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如何形成的?為啥有的人能瞬間記住大量數字?

2020-11-29 Honor大設計

導語:記憶是如何形成的?為啥有的人能瞬間記住大量數字?

人類發展到今天,醫學、生物學已經相當發達,但人體有一些再平常不過的功能,卻仍無法認識清楚,比如記憶從哪裡來?能否複製記憶?

記憶是過去的經歷在大腦中的反映,是信息儲存中心,相當於計算機的硬碟。不僅人有記憶,動物也有記憶,甚至部分植物也有記憶本領。按照認知的時間長短,可以分為長期記憶、短時記憶和瞬時記憶。長物的記憶即長時記憶,是大腦受到刺激後,能保持一分鐘以內的記憶;短時記憶是大腦受刺激後,留在大腦中的印務低於一分鐘的記憶;瞬時記憶也稱為感覺記憶,保留在大腦中的時間不會超過30秒。比如一個電話號碼,看過一遍後,大腦就能記住,但若不復讀幾遍,很快就忘了。記憶按照內容可以分為五類,分別為:形象記憶、情景記憶、情緒記憶、語義記憶和動作記憶;按記憶方式可分為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

人是高智商動物,但這不代表人類的記憶就是最發達的,在某些方面,人的記憶不如動物,這是生物幾千萬年進化的結果,並非後天養成。比如狗,它的大腦專注於嗅覺,可以記住超過20萬種不同的氣味,能準確地推斷氣味的不同含量或濃度,還能從腦海中搜索到關於此類氣味曾經出現過的地點、環境。

動物的記憶潛力是十分驚人的,比如動物園裡的大象,它能記住幾十年來每一位遊客的樣子,只要被它看到,哪怕短短的一秒鐘,它都能終生不忘,還有一些候鳥,在飛的過程中,能記住萬裡路程兩旁的任何景物,從而輕鬆找到昔日的巢穴。

人類的記憶能力同樣也不容小覷,明朝時期,來到中國傳播天主教的利瑪竇記憶力十分驚人,能瞬時記住200多個排列無序的漢字,而且幾年後,依然能清晰回憶起序列;電影《雨人》中的哥哥能記住任何事情,厚厚的一本電話簿能在一夜之間全部記住;更令人驚奇的是,一些自閉症患者站在高處只要看一眼這個陌生的城市,就能準確地畫出城市的每一個建築,甚至建築物上的每一片瓷磚、每一個廣告牌、每一個路燈等,其精準程度就像廣角鏡拍下的照片。

聽上去是不是非常不可思議?但這的確是人類的記憶本領!那麼記憶是如何生成的呢?從古希臘時代就有哲學家在思考這個問題,但從未有令人信服的研究結果或學說。現代科學認為:人的記憶是神經和大腦聯合工作的結果,視覺、聽覺和觸覺刺激了神經元裡的化學信號,這種信號啟動了一種神經蛋白。這種蛋白通過神經系統進入大腦,激活大腦細胞,從而留下記憶,誕生瞬時記憶。

若不斷地刺激,反覆重複這一過程,蛋白就會被存人大腦細胞的核心位置,形成長期記憶。以上學說只是科學家們根據有限的認知得出的結論,但更多的是猜測,並沒有充足的證據來支持此觀點。科學發展到今天,人類對自己的大腦和記憶所知不深,但科學家們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索的腳步,相信未來終有天會解開記憶之謎。

這裡是Honor大設計,期待你的關注!

