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研究了大腦學習和長期記憶的機制

2020-12-05 艾德醫訊

(從左至右)Hehuang「 David」 Xie,維吉尼亞-馬裡蘭獸醫學院生物醫學與病理生物學系副教授;徐錫光,研究生;亞歷山大·默裡(Alexander Murray),研究生。

當我們第一次購買智慧型手機時,我們所有的設置和應用程式都是相同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我們適應自己的個人需求和喜好,每個人的手機都會發生巨大變化。以同樣的方式,我們的記憶和生活經歷被載入我們的大腦,使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不同。

即使是最簡單的體驗也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每次我們學習新的東西,我們的大腦都會改變。到目前為止,究竟如何存儲這些信息到我們的大腦中還不清楚。

維吉尼亞-馬裡蘭獸醫學院生物醫學與病理生物學系副教授謝鶴煌(David)謝大衛和他的合作者剛剛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謝和他的研究小組闡明了通過DNA甲基化控制大腦某些過程的轉錄因子和酶。

有了這些新信息,研究人員將能夠更多地了解長期記憶存儲以及這對於理解阿爾茨海默氏病和其他導致記憶喪失的疾病的潛在意義。

「隨著每一次經歷和學習過程,您已經變得編程成為不同的人。開始理解大腦的學習過程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所學到的每條新信息如何使您明天變得與眾不同,真是令人著迷。」謝先生,也是弗蘭林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附屬教員。

這項研究是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許多實驗室之間的合作,其中包括理學院的生物科學系教授Liwu Li;朱勁松,農業與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VTC的Fralin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與力學系的助理教授Alexei Morozov;理科大學神經科學學院助理教授艾麗西亞·皮克雷爾(Alicia Pickrell);維吉尼亞·馬裡蘭大學獸醫學院生物醫學與病理生物學系副教授Michelle Theus。

謝和他的同事們精心研究了兩個成分,即Egr1和TET1,它們可能是為了幫助我們學習新事物並形成長期記憶而合作的。「 Egr1和TET1酶就像是一個需要輸入並將其存儲在iPhone中的程序,」謝說。在這種情況下,「輸入」是外部感覺信息,「 iPhone」是您的大腦。

謝用老鼠模型觀察了它們的額葉皮層,大腦是學習的主要存儲區域,也是大腦發育最慢的區域。研究人員使用小鼠模型進行了更驚人的觀察,例如基因敲除。

Egr1是一種轉錄因子,是一種蛋白質,有助於將DNA轉錄為RNA。Egr1在長期記憶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前的研究表明,當轉錄因子被敲除時,會導致記憶喪失。

TET1是一種涉及活性DNA去甲基化的酶。當將甲基添加到DNA分子中時,DNA甲基化發生,這會抑制基因的啟動子區域。換句話說,當DNA甲基化時,基因無法表達或激活。

Egr1和TET1的任務是去除該甲基,從而可以激活基因表達並可以存儲內存。

「基本上,有一個'on'或'off'開關來控制我們的基因表達,或增加或降低我們的表達水平。EGR1幫助我們使用了這種開關系統,以便當您受到外部刺激時,這些基因將被表達-並且可以更快地表達。現在您已經了解了它;它已經沒有甲基化,現在您可以做出相應的回應了。」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Egr1-TET1團隊合作可能是一種超越大腦的學習機制。例如,血液中有與Egr1和TET1類似的「家庭成員」。

在免疫系統中,記憶B細胞和記憶T細胞是建立和維持免疫記憶的關鍵。他們具有記住過往入侵者抗原的能力,因此下次受到攻擊時,它們可以啟動快速的免疫反應。

這個過程指出了其他器官理論上可能能夠形成記憶的可能性。這一發現的嚴重性在學習方面很重要。學習有可能變得更好嗎?我們可以改變教育制度來增進學習嗎?

