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如何形成的?

2020-11-29 礪器悟道研習社

記憶的理論模型

外部信息基於感覺記憶,在感覺記憶中是1~2個非常短的時間,有些信息被選擇了,被追到了進入到短時記憶。沒有被選擇,沒有注意到會被遺忘。

短時記憶的信息有些會加工處理,有些會進行編碼。沒有編碼的信息會被遺忘,編碼的信息會變成長期記憶,長期記憶的信息會永久地保存。在整個記憶模型中是從外部信息到感覺記憶,到短時記憶,再到長時記憶這麼一個記憶過程。

記憶的分類

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

前瞻記憶和回溯記憶

根據記憶過程中意識的參與程度,記憶可分為內隱記憶外顯記憶

內隱記憶,指在無意識狀態下,個體已有的知識經驗對當前心理活動自動產生影響的記憶。是一種無意識提取操作,內隱操作強調信息提取過程中的無意識性。內隱記憶的優點是,他不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幹擾,例如我們使用筷子吃飯,可以同時看電視思考問題,無意識使用筷子這種並不簡單的活動。

外顯記憶,指人在意識的控制下,主動的某些知識經驗,來完成當前任務活動時表現出來的記憶,它是對過去經驗的有意識檢索和提取,其突出的特點是,強調信息提取過程中的有意識性。

外顯記憶能夠用語言進行比較準確的描述,就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通過自由回應,線索回憶,再認等形式表現出來。人在受到幹擾時內隱記憶保存時間大於外顯記憶。

根據信息加工的不同,可以把記憶分為陳述性記憶程序性記憶

陳述性記憶只對某一特定事件和客觀事實知識的記憶,陳述性記憶包括有關認知對象,事物的特徵,以及人名,地名,定理,定律等信息,可以用語言進行描述和傳授。主要反映客觀事物的性質,內容。

例如,學習籃球之前,小蘭通過閱讀書籍學習了一些與籃球相關的理論性知識,小蘭對籃球的理論知識記憶就是陳述性記憶,陳述性記憶中的信息提取往往需要意識的參與。美國心理學家,陳述性記憶知識包括是什麼what和為什麼why?其中絕大多數的信息,可以用語言傳授,但不一定都用語言的形式表徵。

程序性記憶,指對具有先後順序的活動過程的記憶,是對某一具體活動操作過程的記憶,程序性記憶涉及的是如何做,how to do。這種記憶常常需要經過多次嘗試和練習,才能習得。

與陳述性記憶不同,程序性記憶信息很難用語言加以描述和傳授。例如,汽車遊泳溜冰,難以用語言進行陳述,可一旦掌握後,便很難忘記。小時候學會了騎自行車,十幾年後仍然不會忘記。如果程序性記憶達到成熟程度,相關信息檢索和提取,就會以自動化的方式進行。

陳述性記憶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情景記憶語義記憶

兩種記憶都包含著與客觀事實相關的信息,其中情景記憶包含了與個人相關的事實,語義記憶包含了一般的事實。

情景記憶按時間編排的,與個人經歷相關的回憶組成的。如參加過的表演,去景點遊玩看的電影,情景記憶在於讓人重溫過去。

語義記憶是指人們對一般知識和規律的記憶,與特殊的時間地點無關,如公式規則等。簡單來說,情景記憶就像一部自傳,而語義記憶猶如一本百科全書。

按照記憶任務差異,記憶可分為前瞻性記憶回復回溯記憶

前瞻性記憶,是指個體在將來某一時刻需要執行一個目標活動,比如明天下雨,記得帶傘。

回溯記憶,是指關於過去發生的事件的記憶,或者以前學習過的知識,比如。回憶昨天老師上課講的什麼?

