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提取練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2021-01-19 高效學習的道與術
關注「高效學習的道與術」,別錯過了提高學習效率的機會            


導讀


有一種學習方法被科學家認為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華盛頓大學的實踐中,它幫助一批成績原來為C的同學把成績提升到A。這種方法不需要花費金錢,不用大量額外的課堂時間,也不藉助最新科技的力量。這究竟是什麼方法,又怎麼能為我所用呢?


當討論學習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想:怎麼能把知識學進腦子裡去。如果我們換一種角度,把目光轉移到把信息拿出我們的大腦會怎麼樣呢?




記憶提取練習是一種把信息從記憶中拿出來的學習策略。提取練習的概念非常簡單。要做的就是經常回想學過的內容,把信息提取到腦海中


雖然聽起來簡單,但是這種方法和絕大多數人採用的學習方法有著本質的不同。人們最常用的學習方法是反覆閱讀、反覆聽講,希望能通過不斷的重複把知識塞到腦子裡去。


這種不斷重複的方法對長期學習並沒有太大幫助。你有沒有試過在學期末回憶學期剛開始時候學過的內容,卻發現早就把知識還給老師了?


從1885年開始,科學家們就開始研究遺忘曲線。在學界,「提取練習」被認為是對保持長期記憶最有效的方法。通過刻意回想學過的內容,記憶會得到加深、理解會得到強化、知識結構也會得到改善。


認知科學家、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心理系哈羅德·帕施勒教授的研究認為提取練習不僅僅能夠提供一次額外的練習機會,還能比其他任何一種學習方式產生更好的效果


心理學家、普渡大學副教授傑弗裡·卡爾匹克博士同樣認為記憶提取練習是最佳的學習方式,他於2011年發表在世界上最頂尖的綜合性科研期刊之一,《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實驗研究表明,基於提取練習的學習與精細學習相比,能夠產生更持久的記憶保持量和更好的知識轉化。


即使是被廣泛認為能夠強化並豐富概念之間關係的畫思維導圖的方法也無法超越提取練習的效果。所以為了能夠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我們得用一種新的視角看待學習——把信息提取出來,而不是簡簡單單得把信息學進去。


試圖回憶學過的內容往往讓人感到很困難——我們常常在想不起什麼事情的時候會有一種非常掙扎的感覺,認為自己表現得很差,感覺學習的進度很緩慢。


而這恰恰是最佳的學習效果發生的時候。正是這種「掙扎感」增加了記憶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的不足之處被發現,學習效果得到了增強。


輕鬆愉快的學習只能引發短時記憶,只有挑戰性的學習才會引發長時記憶。就好像體育鍛鍊一樣,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提取練習越困難,長時記憶的效果就越佳


讓我們先來看個例子:




小編L最近在複習註冊會計師考試,她每天都看幾個小時的視頻教程和課本,邊看還邊做筆記、劃重點。看完計劃的內容之後,一天的學習就結束了。有時候她也會複習一下之前學過的內容,重新把某些章節看一遍。


她的學習方式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呢?


首先是每天複習當天新學過的內容。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複習並不是重新看書,也不是翻看筆記。而是試著把學過的內容從記憶中提取出來,給自己一個模擬考試,盡力回憶起所學的內容。邊回想,邊畫概念地圖。設想自己是一個老師,正在試著教會一個新生這節課的內容。在自我解釋的過程中,已經掌握的內容會得到強化,而知識的遺漏會被發現。


然後是制定一個明確的複習計劃。因為提取練習絕不是只進行一次就夠了的。學習新內容之後隔幾天或幾周進行一次提取練習。給每次練習之間留出一定的時間。


最後是可以藉助一些工具,比如卡片的幫助來完成提取練習。在卡片的正面寫上問題,反面寫上答案。別給自己偷懶的機會,盡最大努力回想背面的內容。




關於如何運用這一技巧,華盛頓大學的Henry Roediger教授等人提供了一些tips:


把提取練習當作一種學習策略,而不是檢測工具。很多人只有在考試的時候才迫使自己回憶學習的內容。我們要做的是把它當作日常學習的一種策略,利用它來加深理解記憶,而不是測驗打分。


經常進行提取練習。每次練習之間需要間隔一段時間。分布式的練習能夠增強長期記憶效果。


採用多種方式完成提取練習,比如練習題、回想思維導圖、費曼技巧等等。


把反饋包含到練習中去。找出已經掌握和不太牢固的知識點,根據反饋有的放矢得進行下一步學習。


保持自信。提取練習是一件有挑戰性的任務,不要感到灰心。


關於提取練習,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在未來的推送裡,會有更多關於增強記憶、加深理解的內容,敬請關注!


