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與蜥蜴的大腦揭示人類大腦進化奧秘

2020-12-05 中國數字科技館

來源:Dr. Arjan Vink, Max Planck Institute

烏龜的三層大腦皮質(左)與烏龜背側大腦皮質中不同種類神經元(右)的圖像。這些神經元被螢光原位雜交所標記,所標記的兩種基因在兩種不同的神經元類型中被表達。 MPI f. Brain Research

我們的大腦充斥著神經元的連接和迴路。它由海馬體一類的「古老」腦區和「新生」腦區共同組成,「新生」腦區包含了一個具有六層結構的「新皮質」,新皮質僅出現在哺乳動物,尤其是人類之中。但是,大腦皮質的組成區域是何時又是如何進化出來的?在法蘭克福的馬克斯普朗克大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的科學家們研究了烏龜和蜥蜴的大腦皮質的基因表達,發現它們和哺乳動物的大腦皮質之間有意想不到的相似點和差異。這些結果是重建脊椎動物大腦進化過程的裡程碑。

從很多方面來說,我們就是我們的大腦皮質。它的迴路塑造了我們對世界的感知,保存了我們的記憶,規劃了我們的行為。具有典型的分層結構的大腦皮質僅在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和非鳥類的爬行動物中出現,比如蜥蜴和烏龜。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都起源於大約生存在3.2億年前的同一個祖先。神經科學家認為,這個祖先有一個三層的小皮質,因為今天在哺乳動物的海馬體和現代爬行動物的所有皮質中都發現了類似的結構:這些三層的皮質很有可能和它們共同祖先的皮質相對應。

通過比較當今爬行動物的皮質和當今哺乳動物的新舊皮質(如新皮質和海馬體),我們可以尋找相似與差異,相似代表著祖先潛在的特徵,差異則由它們獨立進化而產生,由此我們就能重建皮質進化的主要特徵。迄今為止的對比都只基於發育和解剖學特徵。這項基於個別爬行動物神經元分子特徵的新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數據,這有助於重建皮質的進化過程。

幾十年來,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大腦之間的解剖學差異引發了許多有關皮質進化的爭議。包括爬行動物的這一部分大腦到底是否與哺乳動物的那一部分相對應,或者哺乳動物新皮質的層狀結構是否也存在於爬行動物中,只是用傳統方法無法檢測到。吉爾斯·勞倫特(Gilles Laurent)和他在馬普大腦研究所的研究小組採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集中研究了構成皮質迴路的種種神經元的分子特徵。

轉錄組測序

神經元可以通過形態、神經遞質、連接和功能的不同來區分它們的類型。這些特徵由不同基因組的表達而產生;因此,通過測量神經元包含的信使RNA分子(它們的「轉錄組」),單個神經元就可以被分類。研究的第一作者瑪麗亞·安東尼埃塔·託斯(Maria Antonietta Tosches)和她的同事們使用專門的微流體平臺,在微型水滴中逐一捕獲了烏龜和蜥蜴細胞內的轉錄組,並對它們進行測序。

利用這些基因表達,科學家可以對數千個神經元進行分類。對於每種神經元,他們可以識別診斷標記基因,並利用這些基因來估測這種細胞類型在大腦中的位置,就像一幅原本均勻一致的皮質圖像,後來突然變成不同區域色彩斑斕的拼貼畫,每個區域包含了一種或多種細胞類型。

作者現在可以直接比較爬行動物的分子圖和哺乳動物的大腦,尋找一對一的對應關係,甚至假想它們在3.2億年前(現已滅絕)的共同祖先的大腦模樣。

被迫摺疊

「我們的研究結果很好地理清了我們對爬行動物大腦以及大腦進化的理解。」託斯說道。打個比方,這些新的分子圖顯示,爬行動物具有和哺乳動物海馬體中的神經元類型相對應的神經元種類。海馬體是一個負責空間定向和記憶形成的結構。在爬行動物中,海馬體接近大腦中心,但與將其摺疊起來的哺乳動物不同,爬行動物的海馬體看起來像一張單一的紙片。「這就像在早期的哺乳動物中,原始海馬體被逐漸增長的新皮質所推擠,自身不得不摺疊,從而成為它在哺乳動物中的標誌性構造。」

