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曼的卡片盒」:一種最聰明的做筆記方式

2020-12-03 新華網客戶端

編者按:很多人喜歡做筆記,記筆記容易,但回顧筆記很難做到。只記不看,作用不大。寫筆記的魔力不在於筆記上,而是在回顧筆記和建立聯繫的過程中。盧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記筆記方式,筆記內容相互關聯,他的筆記是他創意的源泉。本文譯自Medium,作者Herbert Lui,原標題為" The Key to My Creativity Is This Weird Note-Taking System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我一直熱衷於做筆記,從書中提取靈感來寫文章。但我的大多數筆記都是雜亂無章的,以數字形式儲存在Pocket、Evernote、谷歌文檔、Trello或成堆的索引卡上。再次獲取這些信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99%的筆記我可能再也不會看。

大約一年前,我偶然看到了桑科阿倫斯(Sonke Ahrens)的《如何聰明地做筆記》(How to Take Smart Notes),這本書詳細介紹了已故德國社會學家尼科拉斯盧曼(Niklas Luhmann)的筆記系統。他稱之為「卡片盒」(slip-box, 德語為Zettelkasten),這個系統幫助盧曼寫了60本書(還有6本在他死後出版),此外還幫助他完成了宏大理論《社會的社會》(The Society of Society)。我迫不及待想嘗試一下。

從表面上看,這個卡片盒就像是一堆手寫的索引卡片。這些卡片被儲存在盒子裡,按科目分類並連續編號。但是研究過這個系統的學者知道,它不僅僅是一個筆記集,而且是一個可以交流的夥伴。社會學家約翰內斯·F·K·施密特(Johannes F.K. Schmidt)寫道,這種做筆記的方式使「意外發現」在系統和理論上成為可能。

盧曼的卡片盒的基礎是在索引卡上寫出完整的句子。(只在卡片的一面寫字,這樣你在看的時候就不用把卡片翻過來了。)每一張卡片都應該包含一個想法,卡片以線性方式連接在一起。例如,card 1和card 2可能是兩個獨立的線程,但是如果你稍後寫了一個希望連接到card 1的新卡,你可以將它標記為1a。然後是1b卡,1c卡,等等。之後,如果你寫的一張卡片想連接到1a,你可以把它標記為卡片1a1。以此類推,卡片的連接可以是無限的,你可以將系統中的任何想法連接起來。最後你可以在一組主索引卡中總結這些概念。

圖片來源:Photo: Maksym Kaharlytskyi/Unsplash

盧曼的卡片盒不僅適用於寫作,它可以簡化所有類型的創造性工作。我使用這個系統大約有一年了,它使尋找新想法的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和有益,以下是一些使用過程的建議:

處處捕捉創意。我經常用iPhone做筆記,回家後我會把完整的句子寫在索引卡上。你也可以使用軟體來應用「卡片盒」筆記系統。由於電腦會讓我分心,我更喜歡4x6的索引卡上用手寫字。但是對於那些喜歡保持數位化的人來說,可以使用Zettakelstein和Zotero等軟體來補充和加強這種筆記方法。寫筆記的魔力不在於筆記上,而是在回顧筆記和建立聯繫的過程中。用了這種筆記法之後,我發現自己會更頻繁地翻閱筆記。為了給每個筆記編號,我不得不回顧以前寫過的內容,並給新的卡片找到最佳位置。建立卡片之間的聯繫。史蒂夫·賈伯斯在接受《連線》雜誌採訪時曾表示:「創造力就是把事物連接起來。盧曼認為他的卡片盒是一個「類似網絡的系統」。如果沒有卡片盒,記住很久以前讀過的信息,或者瀏覽雜亂無章的筆記會讓我抓狂。而如今,在整理一個想法的時候,我幾乎馬上就能找到它與其他想法之間的聯繫。每天增加卡片盒中的卡片。盧曼的卡片盒裡有9萬張卡片,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阿倫斯寫道,這相當於盧曼一生中每天會增加6張卡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我可能很難做到像盧曼那樣使用「卡片盒」,但我渴望通過練習來逐步接近。我也想知道什麼對我來說是奏效的。你的系統可能看起來和我的很不一樣,但沒關係。克萊斯基珀(Clay Skipper)在談到如何更好地記筆記時解釋道:「實際上,你的筆記系統如何工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有一個系統。」

