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研究揭示大腦工作記憶新圖譜

2020-12-01 生物谷

2020年10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在《細胞》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提供了證據,表明工作記憶並不是整齊地局限在一個大腦區域,而是需要至少兩個大腦的同步活動。這一發現挑戰了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工作記憶只是大腦一部分的假設,並有助於科學家查明其遺傳和機制基礎。

文章作者,洛克菲勒大學的神經科學家Priya Rajasethupathy說:「事實上,早期研究表明,大腦的某種結構與工作記憶有關。」 「我們的新發現使我們對這些領域是什麼以及它們如何發揮作用提供了更切實的見解。」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70年代和80年代的開拓性研究將工作記憶的神經基礎追溯到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在那裡,神經元似乎可以通過集體觸發數秒至數分鐘來保存信息,這比單個神經元的毫秒級標準要長得多。但是,僅靠這種機制並不能解釋工作記憶的複雜性。

為了進一步對此進行研究,Rajasethupathy的研究小組與Praveen Sethupathy及其在康奈爾大學的實驗室合作,探討了特殊基因變異小鼠群體中工作記憶的功能。 Sethupathy說:「與標準實驗室小鼠不同,這些小鼠的遺傳多樣性水平與人類的水平相當,這意味著有些可能擅長工作記憶任務,有些則沒有那麼多,我們可以研究他們大腦中的信息生理學會引起這種變化。」

通過迷宮實驗,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動物的工作記憶具有顯著影響的基因。通過增強它的表達,他們可以將一隻滑鼠從曾經以偶然的機會表現出來的一隻老鼠變成80%的時候將它做到正確的一隻老鼠,或者通過阻礙基因的表達來製造更多健忘的老鼠。

然後,研究小組研究了該基因(也存在於其他哺乳動物和人類中)如何影響小鼠的大腦和行為。

該基因編碼所謂的「孤兒受體」 Gpr12,因為尚不清楚大腦中有什麼分子會激活它。令他們驚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受體不是在前額葉皮層(即工作記憶的假定位置)中,而是在大腦丘腦更遠的神經元中。

高效能小鼠的丘腦中這些受體的含量約為低效小鼠的2.5倍。腦活動記錄顯示,這些受體在工作記憶任務期間有助於在丘腦和前額葉皮層之間建立同步活動。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同步性對於維持記憶力似乎至關重要。這些發現揭示了額葉前額葉與丘腦之間對話的關鍵作用,從而擴展了經典模型,為研究人員思考工作記憶提供了新途徑。Rajasethupathy和她的同事計劃繼續研究Gpr12受體所起的作用的細節,這項工作有助於開發潛在的治療靶點,以治療工作記憶障礙。(生物谷 Bioon.com)

資訊出處:A revised map of where working memory resides in the brain原始出處:

