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給大家分享了關於形成記憶的三要素。
今天我們就來撩開歷史上神奇的記憶術,以及普遍流傳的各種記憶術,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術。
先來聽個歷史記載的著名的故事。
公元前6~前5世紀,一名叫西摩尼得斯的古希臘人,他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有一天,他應邀到一位貴族的家中,參加宴會,在宴會進行到高潮的時候,他被告知,外面有人找他,當他走到外面,慘劇發生了,貴族家的房屋倒塌,屋裡的人全部遇難。西摩尼得斯憑著自己的記憶,居然記得宴會上所有人的座位順序。讓遇難者的家屬順利認領,讓逝者得以安息。
西摩尼得斯出色的記憶術,讓我們驚嘆,據研究表明這個神奇的記憶術,是現代記憶術的基本方法,現在稱為「位置法」以及「基礎結合法」
書中給我們介紹了各種各樣的記憶術。
1.位置法
2.釘子(衣帽鉤)法
3.變換記憶法
4.諧音記憶法術
5.歌唱法
6記憶術
7.記憶天才的方法
8.照相記憶
記得上學的時候,數學老師給我們分享了一首有趣的詩,關於記憶圓周率的。
三巔一寺一壺酒:3.14159
爾樂苦煞吾:26535
把酒吃,酒殺爾:897932
殺不死,樂而樂:384626
這是運用了諧音記憶法,用這種方法很快就記住了小數點後面的21個數字。
記憶古典詩詞,對於很多人來說,真的很頭痛,特別是中學生,需要記憶很多的古詩詞,我學生時代,就靠反覆誦讀,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現在有人把詩詞編成歌曲,來記憶,唱歌肯定有趣得多,配上好聽的音樂節奏。記憶肯定印象深刻。記憶變成了享受。這就輕鬆唱歌記憶法。
變換記憶法就是把要記住的信息轉換成數字或文字,或相似的物品。
比如在記憶無序的數字時,比如:2468901 4是紅旗、6是豆芽、8是葫蘆、9是腦袋、0是雞蛋、1是鉛筆,用故事穿起來:我扛著小紅旗(4)往前衝 不小心左腳踢飛了小豆芽(6),右腳踩爛了葫蘆兄弟,壞了,我腦袋(9)都變大了,突然蹦出個雞蛋,一支鉛筆(1)拼命的敲,我的頭痛得要命。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轉換。試一試,很有趣。開始可能有點費事,但熟練後,就快了。因為我們的大腦喜歡好玩的有趣的信息,這樣讓大腦印象很深刻,自然就記住了。比起呆板的記憶枯燥、乏味的數字更讓大腦「念念不忘」
書中列舉的記憶術,我就不一一詳細介紹,想找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最好是去讀整本書,系統學習,然後刻意練習。
懂得記憶方法,但是我們還是常常覺得,有時記憶力下降,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不如年輕的時候好了,進入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就開覺得,記憶信息有點困難了。有的老年人丟三落四的。即使年輕人也有這種感覺。我們還發現,有些小孩的記憶力很差。同樣的內容,別的同學10分鐘就記住了,他可能要花一個小時去記憶。
那到底有沒有提高記憶力的食物和方法呢?柿木隆介站在科學的角度給我們分析如今比較流行的提高記憶力的事情。
有沒有能夠提高記憶力的食物呢?
風靡日本的食品納豆被宣稱:長期食用將會長壽百歲,可遠離老年痴呆。但是柿木隆介引用了2004年日本官方數據表明,那些購買納豆數量最前面的的城市,平均壽命卻低於其他城市。他認為,
以普通大眾為對象,單純討論某一特定食物的功效,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與動物實驗不同,人體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壽命,記憶力。比如血壓,血糖,肝臟的機能等,還有我們的飲食,生活習慣,天生的智商等都要考慮全面。
因此
很難判斷「提高記憶力的食品」是否有效。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頻繁出現的事物,據說也能提高記憶力。
東京大學學生的「起居室學習法」備受關注。有些父母為了給自己的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專門給孩子準備一間不受打擾的房間。讓孩子學習。而"起居室學習法」認為讓孩子更專注,把身邊的事物聯繫起來記憶,更容易形成長期記憶。畢竟人類就是集體生活、互助的。太過於安靜反而不利於學習。
「一心兩用的學習」能否有利於提高記憶力?
