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2020-09-10 光明網

河北日報記者 王璐丹

前一秒想說的話,後一秒怎麼就忘了?為什麼有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就能過目不忘?具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最強大腦」是如何練就的?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團隊對「過目不忘」背後的神經機制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些其實都是人類的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的好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把信息深深刻在腦海裡並不容易

在生活中,從看到目標到記住目標,似乎是一個簡單且常見的過程,但這對人體來說卻是一個「浩大工程」。

「人們的各種精神和心理活動離不開相應器官或組織的結構和功能的支持,記憶同樣也有其內在的神經活動機制。」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教務處處長、河北省腦科學與精神心理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許順江介紹,記憶是人腦對外在信息的保存和再現能力,而這些信息的存儲、管理和提取則是由大腦內複雜的神經網絡和環路共同完成的。

人的記憶可以分為很多種。傳統的記憶理論將記憶按照信息的保持時間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期記憶。

「感覺記憶」亦稱瞬時記憶,是外界刺激信號作用於感覺器官所引起的短暫記憶。由於瞬時記憶保持時間極短,大量的信息很容易瞬間消失,只有那些能夠記住的東西才能進入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亦稱操作記憶,是指信息一次呈現後,保持在一分鐘以內的記憶。」許順江介紹,短時記憶向長期記憶的轉化過程,需要大腦內部發生一些生物信號或者電信號的變化,這些變化能保護原有記憶免受與之相衝的新的刺激源的幹擾或者傷病的破壞。

這一依賴於時間的記憶穩定化過程稱為「鞏固」,由此,我們的經歷得以在記憶中永久性記錄下來。

記憶的鞏固過程發生在大腦器官的多個層面上。

「在細胞層面上,記憶表現為神經元結構和功能的改變。」許順江舉例,在記憶過程中一些新的神經突觸(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紐帶)會形成,以便促進神經元網絡之間的聯繫交流。或者,現有的神經突觸可塑性會得到強化,以加強兩個神經元之間交流的靈敏度。要鞏固這些突觸的變化,需要特定的結構來合成多種新的蛋白質和信號分子。這種記憶鞏固一般在學習過程前幾分鐘或前幾個小時內發生並引起神經或神經元物質的變化。

而在系統層面上,記憶鞏固涉及操控個體記憶處理過程的腦網絡重組,較為緩慢,要用幾天甚至幾年才能完成。

那麼,為什麼在接收信息時,有些內容能夠過目不忘,有些內容卻總是記不住呢?

「神經元之間形成了許多環路聯繫,神經環路的持續活動可以加強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強度,並最終導致更多的神經環路再生或新生,使記憶更持久,這好像彼此經常走動的人們之間更容易形成持久而牢固的關係一樣。」許順江說,當學習者在接收信息的過程中,如果新的知識越能夠與已有的知識產生關聯,則越容易與原有神經元網絡形成牢固的連接,故而可以記得更加牢固,甚至「過目不忘」。反之,如果不能將新的知識內化於已有的知識當中(即無法與原有的神經網絡形成有效的連接),則很難被吸收,就會出現「總是記不住」的情況。

此外,許順江表示,日常生活中年齡(腦老化)、壓力、腦外傷、缺氧和糖尿病等多種因素都會對人的記憶力產生影響。

工作記憶背後的「關鍵人物」

研究大腦的科學家之間有個玩笑:如果神燈只能增進你的一種能力,那麼就請將你的工作記憶能力提高一倍。

什麼是工作記憶?為什麼腦科學家對工作記憶那麼重視?

「區別於長時記憶和一般的短時記憶,工作記憶具有時間短、抗幹擾等特點,是大腦臨時儲存和使用信息的短期記憶,也是人類最核心的能力之一,是決定人類智力的最重要因素。」許順江介紹。

生活中,記住一個手機號碼、一個名字、一個陌生的公交線路和站點等,通過複述和反覆的確認一般都可以很好地完成。但往往我們遇到的問題不都是這麼簡單。當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時,一般需要多個心理操作和步驟,而且這個過程是動態的,由此研究人員在短時記憶的基礎上提出了工作記憶的概念。

「比如計算47+56-18這種連續加減法的時候,大腦短暫記住第一步的運算結果103,然後用於第二步減運算,從而完成計算,但對於工作記憶差的人,可能要頻繁使用紙筆標記中間結果,然後再進行下一步的運算。」許順江說。

那麼,影響工作記憶的「關鍵人物」到底是誰呢?

