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記憶如何形成?

2021-01-09 澎湃新聞

當接觸到新鮮事物後,海馬體內的一小簇神經元會同時表達Fos,激活Scg2基因,產生相應的神經肽。在接受到中間神經元發送過來的指令後,這些神經元會形成一個協調的環路。

1953年,一名代號為H.M。的年輕人躺上手術臺,接受一場賭博式的手術——為了治療癲癇,他同意外科醫生切掉他的部分大腦。

從治療癲癇上看,手術進行得很成功,但這場手術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醒來之後,這名年輕人儘管認知和語言能力一切正常,卻無法形成新的長期記憶。也就是說,雖然生命還在繼續,他的人生卻永遠定格。

圖片來源:123RF

人們把原因歸咎於醫生切掉的海馬體,這也是我們首次了解這塊大腦區域對於記憶的不可或缺性。但是,長期記憶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近日,哈佛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嘗試回答了半個多世紀前的這一謎題,研究結果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

讓我們把時鐘回調到1986年。當時,本研究的通訊作者Michael E。 Greenberg教授剛剛來到哈佛大學。在一項研究中,他與合作夥伴們發現,一旦一個神經元被激活,就會在很短時間內開始表達一個叫做Fos的基因。

儘管Fos基因編碼了一個轉錄因子,但科學家們並不知道它的具體作用,只是把它當作一個神經元激活的標誌物在使用。

知名神經生物學家Michael E. Greenberg教授(圖片來源:哈佛醫學院官網)

但Fos的表達模式表明,它非常有可能參與了神經元的某些功能,從而影響到我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為了測試這個想法,本研究裡,科學家們將小鼠放置在新環境中,評估其海馬體主要神經元的活性。奇怪的是,接觸到新環境後,表達Fos基因的神經元並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各處。這也能影響記憶的形成嗎?

後續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在抑制這些神經元產生Fos後,小鼠果然展現出明顯的記憶缺陷,困在迷宮中難以脫身。這也表明,表達Fos的神經元,的確參與了記憶的形成。

接觸到新環境後,表達Fos基因(紅色)的海馬神經元並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各處(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使用光遺傳學的方法,科學家們激活了這些神經元周邊的其他神經元,發現它們會受兩類中間神經元的影響:一類傳遞過去的抑制性信號會增強,另一類則會減弱。如果神經元本身不表達Fos,就不會有類似的特性。

「這些中間神經元的重要之處在於它們可以調節Fos激活的神經元在何時放電,以及放電強度。此外,這些神經信號的發放與環路中其他神經元的關係也很重要。」本研究的第一作者Ee-Lynn Yap說道。她指出,Fos可能與特定環路的可塑性有關。

研究生Ee-Lynn Yap是本研究第一作者(圖片來源:哈佛醫學院官網)

既然Fos是一個轉錄因子,研究人員自然而然想到去分析其控制的其他基因。利用單細胞測序等方法,他們找到了一個叫做Scg2的重要基因,它會影響抑制性的信號。如果小鼠的Scg2基因被沉默,那些激活了Fos的神經元,就會出現信號接受上的缺陷。相應地,小鼠與學習和記憶有關的腦電波同樣會出現問題。

具體來看,Scg2編碼了一個神經肽,會被切成四種不同的形式。研究人員指出神經元會利用這些神經肽,對中間神經元發來的信號進行微調。

綜合來看,科學家們提出這樣一個模型:當接觸到新鮮事物後,海馬體內的一小簇神經元會同時表達Fos,激活Scg2基因,產生相應的神經肽。在接受到中間神經元發送過來的指令後,這些神經元會形成一個協調的環路。

圖片來源:123RF

「當海馬體的神經元被激活後,它們無需事先以特殊形式相連。中間神經元有非常廣泛的軸突分支,可以同時連接多個細胞並傳遞信號。這可能是這些分離的神經元連接在一起,編碼記憶的方式。」 Greenberg教授補充說道。