譯者:Jane

相關焦點

  • 用記號筆下劃線做筆記,老師想告訴你們:這是最沒用的筆記方式
    作文語文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最常說的就是:同學們,這個段落非常重要,請大家拿出筆,把這句話畫下來。或者在講閱讀理解的時候,老師會說,這句話就是全文的主旨,大家把它畫下來。於是同學們就很容易養成,在筆記的時候,用記號筆、下劃線來標註一些重要的知識點。更有的同學還曬出了考前的知識整理,全書都被記號筆標註上了,都是重點。老師想說,用記號筆、下劃線來標註重點知識、做筆記,是最沒用的筆記方式。
  • 不知道筆記系統構建方式,怎麼能選到對的筆記應用?
    編輯導讀: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雖說現代人動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但是筆記軟體的出現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常常看到網上有人詢問,什麼樣的筆記軟體最好?不同的筆記軟體,有著不一樣的構建方式。本文將以三個筆記軟體為例,分析它們的構建方式,希望對你有幫助。
  • 盧曼和他的「社會系統理論」
    戰爭結束後重獲自由,於1946年到弗萊堡大學學習法學並接受預備行政官員培訓。1949年畢業,在漢諾瓦一家私人律師事務所工作。1952-1953年開始建立他著名的「卡片箱」,這是盧曼做學問的獨特方式,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大量引證收集在卡片箱中的文獻,使各種文本之間形成一種無言的對話,體現出他的對比研究的風格。1954年在呂內堡高級法院任職。
  • 盧曼:與卡片盒交流
  • 盧曼理論中的主體問題
    編者按:啟蒙運動以來,社會主體或是人的能動性都是哲學社會科學最為重要的基石之一。而盧曼反其道而行之,將主體拋棄在自己的社會理論之外,引起了歐陸主流學界強烈的質疑。盧曼真的是一位反對啟蒙的社會理論家嗎?本文作者認為,盧曼通過兩種途徑將其理論客觀化,然而這是出於方法論的需要,而非漠視人的存在。其方法論的精妙構造,也是盧曼在思想史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 這2種卡片分類方式也可以做定量分析
    作者詳細介紹了開放式卡片分析和封閉式卡片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在進行信息架構的決策時,通常會用到一種用研方法-——卡片分類(card-storing)。這種方式在《用戶體驗度量》(Tom Tullis著)中提到了這種分類方式的定量分析方法。
  • 你會用印象筆記,打造「知識管理+行動系統」的第二大腦嗎?
    所以,我們必須對筆記進行一次提煉,將有價值的信息提取出來。提取後的信息就是一個最小的知識單元,或者說知識模塊,這樣的模塊才算得上是知識資產。  我們需要做的,是將筆記加工成一個個模塊。別人儲存筆記,你提煉模塊,思考範式的轉移會帶來創造力的提升。
  • 盧曼作品中的法概念
    在此,我只舉出在我認為最重要的幾組區分。第一組區分是「系統」和「環境」之間的區分,這一組區分有奠基性的意義。它雖不是什麼新東西,但是通過和法系統運作上的閉合這一主張相結合,它現在了獲得法概念上的意義。因為,由系統和環境的區分可推導得出:什麼是法,什麼是不法,這完全是在法系統自身內部被決定的。這也是上文所引的重言的意義之所在。
  • 盧曼《風險社會學》:社會系統的風險與危險
    本書在盧曼的作品體系中似乎只佔據了一個旁支的位置。相對於那些關於社會、宗教、藝術、法律、科學和經濟的大部頭,有關於風險的寫作事實上是就二十世紀下半葉風險和災難(塞韋索二惡英洩露、沙利度胺醜聞與車諾比核電站)在生態上產生的特定討論所做的文章,而在現代社會主題(生態、倫理、社運等等)的語境中,盧曼並沒有對這些主題漠不關心。
  • 換湯不換藥 盲盒抽卡像極了小時候買方便麵集卡片
    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張卡,一些人會不停地購買,甚至還為了集齊整套卡片,一箱一箱地買。近段時間,和水滸卡類似的一種盲盒抽抽卡片「重返」校園周邊,讓不少學生們私下裡掀起了「集卡風」。男生玩的奧特曼系列、女生玩的葉羅麗系列等,讓很多小學生們以抽到「高級卡」為樂,當然此舉也引起了不少家長的擔憂,擔心盲抽卡、盲盒玩具等令孩子難以抵擋誘惑。