結合小鼠行為學等研究方法,李澄宇團隊發現,瞬時性神經元是在工作記憶過程中存儲信息的關鍵組成部分。這是一種按照神經元的放電特性劃分出來的神經元類型。它特指在記憶的存儲期,通過短暫的差異化電活動來編碼信息的一類功能性神經元。除此之外,大腦還包含持續性神經元和非編碼性神經元。

「這三類神經元都可以在工作記憶當中存儲信息。差別在於對於不同的需要記憶的內容,大腦可能通過不同的神經元類型發揮主導作用。」李澄宇舉例說明,「比如,在學習遊泳時,孩子們會通過快速回憶教練傳授的動作要領,進而規劃或調整接下來的動作。對於這類運動控制相關的工作記憶信息,大腦通常會調用更多的持續性神經元存儲信息。又比如,當人們在進行快速的語言交流時,大腦需要短暫地存儲並不斷地更新對方的談話內容,瞬時性神經元可能發揮主導性作用。而非編碼性神經元則可能在任何條件下發揮一定程度的作用,其作用還有待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進一步驗證。」

通常認為,工作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表明,工作記憶容量的數值取決於以下因素:首先是「塊」的類型。如果是數字,數值通常為7;如果是字母,大約為6;若是詞語,大約為5。而且更取決於「塊」的特徵。長的詞彙其記憶容量要比短詞彙的容量小。同時還取決於這些內容的語義學狀態,即記憶者是否了解這一內容的含義。

如何測量一個人的工作記憶容量呢?有學者在1980年最先發明了一類任務的形式,被稱作「閱讀容量」。被試者需要閱讀若干句話,通常為2到6句,並試圖記住每句話的最後一個詞。也就是說,他們既需要讀完所有的句子,之後又需要以正確的順序複述記住的詞。

「不同個體的工作記憶存儲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有的人可以在短時間內同時記住5-6個物體,而有的人則只能記住大約2-3個物體。」許順江說,個體的工作記憶存儲容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不同個體的認知功能水平差異。但許順江也表示,目前,研究認為我們人腦的記憶潛能僅僅被開發了不足10%,很多「最強大腦」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專門訓練來達到。

如何減緩記憶力衰退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記憶力不可避免地會減退,甚至出現阿爾茨海默病等記憶方面相關的疾病。

「這種疾病是由相關記憶器官的衰退引起的,比如神經突觸數目的減少、參與工作記憶的神經元凋亡,或是大腦萎縮。」許順江介紹,由於大腦已經發生了結構性的病理改變,醫學界一直以來都沒有找到有效的治療辦法。

2019年,《自然神經科學》雜誌發表了波士頓大學神經學家羅伯特萊因哈特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記憶力的衰退可以通過一種無害的腦電刺激暫時逆轉。

而這項研究的重點就是工作記憶。

「眾所周知,即使沒有任何形式的痴呆症,工作記憶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穩步下降。這種下降的一個原因被認為是大腦前額葉和顳葉兩個區域之間的斷開。」研究人員介紹,在年輕人中,這兩個區域的腦電活動趨向於有節奏地同步,科學家認為這使得信息可以在兩個腦區之間交換。然而,在老年人中,這種活動往往不那麼緊密同步,這可能是連接大腦不同部分的遠程神經連接惡化的結果。

實驗中,42名年齡在20-29歲之間的人和42名年齡在60-76歲之間的人參與了一項工作記憶任務。年齡較大的一組測試速度較慢,準確度也較低。然後,科學家們對他們進行了25分鐘的非侵入性腦刺激。在幹預後,老年人的工作記憶改善到與年輕人相匹配,這種效果在刺激後持續了50分鐘。那些一開始得分最低的人表現出了最大的進步。

近日,美國知名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在發布會上展示了關於腦機接口的最新成果,其中包括簡化後硬幣大小的Neuralink植入物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再一次將「腦機接口」的技術推到了眾人面前。這意味著向利用這類植入設備治療記憶力衰退、頸脊髓損傷等人類疾病又邁進了一步。

「這對患有這類認知功能障礙的病人來說,從臨床治療的角度確實是個好兆頭,外科手術的方法有一天也可能在治療記憶減退和痴呆症方面有所作為。」不過,許順江也表示,要對這些研究成果保持謹慎的樂觀,因為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些研究結果需要在臨床試驗條件下進行重複,需要有更多的參與者,需要對受試者和研究結果進行嚴格的評估,並且植入晶片還面臨一些關鍵節點需要突破,特別是生物神經信息的解碼方面。」因此,在許順江看來,對於諸如阿爾茨海默病一類的記憶力衰退的疾病,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時常對智力進行訓練,多看書、多寫字、多聽音樂、多學習新鮮的事物,勤於用腦可以有效緩解大腦的老化程度。」許順江說,此外運動也可以有效地促進腦組織內神經生長因子的產生,從而預防大腦的退化,比如每天早晚去散步、到公園打太極、做保健操等,進行適宜自己的體育鍛鍊。

