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很多人喜歡做筆記,記筆記容易,但回顧筆記很難做到。只記不看,作用不大。寫筆記的魔力不在於筆記上,而是在回顧筆記和建立聯繫的過程中。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記筆記方式,筆記內容相互關聯,他的筆記是他創意的源泉。本文譯自Medium,作者Herbert Lui,原標題為" The Key to My Creativity Is This Weird Note-Taking System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我一直熱衷於做筆記,從書中提取靈感來寫文章。但我的大多數筆記都是雜亂無章的,以數字形式儲存在Pocket、Evernote、谷歌文檔、Trello或成堆的索引卡上。再次獲取這些信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99%的筆記我可能再也不會看。
大約一年前,我偶然看到了桑科阿倫斯(Sonke Ahrens)的《如何聰明地做筆記》(How to Take Smart Notes),這本書詳細介紹了已故德國社會學家尼科拉斯盧曼(Niklas Luhmann)的筆記系統。他稱之為「卡片盒」(slip-box, 德語為Zettelkasten),這個系統幫助盧曼寫了60本書(還有6本在他死後出版),此外還幫助他完成了宏大理論《社會的社會》(The Society of Society)。我迫不及待想嘗試一下。
從表面上看,這個卡片盒就像是一堆手寫的索引卡片。這些卡片被儲存在盒子裡,按科目分類並連續編號。但是研究過這個系統的學者知道,它不僅僅是一個筆記集,而且是一個可以交流的夥伴。社會學家約翰內斯·F·K·施密特(Johannes F.K. Schmidt)寫道,這種做筆記的方式使「意外發現」在系統和理論上成為可能。
盧曼的卡片盒的基礎是在索引卡上寫出完整的句子。(只在卡片的一面寫字,這樣你在看的時候就不用把卡片翻過來了。)每一張卡片都應該包含一個想法,卡片以線性方式連接在一起。例如,card 1和card 2可能是兩個獨立的線程,但是如果你稍後寫了一個希望連接到card 1的新卡,你可以將它標記為1a。然後是1b卡,1c卡,等等。之後,如果你寫的一張卡片想連接到1a,你可以把它標記為卡片1a1。以此類推,卡片的連接可以是無限的,你可以將系統中的任何想法連接起來。最後你可以在一組主索引卡中總結這些概念。
圖片來源:Photo: Maksym Kaharlytskyi/Unsplash
盧曼的卡片盒不僅適用於寫作,它可以簡化所有類型的創造性工作。我使用這個系統大約有一年了,它使尋找新想法的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和有益,以下是一些使用過程的建議:
處處捕捉創意。我經常用iPhone做筆記,回家後我會把完整的句子寫在索引卡上。你也可以使用軟體來應用「卡片盒」筆記系統。由於電腦會讓我分心,我更喜歡4x6的索引卡上用手寫字。但是對於那些喜歡保持數位化的人來說,可以使用Zettakelstein和Zotero等軟體來補充和加強這種筆記方法。寫筆記的魔力不在於筆記上,而是在回顧筆記和建立聯繫的過程中。用了這種筆記法之後,我發現自己會更頻繁地翻閱筆記。為了給每個筆記編號,我不得不回顧以前寫過的內容,並給新的卡片找到最佳位置。建立卡片之間的聯繫。史蒂夫·賈伯斯在接受《連線》雜誌採訪時曾表示:「創造力就是把事物連接起來。盧曼認為他的卡片盒是一個「類似網絡的系統」。如果沒有卡片盒,記住很久以前讀過的信息,或者瀏覽雜亂無章的筆記會讓我抓狂。而如今,在整理一個想法的時候,我幾乎馬上就能找到它與其他想法之間的聯繫。每天增加卡片盒中的卡片。盧曼的卡片盒裡有9萬張卡片,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阿倫斯寫道,這相當於盧曼一生中每天會增加6張卡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我可能很難做到像盧曼那樣使用「卡片盒」,但我渴望通過練習來逐步接近。我也想知道什麼對我來說是奏效的。你的系統可能看起來和我的很不一樣,但沒關係。克萊斯基珀(Clay Skipper)在談到如何更好地記筆記時解釋道:「實際上,你的筆記系統如何工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有一個系統。」
譯者:J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