相反,爬行動物的非海馬體皮質揭示了哺乳動物新皮質的複雜歷史。打個比方,抑制性神經元在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中表達了相似的基因組,這表明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然而,興奮性神經元卻在這兩組之間有很大差別。「哺乳動物的六層新皮質是一個由古老的和新生的神經元種類嵌合而成的迷人結構。」託斯說道。現在,科學家們能確認哺乳動物新皮質的真正新奇之處,即在基因表達發生巨大變化之後,會有新的興奮性神經元種類誕生。

這項研究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古老的神經元類型在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皮質迴路中是否具有相同的功能?這些分子上的相似性和差異性能否讓我們進一步理解大腦功能和動物行為上的進化?「這些新的分子圖中還有很多需要探索。」勞倫特說,「這只是一個開始。」

原始論文:Maria Antonietta Tosches, et al., 「Evolution of pallium, hippocampus and cortical cell types revealed by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in reptiles,」 Science, 03 May 2018: eaar4237; DOI: 10.1126/science.aar4237

翻譯:童寧聰

審校:王澤宇

原文連結:https://scitechdaily.com/turtle-and-lizard-brains-shed-light-on-human-brain-evolution/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揭示人類大腦的奧秘
    展覽將魔術與心理學、視覺錯覺與科學推理、混亂與清晰相結合,探索感官錯覺的動機和原理,揭示人類大腦的奧秘——大腦的感知往往與雙眼的實際所見大相逕庭。圖為字母微生物展示。
  • 從環節動物到脊椎動物,揭示人類大腦進化奧秘
    儘管體型小,但昆蟲一些神經元胞體和軸突的直徑比人類還要大。昆蟲的神經元數量相對較少,因此每個神經元的信息處理能力必須很強。逃跑行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蚱蜢的跳躍肌肉只由幾個運動神經元支配,而人類則需要數以萬計的神經元。另一個例子是夜蛾的耳朵。每隻耳朵包含一個由鼓膜形成的充滿空氣的腔室,聽覺感受通路從鼓膜的中心穿過鼓室,到達附近的骨骼。
  • 初始大腦的奧秘
    在漫長的生物進化中,我們的祖先通過勞動、使用工具、創造語言等長期智慧進化,給了我們一個智慧的大腦,使得現代的人類越來越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認識和改造世界。大腦是以怎樣的方式來運行人類那些精細、複雜、高端的生命活動的呢?這一奧秘是科學家們一個世紀以來孜孜不倦的探索。
  • 揭開大腦結構奧秘,進化和遺傳相關組織軸是如何塑造人類大腦的?
    人的智慧,源於大腦。記憶、語言和情緒等複雜的生理現象均源自於大腦的一系列電生理活動,作為意識的載體,大腦使得人類在感知世界的同時,對外界的諸事諸物做出即時性的判斷和反應。毫無疑問,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直至現在,人類對自身大腦的認知仍極為有限。
  • 是人類在研究大腦還是大腦在研究自己?這是個問題!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你聽過人類大腦計劃嗎?人類大腦計劃(Human Brain Project, HBP)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又一國際性科研大計劃。人類腦計劃包括神經科學和信息學相互結合的研究,其核心內容是神經信息學(Neuroinformatics)。
  • 5個人類進化的終極奧秘,我們從何而來?為什麼擁有發達的大腦?
    人類進化的問題,有許多有趣的理論。但主旨思想無外乎兩種,非洲擴散模式和多區域模式。多區域模型表明,人類祖先遍布地球。大約在200萬年前,形成了早期人類的區域性團體。然後人類在所有這些地區,以相似的時間進化而來,而不是一個單一的小組。但是目前非洲擴散模式最受學者青睞,現代人類在非洲持續進化了200000年。然後從非洲擴散到全世界,但現代人類的真正起源仍被廣泛爭論。
  • 記憶法原理篇—大腦的奧秘
    人類大腦擁有無限可能,下面將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大腦的構造、大腦如何工作,了解自身大腦的奧秘。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下面就讓我們來揭開大腦的奧秘吧。在《超體》中主角使用了藥物CPH4,使得大腦利用率達從正常人的10%開發到了100%進化成神。不管電影裡的觀點是否正確,我們大腦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大腦使用奧秘等待著每個人的探索。
  • 蜥蜴能夠再生部分大腦 新發現或讓人類成為受益者
    ,但是據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研究人員稱,蜥蜴也能夠再生它們的部分大腦。那對於蜥蜴來說是非常酷的行為,但是這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也可能意味著很酷的事情。這一發現或許代表著治療腦損傷和退化的研究迎來了一個新的領域。
