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熟人常常「張嘴忘名」? 這叫「提取記憶失敗」 快查查腦血管

2020-12-03 哈爾濱新聞網

  「我看見以前的老同學、老鄰居心裡知道是誰,卻咋也想不起名字了」、「這首歌我明明會唱,卻不知道歌名了」。在市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記憶門診」,近來總能接診「張嘴忘名」的患者,對於輕度的患者,醫生建議其放鬆情緒、減壓治療,而對於頻繁忘記的患者,醫生則建議做腦血管成像,因為超過40歲的患者很容易是腦小血管病變或阿爾茨海默症的症狀。

  「最近門診很多年輕患者來都說自己好像失憶了,我仔細一聽,大家失憶的內容都是很多小事,比如在大道上走忽然聽到一首歌能跟著唱,卻總想不起來啥歌名;看見以前熟悉的人,卻想不起叫啥。」市一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一說,其實這與「電子痴呆症」和「健忘症」不一樣,這是「TOT現象」,就是提取記憶失敗的一個症狀。

  年輕人因為情緒焦慮、壓力過大會偶爾出現「TOT現象」,努力回憶導致了記憶檢索失敗時不停地重複檢索,因此不少人在遇到「TOT現象」時更加容易焦慮。張一說,如果「TOT現象」只是偶爾發生,這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可以完全忽視他。「對於40歲以上的人群,如果『TOT現象』頻繁出現,那麼我們建議患者去看神經內科,因為可能是腦部血管出現病變,大家千萬不能忽視。」

  市一院神經外二科屈洋主任介紹,腦小血管病變、失語症和阿爾茨海默症也表現出一定的「TOT現象」。「抽菸、飲酒、高血壓、糖尿病都會引發腦部血管的病變,而首當其衝的就是腦小血管病變,當出現病變時,短暫『失憶』、提取記憶失敗就是一個表現症狀,所以建議40歲以上的、頻繁出現提取記憶失敗的市民要查腦部核磁和腦血管成像,及早發現病變,避免造成大血管病變。」屈洋主任說,對於55周歲以上的患者,即使偶爾出現「TOT現象」,也要高度重視,因為這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症的早期症狀,要提早用藥。

