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知識來自記憶中的提取

2020-12-03 清新觀

人腦記憶在於儲存和提取,有研究認為,腦儲存會越變越強,難在把信息提取到意識中,人能提取的記憶量很少。感覺記住的其實是能提取出來的,頻繁提取就記得牢,常用就可強化,否則,就是遺忘的記憶。

洋河溼地

遺忘不僅能過濾掉次要信息,還能讓人聚集重要的事情,特別是在經歷一番困難的回憶後,大腦的記憶迴路就強化一次,從而讓提取記憶的速度更快。心理學認為,把信息從腦海裡提取出來的同時,還會複製一份再儲存,使神經網絡增加新的聯結點,從而加強了信息的儲存和提取能力。當人在全神貫注工作時被打斷,大腦會強烈關注身邊的一切,並捕捉各種與工作相關的信息,靈感思維某種程度上是從打斷開始的,當然交替練習也能提高靈活應變能力。

記憶知識是基礎,快速提取和靈活應用更重要,人們感覺記住的知識,其實是那些能從記憶裡提取出來的知識。所以,有效掌握知識需要訓練,需要從大腦中強迫提取記憶、交替反覆練習和在被打斷中恢復。

相關焦點

  • 記憶提取練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記憶提取練習是一種把信息從記憶中拿出來的學習策略。提取練習的概念非常簡單。要做的就是經常回想學過的內容,把信息提取到腦海中。人們最常用的學習方法是反覆閱讀、反覆聽講,希望能通過不斷的重複把知識塞到腦子裡去。這種不斷重複的方法對長期學習並沒有太大幫助。你有沒有試過在學期末回憶學期剛開始時候學過的內容,卻發現早就把知識還給老師了?從1885年開始,科學家們就開始研究遺忘曲線。在學界,「提取練習」被認為是對保持長期記憶最有效的方法。
  • 記憶的常識:學習就是從記憶中提取知識
    在美國國家級智庫高級研究員烏爾裡希·伯澤爾的《有效學習》一書中提到,記憶在學習方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無論是長效記憶還是短效記憶,都是在嘗試高效理解並記憶知識點。在我們早期的中小學教育中,很多理解知識的方式都是「朗讀全文並背誦」,雖然當時並無感覺,但是慢慢就會發現,讀書似乎真如古人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 提升記憶的訣竅:提取
    在這個知識為王的時代,我們對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多。也從此對如何記憶才能把知識高效率的記住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後來有一個人專門對如何記得更好這個話題進行了實驗。在2008年的某一天,有研究者做了一個實驗。從這個實驗得出一個結論:記憶的關鍵在於你在學習的時候是否有意識地去將知識放入大腦,然後再從大腦中去提取知識。這裡的提取就是考試,每一次考試的過程,就是你將大腦裡面的知識提取出來的過程。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考試的作用這麼大。
  • 心理課堂|心理期末測評,記憶提取練習
    帶領學生完成本學期課堂知識要點回顧和實際運用和反思;2. 藉助考核卷,完成期末個人復盤;3.講解記憶提取的要點,運用記憶規律協助期末複習。我一般常用的記憶提取線索是名字和思維導圖。      按信息在我們大腦存儲的時間長短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到一秒的瞬時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在必要時,在長時記憶中提取精確的完整的足夠的信息這一技能在知識學習中非常重要。
  • 科學家發現記憶提取新機制
    通過揭示其神經環路機制,提出了記憶提取的「快速泛化理論假說」。12月19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記憶有編碼、儲存和提取三個過程。神經科學領域的未來終極目標之一是揭示記憶儲存和提取的神經機制。目前,記憶編碼和儲存的神經機制已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但記憶提取的神經機制卻知之甚少。
  • (科技)科學家發現記憶提取新機制
    新華社昆明12月20日電(記者丁怡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多家科研單位合作,發現了記憶「快速泛化」的新現象,通過揭示該現象的神經環路機制,提出了記憶提取的「快速泛化理論假說」。該研究成果19日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  記憶有編碼、儲存和提取三個過程。
  • 認知訓練有助改善個體長時記憶提取能力
    無論何種記憶都包括編碼、存儲、提取三個加工過程,長時記憶也不例外。在這三個過程中,研究者認為提取過程困難是造成長時記憶能力低下的原因。正如著名的遺忘理論——提取失敗理論所介紹的那樣,我們產生遺忘的原因並非記憶信息的丟失,而是由提取過程的失敗所導致,即我們不能有效地從已有長時記憶系統中對目標信息進行提取,從而造成了遺忘。
  • 快速泛化理論假說揭示記憶提取機制
    原標題:快速泛化理論假說揭示記憶提取機制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林帶領的學習記憶研究實驗室,與多家科研單位密切合作,發現了記憶「快速泛化」新現象。通過揭示其神經環路機制,提出了記憶提取的「快速泛化理論假說」。12月19日,其相關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記憶有編碼、儲存和提取三個過程。
  • 新實驗成功從大腦記憶中提取出臉部圖像