相關焦點

  • 如何避免在數字時代喪失記憶能力?
    編者按:隨著像手機這樣的記憶輔助工具的發展,許多人覺得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能在幾秒鐘內記住數百個數字的記憶運動員能告訴我們如何找回記憶力嗎?本文譯自Theguardian原標題為" How to avoid losing your memory in the digital age"的文章。
  • 記憶的方法有:數字特徵記憶法可以幫助你很容易地記住數字和時間
    你能在這樣的試題中正確地記住這些數字嗎?如果你覺得這些東西很難記住,那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具有數字特徵的記憶法,他們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諧音法:諧音記憶法是根據數學的同音字漢字來記憶數學,使原本沒有意義的音節變成有意義的單詞和句子,使之生動有趣,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人類的記憶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有的人記憶力好,有的差?
    記憶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有的人記憶力好,有的人記憶力差?記憶與情感有關嗎?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神經生物學家。如今,幾項研究成果的披露,讓人們從分子水平上看到了記憶形成的一些線索,也為人工智慧研究、提高學習效果、疾病治療(如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線索。
  • 免疫記憶是如何形成的
    機體的免疫系統在識別「自我」與「非我」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地,它們也存在著記憶,即免疫系統能夠在很長時間甚至一生之中記住它們所遭遇到的病原體,這是免疫系統的一大特徵,稱為「免疫記憶」。顧名思義,免疫記憶是指機體在初次感染病原體後對其識別並做出應答,同時記住該病原體,當機體再次遭遇同一病原體時,機體會快速激發起更強烈的細胞與體液免疫應答,從而清除入侵的病原體。
  • 深度記憶:有效記住你想記住的一切
    蓋茨在11歲的時候,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誦出《馬太福音》5-7章的全部內容,這在當時老師任教幾十年的生涯中,沒有一個學生能完全背誦出來。蓋茨到現在六十多歲,也能1小時看150頁書,並且能記住90%的內容。記憶力是積累知識和經驗的基礎。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知識都是基於歷史和文明的記憶衍生出來的,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記憶。同樣,個體的成長和發展也離不開記憶。
  • 科學突破:記憶是如何形成和消失的?
    長久的記憶是由大腦的神經元團隊協同編碼完成的。為什麼你能記住多年未見的兒時好友的名字,卻很容易忘記剛剛認識的人的名字?在老鼠探索的過程中,研究人員測量了老鼠海馬(大腦中形成新記憶的區域)中特定神經元的活動。當一隻動物第一次被放置在跑道上時,它不知道該做什麼,左右遊蕩,直到遇到糖水。在這些情況下,當老鼠注意到牆上的一個符號時,單個神經元被激活。但在多次體驗之後,老鼠對這條軌跡變得熟悉起來,並記住了糖的位置。
  • 大腦是如何進行記憶的?
    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聰明的腦袋,擁有超強的記憶力,一旦需要哪方面的知識,就可以迅速提取並給出正確的答案。不管是學生,還是出來社會工作了,都是對記憶有要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記憶。那有的人就辯解說,我的記憶差,我有什麼辦法呢?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長記憶方面的高手,擁有很強的記憶能力的。這不是在說大話,是有科學根據的,只是你們缺乏對大腦的認知,不清楚它有什麼具體功能,不清楚它在記憶東西的時候是怎麼分工的,除了死記硬背,你別無其他辦法了,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記不住,記不久。
  • 如何快速記憶-建立記憶宮殿
    最有用的,也是最廣泛使用的記憶術之一就是記憶宮殿,這是你腦海中儲存需要記住的信息的一個地方或者一些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練習,每個人都可以建立記憶宮殿,它們對於很多事情都有幫助,而不光是用於記憶比賽或冷知識。為你的宮殿設計一個藍圖。
  • 記憶關鍵不是「記住」,而是「不忘」,超級記憶術其實很簡單!
    可惜的是,迄今為止,很多人鼓吹某種神奇「記憶術」都無一例外強調「死記硬背」的技巧,忽略了記憶目的不是為了記住,而是為了「不忘記」這一個關鍵核心。雖然腦功能由「遺傳」和「環境」所決定,但選擇正確的記憶方法,並加以強化訓練,即便再普通的記憶力也能顯著提升,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 測謊儀:「腦指紋」,為什麼能記住別人的面容,卻叫不面孔