老師在課堂上,總是強調「上課要專心」。柿木隆介說自己就是典型的"一心兩用」代表。這種方法因人而異,雖然沒有實驗證明,這種方法是好還是不好,反正我本人做不到一心兩用——在學習上。 我發現,大部分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都因為上課沒有專心,因而記不住老師講的知識點。
現在我們來討論和我們學習頻繁用的學習方法:預習、複習『以及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書寫記憶、朗讀記憶、解題的意義、小組學習 這些方法和提高記憶力有什麼關係? 柿木隆介認為,雖然預習和記憶沒有直接關係,但能幫助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有效的促進學習。因此對於學生,課前預習很重要。說到複習,一定要提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前面我提到了人類是善於遺忘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證明,當天學過的知識,不及時複習,一天之內就忘記了74%。能挽救這讓人崩潰的事實,就是長期記憶形成三要素之一「重複」。事實證明
人類是「唯有重複才能記住」的動物
而反覆書寫,也是一種重複記憶的好方法。朗讀記憶在學習外語時尤顯重要,因為記憶形成的三要素是「重要性」「重複性」及「印象深刻」
出聲朗讀英文中基礎而重要的部分,不僅能讓大腦的視覺興奮起來,還能調動聽覺區、運動區、語言區等多個部位。換句話說,能使記憶的內容變得印象深刻。
做練習題對於學習也是一種好的方法,柿木隆介在書中介紹:做題、對答案、再做題這種連續的學習行為,有助於將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
書中還介紹其他提高記憶力的方法。記憶方法不在於多,而在於適不適合自己,柿木隆介鼓勵我們要多加嘗試,選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認識了記憶的原理,知道了很多提高記憶的方法和記憶術。為了更進一步探究記憶的本質,柿木隆介向我們介紹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記憶為基礎,發明出的測謊儀「腦指紋」,揭露人為什麼能記住別人的面容,卻叫不出對方的名字等奇怪的現象——面孔記憶的研究成果。
二、記憶與測謊儀「腦指紋」、讓人驚訝的面孔記憶
1977年,19歲的美國人特裡.哈林頓做夢都沒想到,,自己一夜之間成了殺人犯,他被指控殺死了一名守夜人。被判無期徒刑。直到2001年3月法韋爾博士用測謊儀「腦指紋」證明他是以無罪。含冤24年終於得以平反。腦指紋因此而備受廣泛關注,成為普通民眾關注的焦點。
腦指紋是怎樣識破謊言的?
想知道腦指紋如何測謊,先來認識p300是什麼?現在讓我們來看p300的故事吧 簡單來說,p300就是一種特殊的腦波反應。它是由於某種刺激(即被誘發)才會產生的。它不是輕易出現的。當大腦在遇到出乎意料的、少有的情況時才容易出現。刺激越強烈,p300就更易出現。比如,犯罪分子,對於被害人當時驚恐的樣子,所用的兇器、現場聽到的聲音,現場等等,絕對印象強烈。
p300的出現是人的大腦無法控制的。屬於無意識反應。音成博士由此萌生想「利用p300研製測謊儀」的構想,在實驗中,全部實驗犯人的都成功被記錄到p300的腦波出現。並且把實驗結果發表在了1991《國際法醫學》雜誌上在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與此同時,美國的法韋爾博士和唐欽博士也在心理學雜誌上發表了相關論文,他們運用語言刺激產生的p300應用於測謊儀。
p300在大腦留下的印記就如人的指紋。法韋爾博士就把記錄p300的方法命名為「腦指紋」。腦指紋得到廣泛關注,就是由上面說到的「特裡.哈林頓被蒙冤受了20多年的牢獄之災」。因法韋爾博士的腦指紋測謊儀而得以洗脫罪名。
如今,p300被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但是p300用於測謊時,因腦指紋非常的敏銳,可能判斷會失誤。特別是懂得腦指紋原理嫌疑人,怎麼辦?
要防止種情況,柿木隆介給出答案: 檢測人員要有專業的知識,還要有豐富的經驗。要在很多條件下進行多次腦指紋檢驗。
從以上研究來看,我們大腦的記憶可真喜歡「印象深刻的事物」
驚嘆於腦指紋的神奇,再來看柿木隆介讓人驚奇的「面孔記憶研究」。
今年國慶節,我參加第二十四周年高中同學聚會,幸好全是熟悉的面孔,歲月沒有抹去年少時的記憶。但在對應面孔叫名字時,卻讓人尷尬,有幾個同學的名字卻怎麼也想不起,好在同學的理解「我也是這樣的,可能是太久不見面了」。這才解了圍。我私下問了幾位同學,有沒有我這種「健忘」。同學都說,他們也有這種情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
書中提到大阪大學的薴阪滿裡子老師,針對60~85歲的老人進行「老年人健忘程度」調查,發現忘記熟人面孔的人只有10%,而忘記熟人名字的卻有45%。
為什麼人不會忘記「面容」?