這些問題供謝及其研究團隊探索。「我們還不知道很多這些基本的東西。例如,標記和基因開關:我們如何識別它們,我們可以使用這些開關?可以用來監測某些疾病嗎?可以用來監視特定事件嗎?我認為有很多事情要來,我們只需要考慮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對於將來的研究,謝有興趣了解更多有關不同類型的神經元如何使用不同機制對外部刺激作出反應的信息。#清風計劃##健康真探社#

相關焦點

  • 美科研人員發現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分子機制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2日發表報告說,研究人員已繪製出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部分分子機制,有望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靶點。這項最新研究顯示,小鼠神經元中一種被稱為CPEB3的蛋白質能使神經元存儲長期記憶。
  • 美科研人員發現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2日發表報告說,研究人員已繪製出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部分分子機制
  • Cell:研究人員識別長期記憶的潛在生化機制
    斯託瓦斯醫學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科學家們發現了神經元從短暫經歷創造和維持長期記憶的一種可能生化機制。該研究由副研究員Kausik Si博士和他的團隊進行,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細胞(Cell)》期刊。他們的研究建立在Si博士和哥倫比亞大學Eric Kandel博士及其他科學家之前研究的基礎之上。
  • Nature:長期記憶形成的機制
    2020年12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解開長期記憶的生物學特性,並找到在年齡或疾病引起記憶下降時進行幹預的方法。相關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在該研究中,作者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機制,成年小鼠海馬中的神經元用來調節它們從其他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這一過程對於記憶鞏固和記憶力至關重要。
  • 【Science】MIT研究長期記憶神經迴路,海馬體和新皮層記憶同時產生
    當我們拜訪一個朋友或去海灘時,大腦會在一個叫做海馬體的部分存儲短期的記憶。一段名為海馬腦部的經驗的短暫記憶。這些記憶之後會被「鞏固」——即轉移到大腦的另一部分進行長期存儲。一項最新的針對基於這一過程的神經迴路的MIT 研究首次揭示出,記憶是在海馬體和大腦皮層中的長期儲存區同時形成的。
  • 什麼是大腦的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科學家認為記憶可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 研究人員研究了人類和嚙齒類動物腸道微生物群和大腦之間的聯繫
    Schmidt科學學院和海港海洋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與康奈爾大學合作,研究了圈養斑胸草雀(Taeniopygia guttata)的認知和腸道微生物組之間的關係。鳴禽提供了一個測試微生物-腸-腦軸的機會,因為最近對鳥類認知的研究取得了進展。研究人員以38隻斑胸草雀為研究對象,量化了它們在認知任務中的學習和記憶表現。
  • 研究找到負責大腦短期記憶形成的區域
    「當我們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通過兩條不同的方式進行短期記憶:反覆重複該詞語的發音,或將它的意思進行理解」。該文章的第一作者,來自Baycrest's Rotman研究所的Jed Meltzer博士說道:「這兩種策略都能夠建立較好的短期記憶,但根據意思進行記憶能夠更好地維持長期的記憶。這也體現了一些事情不是越努力效果越好。」
  • 腦科學日報:大腦為什麼會學習和記憶?學習動機是如何喪失的?
    為何機體大腦擁有學習和記憶功能?來源:細胞參與大腦學習和記憶形成的海馬興奮性突觸強度的長期增強(LTP)和長期抑制(LTD)機制已經被科學家們分別進行了解釋,但目前研究人員還並未全面解釋其背後的分子機制。
  • Nat Neurosci:大腦長期記憶形成新機制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7年2月22日 生物谷BIOON/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神經元細胞相互交流以調節學習以及長期記憶的方式事實上,這一種久未被發現的新的大腦運作機制能夠對我們理解大腦工作方式起到幫助作用,以及能夠幫我們進一步理解神經推行性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等的發病機制。人類的大腦中含有數千億個神經元細胞,每一個細胞與其它細胞之間都存在一萬個左右的突觸連接。而這些連接之間的信號強弱都取決於多種多樣的大腦工作機制,而這些機制則是長久以來科學家們試圖去解釋的。
