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研人員發現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分子機制

2020-11-29 環球網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2日發表報告說,研究人員已繪製出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部分分子機制,有望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靶點。

這項最新研究顯示,小鼠神經元中一種被稱為CPEB3的蛋白質能使神經元存儲長期記憶。記憶是通過神經細胞間的連接,即突觸的形態和功能長期變化而形成的,這一過程被稱為突觸可塑性,而這種蛋白質可以強化突觸連接。CPEB3蛋白質釋放得越多,突觸連接就越牢固,記憶也因此穩固下來。

研究顯示,小鼠大腦中負責記憶的海馬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生產這種蛋白質,並將其轉移到神經元的「處理小體」中。這種「處理小體」沒有膜等物理界限,蛋白質僅因濃度差異而聚在一起。當這些蛋白質充滿「處理小體」後就會離開神經元中心來到突觸,並在動物形成記憶時釋放出來。

研究還顯示,當小鼠不產生這種蛋白質時,仍可形成新的記憶,但無法保存下來。

論文作者之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裡克坎德爾說,新研究揭示了大腦形成、保存和提取記憶的分子基礎。研究人員說,人腦中也存在類似蛋白質,未來有望通過促進這種蛋白質產生來避免突觸退化,從而延緩記憶喪失。

相關焦點

  • 美科研人員發現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2日發表報告說,研究人員已繪製出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部分分子機制
  • 研究人員研究了大腦學習和長期記憶的機制
    在這項研究中,謝和他的研究小組闡明了通過DNA甲基化控制大腦某些過程的轉錄因子和酶。有了這些新信息,研究人員將能夠更多地了解長期記憶存儲以及這對於理解阿爾茨海默氏病和其他導致記憶喪失的疾病的潛在意義。「隨著每一次經歷和學習過程,您已經變得編程成為不同的人。
  • 神經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讓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原創 Anne Trafton 阿爾茨海默病當大腦對新的經歷形成記憶時,被稱為印跡細胞(engram cells,也稱記憶痕跡細胞)的神經元會對記憶的細節進行編碼,之後每當我們回憶時,這些神經元就會重新激活。
  • 科學家成功揭示大腦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試想一下去一家你從未去過的咖啡館,你會記得新環境,但當你一次又一次去這家咖啡館的時候,或許很少會在大腦中形成新的記憶,只有改變的東西才會讓你真的難忘,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這種長期記憶被調節的分子機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urrent Biology上題為「Ventro-dorsal Hippocampal Pathway Gates Novelty-Induced Contextual
  • 科學家成功揭示大腦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2020年10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試想一下去一家你從未去過的咖啡館,你會記得新環境,但當你一次又一次去這家咖啡館的時候,或許很少會在大腦中形成新的記憶,只有改變的東西才會讓你真的難忘,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這種長期記憶被調節的分子機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urrent Biology上題為「Ventro-dorsal Hippocampal
  • Nature:長期記憶形成的機制
    2020年12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解開長期記憶的生物學特性,並找到在年齡或疾病引起記憶下降時進行幹預的方法。相關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在該研究中,作者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機制,成年小鼠海馬中的神經元用來調節它們從其他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這一過程對於記憶鞏固和記憶力至關重要。
  • Nat Neurosci:大腦長期記憶形成新機制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7年2月22日 生物谷BIOON/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神經元細胞相互交流以調節學習以及長期記憶的方式事實上,這一種久未被發現的新的大腦運作機制能夠對我們理解大腦工作方式起到幫助作用,以及能夠幫我們進一步理解神經推行性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等的發病機制。人類的大腦中含有數千億個神經元細胞,每一個細胞與其它細胞之間都存在一萬個左右的突觸連接。而這些連接之間的信號強弱都取決於多種多樣的大腦工作機制,而這些機制則是長久以來科學家們試圖去解釋的。
  • 大腦記憶規則被「改寫」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同時形成無先後
    大腦記憶規則被「改寫」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同時形成無先後 來源:科技日報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4-12   今日/總瀏覽:2/3745