柿木隆介認為從大腦記憶人臉時,會把這一信息儲存到大腦最安全的部位:紡錘狀腦回。那裡不會輕易受傷。
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在語言功能不發達的情況下,是靠面部的變化來辨認對方要表達的意思。
在進化的過程中,正是人類生存的本能,決定了面部認知能力異常發達。
上面我們探討了有關「記住」的內容。但是人為什麼會遺忘呢?
三.我們的記憶為什麼會消失?可以逆轉嗎?
在知乎熱榜上有個問題,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屬是如何熬過來的? 很多網友表示對老年痴呆懷有恐懼。甚至有的網友說,如果自己在老年時患了老年痴呆症,寧願「安樂死」也不拖累家人。但是許多阿爾茨海病患者家屬還是以寬容的心去看待和照顧自己的家人。更多的人希望有新的研究,能夠預防老年痴呆。
我記得我的姨婆就是得了老年痴呆症。人家剛請他吃完粥。一出門就很生氣的說,某某太小氣了,都不給我吃粥。不懂此病的人還挺生氣的。對熟悉的人,有時候記得,有時候又問:你是誰?讓人哭笑不得。我同事的父親。80多歲了。他把自己的帽子,鞋子,還有襪子,都剪了洞洞,說是讓他的腳趾透氣,讓他的頭透氣把的血壓放出去。不願意洗澡。叫他洗澡,他總是說我剛洗過了,或者乾脆就躲房間裡面,躺到床上睡覺。
村裡有一個80多歲的老奶奶,也是患了老年痴呆症。她在人家的門口拉大便,但好像還覺得不好意思。就手抓自已大便,直接把大便拿著,丟到垃圾堆。她每天的愛好就是整天摘人家的種的農作物。好在村裡的人理解她,沒有為難她。
阿爾茨海默病,其實就是我們的記憶的消失的典型代表。
大腦裡的海馬體接收記憶信息,進行轉換。把保留下來的信息傳到顳葉的「記憶倉庫」,形成長期記憶。
記憶的消失,最初表現在海馬體出現萎縮,額葉和顳葉也明顯的跟著萎縮。所有的記憶信息都要經過海馬體,海馬體萎縮了,那麼管長期記憶的顳葉也萎縮。因此記憶消失的最初表現症狀是健忘。
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表現為記憶一件新事物將會變得很困難。比如剛剛見過的人就忘記了。剛吃飯完早餐就忘記了。這表現在短期記憶上。 隨著病情的加重,額葉、顳葉和頂葉的機能不斷衰退。額葉的衰退倒至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總是重複同一句話,甚至口出狂言,對他人進行性騷擾。病情更嚴重的話,會表現出嫉妒幻想症。被害妄想症和被盜妄想症。
頂葉和空間認知密不可分。這的衰退。會容易迷路。 頂葉機能下降,長期記憶遭受破壞就會導致人們記不得以前的事情。找不到回家的路,就是一種表現。 烈焰機能進一步下降,連自己的伴侶子女的事情都會忘記。對陪伴在自己身邊的親人,甚至會問「你是誰呀?你在這裡幹什麼呀?」這種讓人難過的事情。 病情更嚴重,繼續惡化。病人連做人的尊嚴也喪失。什麼事都不不想幹整天沒有力氣。為一點小事大發脾氣,變成施以暴力。甚至連上廁所都無法自理。 難怪有些網友說。如果發展到這種地步。寧可「」安樂死」也不願意苟活。太可怕了。
老年痴呆症,讓人心生恐怖。有沒有預防老年痴呆的法?
柿木隆介認為阿爾茨海默病,是長壽社會滋生出的現代病,沒有辦法根治,只能通過藥物緩解。 具體的論述書中有介紹。因此要提防那些自稱「腦科學家」的言論,
激活大腦等於預防痴呆症,這點尚無科學依據。
因此那些說什麼什麼食物啊?什麼運動啊?能夠激活大腦。就甭管相信了。 最後,在書的最後一章,腦科學家從科學的角度來回答人們常提出的有關記憶範疇的問題。 比如。「日積月累」和「臨時突擊"哪個更有效果。「記憶力可以後天鍛鍊嗎?」「為什麼爛醉如泥也能回到家?」「那些生活習慣和訓練可以阻止記憶衰退。」「為什麼會在不經意間想起過去發生的事?」……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怎樣提高記憶力?形成記憶的三大要素。:印象深刻的事物,意義重大的事物,以及經常反覆的事物。如果我們在記憶中刻意創造這三種記憶要素。相信記憶將不再會是難事。遺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提防那些所謂腦科學的人說:某某食物、某某運動對於能夠激活大腦。認識大腦記憶的原理,選擇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才能真正實現有效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