本研究從分子的角度,提供了關於長期記憶形成的一個機制。無論是對於基礎的生物研究,還是記憶相關的疾病,都有重要的意義。畢竟由記憶串起的片刻,定義了我們的人生。

參考資料:

[1] Yap, EL。, Pettit, N.L。, Davis, C.P。 et al。 Bidirectional perisomatic inhibitory plasticity of a Fos neuronal network。 Nature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3031-0

[2] How neurons form long-term memories, Retrieved December 9, 2020, from https://hms.harvard.edu/news/making-memories

相關焦點

  • Nature:長期記憶形成的機制
    2020年12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解開長期記憶的生物學特性,並找到在年齡或疾病引起記憶下降時進行幹預的方法。相關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在該研究中,作者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機制,成年小鼠海馬中的神經元用來調節它們從其他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這一過程對於記憶鞏固和記憶力至關重要。
  • 免疫記憶是如何形成的
    因此,正確調控免疫記憶的形成及強弱對機體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免疫學家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科學難題。公元前430年,古希臘歷史學家修西得底斯(Thucydides)首先記載了「免疫記憶」現象,其在描述瘟疫時寫到:「同一個人絕不會受到同一病原體的兩次攻擊。」
  • 大腦記憶規則被「改寫」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同時形成無先後
    大腦記憶規則被「改寫」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同時形成無先後 來源:科技日報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4-12   今日/總瀏覽:2/3745
  • 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竟在同時形成 | Science 論文推薦
    2017 年 4 月 7 日發表於 Science 的最新研究表明,這種想法可能大錯特錯: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其實是同時形成的,只是前者一直保持沉寂而已。 這項由麻省理工大學開展的記憶鞏固研究中,老鼠被迫在人按下開關時對特定經歷做出反應,該研究讓此前關於標記和激活特定「記憶細胞」的研究進入了更深層次。
  • 記憶是如何形成的?
    短時記憶的信息有些會加工處理,有些會進行編碼。沒有編碼的信息會被遺忘,編碼的信息會變成長期記憶,長期記憶的信息會永久地保存。在整個記憶模型中是從外部信息到感覺記憶,到短時記憶,再到長時記憶這麼一個記憶過程。
  • 長期記憶如何形成?今日《自然》挑戰半個多世紀前的謎題
    醒來之後,這名年輕人儘管認知和語言能力一切正常,卻無法形成新的長期記憶。也就是說,雖然生命還在繼續,他的人生卻永遠定格。但是,長期記憶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今日,哈佛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嘗試回答了半個多世紀前的這一謎題,研究結果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
  • 美科研人員發現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分子機制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2日發表報告說,研究人員已繪製出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部分分子機制,有望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靶點。這項最新研究顯示,小鼠神經元中一種被稱為CPEB3的蛋白質能使神經元存儲長期記憶。
  • 感官記憶、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
    讓我們來了解「記憶」究竟是怎麼形成的。但短期記憶也絕不像刀切豆腐一樣,所有資料馬上消失無蹤,而是隨著時間遞增而逐漸消失。讓我們用圖來表示:      三、長期記憶:第三種記憶力稱之為long-term memory,也就是我們必須鍛鍊的「長期記憶」能力,「長期記憶」特別擅長記憶一些需要經常使用的資料。
  • 你的短期記憶如何能持續記憶幾十年?科學家發現控制長期記憶關鍵元素
    興奮性神經元參與創建記憶痕跡,抑制性神經元屏蔽背景噪音,使得長期學習發生。這項研究回答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即哪些神經亞型參與了記憶鞏固,它對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和自閉症等涉及記憶過程改變的疾病的新靶點有潛在的影響。只持續幾個小時的短期記憶是如何轉化為可能持續幾年的長期記憶的呢?