    記憶古典詩詞,對於很多人來說,真的很頭痛,特別是中學生,需要記憶很多的古詩詞,我學生時代,就靠反覆誦讀,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現在有人把詩詞編成歌曲,來記憶,唱歌肯定有趣得多,配上好聽的音樂節奏。記憶肯定印象深刻。記憶變成了享受。這就輕鬆唱歌記憶法。變換記憶法就是把要記住的信息轉換成數字或文字,或相似的物品。
  • 短時間內快速記憶大量知識的有效方法
    有研究表明,當大量的知識需要理解記憶、大量習題需要反覆去尋找解題方法時,大腦便會因為長期處於緊張的工作環境而出現疲勞,進而影響學習效率,降低記憶水平,最終影響學習效果。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快速記憶大量知識?
  • 數字時代的我們該如何記憶信息
    自己又記住多少?說實話,這個問題在讀到這本《網際網路沒有記憶》之前,我沒有考慮過。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從沒有想過這一點。古代的先民們用寫在泥板、石碑和甲骨上的文字保存時代的記憶,現代人熱衷於在網絡上記錄生活,如果有一天網絡平臺突然關閉,我們靠什麼還原歷史?後人又如何來追尋我們的蹤跡?
  • 記憶宮殿是如何記憶的
    請記住,你對這個地方的細節的再現越鮮明,你就能越有效地記憶。 其次,試著在你的宮殿裡確定一條特別的路線,而不只是再現靜止的場景。也就是說,想像對你家做一次詳盡的巡視,而不只是簡單地把你家圖像化。就像我們將在下一步驟中看到的,這會大大增強本技巧的效果,如果你能按照確定的次序回想起物品的話。
  • 瞬間記憶與智商關係緊密,瞬時記憶越強,越能趨於超級大腦
    為什麼有人能一目十行,不到幾分鐘,就可講出書中的內容,連具體的數字也能複述出來?這種「瞬間記憶」的大腦「路線圖」究竟是什麼?他與人類的智商到底有什麼關係?「最強大腦」是先天本能還是後天習得?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課題組採用先進的光遺傳方法,證實了「瞬間記憶」的幕後「操縱者」為大腦內側的前額葉—額頭後面的一片大腦區域。當「瞬間記憶」正在進行時,內側前額葉負責信息的「暫時存儲」,而當「瞬間記憶」任務基本完成後,信息的「續存儲功能」就會轉交給其他腦區,這時,內側前額葉會轉而負責發出抉擇行為的指令。
  • 考研英語是重頭戲,如何快速的記住大量的英語單詞是關鍵
    大量的英語單詞記不住該怎麼辦?英語閱讀理解的題目意思好像讀懂了,可是做題時總是犯錯。翻譯題目也不會翻譯,感覺自己翻譯出來的句子讀起來很彆扭等等,看著這些考研的同學在英語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小編也很頭疼,仔細分析一下,這些問題可能是廣大考生朋友在平時考研英語複習中的通病吧!那麼,如何解決同學們在考研英語複習中遇到的這些問題呢?筆者認為,主要還是英語詞彙量比較小的問題。
  • 「記憶宮殿」是真的 瞬間提升提高記憶力
    如何擁有你自己的「記憶宮殿」比起北京三環內男默女淚的地價,神奇的「記憶宮殿」無需貸款。你現在就可以在大腦裡構築屬於你的宮殿。這裡一步步教你。首先,想出一個你熟悉的地方,什麼地方都行。大到城市,小到廚房。找的地方越大,當然能存放的信息就越多。
  • 照相記憶,記憶真的跟「照相」一樣簡單嗎?
    然而,就七田真一系列書中所舉的例子來看,他所說的「照相記憶」,更多的是一種比喻,用來比喻說一個人可以記得很快、並且記得很清晰,不容易忘記。而並不是說能夠確切地訓練出「喀嚓」一下就能連標點符號都沒有差錯的照相記憶能力。所以啊,大家不要想著經過練習就能練出「咔擦」一生就把內容記住的能力了(簡單的圖形之類的基本可以,文字能記住的就只能是一小部分了)!
  • 「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由於瞬時記憶保持時間極短,大量的信息很容易瞬間消失,只有那些能夠記住的東西才能進入短時記憶。「短時記憶亦稱操作記憶,是指信息一次呈現後,保持在一分鐘以內的記憶。」許順江介紹,短時記憶向長期記憶的轉化過程,需要大腦內部發生一些生物信號或者電信號的變化,這些變化能保護原有記憶免受與之相衝的新的刺激源的幹擾或者傷病的破壞。
  • 親身經驗分享:一建考友如何短時間內記憶大量內容、快速提分?
    眼看時間還有兩個月,有些人可能很多知識都沒掌握好,心裡不僅一陣焦急。當下一建考友們最關心的,大概就是怎麼快速在短時間內去記住大量的知識內容,如何能在剩下的兩個月能有效提分。一建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對於基礎好的人來說,就是小兒科;但是對於一些人基礎薄弱的人就有一定難度了。尤其是一些稍微上了年紀的人,記憶力差,學習也跟不上,學習效率很低,一次沒考過繼續備戰的也大有人在。
  • 他只有30秒的記憶,卻成了神經科學史上最有名的人
    亨利·莫萊森只有30秒的工作記憶,如果用能讓他記住的語言講一遍他的故事,那就是:為了治療癲癇,他在27歲的時候接受了雙側顳葉內側切除手術,之後就無法形成新的長時記憶了。但他在之後的四十多年中一直配合科學家做關於記憶研究的實驗,幫助揭開了記憶之謎,成了神經科學界的大名人。他去世後捐出了大腦,並被切成了2401片保存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