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眼球測謊儀問世:意識無法控制瞳孔大小(圖)

2020-11-22 網易新聞

眼睛不會說謊(供圖:CFP)

眼睛不會說謊(供圖:CFP)

意識無法控制瞳孔大小(供圖:Gettyimages)

新型眼球測謊儀(供圖:Gettyimages)

意識無法控制瞳孔大小(供圖:Gettyimages)

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中,木偶人匹諾曹一撒謊,鼻子就會變長,謊話顯而易見。現實生活中,雖然說謊話時我們的鼻子不會變長,但我們身體確實也會產生一些細微的生理變化,有的通過肉眼就可以觀察到,有的則要通過精密的測謊儀器才測試出來。日前,美國猶他州大學的科學家研發出一款新型的眼球測謊儀,通過追蹤眼球運動來判斷被測試人有沒有說謊。

策劃:趙潔 撰文:許俏文 通訊員:盧贇凱

眼球細微變化反映內心波動

最近,美國猶他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測謊工具——眼球測謊儀,即通過觀察眼球運動的軌跡便能判斷人是否說謊。研究人員讓受測者在計算機上回答多個「是非題」,然後記錄他們作答時的反應。眼球測謊儀的研究團隊負責人、猶他州大學教育心理學家John Kircher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人在撒謊的時候要比說真話時「多花一點心思」,因此說謊的人會有跡象可尋,比如:說謊者的瞳孔會擴張,而且需要更多時間來閱讀題目和回答問題燈。這些細微變化都在瞬間發生,需要精密複雜的模型和測量系統進行區分判斷。

John Kircher說,眼部追蹤測謊技術和其他謊言識別技術在原理上有很大的區別。以往的技術通常都是測量一個人撒謊時的情緒反應,根據人情緒波動的各項生理反應數據,推斷人是否說謊。而眼球追蹤測謊技術則取決於人對某些事件的認知所做出的反應,針對受測者的認知反應。眼部追蹤測謊技術從成本上只需傳統技術的五分之一,同時不需要在受測者身上附加設備;一般的技術人員就可以操作眼部追蹤測謊儀,而傳統測謊儀需要特別受訓的鑑定員來做檢測。John Kircher相信他們的眼球跟蹤測謊技術將來可以替代傳統的測謊儀。

主觀意志無法控制瞳孔大小

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神經眼科副主任醫師楊暉表示,眼球測謊儀的應用原理在於人的主觀意識無法控制瞳孔的大小變化。瞳孔是眼睛內虹膜中心的開口,是光線進入眼睛的通道。它在亮處縮小,在暗光處散大。在虹膜中有兩種細小的肌肉,一種叫瞳孔括約肌,它圍繞在瞳孔的周圍,主管瞳孔的縮小,受動眼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支配;另一種叫瞳孔開大肌,它在虹膜中呈放射狀排列,主管瞳孔的開大,受交感神經支配。

楊暉說,當一個人說謊的時候,他的內心難免會情緒波動,這時交感神經就會起作用,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冠狀動脈擴張、血壓上升等,所有的這一切變化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無法控制的。例如當一名男子面對著心愛的女子時,他可以做到表面不露聲色,但他的愛意會使得他內心不由自主地產生波瀾,瞳孔也就隨之擴散。

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則是保持身體在安靜狀態下的生理平衡,例如縮小瞳孔以減少刺激、心跳減慢以節省不必要的消耗等。「瞳孔的變化肉眼很難觀察出,但現在已經研製出一些精密的儀器可以測量出來。例如在醫學上也會用一種紅外瞳孔記錄儀來觀察患者的瞳孔收縮變化,以判斷眼睛有沒發生病變。」楊暉說。

眼球向右轉動多為說謊信號?

除了瞳孔的變化,眼球運動的軌跡也是眼球測謊儀判斷是否說謊的一個指標。孩子說謊的時候因為心虛,所以臉龐發紅,眼神閃爍,經常往下看。但大人說謊不僅不會臉紅,甚至可以偽裝出一副坦誠無比的樣子。怎麼能夠判斷他有沒有在說謊呢?