    掃描人類大腦並直接提取其中記憶的圖像信息之可能存在於科幻片中嗎?當然不是,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在人類大腦視覺信息處理領域去得了巨大進展,他們能夠通過「讀心術」來還原大腦記憶中的一張人臉模型。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從記憶中提取資訊,是極有效的學習方式
    所以,當一個記者問塔倫提諾是怎麼成為電影專家的,他無奈地大笑,好像被那個問題激怒了,說道:「假如你拋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那你最好把它搞透一點。」從回想中提取資訊是極有效的學習辦法讓咱們更細心檢視一種有必要費很大力氣的前進辦法,專家稱之為「提取操練」。
  • 心理學知識:記憶的分類
    心理學認知過程中,記憶部分再考查中所佔比重較大,而在記憶的分類部分又經常會出現各種客觀題,所以下面就此部分進行說明,幫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該內容。1.根據記憶過程中意識的參與程度劃分:內隱記憶、外顯記憶(1)內隱記憶:也叫自動記憶,指在無意識狀態下,個體已有經驗對當前任務產生的自動的記憶。
  • 別再浪費時間,瞎努力了,記住:做到有效記憶,才能真正有收穫
    不管是什麼年齡段,什麼職業的人都需要具備良好的記憶能力,學英語也好,學數理化也好,結交各類朋友時他們的稱呼,工作內容的設計操作等等,都是有關記憶的,那如何有效記憶,這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如果這些短期片段長時間不被提取,那麼這些記憶將會被慢慢的遺忘掉。你可以想像是這些短期片段先是存放在一些腦細胞中,如果經常的回憶,這些細胞中的信息就被大量的複製,這樣就算是剛開始存儲這些記憶的細胞死亡了不會丟失信息。那麼相反,如果這些短期片段不被我們提取再複製,漸漸的當這些腦細胞死亡後,這些記憶就會慢慢模糊,甚至遺忘。
  • Nat Rev Neurosci:海馬齒狀迴環路與情景記憶的編碼、提取和分辨
    本文回顧總結了關於不同DG神經元類型的功能特性及其突觸輸入和輸出的一些新知識,並探索DG的細胞和網絡屬性與所執行的計算過程之間的機械聯繫,從而構建一個支持記憶編碼、鞏固和回憶功能的神經機制。不如將海馬視為一組平行的環,每個環由一個海馬亞區組成,該亞區直接接收PP突觸和來自上遊海馬區的輸入。在某些情況下,僅基於PP–CA1或PP–CA3-CA1循環就可以實現正確的記憶存儲和提取。記憶編碼和鞏固實驗表明PP–CA3與PP–DG–CA3通路之間存在功能分離。
  • 4個有效記憶方法你必須知道!
    學習的方法決定了你的速度和效率,今天課代表主要為大家分享幾個有效的記憶學習法,幫助你高效備考。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背書不是死記硬背,提取關鍵詞,用自己的話把書本中的核心知識點複述出來。
  • 認知訓練有助改善個體長時記憶提取能力_中國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無論何種記憶都包括編碼、存儲、提取三個加工過程,長時記憶也不例外。在這三個過程中,研究者認為提取過程困難是造成長時記憶能力低下的原因。正如著名的遺忘理論——提取失敗理論所介紹的那樣,我們產生遺忘的原因並非記憶信息的丟失,而是由提取過程的失敗所導致,即我們不能有效地從已有長時記憶系統中對目標信息進行提取,從而造成了遺忘。
  • Science連發3篇論文:記憶提取機製取得重大進展,關於海馬尖波漣漪
    人類顱內的研究為海馬尖波漣漪在記憶中的作用提供新的證據。 3. 尖波漣漪如何促進人類記憶的提取:來自顱內的新證據 最新研究採用顱內腦電直接記錄癲癇病人在學習和回憶過程中海馬和大腦皮層的神經活動。簡單而言,研究者先給被試看一系著名的人類和風景名勝的圖片,每張圖片重複看4遍。
  • 心理學家道破真相:記憶術沒用,最有效的記憶方法是這個
    而使用「回想記憶」也具有多次、重複的特點,但是重複的次數和記憶的深度卻能夠大大改善。在美國引起巨大反響的學習方法達人芭芭拉·奧克利在書中寫到:「提取練習(回想)是最強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它的效果遠超簡單的閱讀材料。
  • 人類的記憶能被提取出來嗎?科學家將通過機器揭開人類思維!
    對於記憶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他的研究,並且一直在尋找各種記憶方法。近年來很多國家的科學家開始在細胞甚至分子水平對記憶進行研究,試圖剖析記憶的奧秘。那麼記憶真的可以被人類提取嗎?而且有報導稱科學家將通過機械揭開人類思維!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記憶?
  • 其實只是「記憶提取失敗」
    總是不記得鑰匙和手機放在哪兒,剛設好的密碼轉眼就忘了,昨天剛發生過的事情今天就記憶模糊……都市中的白領經常自嘲為「健忘症候群」。最近有研究發現,「健忘」這件事可能由大腦的保護機制所導致,也可能身負情緒危機預警的作用。這樣說來,那些平日裡將大伙兒折騰得不輕的「健忘」,究竟在向我們傳達怎樣的信息?
  • 「知識科普」心理學之記憶 | Memory
    這種複述,只是將信息維持在短時記憶中,被稱之為維持性複述;而精確性複述,則涉及信息的意義,便於將信息存儲到長時記憶中去。組塊,是短時記憶中另一種控制信息的方式,即將片段的信息組成大的單位或塊。彭聃齡在《普通心理學》中對記憶的定義是: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運用信息加工的術語講,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