  • 刺激大腦能找回那些「失去的」長期記憶嗎?
    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觀察,羅斯和同事向一種固有的關於大腦運作機制的長期觀念發出挑戰。這有可能刷新我們對「記憶」和「遺忘」背後原理的認知。記憶「失蹤」奇事羅斯是在一項非常簡單的實驗中「搞丟」那段記憶的。研究人員把被試者帶到實驗室,讓他們去記憶一張面孔和一個單獨的名字。被試者被告知,研究人員之後會測試他們記憶那個名字和那張面孔的能力。
  • 運動中的短期和長期記憶機理揭開
    人們學習某項運動技能的時候,有時學得快忘得也快,而有時雖然學得慢,卻能長久不忘,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有其生理基礎。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科學家首次揭示了在運動記憶形成過程中,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共同作用但卻互相競爭的生理機制。該發現不僅有助於制定科學合理的個人訓練計劃,也為中風病人康復帶來了希望。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神經生理學雜誌》上。
  • 為何機體大腦擁有學習和記憶功能?
    2020年10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參與大腦學習和記憶形成的海馬興奮性突觸強度的長期增強(LTP)和長期抑制(LTD)機制已經被科學家們分別進行了解釋,但目前研究人員還並未全面解釋其背後的分子機制;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題為「Mechanism underlying hippocampal
  • Cell:研究揭示大腦工作記憶新圖譜
    2020年10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在《細胞》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提供了證據,表明工作記憶並不是整齊地局限在一個大腦區域,而是需要至少兩個大腦的同步活動。這一發現挑戰了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工作記憶只是大腦一部分的假設,並有助於科學家查明其遺傳和機制基礎。
  • 新研究指出進食後休息與長期記憶形成之間的聯繫
    一組神經科學家基於對海sea大腦活動的研究得出結論,認為食物昏迷(進食後休息)與長期記憶的形成之間可能存在聯繫。該研究發表在《自然研究》雜誌《科學報告》上。「事實上,大多數動物在攝入大量卡路裡後趨向於減慢和休息,這表明該反應具有生物學功能。「我們的新研究表明,這種對進食的'休息和消化'反應可能是通過進化形成的,以促進長期記憶的形成。」
  • 大腦如何將外部信息轉化為記憶?新研究破譯突觸可塑性機制
    科技日報訊 人類大腦如何將外部信息轉化為自己的記憶?作為「人類大腦計劃」的一部分,來自德國、瑞典和瑞士的科研小組研究了大腦紋狀體中的神經元迴路。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計算生物學》雜誌上,對理解神經系統的基本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 研究發現了長期記憶中的新關鍵參與者
    ,在人類記憶鞏固過程中,兩個不同的大腦網絡(興奮性和抑制性網絡)至少發生兩個不同的過程。興奮性神經元參與創建記憶痕跡,而抑制性神經元則阻止背景噪音,並允許進行長期學習。由麥吉爾大學的Nahum Sonenberg和Arkady Khoutorsky教授,蒙特婁大學的Jean-Claude Lacaille教授以及海法大學的Kobi Rosenblum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還發現,每個神經元系統都可以被選擇性地選擇操縱,以控制長期記憶。
  • 螞蟻在大腦的不同部位儲存長期和短期記憶
    我們大腦的左右兩邊儲存著不同種類的記憶:例如,左側負責語言信息,而右側負責視覺信息。但事實證明,我們並不是唯一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螞蟻像人類,黃鶯和斑馬魚一樣,也在它們的大腦的不同側面儲存不同的記憶,這一過程被稱為側化。 當涉及到氣味的記憶時,蜜蜂和大黃蜂似乎表現出偏側性。
  • 不要再想記憶麵包了!突觸可塑性才是影響大腦學習和記憶的關鍵
    突觸可塑性才是影響大腦學習和記憶的關鍵  Frieza77 • 2018-07-27 15:42:24 來源:前瞻網
  • 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竟在同時形成 | Science 論文推薦
    2017 年 4 月 7 日發表於 Science 的最新研究表明,這種想法可能大錯特錯: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其實是同時形成的,只是前者一直保持沉寂而已。 這項由麻省理工大學開展的記憶鞏固研究中,老鼠被迫在人按下開關時對特定經歷做出反應,該研究讓此前關於標記和激活特定「記憶細胞」的研究進入了更深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