  • 掌握六個步驟,做好讀書筆記
    在做讀書筆記時,許多人都是書上有什麼,就摘抄什麼,其讀書筆記充其量只是一個摘抄本。有的人雖然記著讀書筆記,但只是在讀書時記下了,之後再也沒有翻過,更談不上去整理和複習,去應用了。這樣的讀書筆記絲毫沒有什麼用處,最終使讀書筆記成了一種形式和一種浪費。把書上的內容變成自己的知識,才能體現讀書筆記真正的價值和作用。那麼,如何記讀書筆記?
  • 德國社會學家盧曼《風險社會學》中文版出版
    此書不僅得到盧曼同儕、著名的風險社會學專家克勞斯·亞普作序推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肺炎疫情蔓延的當下,這部30年前的大師級著作更是散發著歷久彌新的理論魅力。    在工業化、城鎮化和全球化高歌猛進的今天,在愈加頻發的災難、疾病以迅猛之勢將「人類共同體」裹挾其中的當下,社會治理中的「風險」問題對人類社會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 高中生物筆記如何做,我們才能更好的學好生物這門課程
    但是說起生物,還是讓很多的同學為之頭疼,明明感覺沒有那麼複雜,但是還是不明白,學不會,題目不會做。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生物的學習方法。說起關於生物的學習方法,小編就主要說說筆記的方面。對於生物的學習來說,記筆記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 有道雲筆記:最省事的做筆記方式,用它掃描 1 步完成 #iOS #Android
    或許你也經常這樣:某場會議或講課來不及做筆記時,看書、刷知乎微博發現一些值得收藏的信息時,隨手拍個照、截個圖,就當把它們保存進手機了。一開始我也會用文字識別應用來識別內容,再粘貼進筆記。但時間一長,我對在不同應用間換來換去、複製粘貼也有點厭煩。有沒有更省事的方式呢?最近有道雲筆記新增了文字識別OCR功能,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一方面,我可以把書籍、網頁保存的圖片都掃描進這個app裡,另一方面,它還能識別出圖片和PDF上的文字,變成可以直接修改的筆記,幫我省下不少功夫。
  • ...有大量議員使用紙質卡片投票,這只是一種更正式的投票登記方式...
    文 / Becky2019-12-19 09:43:52來源:FX168 【彈劾案實時追蹤】多數議員通過電子系統投票,但也有大量議員使用紙質卡片投票,這只是一種更正式的投票登記方式。
  • 記憶提取練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要做的就是經常回想學過的內容,把信息提取到腦海中。雖然聽起來簡單,但是這種方法和絕大多數人採用的學習方法有著本質的不同。人們最常用的學習方法是反覆閱讀、反覆聽講,希望能通過不斷的重複把知識塞到腦子裡去。這種不斷重複的方法對長期學習並沒有太大幫助。
  • 11月復盤,藍海戰略啟動:先做減法,再做乘法
    ,一種是向自己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學習。但是每月都會做個大的總結,算是對自己學習的一種表彰形式,發表到開放平臺,公開檢視自己的進度,打臉與否,這才是讓自己正視問題的最好方式。我把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存檔在印象筆記裡,每次要找東西的時候,要麼就是搜索關鍵詞,要麼就是忘了自己曾經收藏過的關鍵詞而去往下拉,每次一拉就會浪費好多時間。我這種管理式學習的方式讓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以為把知識收藏起來就會變成自己的。
  • 初一學習方法:做筆記
    做筆記是門很少有人研究的學問。會做筆記的同學可能上課時記得並不多,但很有成效。有些同學的筆記只有自己看得懂,但也很有效。相反,有的同學筆記記得很多,上課時幾乎一直在記筆記,不僅效果差,甚至會影響聽課效果。所以學會有效地做筆記對於每一個同學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1.如何記課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