中國NLP(神經語言程序學)學院認證的「NLP專業教練」鄧雋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NLP的理論中,眼球轉動的六個位置﹕右上﹑左上﹑右中﹑左中﹑右下﹑左下﹐每個位置都有不同的意義。在NLP中,右邊代表將來,左邊代表過去,上邊代表視覺,中間代表聽覺,下邊代表感覺、理性思維,因此當眼睛轉向左上方,表示在回想一些視覺上的記憶;眼睛轉向左中方,表示在回想一些聽覺上的記憶;眼睛轉向左下方,表示在內心在進行一些理性思考,例如在思考 「3+3=?」;眼睛轉向右上方,表示在思考未來;眼睛轉向右中方,表示在想像一個聲音,例如在想像詢問某人問題時,對方會如何答覆;眼睛轉向右下方,表示正在體會一種身體上的感覺,例如體會著食指的感覺。

如果你想分辨出一個人是否說謊,可以問一些必須要回憶才能想起來的細節,比如「那天你去買衣服的路上碰到了哪些人?聊了些什麼?」如果對方不經思考就看著你的眼睛馬上回答,他可能在講述已經編好的謊言;如果他的眼睛先向上、再向左轉動,說明他可能在回憶真實的情況;如果眼睛先向上、後向右轉動,說明他有可能正在編造謊言。

鄧雋元說,這個眼球運動反應心理變化的理論適用於絕大部分人,但不是所有的人。如果這個人是一個左撇子,其左邊和右邊所代表的情況則正好相反。楊暉則指出,在兩種情況下無法進行判斷:一是如果被觀察者得知會有人觀察自己的眼睛時,他會刻意保持眼球不動,二是被觀察者的眼球發生了疾病。

傳統測謊儀:量化無形的心理變化

測謊原理

「測謊」並不是檢測謊言本身,而是要檢測一個人想隱瞞時的心理反應所引起的生理指標的變化。因此「測謊」可以說是一種「心理測試」,其基本假設就是被測者在說謊時,會出現一些生理反應,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以及一些行為上的變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定位,面對這種道德衝突,人們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矛盾心理,進而導致自主神經的活躍;條件反射,當罪犯被問及一些與犯罪行為相關的問題時,容易產生與犯罪過程中相同的情緒體驗(如緊張、恐懼、興奮)。

1921年美國加州伯克利市警察局的拉森組裝了一臺可記錄血壓、脈搏振幅與呼吸模式相關變化的便攜儀器。約翰·拉森從 1921年到1925年做了很多測謊測試。上世紀30年代,拉森的助手基勒研製了新型的基勒測謊儀,皮膚電阻作為第三通道增設到基勒測謊儀中。這是第一臺能把呼吸、皮膚電阻和心臟反應都組合在一個比較單元的測謊儀,設計者申請了專利,在美國軍方、警方推廣應用。皮膚電阻是通過測量人手心發汗的程度了解人心理緊張狀態的變化;呼吸波是反映人心理變化的重要生理指標之一,人緊張時,呼吸會下意識地發生一系列變化,如深呼吸、呼吸節律加快或變慢等;人在緊張時,心跳加快,使脈搏波的收縮壓上升。

測謊過程

鄧雋元告訴記者,通常在正式測謊之前,測謊員要以非審訊的方式與被測試人進行談話,例如測謊員會問被測試人:「1加1是不是等於2?」當被測試人回答「是」的時候,有關儀器和人會記錄下被測試人「說實話」時的種種心理特徵和身體反應的信息;接著測試員再問:「1加1是不是等於4?」這次同樣要求被測試人回答「是」,並同時記錄下被測試人「說謊」時的種種心理特徵和身體反應的信息。被測試人「說實話」和 「說謊話」時的種種細微反應被測試儀器記錄下來後,匯集形成或者「知情」、或者「參與」的結論,接著才開始真正的測謊。

當測謊員提出問題後,發現被測試人回答時表現出的反應信息與之前「說謊」時的反應信息相似,則會將其答案視為「疑似說謊」,進而作進一步的調查問話。結束後,測謊員再進行全面分析,最終得出最後的判斷。

撒謊的一些「微表情」:

1.單肩抖動——不自信 。

2.回答時生硬地重複問題——典型謊言 。

3.揉鼻子——掩飾真相(男人的鼻子裡的海綿體在撒謊時容易癢) 。

4.話語重複 聲音上揚——撒謊 。

5.驚訝表情超過一秒就是假驚訝 。

6.男人右肩微聳一下有可能是在說假話 。

7.當不能倒著將事情回憶一遍,那麼事情肯定是編造的 。

8. 眼睛向左看是在回憶,向右看是在思考謊話。

連結:說謊時的生理變化

科研證明,人在說謊時生理上的確會發生變化,有一些肉眼可以觀察到,如抓耳撓腮、腿腳抖動等一系列不自然動作;還有一些生理變化由於受植物神經系統支配而不易察覺,例如:

