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以前的老同學、老鄰居心裡知道是誰,卻咋也想不起名字了」、「這首歌我明明會唱,卻不知道歌名了」。在市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記憶門診」,近來總能接診「張嘴忘名」的患者,對於輕度的患者,醫生建議其放鬆情緒、減壓治療,而對於頻繁忘記的患者,醫生則建議做腦血管成像,因為超過40歲的患者很容易是腦小血管病變或阿爾茨海默症的症狀。
「最近門診很多年輕患者來都說自己好像失憶了,我仔細一聽,大家失憶的內容都是很多小事,比如在大道上走忽然聽到一首歌能跟著唱,卻總想不起來啥歌名;看見以前熟悉的人,卻想不起叫啥。」市一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一說,其實這與「電子痴呆症」和「健忘症」不一樣,這是「TOT現象」,就是提取記憶失敗的一個症狀。
年輕人因為情緒焦慮、壓力過大會偶爾出現「TOT現象」,努力回憶導致了記憶檢索失敗時不停地重複檢索,因此不少人在遇到「TOT現象」時更加容易焦慮。張一說,如果「TOT現象」只是偶爾發生,這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可以完全忽視他。「對於40歲以上的人群,如果『TOT現象』頻繁出現,那麼我們建議患者去看神經內科,因為可能是腦部血管出現病變,大家千萬不能忽視。」
市一院神經外二科屈洋主任介紹,腦小血管病變、失語症和阿爾茨海默症也表現出一定的「TOT現象」。「抽菸、飲酒、高血壓、糖尿病都會引發腦部血管的病變,而首當其衝的就是腦小血管病變,當出現病變時,短暫『失憶』、提取記憶失敗就是一個表現症狀,所以建議40歲以上的、頻繁出現提取記憶失敗的市民要查腦部核磁和腦血管成像,及早發現病變,避免造成大血管病變。」屈洋主任說,對於55周歲以上的患者,即使偶爾出現「TOT現象」,也要高度重視,因為這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症的早期症狀,要提早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