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
從剖面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眼球是由有三層結構的眼球壁和眼球內容物兩大部分構成的。
眼球壁從外到裡的三層結構依將為外膜、中膜和內膜。
外膜的前部為小部,即為透明的角膜,其後部為大部,為不透明的、呈瓷白色的鞏膜,兩者相連接的地方稱為角膜緣。
前部透明的角膜是外界光線進入眼內的一道窗戶,具有相當強的屈折光線使之聚焦的功能。分布到角膜的神經纖維非常豐富,感覺極為敏感。透明的角膜與不透明的鞏膜兩者共同特點為組織堅韌,能起到維持眼球形狀和保護眼內組織的作用。
中膜位於眼球壁的中層,居於角膜和鞏膜之內,從眼球的剖面上看,此層呈現十分明顯的黑褐色,具有大量的血管和色素,從前至後又再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稱為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
中膜的最前面是一呈圓盤形狀的薄膜,中央有一直徑大小可隨光線亮度變化的圓孔,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瞳孔。虹膜組織內有調節瞳孔大小的肌肉,即瞳孔括約肌和瞳孔開大肌,這兩者分別由副交感的動眼神經和交感神經所支配,兩者的協調維持著瞳孔大小的相對穩定,通過瞳孔直徑大小的變化,可使到達視網膜上的光線亮度保持適宜、穩定的水平。
中膜的中間部分為三角形的睫狀體,其內有兩個重要的結構,一為產生房水的睫狀突;另一為有調節功能的睫狀肌。睫狀肌由副交感的動眼神經支配,它的調節功能是人們進行近距離閱讀和從事作業者所必需的。
中膜的後部是範圍較大的、呈黑褐色的薄層組織,叫脈絡膜。膜內血管網絡豐富,為眼球內的組織提供充足的營養,所含的大量濃密的黑色素,能有效地遮擋住從眼球外各個方向散射來的光線,免除了對視網膜聚焦成像的幹擾,保證了神覺的質量。
內膜為眼球壁最內的一層透明的薄膜組織,緊貼在脈絡膜的內面,稱為視網膜。這薄薄的一層膜,包含有10層之多的微細結構,其中有能感光的視細胞,視細胞感受光線的刺激後發生光化學變化,就像照相機內的膠捲暴光一樣,視細胞發生的光化學變化隨之轉變為生物電流,經視神經傳導到大腦的視覺中樞,產生了視覺。視細胞又可分為錐細胞和杆細胞兩種:錐細胞主要集中分布於網膜的黃斑部,在明亮的光線下,具有很高的視敏銳度和解析度,並有顏色感覺的功能,眼睛視力的強弱,五彩繽紛的感受,都是錐細胞功能的反映;杆細胞分布在黃斑部以外的視網膜,在暗弱光線下具有感光功能,視敏銳度及解析度低,無色覺能力,眼的視野範圍、餘光,都是杆細胞功能的體現。兩種細胞功能上的相輔相成,使眼具有完善的、立體的視覺功能。
整個眼球除了較薄的眼球壁以外,絕大部分是眼球內容物。
眼球內容物自前向後分別為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
角膜後面有一空間,稱為前房,內有透明的水樣液體,眼球一切開,溢出來的清澈液體就是房水。由睫狀突產生的房水,首先進入虹膜後面的後房內,經過瞳孔後流入前房內,然後經前房角進入一細小的排出細管排到眼球外,此細管深居於角膜緣組織內,也稱為施氏管。房水一面不斷地生成,一面不斷地排出,這樣,前房內的房水量保持著動態平衡。房淼具有營養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的功能,並可維持眼內的一定壓力(即眼壓),使眼球得以保持比較恆定的、近似圓球的形狀。
房水之後的眼球內容物為晶狀物,晶狀體是一個雙面凸的透明體,中間厚、邊緣薄,就像一個放大鏡一樣。晶狀體藉許多纖細的懸韌帯固定於睫狀體上。晶狀體具有屈折光線的作用,由於其質地具有一定的彈性,可發生凸度的改變,因此,晶狀體的屈折力可發生變化。前述的調節作用就是通過睫狀肌的收縮,引起晶狀體凸度的增加,增大屈折能力,看清近距離的物體。人到45歲前後,近處視物不清,發生老視,就是因為晶狀體凸度改變和睫狀肌肌力的減弱,引起調節作用減退的結果。
在晶狀體之後的大部分眼球內容物為類似雞蛋清的透明膠體,此為玻璃體。主要起到填充眼球和支撐視網膜的作用。
可以看出,眼球內容物的三部分,連同前部外膜的角膜,這四者的共同特點為透明,沒有血管,是外界光線進入眼內的通道,通過此通道,光線發生屈折,聚焦成像於視網膜上,因此,也將此稱為眼的屈光系統。
眼球的後部有一繩索樣物,這是視神經。視網膜在感光時發生的生物電流,就是通過這一電纜樣的視神經傳送到大腦枕葉的視覺中樞的。
這樣看來,將眼球比作一臺照相機,不是沒有道理的。
眼的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這一完全透明的、有屈折光線能力的屈光系統,無異於照相機的組合鏡頭,位於虹膜中央的、隨外界光線強弱而直徑大小可變的瞳孔相當於照相機的光圈,由睫狀肌和晶狀體共同組成的調節作用猶如照相機的焦點距離的調節,具有感光功能的視網膜好比是塗有感光材料的膠片,鞏膜和脈絡膜相當於照相機的外殼和暗腔。
綜上所述,這小小的眼球是一個結構甚為精微、功能極其複雜的感覺器官。正因為如此,眼球上的任何部位發生病變和損害,哪怕是很輕微、細小,也可能引起明顯的視覺功能障礙,甚至完全失明。
下面請在wifi下觀看眼球結構的小視頻(土豪隨意)
如果您想更加了解你及你的家人眼睛是否健康,請掃描下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