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不記得鑰匙和手機放在哪兒,剛設好的密碼轉眼就忘了,昨天剛發生過的事情今天就記憶模糊……都市中的白領經常自嘲為「健忘症候群」。最近有研究發現,「健忘」這件事可能由大腦的保護機制所導致,也可能身負情緒危機預警的作用。這樣說來,那些平日裡將大伙兒折騰得不輕的「健忘」,究竟在向我們傳達怎樣的信息?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嵐
【最新研究】
「偶然性遺忘」
也許是大腦不想太累
在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記憶力水平不同的角色:有人記性特別好,能在不同的網站分別設置不同的密碼;有人記性特別差,路上經常遇到熟人,卻死活對不上名字。沒錯,你會發現,健忘並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對於時下很多年輕人而言,也會有很多「忘記把鑰匙放在何處」的尷尬體驗。
為什麼大腦要花費力氣讓我們遺忘呢?最近,一項發表於《神經元》期刊的最新研究表明,偶然性遺忘可能是由一種大腦的保護機制導致的。這種機制能夠保證我們的大腦不會負載過多信息。換言之,這其實是大腦健康運作的一部分。這樣的解釋,相信會令很多「健忘」的年輕人釋懷,專家的意思很簡單,遺忘能夠通過刪除我們不需要的記憶,來幫助我們適應新情境——如果你會輕易忘卻一個客戶的名稱,也許是因為你還有更重要的新客戶需要去記住。研究人員之一的布萊克·理查茲表示,記憶的目的在於,讓你成為能夠在給定情況下做出決策的聰明人,而幫助你實現這一點的關鍵就在於遺忘某些信息。
這種說法,很容易讓我們想起心理學經常接觸到的一個詞——選擇性遺忘。無可否認,人類的大腦是「聰明」的,它知道什麼應該「記住」,什麼應該「忘記」,於是「有選擇地忘記」成為了我們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尤其對於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來說,這個技能可以極大地減輕他們的痛苦。
有趣的是,在最新的「治癒系研究」中發現,人類這種特殊的遺忘機制與人工智慧領域裡的「正則化」概念不謀而合。偶然性遺忘的作用,正是為了能夠令我們總結過去的事件,從而幫助我們在面對新情況時做出決策。
【專家解讀】
記憶能儲存很長時間,有線索就能記起
從大腦的角度而言,遺忘能夠通過刪除我們不需要的記憶,來幫助我們適應新情境,然而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遺忘除了具備保護機制的作用(例如選擇性遺忘),背後還有各種不同的機制。所謂「遺忘」,說白了就是「記憶提取失敗」,有時候,我們會記不住在每天停車的停車場中,自己究竟把車停在了哪個停車位上了。那麼,這究竟屬於哪一種「遺忘」?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黃健老師告訴記者,遺忘的成因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大腦相關痕跡消退,也就是跟記憶相關神經元的信息出現死亡或者重組,這種遺忘是不可逆的;第二種就是記憶提取失敗。「在記憶早期研究中,研究者認為人類記憶的遺忘應該是比較常見的,或者說我們上述提到的完全遺忘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後續的研究發現,可能我們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人類遺忘的能力。實際上人類記憶的儲存是可以非常長的時間,我們無法記起,是因為沒有好的線索,導致提取相關的記憶失敗而已。」
似曾相識的感覺,很多人都有過,甚至有人會即可浮現出之前在某個地點經歷過的事件。類似的案例屢見不鮮,說明了我們的「忘性」並沒有想像中大,關鍵是我們無法提取而已。黃健老師解釋說,如果我們無法準確地回憶某個特定事件,或許是因為記憶受到幹擾而提取失敗,但不代表你已經遺忘。
「敲黑板」:「遺忘」的兩種狀態
完全遺忘:假如你完全無法回憶,或者從此也都無法回憶起小時候的某些具體的事件,就算是別人向你栩栩如生地描述它,你仍像是在聽別人的故事,一般來說這種遺忘可能表示該記憶在大腦裡的痕跡完全消退了。
部分遺忘:假如你回憶上周一早餐吃了什麼,你可能會通過這樣的線索回憶:上周一我要上班,應該早起,但是卻睡過頭了,所以只在門口小賣部買了兩個包子吃了。但如果我再問你,買包子時的情景、說的話、賣包子的人穿什麼衣服,這些細節問題你可能無法回憶起來,這就屬於部分遺忘。
「健忘症候群」會導致大腦病變「健忘」是常見的心理現象
早上起床去衛生間洗漱,就是想不起來哪支是自己新買的牙刷;想打電話時,電話接通的那一刻卻忘了是給誰打電話……城市中的白領,經常都自嘲為「健忘症候群」。然而對於這種說法,黃健老師並不完全認同。
「最好不要給自己隨便貼標籤,因為『健忘症候群』屬於比較嚴重的與記憶相關的疾病,往往這種疾病都會帶來大腦的病變。然而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出現各種所謂的失憶現象,跟這種健忘症候群其實是沒有關係的。」黃健老師告訴記者,首先,現代人出現的種種健忘現象,可能主要不是由「心因性」因素所導致的,而主要是由人的記憶能力下降,以及現代人工作強度高所導致的。其次,現代人工作壓力較大,往往都要像計算機一樣多任務同步進行,可能就算在家忙家務、吃飯,腦子裡都在想著工作相關的事宜,因此這種較為忙碌的工作方式以及隨著年齡增長記憶下降,會非常明顯地表現在「健忘」這種事情上。
如果發現自己不小心弄丟了鑰匙,你會特別著急地翻箱倒櫃去找,還是會不緊不慢地坐下來仔細回憶?如果發現自己有「記憶力減退」的現象,無需過於緊張,也許只是因為你手頭上的事情太多,「多線程」操作導致記憶無法負荷。比如說,當你在給朋友打電話等待接通的過程中,你同時在想我工作中好像有個什麼事情還沒做完,因此當突然接通時,你需要從想事情這個事件轉移到接電話這個事件,有時候就會短暫地出現無法提取相關信息的情況,出現了我們常說的健忘。「這是非常正常和常見的心理現象。」黃健老師這樣說道。
【專業提點】
舒緩焦慮情緒
即可重拾記憶鑰匙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記憶並非能招之則來。記憶的過程是需要動腦子的,因此與思考過程密切相關的因素也會跟這個過程有著密切的聯結。如果想要打敗健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舒緩焦慮,調適情緒。就短期而言,精神壓力能促進記憶,大腦可用來儲存記憶的能量也相應減少,但若長期處在緊張狀態,卻會導致大腦的永久性變化。嘗試把生活節奏放慢,可使思維清晰很多,在處理新信息時學會讓自己放鬆,這樣記憶障礙就不會發生。
由抑鬱所導致的健忘
需提高警惕
因為工作壓力大、事情多而出現的「記憶短路」或許並不可怕,但如果健忘是由於情緒長期低落而導致,這便需要我們提高警惕。雖然健忘本身可能並不會導致抑鬱症,但是抑鬱症往往會導致常見的健忘。近年來,抑鬱成為都市人群最大的「健康殺手」之一,更有不少專家表示,如果年紀輕輕就健忘,可能已經患上了抑鬱症。
有研究發現,抑鬱症會對人腦海馬體這一記憶的核心區域造成明顯的影響,因此抑鬱症通常都會表現出明顯的健忘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