呼吸系統:呼吸速率和血容量異常,出現呼吸抑制和屏息;

循環系統:脈搏加快,血壓升高,面部、頸部皮膚蒼白或發紅;

消化系統:胃收縮,消化液分泌異常,導致嘴、舌、唇乾燥;

皮膚:皮下汗腺分泌增加導致出汗,手指和手掌出汗尤其明顯;

眼睛:瞳孔放大;

肌肉:肌肉緊張導致說話結巴。

(責任編輯:袁志麗)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我相信測謊儀
    1954年,美國,GraphicaArtis公司插畫師畫的「犯罪分子能否擊敗測謊儀」的漫畫。
  • 順利通過測謊儀的穿越者諾亞,真的是來自2030?你相信嗎?
    對於這個世界上那些語出驚人的話題,總是很能夠吸引人眼球,尤其是一些關於外星文明和人類未來的事件,而這就包含著外星人存在與否,穿越人員是否真實。打開電腦,隨便搜索就很容易查到一些所謂的穿越人員和他們的言論,有時候我們對於這些早就習以為常,但是還就忍不住去觀看、推測甚至信以為真,因為他們的言論中總會有一些和現代科技所探測的一致,還有一些是科技無法能夠解開謎團的。
  • 眼球的結構 關愛孩子視力從這裡開始
    從剖面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眼球是由有三層結構的眼球壁和眼球內容物兩大部分構成的。    眼球壁從外到裡的三層結構依將為外膜、中膜和內膜。    外膜的前部為小部,即為透明的角膜,其後部為大部,為不透明的、呈瓷白色的鞏膜,兩者相連接的地方稱為角膜緣。
  • 新型可穿戴大腦掃描儀問世 可評測大腦功能
    新型可穿戴大腦掃描儀問世 可評測大腦功能 2018-03-26 09 2018年03月26日 09:27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新型可穿戴大腦掃描儀問世
  • 研究開發新型腦電圖,可識別睡眠狀態
    研究開發新型腦電圖,可識別睡眠狀態 2020-08-11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幫助漸凍人 師生研發眼球控制輪椅
    然而,高昂的造價卻並非每一個漸凍人都能承受得起,自然也無法如霍金般享受更自由的生活。    近日,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開發了一款幫助漸凍人生活的輪椅——通過眼球控制輪椅,曾經爬上華山的漸凍人張為,成為這款輪椅的第一位使用者。
  • 基於形狀記憶效應,可自動調節瞳孔大小的人工虹膜問世
    虹膜是眼球結構的重要一部分,主要用於調節外部光線入眼量。外部光線強時,虹膜會縮小,減少光對眼睛的損害。在光線昏暗的情況下,虹膜會放大,增加光線的入眼量,幫助你看清物體。虹膜一旦受到了損傷,患者最主要的症狀是畏光。
  • 火星男孩預言2020年大災難,測謊儀都拿他沒辦法,如今咋不見了?
    文/仗劍走天涯火星男孩預言2020年大災難,測謊儀都拿他沒辦法,如今咋不見了?在地球的外部,究竟有沒有外星人存在呢?火星男孩曾經預言2020年的大災難,深知測謊儀都拿他沒有辦法,如今怎麼不見了呢?其實大多數的人在聽到火星男孩之後,都是抱有質疑的,甚至認為,不過只是一個小男孩的胡說八道,咋就那麼多人都非常的相信,甚至推崇,讓他的新聞漫天飛舞呢?如果仔細的有了解過火星男孩的言論,就會明顯地感受到這個男孩,在當初發表出言論的時候,不過只是才幾歲。
  • 一種新型無毒生物滅鼠劑問世了 無毒鼠藥《地芬·硫酸鋇》專家說
    一種新型無毒生物滅鼠劑問世了——無毒鼠藥《地芬·硫酸鋇》專家說隨著公眾環保意識和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在有害生物防治過程中殺蟲滅鼠藥物除了講究效果,其安全性和對環境的汙染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 植物「意識」實驗,結果顛覆人類認知,幸好被證明是偽科學
    因為我們無法準確的解釋宇宙的起源,無法解釋生命的起源,更無法解釋物質粒子的組合如何會產生意識!而且隨著對科學深入的研究,隨著我們對微觀世界的了解,隨著量子力學在20世紀末的成功,人們愈發覺得科學好像與神學又走到了一起。
  • 來自2030年的時空旅行者,連測謊儀都挑不出毛病!
    另一位自稱是時空旅行者的小哥哥的所有預言都通過了測謊儀測試!近日,一位名為Noah的男子自稱是從2030年穿越過來的「時空旅行者」,並且對人類世界的未來做出了一系列預測,而且這些預測都通過了測謊儀的測試。Noah的測試視頻被上傳至網上,瞬間便引發了超自然愛好者們的大範圍討論。
