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認知過程中,記憶部分再考查中所佔比重較大,而在記憶的分類部分又經常會出現各種客觀題,所以下面就此部分進行說明,幫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該內容。
1.根據記憶過程中意識的參與程度劃分:內隱記憶、外顯記憶
(1)內隱記憶:也叫自動記憶,指在無意識狀態下,個體已有經驗對當前任務產生的自動的記憶。如在進行某活動的時候,已儲存的經驗會在信息提取的時候自動發揮作用;
(2)外顯記憶:在意識控制下,主動的對已有的經驗進行提取從而完成當前的活動,主要體現出在意識的參與下進行識記、保持、回憶。
2.根據信息加工和存儲內容的不同,可分為: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1)陳述性記憶:以陳述性知識為內容,對有關事件和事實性知識的記憶,即主要涉及 「是什麼」、「為什麼」知識的記憶,如字詞、定義、人名、時間、事件、概念和觀念。陳述性內容可以用言語表達、描述。
(2)程序性記憶:又稱技能記憶,即對程序性知識進行記憶,或者具有先後順序活動的記憶,通常包含一系列複雜的動作過程,是對具體事物操作的記憶,即涉及「做什麼」、「怎麼做」知識的記憶,如打籃球、騎車、遊泳等。無法或難以用語言清楚表述的。
3.根據記憶內容和經驗對象劃分: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
(1)形象記憶:對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內容的記憶,是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或外部特徵,具有比較鮮明的直觀性。以表象的形式儲存,因此又稱為「表象記憶」,一般以視覺和聽覺的形象記憶為主。
(2)邏輯記憶:又叫語詞邏輯記憶、意義記憶,以語詞為中介,指人對客觀事物之間的關係,以及客觀事物本身的意義和性質。如對概念、公式、規律等邏輯思維過程為內容的記憶。
(3)情緒記憶:對自己曾經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為內容的記憶。並以親身感受和深切體驗為形式的記憶,積極愉快的情緒情感記憶對人的行為具有激勵作用,消極、不愉快的情緒情感記憶則有降低人的活動效率的負面作用。
(4)動作記憶:以過去從事和做過的身體運動、動作及其系統為內容的記憶。一般以過去的運動或操作動作形成的動作表象為前提。
4.根據記憶內容保持的時間長短劃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5.圖爾文將長時記憶分為兩類: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