相關焦點

  • 免疫記憶是如何形成的
    因此,正確調控免疫記憶的形成及強弱對機體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免疫學家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科學難題。公元前430年,古希臘歷史學家修西得底斯(Thucydides)首先記載了「免疫記憶」現象,其在描述瘟疫時寫到:「同一個人絕不會受到同一病原體的兩次攻擊。」
  • 長期記憶如何形成?
    在接受到中間神經元發送過來的指令後,這些神經元會形成一個協調的環路。1953年,一名代號為H.M。的年輕人躺上手術臺,接受一場賭博式的手術——為了治療癲癇,他同意外科醫生切掉他的部分大腦。從治療癲癇上看,手術進行得很成功,但這場手術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醒來之後,這名年輕人儘管認知和語言能力一切正常,卻無法形成新的長期記憶。
  • 最新解密:大腦記憶是如何形成的?
    9月16日,地中海大學的Rosa Cossart教授在《Scienc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即可以儲存記憶的"神經元集合"(neuron assembly
  • 科學突破:記憶是如何形成和消失的?
    在老鼠探索的過程中,研究人員測量了老鼠海馬(大腦中形成新記憶的區域)中特定神經元的活動。當一隻動物第一次被放置在跑道上時,它不知道該做什麼,左右遊蕩,直到遇到糖水。在這些情況下,當老鼠注意到牆上的一個符號時,單個神經元被激活。但在多次體驗之後,老鼠對這條軌跡變得熟悉起來,並記住了糖的位置。
  • 美研究者在鼠腦中注入螢光劑見證記憶如何形成
    【環球網綜合報導】看不見摸不著的記憶,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美國研究員最近就親眼見證了這一神奇的過程。據香港《東方日報》1月27日報導,美國葉史瓦大學的研究員向老鼠腦細胞中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注入螢光標記,該分子對記憶的形成極為重要。隨後,研究員刺激老鼠腦部海馬體的神經元。
  • 記憶是如何形成的?為啥有的人能瞬間記住大量數字?
    導語:記憶是如何形成的?為啥有的人能瞬間記住大量數字?人類發展到今天,醫學、生物學已經相當發達,但人體有一些再平常不過的功能,卻仍無法認識清楚,比如記憶從哪裡來?能否複製記憶?記憶是過去的經歷在大腦中的反映,是信息儲存中心,相當於計算機的硬碟。不僅人有記憶,動物也有記憶,甚至部分植物也有記憶本領。按照認知的時間長短,可以分為長期記憶、短時記憶和瞬時記憶。長物的記憶即長時記憶,是大腦受到刺激後,能保持一分鐘以內的記憶;短時記憶是大腦受刺激後,留在大腦中的印務低於一分鐘的記憶;瞬時記憶也稱為感覺記憶,保留在大腦中的時間不會超過30秒。
  • 《自然》揭秘:記憶是怎麼形成的?
    「這篇論文第一次真正揭示了一個神秘的過程,看到不同基因如何被激活,以及調節這些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學機制。」蔡教授說。它們的基因組中帶有螢光蛋白標記,當表達與記憶形成有關的基因Arc時,細胞就會發光。研究人員用輕微的足部電擊讓小鼠對特定地方產生恐懼記憶,在它們的大腦海馬區(對學習和長期記憶至關重要的腦區),就可以看到編碼這段記憶的印跡細胞發出了黃色的螢光。隨後,研究人員在記憶形成的幾小時、幾天後,以及記憶被再次激活時,對這些發亮的細胞展開詳細分析。
  • Nature:長期記憶形成的機制
    2020年12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解開長期記憶的生物學特性,並找到在年齡或疾病引起記憶下降時進行幹預的方法。相關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在該研究中,作者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機制,成年小鼠海馬中的神經元用來調節它們從其他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這一過程對於記憶鞏固和記憶力至關重要。
  • 大腦是如何將不同的事件聯繫起來形成記憶的?
    她描述,垃圾車發出的噪音讓她引起極大的心理恐慌,她的大腦在垃圾車發出的響聲與她曾經目睹到的毀滅性景象之間形成了一種深刻而持久的聯繫。這個故事由臨床精神病醫生穆森·艾哈邁德(Mohsin Ahmed)博士轉述,他強調,這是大腦記憶具有連接時間、分離事件的強大能力的有力例子。