相關焦點

  • 遇熟人常常「張嘴忘名」? 這叫「提取記憶失敗」
    &nbsp&nbsp&nbsp&nbsp「我看見以前的老同學、老鄰居心裡知道是誰,卻咋也想不起名字了」、「這首歌我明明會唱,卻不知道歌名了」。在市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記憶門診」,近來總能接診「張嘴忘名」的患者,對於輕度的患者,醫生建議其放鬆情緒、減壓治療,而對於頻繁忘記的患者,醫生則建議做腦血管成像,因為超過40歲的患者很容易是腦小血管病變或阿爾茨海默症的症狀。
  • 其實只是「記憶提取失敗」
    換言之,這其實是大腦健康運作的一部分。這樣的解釋,相信會令很多「健忘」的年輕人釋懷,專家的意思很簡單,遺忘能夠通過刪除我們不需要的記憶,來幫助我們適應新情境——如果你會輕易忘卻一個客戶的名稱,也許是因為你還有更重要的新客戶需要去記住。研究人員之一的布萊克·理查茲表示,記憶的目的在於,讓你成為能夠在給定情況下做出決策的聰明人,而幫助你實現這一點的關鍵就在於遺忘某些信息。
  • 記憶力訓練方法:長時記憶的提取及影響因素有哪些?
    這是一種永久性貯存。現在,齊心學習法和大家分享長時記憶的提取及影響因素。長時記憶的提取提取屬於信息的輸出過程。長時記憶信息的提取有兩種形式,即再認和回憶。再認是指過去識記過的材料再次出現,有熟悉之感,可以識別和確認。回憶是指過去識記過的材料在頭腦中的重新復現。
  • 心理課堂|心理期末測評,記憶提取練習
    準備材料:一張考核卷、一支筆、一本成長手冊、一個你      教師導入:大家是否好奇我一對一心理輔導時如何在50分鐘裡記住足夠多的信息,又如何運用遺忘技術來平衡工作生活,大家最感興趣的是我如何做到在第二次學生來訪的時候,能夠回憶起該生第一次溝通交流的完整且精細的記憶片段,這涉及到記憶的提取技能。
  • 記憶關鍵不是「記住」,而是「不忘」,超級記憶術其實很簡單!
    可惜的是,迄今為止,很多人鼓吹某種神奇「記憶術」都無一例外強調「死記硬背」的技巧,忽略了記憶目的不是為了記住,而是為了「不忘記」這一個關鍵核心。雖然腦功能由「遺傳」和「環境」所決定,但選擇正確的記憶方法,並加以強化訓練,即便再普通的記憶力也能顯著提升,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 記憶過程中的遺忘理論
    記憶過程中的遺忘理論記憶過程是心理學中認知過程記憶的一部分內容,主要涉及四個左右的考點,在教師招聘中經常出現考題。(2)幹擾抑制說:代表人物主要是詹金斯和達倫巴希,他們認為記憶的東西回想不起來是由於這中間存在著幹擾,由此提出了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概念。前攝抑制:也稱前攝幹擾,指之前學習過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以後學習的材料的幹擾作用。倒攝抑制: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的材料的保持和回憶起幹擾作用稱為倒攝抑制。
  • 陳根:交織著「記」與「忘」的記憶,是如何發生的?
    沒有記憶,人類將陷入一個永恆的現在。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智能作為自然競爭的核心要素,其源頭便是記憶。記憶效能更高,記憶範圍越廣,就意味著更容易規避競爭風險。但同時,人類的記憶並不完美。記憶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交織著「記」與「忘」的複雜過程。
  • 孩子記憶力差,忘得快,三招教你快速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1、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著名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遺忘會在學習之後馬上開始,最初遺忘速度非常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逐漸變慢。因此,遺忘是有規律可循的,遺忘的趨勢是先快後慢。所以大家應該理解了孩子為什麼前面學完後面忘,後面記住了前面又混亂的原因了。
  • 記憶提取技術實現了!你最想刪掉什麼?
    這是否意味著,提取這種蛋白質,便可以提取人的記憶,甚至進行移植或刪除。最近有一部科幻類的短片,便是講述了記憶可以調取、可以遺忘,甚至可以售賣的故事。短片裡有人因生活所迫而販賣悲傷的記憶,因夢想而販賣快樂的記憶,而記憶販賣後的人也許會無憂,也許會精神失常,也許會發生別的故事……《憶》——由深圳市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拍攝,看看一個關於記憶的故事。
  • 年輕人忘東忘西可能是太焦慮害的!新誠智慧藥房教你破除記性不好
    也有可能讓你忘東忘西「明明昨天交代你要帶的報告怎麼又忘了!」「出門前真的有把大門鎖上嗎?」生活中的瑣事竟然都記不住,醫院精神科主任說:「遇過很多很年輕患者抱怨自己記性不好,但通常這樣的問題不是真的記性不好,而是因為太焦慮。」太焦慮、太急除了影響到自己情緒狀態,當別人在跟你講什麼,記憶都沒有真正進入到你的記憶系統裡面。
  • 三四十歲就忘東忘西,是正常記憶衰退還是老年痴呆?關鍵看這點!
    還沒上年紀,記性就這麼不好,有這類問題的人常常會自嘲:「我這是要老年痴呆了嗎?」9月21日就是「世界老年痴呆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老年痴呆這件事吧。摘自《Psychology & Aging》2002第17卷所以,即使年紀輕輕就忘東忘西,也先別太緊張
  • 記憶提取練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記憶提取練習是一種把信息從記憶中拿出來的學習策略。提取練習的概念非常簡單。要做的就是經常回想學過的內容,把信息提取到腦海中。試圖回憶學過的內容往往讓人感到很困難——我們常常在想不起什麼事情的時候會有一種非常掙扎的感覺,認為自己表現得很差,感覺學習的進度很緩慢。而這恰恰是最佳的學習效果發生的時候。正是這種「掙扎感」增加了記憶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的不足之處被發現,學習效果得到了增強。
  • 筆記|C6 記憶 之四、長時記憶 & 五、遺忘 & 六、內隱記憶和外顯...
    四、長時記憶(一)長時記憶的含義長時記憶是指信息經過充分的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後,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這是一種永久性存儲,它的保存時間長,從1分鐘以上到許多年甚至終生;容量沒有限制;信息的來源大部分是對短時記憶內容的加工,也有由於印象深刻而一次獲得的。
  • 孩子記得快忘得也快?短期記憶如何變成長期記憶?試試這三種方法
    01那麼孩子為什麼學得快,忘得也快?1、新知識只能短期記憶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強制性記憶是很強的,也正是因為運用這種記憶方式,孩子才可以快速的將書中的知識點和父母傳授的知識記住,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學得快的原因。
  • 關於記憶-圖爾文有話說
    一、考情介紹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圖爾文多以考查客觀題為主,主要考查點為兩大類,記憶的分類和遺忘的原因中的提取失敗說。二、知識點解釋1.記憶的分類圖爾文將長時記憶分為兩類: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1)情景記憶是指人們根據時空關係對某個事件的記憶。
  • 認知訓練有助改善個體長時記憶提取能力
    無論何種記憶都包括編碼、存儲、提取三個加工過程,長時記憶也不例外。在這三個過程中,研究者認為提取過程困難是造成長時記憶能力低下的原因。正如著名的遺忘理論——提取失敗理論所介紹的那樣,我們產生遺忘的原因並非記憶信息的丟失,而是由提取過程的失敗所導致,即我們不能有效地從已有長時記憶系統中對目標信息進行提取,從而造成了遺忘。
  • 科學家發現記憶提取新機制
    通過揭示其神經環路機制,提出了記憶提取的「快速泛化理論假說」。12月19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記憶有編碼、儲存和提取三個過程。神經科學領域的未來終極目標之一是揭示記憶儲存和提取的神經機制。目前,記憶編碼和儲存的神經機制已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但記憶提取的神經機制卻知之甚少。
  • 提升記憶的訣竅:提取
    之後研究者就讓這群大學生先回去,然後一周後再來進行測試。一周後,學生們回來進行複測。結果如下:每次考試都考完所有單詞的那兩組都能非常準確的記住80%的單詞;而那組考試的時候只考做錯過的詞彙,但每次複習都要把所有單詞都複習一遍的,只能大概記住三分之一左右,只比只要答對了就不複習也不考試的那一組稍微好一點。
  • (科技)科學家發現記憶提取新機制
    新華社昆明12月20日電(記者丁怡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多家科研單位合作,發現了記憶「快速泛化」的新現象,通過揭示該現象的神經環路機制,提出了記憶提取的「快速泛化理論假說」。該研究成果19日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  記憶有編碼、儲存和提取三個過程。
  • 孩子理解能力差,學了很快就忘怎麼辦?這裡有幾個技巧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女士和她的團隊寫過一本書,叫《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裡面花大量篇幅引用了威林厄姆教授的研究,並且主張家長給孩子補充豐富的背景知識。這會提高孩子的悟性,對今後上學大有幫助。尹建莉女士曾在她的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提到有些孩子開始很優秀,但慢慢的就跟不上了,是因為他們的閱讀量不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