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長時記憶
(一)長時記憶的含義
長時記憶是指信息經過充分的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後,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這是一種永久性存儲,它的保存時間長,從1分鐘以上到許多年甚至終生;容量沒有限制;信息的來源大部分是對短時記憶內容的加工,也有由於印象深刻而一次獲得的。
(二)長時記憶的信息加工
長時記憶的信息編碼就是把新的信息納入已有的知識框知識框架內,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單元組合成一個新的知識框架。
1.編碼形式
(1)按語義類別編碼:長時記憶主要採用的是語義編碼,即按刺激物的意義進行編碼存儲;
(2)以語言特點為中介進行編碼:藉助語言的某些特點,如發音字形等,對當前輸入的某些信息進行編碼,使其成為可以儲存的東西,利用語言的音韻和節律等特點也能進行編碼;
(3)其他編碼方式:除上述兩種形式外,還有主觀組織、形象化、記憶表象等其他形式。
2.編碼的影響因素
(1)編碼時的意識狀態(通常有意編碼優於自動編碼,自動編碼與無意識過程相關);
(2)加工深度(大多數情況下有意識記的效果比機械識記的效果好)。
(三)長時記憶的信息存儲
1.信息存儲的動態變化(消退、概括化、完整化、具體化-巴特利特記憶實驗)
(1)在量的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量逐步減少。但也有例外,如學習後間隔一段時間後測得的保持量比學習後立即測得的保持量多,這種現象稱記憶恢復,是海馬長時程增強作用的體現,隨年齡增長而消失。
(2)在質的方面,由於每個人知識和經驗不同,人們存儲的經驗會出現以下變化:①內容簡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細節將逐漸趨於消失;②內容變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義;③內容變得更加具體,或更為誇張和突出。
2.信息存儲的條件與方法(簡述增加信息存儲與提取效果的方法)
(1)組織有效地複習
①複習要及時;②正確分配複習時間,分散複習比集中複習的效果好;③閱讀與重現交替進行;④注意排除前後材料的影響,複習時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應;
(2)利用外部記憶手段
如記筆記、記卡片和編提綱;
(3)注意腦的健康與用腦衛生
人腦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記憶的好壞。嚴重的營養不良,特別是缺乏蛋白質將使記憶力下降。另外,吸毒、酒精中毒及腦外傷等都會給記憶帶來不良的影響。
(四)長時記憶的信息提取方式
長時記憶提取有兩種基本形式:
1.再認(識別)再認是指人們對感知過、思考過或體驗過的事物,當其再度呈現時,仍能認識的心理過程。
(1)再認有兩種水平:感知水平的再認往往以壓縮的形式表現出來,它的發生是迅速而直接的,是一個無意識的過程。思維水平的再認是以展開的形式進行的,它依賴於某些再認線索,並包含了回憶、比較、推理等思維過程,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
(2)再認是否迅速和準確,受許多因素的影響:①間隔時間(長、差);②材料的性質和數量(難、多、差);③原有經驗的鞏固程度(泛化、差);④原有事物與重新出現時的相似程度(低、差);⑤思維活動的積極性(積極幫助再認);⑥個性特徵(場獨立與場依存)。
2.回憶(再現)回憶是人們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頭腦中重新出現的過程。回憶可以分為:
(1)根據有無目的性可以分為
①有意回憶是在預定目的的作用下對過去經驗的回憶;
②無意回憶是沒有預定目的,自然而然發生的回憶(觸景生情)。
(2)根據有無中介因素參與回憶過程可分為:
①直接回憶是指由當前事物直接喚起的對舊經驗的回憶(如回憶你媽媽叫你什麼名字);
②間接回憶是指藉助中介因素而進行的回憶(如回憶你同學的媽媽的二姑的小舅子叫什麼名字)間接回憶比直接回憶難度要大。
(3)影響回憶的因素主要有:
①聯想是回憶的基礎;
②定勢和興趣直接影響回憶的方向和效果;
③藉助表象和詞語的雙重搜索,可以提高完整性與準確性;
④暗示和再認有助於信息的提取;
⑤在信息提取困難時(即舌尖現象)立即停止回憶,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進行,這時要回憶的事情可能因為幹擾的減少就會很容易想起來了。
舌尖現象:明知道而當時又回憶不起來的現象,即話到嘴邊又說不出來。情景依存性的記憶是指提取信息時的情境和編碼時的情境越相似,有助於記憶的現象。狀態依存性的記憶是指提取信息時的生理或心理狀態和編碼時的狀態,越相似越有助於記憶的現象。
(五)長時記憶的特徵
1.信息保持時間很長,通常指向終生;
2.記憶容量無限;
3.內容會發生重構;
4.語義編碼是主要的編碼形式。
五、遺忘
(一)遺忘的含義