  • Neuron:記憶形成的最新分子機制
    2018年2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MIT的神經學家們發現了一種能夠促進神經元記憶相關突觸變得更加強壯的細胞信號通路,這一發現首次指出長期記憶的形成是由於海馬區一個叫做CA3的區域介導的。研究者們發現此前負責調控神經元基因表達活性的蛋白Npas4能夠調控海馬區CA3區域以及齒狀回區域內神經元的連接強度。
  • 長期記憶如何形成?
    在接受到中間神經元發送過來的指令後,這些神經元會形成一個協調的環路。1953年,一名代號為H.M。的年輕人躺上手術臺,接受一場賭博式的手術——為了治療癲癇,他同意外科醫生切掉他的部分大腦。從治療癲癇上看,手術進行得很成功,但這場手術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醒來之後,這名年輕人儘管認知和語言能力一切正常,卻無法形成新的長期記憶。
  • 新研究指出進食後休息與長期記憶形成之間的聯繫
    一組神經科學家基於對海sea大腦活動的研究得出結論,認為食物昏迷(進食後休息)與長期記憶的形成之間可能存在聯繫。該研究發表在《自然研究》雜誌《科學報告》上。在分析中,科學家還考慮了有關食物攝入和大腦的現有獎學金。庫庫什金解釋說:「在人類中,食物攝入促進激素胰島素的釋放,促使人體細胞吸收血流中的養分並將其轉化為脂肪以長期保存。」 「但是,胰島素被認為對大腦幾乎沒有影響。相反,相關的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I,已被證明對大腦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包括長期記憶形成。
  • 科學家發現控制長期記憶腦蛋白
    南方網訊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研人員10日宣布,他們通過老鼠實驗發現了大腦中對長期記憶起關鍵作用的蛋白質。這一研究成果有望幫助科學家研製出治療人類因衰老而記憶減退的藥物。   科研人員說,該蛋白質代號為「CREB」,它在大腦神經細胞中活動時,能夠幫助激活一些基因,這些基因與長期記憶的形成有關。
  • 什麼是大腦的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實質是大腦的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複,而長期的記憶則是大腦細胞內發生了結構改變,建立了固定聯繫。比如怎麼騎自行車就是長期記憶,即使已多年不騎了,仍能騎上車就跑。短期記憶是不牢固的細胞結構改變,只有"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反覆加以鞏固,才會變成長期記憶。短期記憶是數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記憶。一個人每天只將1%的記憶保留下來。
  • Cell:科學家鑑別出大腦長期記憶背後潛在的生化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國斯道爾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的科學家就鑑別出了一種可能性的生化機制,即神經元可以通過機體短暫的經歷來產生並且維持長效的記憶力。
  • 美科學家捕捉到老鼠大腦記憶形成的過程
    最新視頻顯示老鼠大腦中的分子移動形成新的記憶,研究人員稱,這對於我們理解大腦如何運行具有重要意義。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研究人員最新視頻拍攝到老鼠大腦中記憶的真實形成過程,視頻中顯示老鼠大腦螢光分子移動形成新的記憶。
  • 神經元網絡中長期細胞外基質分子對於長期記憶是必不可少的
    概要:大腦如何長期存儲記憶一直是神經科學家的一個永恆的謎團。 大腦如何長期存儲記憶一直是神經科學家的一個永恆的謎團。在一項新研究中,來自挪威奧斯陸大學整合神經可塑性研究中心(CINPLA)的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元網絡中長期細胞外基質分子對於長期記憶是必不可少的。發表在美國《 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新研究表明,移除這些網絡會擾亂很久以前的記憶,但是不會影響近期記憶。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記憶的奧秘!
    doi:10.1038/s41598-020-71528-3參與大腦學習和記憶形成的海馬興奮性突觸強度的長期增強(LTP)和長期抑制(LTD)機制已經被科學家們分別進行了解釋,但目前研究人員還並未全面解釋其背後的分子機制;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題為「Mechanism underlying hippocampal
  • 臺灣學者新發現「顛覆」既有記憶形成學
    新華社臺北8月10日電(記者齊湘輝 何自力)臺灣長庚大學副教授吳嘉霖團隊研究發現,果蠅短、長期記憶的形成由兩套截然不同的機制控制。這一發現刊登在國際期刊《自然》上,顛覆了以往科學界對於記憶形成的認知。  吳嘉霖10日在長庚大學受訪時表示,人類如何將學習的經驗轉為記憶儲存,一直都是科學界想解開的謎。
  • 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竟在同時形成 | Science 論文推薦
    莫萊森手術之前的記憶完好無損,他也還能學習新的操作流程和廣義概念,只是無法以意識圖像和故事的形式回憶起發生過的事情。 這對莫萊森來說是個悲劇,但神經病學家從他的手術創傷中了解到,雖然長期記憶實際儲存在大腦表層名為新皮層的部位,其形成卻與海馬體有關。這種記憶轉移的現象讓研究人員相信,短期記憶是先形成並儲存於海馬體中,再整體轉化為長期記憶的。
  • 法科學家發現大腦長期儲存記憶的區域
    新華網巴黎7月5日電(記者楊駿)法國波爾多大學科學家布盧諾·邦滕皮及其研究小組最近通過研究終於發現了大腦儲存並調出舊時記憶的區域。據稱,這一發現為今後人們有針對性地治療記憶退化病人提供了可能。  邦滕皮等人早先的研究表明,大腦海馬區對於記憶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只是暫時的,這一區域並不構成記憶最終的儲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