Kuangfu Hsiao et al,

A Thalamic Orphan Receptor Drives Variability in Short-Term Memory, Cell

(2020). DOI: 10.1016/j.cell.2020.09.011

相關焦點

  • Cell·女朋友走丟了,大腦GPS這樣操作?科學家揭示記憶如何支撐大腦...
    土豪叫個滴答專車不用腦子直達,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啟動大腦內部GPS系統小毛驢找到目的地。首先大腦會搜索出與目的地B的海馬位置細胞,並啟動它,隨後另外一種能夠產生坐標體系的網格細胞開始工作,進行精確定位與路徑搜尋,並找到最短路逕到達目的地。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記憶的奧秘!
    科學家成功揭示大腦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Hippocampal Pathway Gates Novelty-Induced Contextual Memory Form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開了記憶形成的新基石,文章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大腦中海馬體區域的特殊信號通路,同時還揭示了該通路如何控制機體經歷新環境時形成的新記憶。
  • Cell子刊解讀!科學家成功揭示大腦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Memory Form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開了記憶形成的新基石,文章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大腦中海馬體區域的特殊信號通路,同時還揭示了該通路如何控制機體經歷新環境時形成的新記憶。
  • Cell子刊解讀!科學家成功揭示大腦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Pathway Gates Novelty-Induced Contextual Memory Form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開了記憶形成的新基石,文章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大腦中海馬體區域的特殊信號通路,同時還揭示了該通路如何控制機體經歷新環境時形成的新記憶。
  • 大腦如何處理轉瞬即逝的信息?滬科學家揭示「工作記憶」新發現
    (B)存在爭論的兩種工作記憶信息存儲機制。(C)頭部固定的小鼠行為訓練裝置。(D)一個基於嗅覺刺激的工作記憶行為範式。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供圖   大腦如何處理轉瞬即逝的信息?
  • Cell:挑戰教科書!揭示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機制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鑑定出大腦中負責精確分泌多巴胺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2月8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opamine Secretion Is Mediated by Sparse Active Zone-like Release Sites」。
  • 研究揭示中央記憶CD8+T細胞的來源
    研究揭示中央記憶CD8+T細胞的來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4 16:43:33 瑞士洛桑大學Werner Held研究小組發現,在溶細胞分化缺失時,中央記憶CD8+T細胞由幹細胞樣
  • Cell | 諾獎得主又一力作!全光學編碼大腦GPS系統
    ,然後產生坐標體系的網格細胞開始工作,進行精準定位與路徑搜索,相互合作組成一條完成的神經迴路,構成精細的空間定位體系。>用光編碼大腦GPS系統的開創性工作倫敦大學學院生理學與藥理學系的神經科學家Nick T.M.
  • Cell:重磅!首次揭示大腦血清素系統至少由兩組血清素能神經元亞群...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Liqun Luo教授及其團隊著重關注腦幹中的一個被稱作中縫背核(dorsal raphe)的區域,這個區域含有哺乳動物大腦中最大密度的都通過釋放血清素傳遞信號的神經元(大約9000個)。
  • 對小鼠的研究揭示了大腦如何將事件聯繫起來形成記憶
    她的大腦已經在響亮的聲音和她所目睹的毀滅性的景象之間形成了一種深刻而持久的聯繫。這個故事由臨床精神病學家和一項新研究的合著者Mohsin Ahmed醫學博士轉述,是大腦記憶和連接時間分離事件的強大能力的一個強有力的例子。現在,在最新一期發表在《神經元》雜誌上的對小鼠的新研究中,哥倫比亞大學祖克曼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已經闡明了大腦是如何形成這種持久聯繫的。
  • Aging Cell: 揭示AD早期記憶衰退的突觸相關分子機制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魯友明教授團隊在Aging Cell上發表了一篇講述突觸功能障礙導致早期AD記憶精準性下降的文章,該研究顯示在小鼠模型中,通過沉默miR-128或破壞miR-128與STIM2的結合會導致STIM2表達升高,進而恢復突觸功能,挽救AD小鼠的記憶障礙。該研究揭示了突觸相關的分子機制在維持記憶精準性中扮演的角色,為AD早期的記憶衰退提供新的思路。
  • Curr Biol:腸腦軸研究新成果!科學家揭示胃飢餓素影響機體大腦記憶...
    2020年10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加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影響動物進食時間和頻率的激素似乎也會影響大腦的記憶。
  • 科學家揭示食物決定睡眠鞏固記憶的機制
    餓的時候做夢都想著吃東西,其實大腦是在鞏固與食物有關的記憶。睡眠最常見的功能就是鞏固記憶。從進化的觀念點上 ,這種增強的記憶在覺醒期促進覓食行為,這對於生存至關重要。在飢餓的時候,睡眠中大腦什麼都不想幹,連本職工作(鞏固記憶)都做不好,就想著吃的;相反,在正常狀態下睡眠繼續堅守崗位,鞏固記憶。在這個過程中,大腦究竟發生了什麼?
  • 記憶創造了揭示大腦如何組織的「指紋」
    記憶創造了揭示大腦如何組織的「指紋」 2020-11-29 0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烏龜與蜥蜴的大腦揭示人類大腦進化奧秘
    但是,大腦皮質的組成區域是何時又是如何進化出來的?在法蘭克福的馬克斯普朗克大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的科學家們研究了烏龜和蜥蜴的大腦皮質的基因表達,發現它們和哺乳動物的大腦皮質之間有意想不到的相似點和差異。這些結果是重建脊椎動物大腦進化過程的裡程碑。從很多方面來說,我們就是我們的大腦皮質。
  • 記憶是怎麼形成的?MIT科學家揭示這一神秘過程
    這些重要的神經細胞也被稱為印跡細胞(engram cell)。得益於過去幾年技術的提高,科學家們現在可以以更高的解析度,把鏡頭拉近到印跡細胞內部,緊密追蹤記憶的形成過程。根據近期發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麻省理工學院(MIT)蔡立慧教授團隊首度揭示了在記憶形成的不同階段,印跡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會發生表觀遺傳學和基因組3D結構上的大規模變化,這些變化調控了與記憶存儲有關的特定基因的表達。「這篇論文第一次真正揭示了一個神秘的過程,看到不同基因如何被激活,以及調節這些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學機制。」蔡立慧說。
  • Cell:揭示動物瞬間作出決策的神經基礎!大腦中的位置細胞實時地在...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簡單迷宮中行走的大鼠,發現了大腦如何可能產生這些設想的未來情境。這不僅為理解大腦如何做出決定提供新的基礎,而且還會為這種設想如何更廣泛地發揮作用提供了新的基礎。
  • 工作記憶是如何在大腦中存儲的?
    工作記憶是指大腦在秒級尺度內存儲和操縱信息的一種基本認知功能,它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是眾多人類獨有的高級認知功能的基礎,比如閱讀、思考、語言的學習等。 大腦如何在工作記憶中存儲信息呢?經過大約半個世紀的研究,科學家認為存在兩種可能的神經機制:持續性編碼和瞬時性編碼。
  • Cell:重磅!首次發現大腦中存在少量輔助性T細胞,並揭示它們在大腦...
    2020年7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大腦中是否能發現白細胞一直存在爭議,它們可能發揮什麼作用在此之前完全是個謎。在一項新的開創性研究中,來自比利時VIB大腦與疾病研究中心、魯汶大學和英國巴布拉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描述了在小鼠和人類大腦中發現的一個專門的大腦駐留免疫細胞群體,並發現白細胞的存在對小鼠大腦的正常發育至關重要。
  • Cell:揭示巨噬細胞吞噬死亡細胞產生分子記憶機制
    2016年5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免疫細胞炎性反應的觸發物,這一發現可能為開發治療很多人類疾病的新療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