  • 「嗜血」的大腦:人類大腦是如何進化的?大腦的結構是什麼?
    11:03:54 來源: 確認過眼神呦 舉報   一個澳大利亞與南非的國際合作研究顯示,人類大腦通過進化不僅變得更大
  • 「城市大腦」,一場前所未有的人工智慧進化
    」,則揭示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人工智慧進化。無論是載人飛船的飛天,還是人工智慧的進化,都是人類科技在近年來取得的巨大飛躍,都足以讓人為之心潮澎湃。 前者作為高精尖技術的代表,直指蒼穹探索具有無限可能的宇宙空間;而後者則更直接影響到廣大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對來說要更接地氣。
  • 重磅級文章深入解析人類大腦的奧秘!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如何解開人類大腦的奧秘!分享給大家!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大腦中和學習、記憶、行為和心情有關的關鍵受體的結構。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開發新型手段來調節人類對鈉的渴求度。
  • 從進化角度看大腦——盛極一時的三重腦模型
    每一個試圖去了解大腦的學生、腦科學愛好者,甚至於科研工作者,在這趟苦旅的起始,想必都會對密密麻麻的腦解剖結構圖譜發愁:這都是些什麼玩意兒?這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腦結構中的規律和奧秘。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基於進化的簡化腦結構模型——三重腦(Triune brain)。
  • 人類是如何進化出超級大腦的?
    但是它們卻並未能告訴我們人類大腦如何以及為何能發展的如此迅速如此龐大。當然,針對這種飛速發展的原因,有很多種解釋它的理論:複雜性不斷增加的社交網絡,使用工具以及相互協作的集體文化,適應嚴峻多變的氣候情況,這所有的進化壓力都成為我們進化出更大大腦的原因。儘管這些可能性非常吸引人,但卻極難驗證。
  • 多篇文章聚焦人類大腦記憶的奧秘!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人類大腦記憶的奧秘,分享給大家!科學家成功揭示大腦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Hippocampal Pathway Gates Novelty-Induced Contextual Memory Form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開了記憶形成的新基石,文章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大腦中海馬體區域的特殊信號通路,同時還揭示了該通路如何控制機體經歷新環境時形成的新記憶。
  • 人類大腦有多強大,超乎你的想像!
    七田真的代表作《右腦革命》一書中寫到:美國馬裡蘭州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大腦進化和行動研究室的伯爾·馬克林博士在總結有關文獻以及對動物與人類進行觀察的基礎上,於1970年發表了「三重腦理論」。他指出人類的大腦按進化史劃分,可分為爬蟲類的腦(古皮層即腦幹)、哺乳類的腦(舊皮層)、人類的腦(新皮層)三重構造。
  • 人體最大的矛盾,腸道進化速度比大腦慢數萬年,人類註定有缺陷?
    筆者:扶蘇幾百萬年前,人類在某些因素的驅使下從樹上來到地面,從此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進化之旅。相對於其他動物,我們的祖先找到了最高效的發展道路,通過食用肉類來增加蛋白質供應,並且學會了使用工具和保留火種,促進了大腦的發育,所以人類才能夠成為地球的主宰者。
  • 科學新發現:大腦「主意識」奧秘
    大腦是控制人思想及情感的主要器官,人的一切行為與大腦息息相關。探索大腦奧秘、尋找意識規律,就能更好地控制自我,主宰命運。「主意識」的奧秘意識是外界信號在大腦感知系統中產生的覺知體驗,當信號在感知系統產生「刺激」就會出現意識。反之,就沒有意識。
  • 寄生蟲的入侵能否影響人類大腦進化?
    寄生蟲是否影響人類神經進化?幾十年前就應該有人想到:既然寄生蟲已經困擾真核生物數百萬年,它們的盛行可能會影響生物進化歷程,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家馬爾科並不是第一個提出人類大腦進化可能受到寄生蟲影響,這種寄生蟲具有操控宿主行為的能力。
  • 類器官體單細胞測序揭示人類大腦發育特徵
    類器官體單細胞測序揭示人類大腦發育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7 14:17:36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J.
  • 晚熟的大腦:人類進化的痛點、成長的淚點
    事實上,我們的大腦要到30歲才算徹底長成。當身體和思維都成熟了,人才算真的成熟。為什麼我們的大腦成長這麼慢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大腦太大了,功能區很多,要一塊一塊的逐步成熟。很久很久以前,我們人類的大腦其實並不大,跟其他動物一樣主要由腦幹、小腦和一小塊我們現在稱之為大腦的部分組成。之所以現在這麼大,都是進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