  • Nat Neurosci:大腦長期記憶形成新機制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7年2月22日 生物谷BIOON/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神經元細胞相互交流以調節學習以及長期記憶的方式通過在實驗室中對突觸的形成進行研究,研究者們發現LTP能夠調節另外一種叫做kainate受體的分子,而非NMDA。這一發現意味著我們找到了此前從未被發現的能夠調控學習以及記憶的新機制。
  • Science最新發現:睡眠δ波有助於長期記憶的形成
    生物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表明,我們睡眠時發出的δ波並不像科學文獻幾十年來所描述的那樣,是大腦皮層休息時靜默期的產物。
  • 新研究指出進食後休息與長期記憶形成之間的聯繫
    一組神經科學家基於對海sea大腦活動的研究得出結論,認為食物昏迷(進食後休息)與長期記憶的形成之間可能存在聯繫。該研究發表在《自然研究》雜誌《科學報告》上。「我們的新研究表明,這種對進食的'休息和消化'反應可能是通過進化形成的,以促進長期記憶的形成。」該團隊包括Carew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Nikolay Kukushkin和研究期間紐約大學全球自由研究本科生Sidney Williams,他們研究了加利福尼亞海sl Aplysia californica。
  • 神經網絡控制長期記憶
    圖片來源:stock image  一個多機構研究團隊發現,在記憶鞏固過程中,至少有兩個不同的大腦網絡——興奮性網絡和抑制性網絡——產生了兩個不同的過程。興奮性神經元參與創建記憶痕跡,抑制性神經元屏蔽背景噪音,從而使得長期學習發生。
  • 科學家發現長期記憶形成的新因素,可成為治療新靶點
    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需要大腦中合成新的蛋白質。這是科學家們幾十年前就已經了解的。最近一項來自麥吉爾大學的研究發現,在長期記憶形成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興奮神經通路在發生作用,抑制性神經通路也會參與其中。相關研究發表在 Nature 上。
  • 美科研人員發現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2日發表報告說,研究人員已繪製出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部分分子機制
  • 什麼是大腦的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實質是大腦的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複,而長期的記憶則是大腦細胞內發生了結構改變,建立了固定聯繫。比如怎麼騎自行車就是長期記憶,即使已多年不騎了,仍能騎上車就跑。短期記憶是不牢固的細胞結構改變,只有"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反覆加以鞏固,才會變成長期記憶。短期記憶是數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記憶。一個人每天只將1%的記憶保留下來。
  • 科學家發現控制長期記憶腦蛋白
    南方網訊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研人員10日宣布,他們通過老鼠實驗發現了大腦中對長期記憶起關鍵作用的蛋白質。這一研究成果有望幫助科學家研製出治療人類因衰老而記憶減退的藥物。   科研人員說,該蛋白質代號為「CREB」,它在大腦神經細胞中活動時,能夠幫助激活一些基因,這些基因與長期記憶的形成有關。
  • 如何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
    將所學轉為「長期記憶」的方法基本上,記憶可分成「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種。所謂「短期記憶」,指的是只能維持數秒的短期間記憶。例如,復誦一次當下聽到的單字,接著,會讓此單字印象自然消失的「短期存在記憶」。
  • 科學網—神經網絡控制長期記憶
    興奮性神經元參與創建記憶痕跡,抑制性神經元屏蔽背景噪音,從而使得長期學習發生。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授Nahum Sonenberg、Arkady Khoutorsky,蒙特婁大學教授Jean-Claude Lacaille和以色列海法大學教授Kobi Rosenblum共同領導的研究組近日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每個神經元系統都可以被選擇性地操縱以控制長期記憶。
  • 科學家發現控制長期記憶關鍵元素
    興奮性神經元參與創建記憶痕跡,抑制性神經元屏蔽背景噪音,使得長期學習發生。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一項報導稱,該校教授Nahum Sonenberg、Arkady Khoutorsky,蒙特婁大學教授Jean-Claude Lacaille和海法大學教授 Kobi Rosenblum共同領導的研究組近日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還發現,每個神經元系統都可以被選擇性地操縱來控制長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