相關焦點

  • 新知|「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具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最強大腦」是如何練就的?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團隊對「過目不忘」背後的神經機制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些其實都是人類的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的好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把信息深深刻在腦海裡並不容易在生活中,從看到目標到記住目標,似乎是一個簡單且常見的過程,但這對人體來說卻是一個「浩大工程」。
  • 新知|「最強大腦」的記憶密碼
    具有超強記憶能力的「最強大腦」是如何練就的?前不久,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團隊對「過目不忘」背後的神經機制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些其實都是人類的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的好壞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 《最強大腦》開播了,給孩子打造最強大腦,需要培養這6個能力
    《最強大腦》又開播了,有可以見證多少牛人的令人驚嘆的「超能力」記得之前看過最強大腦,被張夢南給圈粉了。最強大腦的秘密曾經在晉級賽中,張夢南要跟劉星圖PK點燈小世界,這個環節不僅需要大量的計算,還需要一定對對手心理的揣摩。劉星圖一路領先,而張夢南沉著冷靜分析局勢,穩紮穩打,慢慢的趕超。不顯山不漏水。
  • 最強大腦系列之動物「記憶高手」
    動物界的最強大腦來啦!本周六開始,《科學動物園》邀請了動物界九種最聰明的動物參與最強腦力比拼,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動物們的智商,真是出乎我們意料啊!據說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6%以上,可謂是動物中的最強大腦了。黑猩猩小步玩記憶遊戲日本的黑猩猩大明星小步,就在與世界記憶大師冠軍對決中一舉奪魁。
  • 華東師大科學家破譯「大腦記憶密碼」(圖)
    該研究所林龍年副教授與美國波士頓大學錢卓教授合作,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大腦記憶的編碼單元,並使人類能夠通過儀器監控直接看到大腦在學習過程中是如何形成記憶的。這一重要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科學院院報》。  小鼠主演「恐怖片」  為了獲取大腦記憶的「密碼」,科學家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恐怖片」,讓幾隻試驗用的小鼠充當主角。
  • 最強大腦水哥王昱珩推薦古文記憶利器:記憶大師app
    近日,《最強大腦》第二季「腦王」劉健老師創立的記憶大師app正式上線,好哥們「水哥」王昱珩送上誠摯的祝福。在祝福視頻中,水哥在他如熱帶雨林一般的家中,坐著搖搖木馬,童趣十足,笑得像個大孩子,表達了希望記憶大師「馬到功成」的美好祝願。
  • 最強大腦王峰是哪一期出現 世界級記憶大師成名戰揭秘
    王峰是《最強大腦》「腦力名人堂」中的頂尖高手!未嘗敗績的他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腦力王。那麼最強大腦王峰最早在哪一期出現呢?他的成名之戰是哪一期?    最強大腦王峰的成名史   相信看過第一季《最強大腦》的觀眾都對「記憶大師」王峰留下了深刻印象
  • 探秘最強大腦:勤學苦練 記憶大師這樣煉成
    國內的《最強大腦》節目,有機會他也會去挑戰。鄭愛強因為今年下半年他準備備戰北大研究生,所以暫時不參加今年的比賽。他也期待能和《最強大腦》魏坤琳教授一起探討如何更好地開發中國人的大腦潛能,讓中國人的大腦強大起來。
  • 《芝麻開門》秒變《最強大腦》記憶大師袁文魁來挑戰
    ,誰能掌握鑰匙,誰就是記憶的王者。袁文魁的標籤都跟記憶有關,「湖北首位世界級記憶大師」,「國際一級記憶裁判」,另外,他還是《最強大腦》的金牌教練,「我老師培養出了50多位世界記憶大師,而全球還不到四百位。」介紹他的是他的徒弟韓廣軍,也是今晚他在《芝麻開門》的搭檔。
  • 學會《最強大腦》王峰使用的記憶方法,首先要訓練這個基礎能力
    在《最強大腦》第一季中,王峰20把鑰匙和鎖,對應20位模特的記憶項目,在科學判官魏坤琳增加難度後,仍然完美的完成,在《最強大腦》上一戰成名,王峰採用的記憶方法就是一種配對聯想法。【最強大腦解密王峰記鑰匙_騰訊視頻】https://v.qq.com/x/page/h01276j9gio.html?