關於怎樣更好得學習,你的競爭者可能已經在這裡獲取了指南,別給他們超過你的機會


關注「高效學習的道與術」,激發學習的全新革命,給你的頭腦來一場風暴




相關焦點

  • 心理課堂|心理期末測評,記憶提取練習
    我一般常用的記憶提取線索是名字和思維導圖。      按信息在我們大腦存儲的時間長短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到一秒的瞬時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在必要時,在長時記憶中提取精確的完整的足夠的信息這一技能在知識學習中非常重要。
  • 有效知識來自記憶中的提取
    人腦記憶在於儲存和提取,有研究認為,腦儲存會越變越強,難在把信息提取到意識中,人能提取的記憶量很少。感覺記住的其實是能提取出來的,頻繁提取就記得牢,常用就可強化,否則,就是遺忘的記憶。洋河溼地遺忘不僅能過濾掉次要信息,還能讓人聚集重要的事情,特別是在經歷一番困難的回憶後,大腦的記憶迴路就強化一次
  • 心理學家道破真相:記憶術沒用,最有效的記憶方法是這個
    記憶書籍上的內容,也是一遍又一遍的重複翻看閱讀。這種記憶方式是最原始也最普遍的記憶方法,但記憶效果卻差強人意。用這種方式記住的東西很有欺騙性。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記住了,但一到了考試的時候,卻發現並沒有真正記住。並且這種方式記憶的內容,非常容易遺忘。
  • 記憶大師:記憶是學習的基礎
    ——某名人曾經說過昨天簡單講了記憶這件事情,最後總結是:對於如何減少遺忘,唯一的招數便是不斷重複。今天我們來詳細了解下記憶的其他方面。一、背景與編碼記憶是編碼、存儲、提取的心理學過程。在編碼階段,我們要知道一個原則,這就是記憶的編碼特異性原則。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從記憶中提取資訊,是極有效的學習方式
    咱們希望學習很簡單、簡單了解,就像吃麥片或丟垃圾。這種巴望在簡直每個學習主題中都很顯著,不管是汽車工程,仍是電腦製圖。關於學習過程為何需求這種認知苦楚,咱們現已評論過幾個原因。從回想中提取資訊是極有效的學習辦法讓咱們更細心檢視一種有必要費很大力氣的前進辦法,專家稱之為「提取操練」。班奈特.史瓦茲是美國頂尖的回想專家,我到他位於佛羅裡達國際大學的辦公室拜訪他時,他正站在辦公桌旁。
  • 記憶的常識:學習就是從記憶中提取知識
    在美國國家級智庫高級研究員烏爾裡希·伯澤爾的《有效學習》一書中提到,記憶在學習方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無論是長效記憶還是短效記憶,都是在嘗試高效理解並記憶知識點。在我們早期的中小學教育中,很多理解知識的方式都是「朗讀全文並背誦」,雖然當時並無感覺,但是慢慢就會發現,讀書似乎真如古人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 科學學習,增強大腦記憶的方法
    在提取記憶時,如果能還原上次學習時的環境,就會給大腦發出提示信號,從而能提取出更多的信息來。其實周圍的環境就相當於給我們要記憶的東西多增加幾個關鍵字,提高記憶的可提取係數。例如:猜謎語,多給幾個提示一定會更容易得出答案。
  • 日語學習史上最有效的五十音記憶方法
    學習日語必須是要先學習五十音圖。五十音圖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羅馬音,其中假名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日文,因為基本都是用假名來表示日文,羅馬音是假名的發音。1、聯想記憶法:記憶假名來源的漢字。例如「あ」來源於「安」字,「ぬ」來源於「奴」字,日語的假名與漢字有很深的淵源。從來源的漢字來記幫助自己記憶假名和發音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
  • 科學家發現記憶提取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林帶領的學習記憶研究實驗室,與多家科研單位密切合作,發現了記憶「快速泛化」的新現象。
  • 從認知大腦學習規律到如何練習,學習力十倍提升的秘密(二)
    ①做筆記的目的不僅僅是記錄別人的想法或觀點,更多是的是借鑑別人的思想和做法,改進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尋找解決問題更有效的策略。  ②別人說出來的的東西進行整理、提煉、反思、深度思考二次深加工,把別人的知識放在自己的知識體系裡,把那些啟發和收穫與自己的經歷、接下來的行動相聯繫,才能真正從別人的做法中提取精華,從而讓自己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 快速泛化理論假說揭示記憶提取機制