  • 神經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讓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麻省理工學院皮考爾學習與記憶研究所(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主任、該研究的資深作者Li-Huei Tsai表示:「這篇論文首次真正揭示了不同基因表達波是如何被激活的這一非常神秘的過程,以及這些不同基因表達波背後的表觀遺傳機制是什麼。」
  • 記憶被刻在DNA中?蔡理慧揭示染色體重構「挾持」記憶形成三部曲
    1904年德國理察·西蒙將「engram」一詞來描述記憶是如何形成和提取的.當大腦形成對新體驗的記憶時,「印跡細胞」會對記憶的細節進行編碼,當我們回憶起該類記憶時,這些神經元就會重新激活。
  • 《神經元》:科學家發現記憶形成機理
  • 美科學家捕捉到老鼠大腦記憶形成的過程
    最新視頻顯示老鼠大腦中的分子移動形成新的記憶,研究人員稱,這對於我們理解大腦如何運行具有重要意義。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研究人員最新視頻拍攝到老鼠大腦中記憶的真實形成過程,視頻中顯示老鼠大腦螢光分子移動形成新的記憶。
  • 人類首次精確發現大腦記憶形成原理
    目前,科學家首次精確發現人類大腦記憶是如何形成的。英國萊斯特大學一支研究小組能夠探測到人們大腦記憶歸檔經歷事件所激活的神經細胞。這項「特殊發現」可能有助於更好地解釋記憶損失,以及研究新的方法治療阿爾茲海默症和其它神經系統疾病。研究小組發現當新的記憶形成時,大腦神經細胞如何有區別地立即激活。
  • 研究顯示:記憶形成需雌激素參與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在你開始閱讀本文時,你的大腦就開啟了一系列複雜的化學步驟,以形成記憶。但這段記憶能保持多久,很可能取決於你是男人還是女人。雖然研究人員尚未完全揭示學習和記憶的基本機制,但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記憶形成都需要雌激素的參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心理學教授卡琳·弗裡克正在研究雌激素與記憶之間的聯繫。弗裡克研究的內容之一是雌激素如何增強記憶,尤其是通過其在海馬體內的作用影響記憶。海馬體是大腦中一個小而彎曲的區域,對記憶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 極光單詞能夠形成反覆記憶,從而讓大腦形成永久記憶
    但對於很多人來說,背單詞最大的痛點就是過程枯燥,不容易記憶。但一款名為「極光單詞」的APP就能很好的解決用戶背單詞時的困境。極光單詞為用戶提供親子英語、醫療英語、商務英語、旅遊英語、航空英語、飛行員英語、會計英語、計算機英語、CFA英語、酒店英語、區塊鏈通識英語等豐富單詞詞庫,可以讓用戶根據自己工作的需求任一切換詞庫。
  • Science:海馬體之外還有形成記憶的新系統
    2017年1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直到現在,海馬體仍然被認為是與形成和喚醒記憶有關的最重要腦部區域,其他區域只起到次要作用。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大鼠的內嗅皮質能夠進行運動記憶的重放不需要經過海馬體。當空間記憶形成,內嗅皮質區域的細胞特別是網格細胞會發揮導航系統一樣的作用。它們為海馬體提供位置信息並提供一些動物移動距離和方向的提示,大鼠通過海馬體內形成的神經元網絡編碼位置和移動信息。
  • Science:發現情景記憶開始形成的時間
    2019年1月12日/生物谷BIOON/---形成和儲存記憶的能力是如何和何時產生的是神經科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大腦發育的三個不同階段,而且這三個不同的階段是在情景記憶(episodic memory)形成之前發生的。
  • 臺灣學者新發現「顛覆」既有記憶形成學
    新華社臺北8月10日電(記者齊湘輝 何自力)臺灣長庚大學副教授吳嘉霖團隊研究發現,果蠅短、長期記憶的形成由兩套截然不同的機制控制。這一發現刊登在國際期刊《自然》上,顛覆了以往科學界對於記憶形成的認知。  吳嘉霖10日在長庚大學受訪時表示,人類如何將學習的經驗轉為記憶儲存,一直都是科學界想解開的謎。
  • 大腦記憶規則被「改寫」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同時形成無先後
    大腦記憶規則被「改寫」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同時形成無先後 來源:科技日報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4-12   今日/總瀏覽:2/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