記憶的內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時有困難就是遺忘,如識記過的事物,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認和回憶,或者再認和回憶時發生錯誤。遺忘分為不完全遺忘(能再認不能回憶)和完全遺忘(不能再認也不能回憶);臨時性遺忘(一時不能再認或重現)和永久性遺忘(永久不能再認和回憶)。
艾賓浩斯的記憶遺忘曲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以自己為被試,用無意義音節做記憶材料,用節省法(重學法)計算保持和遺忘的數量。根據他的實驗結果繪成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即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實驗結果表明,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進展得很快,以後逐漸緩慢。艾賓浩斯認為,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
(二)遺忘的影響因素
1.時間因素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得很快,以後逐漸變得緩慢。
2.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量對熟練的動作和形象材料遺忘得慢;對有意義的材料比對無意義的材料遺忘的要慢得多;在學習程度相等的情況下,識記材料越多,忘記得越快,材料少則遺忘較慢。
3.學習的程度對材料的識記沒有一次能達到無誤背誦的標準,成為低度學習,達到恰能成誦之後,還繼續學習一段時間,稱為過度學習。過度學習的材料比恰能成誦的材料記憶效果要好一些。
4.識記材料的系列位置最後呈現的詞遺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現的詞,遺忘最多的是中間的部分,這種在回憶系列材料時發生的現象叫系列位置效應,最後呈現的材料最易回憶,遺忘最少,叫近因效應;最先呈現的材料較易回憶,遺忘較少,叫首因效應。
5.識記者的態度識記者對識記材料的需要、興趣等對遺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響。在人們生活中不佔重要地位的、不引起人們興趣的、不符合一個人需要的事情容易出現遺忘。
*助記:西城太時興(系列位置、程度、態度、時間、性質數量)
(三)遺忘的原因/理論
1.衰退說
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致最後消退的結果。
2.幹擾說
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幹擾所致。一旦幹擾被排除,記憶就能恢復,而記憶痕跡並未發生任何變化。幹擾說可以用倒攝抑制和前攝抑制來說明。前攝抑制是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後學習的材料的幹擾作用,倒攝抑制是後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先學習的材料的幹擾作用。
3.壓抑說
遺忘是由於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如果這種壓抑被解除,記憶就能恢復。壓抑說考慮了個體的需要、欲望、動機、情緒等在記憶中的作用,這是前兩種理論所沒有涉及到的。
4.提取失敗
有的研究者認為,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是永遠不會丟失的,之所以對一些事情想不起來,是因為我們在提取有關信息的時候沒有找到適當的提取線索。
*助記:提幹退役
六、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區別
外顯記憶是指在意識的控制下,過去經驗對當前作業產生的有意識的影響。它對行為的影響是個體能夠意識到的,因而又叫受意識控制的記憶。內隱記憶是指在個體無法意識的情況下,過去經驗對當前作業產生的無意識的影響,有時又叫自動的無意識記憶。
1.加工深度對兩者的影響不同:加工深度不影響內隱記憶,但對外顯記憶則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2.兩者的保持時間不同:內隱記憶隨時間延長而發生的消退要比外顯記憶慢得多。
3.記憶負荷量的變化對兩者的影響不同:外顯記憶會隨著記憶項目的增多而不容易記住,內隱記憶則不然。
4.呈現方式的改變對兩者有不同的影響:感覺通道的改變會嚴重影響內隱記憶的作業成績,而對外顯記憶的效果沒有影響;
5.幹擾因素對兩者的影響不同:外顯記憶明顯很容易受到其他信息受到其他無關信息的幹擾,而內隱記憶則不易受到幹擾。
*助記:深池何曾擾
2020年Flag在此~~~
《礪智| 不忘初心,持續行動;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每日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