    原標題:快速泛化理論假說揭示記憶提取機制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林帶領的學習記憶研究實驗室,與多家科研單位密切合作,發現了記憶「快速泛化」新現象。通過揭示其神經環路機制,提出了記憶提取的「快速泛化理論假說」。12月19日,其相關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記憶有編碼、儲存和提取三個過程。
  • 練習英文閱讀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
    大部分童鞋練習英文閱讀的方式也真的相當枯燥——不停的刷題、看一些科學性很強趣味性很少的文章。其實,閱讀英文小說是個非常棒的練習英文閱讀的方式,而且在閱讀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題材,或者自己偏愛的作者。這樣寓教於樂的學習,用輕鬆休閒的方式達到效果,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 提升記憶的訣竅:提取
    在最開始的時候,大家一起學習了一遍。接著,有一組大學生被安排每過一段時間就把所有的單詞都複習一遍,緊接著再將所學的所有單詞考一遍。從這個實驗得出一個結論:記憶的關鍵在於你在學習的時候是否有意識地去將知識放入大腦,然後再從大腦中去提取知識。這裡的提取就是考試,每一次考試的過程,就是你將大腦裡面的知識提取出來的過程。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考試的作用這麼大。
  • 如何提高英語單詞學習的短期記憶效率
    這裡要注意,鼓勵而不是懲罰,是提高兒童注意力的有效激勵方式,因為自控力與意願正相關。看看,背單詞不僅僅是個學習過程,更是一個自控力的訓練過程。在認知科學家和教育學家的眼裡,培養自控力要遠比學習知識對孩子的成長更重要,耶魯大學的研究表明,自控力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成就——請家長和老師們務必把這個道理講給學生們聽。
  • 認知訓練有助改善個體長時記憶提取能力
    在三種記憶系統中,長時記憶系統一直受到心理學家的忽視。然而,近15年來,研究者們逐漸開發出了一種系統的認知訓練程序,以提高個體的長時記憶能力。這種認知訓練基於神經可塑性理論(Neuro Plasticity)對個體的某項認知能力進行科學測評及系統化訓練,是改善某項認知能力時常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認知心理學領域常用的方式。
  • 心理學改善記憶力的5種方法,讓你的學習輕鬆高效!
    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讓閱讀過的知識轉化成思想,變成所謂的「骨頭和肉」,一般有三種方式可以實現,其一通過積極的思維方式獲得知識;其二通過記憶的方式獲得知識;其三通過思維和記憶獲得知識。一、思考vs記憶思考可以幫助記憶,記憶是為了更有利於思考。
  • (科技)科學家發現記憶提取新機制
    新華社昆明12月20日電(記者丁怡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多家科研單位合作,發現了記憶「快速泛化」的新現象,通過揭示該現象的神經環路機制,提出了記憶提取的「快速泛化理論假說」。該研究成果19日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  記憶有編碼、儲存和提取三個過程。
  • 結合這4個大腦學習規律,提升外語學習和複習效率!
    單就複習方法而言,被動的重複學習是一種複習,主動回憶,或者用專業的術語說,提取練習(retrievalpractice)也是一種複習。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研究發現,相比於重複學習,提取練習往往會起到更好的記憶強化效果。這種因提取練習而帶來的記憶強化現象稱為提取效應(retrievalpracticeeffect)。
  • 科學學習,你了解大腦是「如何記憶」的嗎?
    大腦是非常神秘的人體器官,對大腦的研究一直是備受關注的,那麼大腦到底是怎樣工作的,我們了解這些科學,對於我們有效的學習,科學的學習,準確記憶,記憶輸出都至關重要。第一,大腦是如何存儲記憶的呢?大腦中,記憶系統的核心部位有三個:內嗅皮層、海馬體和新皮層。我們把大腦的記憶系統假想成一個具有自我思想的電腦。
  • 將「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這是傑出人物都要掌握的技能
    與長時記憶一樣,也有編碼、貯存和提取三個時相。 其特點是:(1)編碼雖有視覺的、聽覺的和語義的多種形式。但以言語聽覺的最為突出; (2)容量有限,一般為 4±1 個信息單位。在沒有複述的情況下,其保持時間約為10至20秒。近十幾年來,研究者通過更精密的手段一點一點的削弱了這個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