讀書
    今天的共讀內容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很有興趣,它給我們提供有效讀書的思路,以及面對知識和新生事物時應該有的態度。夕嶼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點在讀書方面的心得,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大家都知道《盜夢空間》裡的陀螺,陀螺不倒,就說明在夢中,陀螺倒了,才回到現實。
  • 面對疫情學會擁抱不確定性和複雜性,樊登讀書登錄「學習強國」平臺
    2020年3月中旬,樊登讀書推出的抗「疫」主題書單正式登陸「學習強國」平臺。書單內容涵蓋情緒管理、能力提升、健康、育兒、學科與工作六大方面,共計20本書的精華解讀內容。疫情期間,為了響應國家及有關單位的號召,在超長假期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知識文化資源,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樊登讀書已經陸續推出各類知識文化書單及相關公益合作。
  • 那些閱讀能力厲害的人,是怎麼讀書的?看過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簡單
    我打算製作的100張讀書卡就做了分類,有思維的、心理學的、學習力的、寫作的、表達的、認知的、行動力的、人生選擇的、社會等等方面的書籍,基本是我精心挑選的各方面有代表性的書籍。對書籍分類後,我讀書就會挑自己感興趣的思維、心理學先讀,這樣這一類書籍知識就會在自己腦海中不斷出現,相同的知識點通過不同的書籍閱讀而加深,不同的知識點又對相同的知識點進行迭代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