  • 最強大腦《中國記憶總冠軍》親臨阜南|高效記憶公開課燃力來襲!
    最強大腦選手記憶力為什麼這麼好, 您想知道秘籍嗎? 您相信您的孩子一定會掌握超強記憶力嗎? 從普通人到記憶冠軍,您家孩子就只差記憶訓練! 什麼?中國記憶總冠軍 那他的記憶力豈不是比最強大腦選手還強? 對!
  • 《最強大腦》王峰使用的記憶方法,三大核心在這裡
    昨天聊到思維導圖今天學習學習能力---記憶力#高效學習#一、記憶原理1、很多人對於記憶法的了解主要來源於《最強大腦》,看完《最強大腦》就會要麼懷疑人生,感覺自己來到地球上是湊人數的;要麼就會覺得這些人是天生的記憶力好。
  • 《最強大腦》世界記憶大師來滄州開親子公開課!
    文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協同才智大腦教育集團共同舉辦  《世界記憶大師全國公益親子行》活動,  10月31日下午1時20分,  世界記憶大師楊玉錦將親臨滄州文迪教育,  免費分享創新記憶方法,  讓孩子走出記憶誤區、高效學習,  讓您和孩子見證和體驗  現場版的「最強大腦」與「過目不忘」。
  • 「最強大腦」催生記憶培訓班 收費不菲實用性不高
    近期,一檔名為《最強大腦》的電視節目走紅螢屏,指紋識別、魔方換塊、盲填數獨、開方速算……選手們神奇的記憶能力讓觀眾目瞪口呆之餘,也帶火了記憶培訓機構。一些望子成龍心切的父母,想藉助後天培養,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 「最強大腦」吳天勝:左右腦齊「開工」,助你高效記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邵可強核心提示|左腦的邏輯思維與右腦的形象思維相結合,充分聯想,快速記憶……本周六,吳天勝「最強大腦」第二場觀摩會再次與您見面。如何增強記憶力,昨天,記憶大師給出自己的建議。用左右腦相結合原理,達到快速記憶目的吳天勝,世界記憶大師,中國首位世界記憶冠軍,江蘇衛視《最強大腦》國際賽冠軍選手,吉尼斯紀錄保持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生,歐洲最成功的知識類雜誌《FOCUS新知客》專訪人物,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專訪人物,中央電視臺《狀元360》記憶王大賽冠軍,中央電視臺《想挑戰嗎》「挑戰英雄」。
  • 最強大腦比拼 世界記憶錦標賽12月在渝舉行
    最強大腦比拼 世界記憶錦標賽12月在渝舉行 2020-11-26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記憶克隆術】最強大腦記憶法,拯救你的記憶力,學習效率馬上飆升!
    元  限時0.1元🔥👇👇👇點擊下方小程序解鎖最強記憶克隆術👇👇👇👇👇👇點擊下方小程序解鎖最強記憶克隆術👇👇👇同時,她還是學霸綜藝《最強大腦》上的明星選手,>🔥👇👇👇點擊下方小程序解鎖最強記憶克隆術👇👇👇
  • 最強大腦比拼!世界記憶錦標賽下月在重慶舉行
    11月26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第29屆世界記憶錦標賽中國總決賽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世界記憶錦標賽是全球高水平大腦記憶競技賽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記憶高手報名參加,被譽為「腦力運動的奧林匹克」,賽事選手新紀錄可直接記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而無需審核。在《最強大腦》、《挑戰不可能》等多檔國內綜藝節目中,就有不少選手來自世界記憶錦標賽。
  • 100秒記清一副撲克牌 記憶冠軍的最強大腦是這樣煉成的
    2016年第25屆世界記憶錦標賽永康城市賽上分別獲得的單項成績。徐宇辰(左)與胡婉怡(右)她們的「最強大腦」是怎樣煉成的,有什麼特殊的記憶方法?一起來聽聽她們是怎麼說的。記憶能力需要後天訓練徐宇辰和胡婉怡的出色表現,讓人不禁想起《最強大腦》節目,兩人堪稱《最強大腦》的現實版,她們展示的超級腦力讓不少家長敬佩的同時心生疑問:這些能力和智商掛不掛鈎?大腦能力源自先天稟賦,還是可以後天練成?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胡誼認為,最強大腦80%的超能力都和記憶力有關,99%都是後天訓練而成的。
  • 誰是最強大腦?
    看完節目,我並不認同這種篩選最強大腦的方式:以拼圖的速度快慢做依據,做判斷最強的標準,手法玩的最快,就是最強的大腦?拼圖只是一種能力,熟能生巧。有的人喜歡玩拼圖,手法熟練。有的人沒有玩過,第一次上場手生,肯定在熟練玩家面前敗北。將完成拼圖的時間短長,作為判斷兩個人的大腦強度差異。用時短就該是最強大腦,耗時長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