  • 萬物都有意識嗎?一次普通的植物實驗,為何讓人懷疑宇宙?
    意識是人類特有的嗎?意識會永遠存在於宇宙中嗎?這些問題至今沒有準確的答案。科學家認為,當人體消亡後,意識會以粒子的形式,繼續存在於世界上。他們認為,宇宙中的粒子是存在糾纏關係的,不論它們相距多麼遙遠,只要對其中的一個粒子進行幹擾,另一個將會作出反應。
  • 走進科學之瞳孔大小可能反映智商高低?我讀書多你騙不了我!
    瞳孔的大小還會反映內在心理過程,」研究人員寫道,「比如,在簡單的記憶廣度任務中,瞳孔大小可以精確追蹤記憶負荷變化,每存入一個新項,瞳孔就會擴大,隨後每想起一項,瞳孔就會收縮。」研究人員還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智力和瞳孔大小可能都受某一共同因素影響。
  • 意識無法被計算嗎?
    即使我們可以把人類大腦中的所有神經元、突觸和神經遞質都定位並繪製在一張圖裡——這很可能稱得上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勝利之一——我們也無法更進一步理解這一坨3磅左右(約合1.36千克)的溼乎乎的人體組織究竟是如何創建人類思想感情的非物質世界的。不得不說,目前關於意識的理論中似乎缺少了什麼東西。
  • 當初號稱被外星人強行留下後代的農民, 還通過測謊儀如今怎麼樣了
    對於人們來說,地球就是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最大的星球;但是對於整個宇宙而言,就像是沙子一般的存在,我們不由得猜測,除了我們人類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外星人的存在,也許在你不經意間,有其他的生物正在偷偷的觀察著我們,今天說說當初號稱被外星人強行留下後代的農民,還通過測謊儀,如今怎麼樣了?
  • 用眼球就能控制!西電學生製作智能輪椅贈送漸凍症患者
    中國青年網西安4月20日電(見習記者 宋佳)當漸凍症患者張為坐上專門為他免費定製的輪椅、實現眼球控制行動的瞬間,一旁的媽媽流下了喜悅和感激的淚水。
  • 男子自稱來自2030年,通過測謊儀測試,時間穿越真的存在?
    但是現實生活中還真的出現了「聲稱自己來自未來」的人,並且面對質疑拿出克證據,同時也經過了測謊儀的測試,那麼時間穿越真的存在嗎?這位自稱從2030年穿越回來的男子名為諾亞·諾瓦克(Noah Novak),為了方便以下的文章就稱他為諾亞。
  • 測謊儀:「腦指紋」,為什麼能記住別人的面容,卻叫不面孔
    為了更進一步探究記憶的本質,柿木隆介向我們介紹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記憶為基礎,發明出的測謊儀「腦指紋」,揭露人為什麼能記住別人的面容,卻叫不出對方的名字等奇怪的現象——面孔記憶的研究成果。二、記憶與測謊儀「腦指紋」、讓人驚訝的面孔記憶1977年,19歲的美國人特裡.哈林頓做夢都沒想到,,自己一夜之間成了殺人犯,他被指控殺死了一名守夜人。被判無期徒刑。直到2001年3月法韋爾博士用測謊儀「腦指紋」證明他是以無罪。含冤24年終於得以平反。腦指紋因此而備受廣泛關注,成為普通民眾關注的焦點。
  • 植物也有意識?一次普通的巴克斯特效應,為何被眾人否認?
    人類的意識從何而來,它又以怎樣的形式在宇宙中存在?這些問題像是無解一樣,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答案,伴隨而來的是各種其他疑問,人死亡後自己大腦中的意識,是繼續在宇宙中存留,還是和人一樣從宇宙中消失呢?近幾年內科學家一直嘗試定義意識,由於它看不見摸不著,所以研究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難題。
  • Prime 95B助力新型近紅外激發電壓螢光納米探針問世!
    人類的大腦中有860億左右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通過相互連接,形成一套精密的控制系統,決定我們的所有行為。因此,神經元的電活動一直是神經科學家們探索大腦奧秘的重點關注對象。為了更準確,更全面地了解神經元電活動,從傳統的離體和在體電生理記錄,到鈣離子螢光成像技術,科學家們可謂是費盡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